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及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远航》、《海浪》、《时时刻刻》、《奥兰多》、《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等等,奠定了女性主义文学及现代文学的雏形。她一生为忧郁症所苦,六十岁那年投水而亡。
1911年6月,伦纳德趁着度假之便,从印度千里迢迢回到阔别已久的伦敦。
不过,虽然说是度假,伦纳德此行其实是有“目的”的。或者,应该说是有“任务”。
日前,他接到老友斯特雷奇的来信,说他决心要勇敢面对自己同性恋的倾向,已经取消了与弗吉尼亚的婚约。斯特雷奇担心弗吉尼亚会因此意志消沉,因而请伦纳德回来,大伙儿可以好好聚一聚,热闹一下。
“弗吉尼亚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你,她老在等着听你告诉我们你在印度打老虎的故事呢!”斯特雷奇在信末还特别这么写着。
弗吉尼亚、伦纳德、斯特雷奇、凯恩斯、贝尔、佛斯特和弗吉尼亚已故的哥哥索比,当年都是“布鲁姆斯伯里”的成员。那个时候,因为索比和弗吉尼亚的父亲过世,四个兄弟姊妹一起搬至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布鲁姆斯伯里区赁屋居住。不久,就读于剑桥大学的索比就经常请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家里高谈阔论,针对各种形式的思想和艺术作真诚而坦白的沟通。此外,这些活力充沛的年轻人也常常举办各种实验性质很浓的文艺活动,在当时还颇有一些影响。他们最著名的一次活动是在1910年举办的“后印象主义派画展”,展出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当时,凡高等人的作品还未能被广大的社会大众所接受,一般仍视之为“前卫性色彩”很浓的画家,结果,这群年轻人居然就已经有这样的魄力和眼光为他们举办画展。
“布鲁姆斯伯里”虽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组织,甚至就连“私人文艺俱乐部”也谈不上,因为成员完全是自由地来来去去,毫无任何束缚,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真诚了。他们常因看法不同而不断进行着公开、真诚的辩论,但伦敦关心文艺活动的人都知道,“布鲁姆斯伯里”这个小团体颇有些分量。
伦纳德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见到弗吉尼亚就是在“布鲁姆斯伯里”的聚会中,在索比的房间里。
当时,他和索比正为了一个现在他早已忘了的议题而热烈辩论,争执不下。忽然,有人轻轻地敲门。门开处,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身着白色的洋装,头戴一顶美丽的大帽子,手中握着一把阳伞,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仕女那种端庄优雅的模样。这位姑娘正是弗吉尼亚。说也奇怪,弗吉尼亚并不是那种艳光照人、美得令人目不转睛的女孩,可是她有一种灵气,让伦纳德仅仅只看了一眼,就觉得深受吸引。
“嗨,”弗吉尼亚露出一个含蓄温婉的笑容,“对不起,打扰了,我只是想告诉你们,现在外头的阳光非常舒服;我保证,因为我刚从外头回来。”
或许是觉得弗吉尼亚这番打扰略显突兀,有人还特别小声告诉伦纳德:“那就是索比的妹妹弗吉尼亚,她在几个月前曾经企图跳窗自杀过。”
“是吗?”伦纳德感到非常惊讶。
确实是真的。那是因为父亲过世,弗吉尼亚悲痛过度而引发了精神崩溃。事实上,后来伦纳德听索比亲口说过,弗吉尼亚在十三岁时,就发生过精神崩溃:那是她第一次精神崩溃,起因是母亲过世。
“弗吉尼亚太纤细了。”索比说。
伦纳德不禁心想,或许她的灵气和这份纤细也有点关系吧。
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弗吉尼亚虽然某方面看起来挺柔弱,却绝不是一个毫无主见的“弱女子”。伦纳德觉得弗吉尼亚是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有看法的女孩。尽管她年轻两岁,但他仍经常为她诸多想法和看法所折服。
再加上她那对蓝灰色的大眼实在是太迷人了。
伦纳德似乎是很自然地对弗吉尼亚产生了爱慕之心。
然而,由于自觉两家身世背景颇有些差距,弗吉尼亚的身边又总不乏一些条件不错的追求者,伦纳德觉得不敢高攀,所以一直没有表露过。
不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下,伦纳德远赴印度工作去了,担任锡兰的地方官,一晃就待了七年。
在这七年不算短的时间里,他和当年“布鲁姆斯伯里”的伙伴们一直维持着联系。对于弗吉尼亚的近况,一直都还是非常关心。
七年之间的确也发生了不少事。最大的变故应该要算是索比的过世了。1906年,索比、弗吉尼亚等四个手足结伴一起游历欧洲大陆,不料索比在旅途中不幸感染了斑疹伤寒,返回伦敦不久就不治而亡。
伦纳德知道弗吉尼亚与索比的感情特别好,得知索比的死讯时,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弗吉尼亚呢?她怎么样了?她还好吗?”
