书城成功励志料事如神(阳光智慧故事)
47652600000032

第32章 三国蜀相诸葛亮

三国蜀相诸葛亮,辅佐蜀汉忠心耿耿,深得蜀主刘备信任。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卿才十倍于曹丕(魏文帝),必能安邦定国。吾子刘禅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卿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发誓要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去世后,才能平庸的刘禅(即阿斗)继位,尚书令李严趁机劝诸葛亮进爵称王,诸葛亮拒绝说:“我受先帝重用,位极人臣。今讨伐曹魏未见成效,妄自加官进爵,岂非不义?”

诸葛亮坦怀无私,实践自己尽心辅佐后主的诺言。面对强大的曹魏,他主张以抗衡求生存,规劝刘禅不要妄自菲薄,内修政治,外振武威,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这种正确主张,使弱小的蜀国后来自保了将近四十年。

诸葛亮治蜀,待人处事公平合理。参军马谡与诸葛亮情同手足,因违反节制,失街亭,诸葛亮杀了他。临刑前马谡给诸葛亮上书说:“虽死无恨于黄泉。”

街亭失守,赵云、邓芝也败于箕谷。诸葛亮主动承担指挥不当的责任,上书请求自贬三等。后主准奏,诸葛亮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同时,诸葛亮还下达命令,要部下批评他的缺点错误,这就是有名的《劝将士勤攻己阙(缺)教》。他深信,只要认真吸取教训,则“事可定,胜利可望”。

荆州士族廖立,原是刘备旧属,诸葛亮曾认为他是个人才,竭力推荐过他。刘禅接位后,廖立狂妄自大,自以为才名应为诸葛亮之副,不料未能位列上卿,只做了个长水校尉(统领部分近卫军),便怏怏不乐。

廖立心怀不满,常常诽谤先帝刘备和同僚。诸葛亮上表弹劾说:“羊之乱群,犹能为害,何况廖立位在大臣!”于是将廖令废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在今四川黑水县及北川、灌县一带)。

诸葛亮进军祁山,尚书令李严督运粮草不上,玩弄手腕要诸葛亮退军。军退后,他为了掩盖罪责,散布流言说:“粮草充足,不该退军。”于是诸葛亮出示李严亲手写的书信、文件,弹劾李严,将他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公元234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生前曾向后主上表说:“成都圾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死后,果然并无产业留给后辈。

诸葛亮死讯传来,廖立痛泣说:“吾终为平民矣!”他本已痛自改悔,一直希望重新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和举荐。李严也悲痛万状,认为除了诸葛亮,今后不会有人起用他了。两人分别在各自的流放地激愤而死。

诸葛亮一生坦怀无私,《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用“开诚心,布公道”的评语,赞扬诸葛亮真诚坦率的品质。后来,“开诚心,布公道”这句话被概括为“开诚布公”,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