他真担心她会第三度精神崩溃。幸好没有。
在风尘仆仆返回伦敦的路上,伦纳德的心绪一直无法平静,不断在想着:“七年不见,不知道她现在是什么样子?”
一抵达伦敦,伦纳德几乎是以最快速度和从前“布鲁姆斯伯里”的老友们见了面。
他很快就发现,弗吉尼亚蓝灰色的大眼不仅更蓝,整个人的感觉似乎也更动人了。
这一年,弗吉尼亚三十岁,和少女时期比较起来,自然多了一些成熟与妩媚的韵味。
伦纳德不知道,他在弗吉尼亚的眼中也改变了不少。
“嗨,你晒黑了。”弗吉尼亚微笑着看着他。
他从她的脸上读不到忧伤,不太像是饱受解除婚约打击的样子。他的心里顿时放心不少。
有朋友开玩笑地说:“那当然,伦纳德这几年都待在印度啊,当然晒黑了。”
另一个朋友说:“伦纳德,跟我们说说你在印度的生活吧,听说你这几年过得挺多彩多姿的?”
“也没什么啦,主要就是维持治安、修铁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打老虎吗?”弗吉尼亚果然这么问,眼神中带着些天真的气质。
伦纳德笑了:“偶尔。”
接着,伦纳德就在大家的要求下,讲了一段打猎的经历,包括射杀一只老虎。
虽然伦纳德只是淡淡地叙述着,没有刻意要渲染什么,然而,他一边讲,一边也突然意识出:“我这几年所过的生活和他们是多么的不同啊!”
伦纳德得以单独再见弗吉尼亚是三天以后的事。
“那天的聚会真愉快啊,”弗吉尼亚笑着说,“你真让我们的聚会增色不少。”
“哪里,我也觉得很愉快,好久没有这么愉快了。”
“你现在还写东西吗?”弗吉尼亚问。
“老实讲,我正打算着手写一部长篇小说。”
弗吉尼亚一听,马上显出很有兴趣的样子:“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是描写锡兰一个农村在咱们大英帝国的殖民法律下无可避免走上瓦解与灭亡的故事……”
伦纳德把自己的构思说出来,弗吉尼亚专心聆听着。
“所以,这会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吧。”
“你觉得——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冒昧——你觉得当你在构思这部作品的时候,受到过《黑暗之心》的影响吗?”
《黑暗之心》是康拉德于1890年以非洲刚果为背景的一部著名的作品。
伦纳德先是一怔,仔细地想一想之后,很有风度地点点头,笑着说:“你说得对,我还没想到过呢,你真厉害。”
弗吉尼亚赶快说:“不过也没关系的,毕竟你这几年在锡兰的生活是一段多么特别的经历啊,对写作的人来说,这是多么丰富又可贵的财产啊!你瞧那天在聚会上,大家都只有眼巴巴听着你讲的份儿——书名想好了吗?”
“想好了,我想叫做《丛林里的村庄》。”
“听起来不错,你开始写了吗?”
“刚开始。不过老实讲,能不能持续写下去,我自己都没有很大的把握,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了。”
“会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写下去的。”
“谢谢你的鼓励。”
两人聊了又聊,不觉就从下午茶一直聊到晚餐,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
在伦纳德不得不起身告辞时——时间已经太晚,再不告辞就会显得很失礼——弗吉尼亚突然问道:“是斯特雷奇要你回来的吧?”
伦纳德迟疑了一下,避重就轻地说:“我是接到了他的信。”
弗吉尼亚淡淡地说:“唉,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我会这么脆弱呢?”
显然她对斯特雷奇的“用心良苦”完全了然于胸,但她也立刻就一派轻松地说:“也许是我以前的记录让人太不放心了吧!其实——斯特雷奇——该怎么说呢?我明白的,不会怪他的。”
这个时候,伦纳德知道,再没有比现在更适合表达心迹的时刻了,于是鼓起勇气说道:“就算斯特雷奇不邀请我回来,我也会回来的。”
弗吉尼亚疑惑地看着他。
“两年前,当我知道你和斯特雷奇订婚的消息,我曾经很懊恼,为什么当年我会那么怯懦,不敢留下来和斯特雷奇以及其他人竞争,竟选择了远走他乡。我常常会想,如果我留下来,或许会有不同的局面,或许我也会有机会……这一次,我决定要勇敢地争取看看,不会再轻易退缩了。”
弗吉尼亚望着伦纳德,他的神情和语调都是那么的诚恳,让她十分确信他不是在开玩笑,但又由于意外,而忍不住小心地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伦纳德笑着说:“当然是真的,难道你忘了‘真诚’是‘布鲁姆斯伯里’对成员的唯一要求?”
接下来,伦纳德天天都去探望弗吉尼亚。
很快地,眼看假期就要结束了。这天,弗吉尼亚想到等伦纳德走后,两人从此又将天各一方,只能靠着书信联络,不禁有些伤感;因此,这天下午当伦纳德一来,她马上就着急地问道:“你什么时候要走?”
“你是说回印度吗?”伦纳德看她那着急的模样,心里感到很甜蜜,“我已经提出申请,请求延长假期了。”
“真的?”弗吉尼亚眼睛一亮,“他们会准许吗?”
“应该会吧,先不管了,咱们昨天聊到哪里啦?”
过了几天,弗吉尼亚又问:“你的申请被批准了吗?”
她多希望伦纳德能再多待些时候啊!
不料,伦纳德回答:“很遗憾,申请被驳回了。我正打算要告诉你,因为我也是在刚才正要出门的时候知道的。”
“被驳回了?”弗吉尼亚心头一沉,只得机械性地问,“那——你什么时候要走?”
“我不走了。”
“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走了。”伦纳德一脸笑意。
“可是——”弗吉尼亚被搞糊涂了,“你怎么可以不走呢?”
“为什么不可以?”伦纳德促狭地望着她,“我辞职啦!”
“什么?你辞职了?”弗吉尼亚大惊,“你怎么会辞职呢?”
朋友们都知道,伦纳德在锡兰做得很不错,政治前途极被看好,如今——他却放弃了这个令好多人艳羨的殖民地行政官员的职位!
弗吉尼亚已经意识到了些什么,心怦怦直跳。
果然,伦纳德说:“那没有什么,我不要再离开你,再说——我现在可以留在伦敦改行写小说了,这没什么不好啊!我那本《丛林里的村庄》可能就可以写出来了。”
半年之后,伦纳德向弗吉尼亚求婚,弗吉尼亚满怀幸福之情地答应了。
到1941年弗吉尼亚辞世之前,两人度过了二十九年快乐的时光。
伦纳德(Leonard)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丛林里的村庄》比伍尔芙第一本小说《远航》要早两年出版。出版的时候,佳评如潮,销售情况也很好。可是伦纳德第二本小说《明智的处女》却很失败,出版时又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销路很差。反观伍尔芙的《远航》一出版,立刻被文坛视为重要作家,形势大好。心胸宽大的伦纳德非但不嫉妒,反而全心退居幕后,既细心照顾伍尔芙的生活起居,又担任她的经纪人,替她处理诸多繁杂事务,好让她专心写作。伦纳德对于伍尔芙的成就有着极大的帮助。
此外,当年“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的成员个个成就不凡:除了伍尔芙与伦纳德之外,斯特雷奇成了传记与史学家,凯恩斯成了经济学家,佛斯特成了小说家,贝尔则成了艺术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