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051

第51章 蝶恋花

晏幾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②。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③。

“注释”

① 尺素:书信。② 终了:终究。③ 秦筝:相传筝为秦蒙恬所制,故称。

“语译”

我梦见自己来到江南烟雾迷茫的水路上,行遍整个江南,也没有遇见我那离别的人儿。睡梦之中,只觉得我失魂落魄地忧伤而又无处可说,待到醒来,才知道这痛苦原是幻觉,感到说不出的惆怅。

我想要把这番心情全都写信告诉你,让高飞的大雁、水底的鱼儿替我捎去,可是这终究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我想要缓缓拨弦弹出离别的愁思,极度的悲哀又几乎把筝上的玉柱都弄断了。

“赏析”

小晏工于言情,词家自有定论。此词亦为思念恋人而作,词意温婉悱恻。

上片记梦。发端就下“梦”字,甚便捷。积思成梦,不觉来到江南水乡。这该是意中人所在的地方。四处都寻觅遍了,竟未能一见芳姿倩影。“行尽江南”云云,自是梦中事。梦是幻觉,本无事不成,大可遂愿相会,然小晏偏不肯落套,而写“不与离人遇”,是透过一层去说离情之苦,很有点《长恨歌》中“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意味。因不遇而黯然“消魂”,欲诉说而无人可告。焦虑不安、失望压抑的情绪,竟从“睡里”去表现。“觉来”时则又不同。“消魂误”,是说刚才的激动痛苦,原来弄错了,只是做梦,“离人”不会不在“江南”的,可惜去不了;要是真像做梦那样,想去就能去,有多好啊!于是又“惆怅”不已。真能写出“睡里”、“觉来”前后心境的曲折变化。

梦中寻找恋人不着,醒来无限感慨惆怅,这一番体验,原是写情书的好材料。所以下片说自己梦后产生的念头时,首先就想到为恋人写信。“欲尽此情”,可见有说不完的话想说。然无人捎信,甚至捎到何处可能也不清楚。于是想到古来有雁鱼传书的传说,但大雁在天,游鱼潜水,又如何托它们传递呢?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是“无凭据”的。写信办不到,又退而求其次,想到寄情于弹筝,借筝弦发抒一下因离别引起的愁绪,以排遣内心的郁闷苦恼。仍用“欲”字起,有排比作用,藉以表现左思右想的撩乱心态。“欲”一作“却”,似是后人为避重字而改。梦后的想头都是很现实、很真实的,没有胁下生双翅、飞越万水千山之类的妄念,而是明知不能相见,在无可奈何下的一点可怜的愿望。用“缓弦”弹出,才与悱恻缠绵之柔情、忧郁哀怨之心境相协调。但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故用“断肠”。弹筝须移动筝柱以调谐音律,故“移破秦筝柱”与说“弹断秦筝弦”的意思一样,都是自己诉不尽相思之苦、对方又听不到自己的幽怨心声的一种诗意化了的强调说法。末二句一缓一急,温婉与剧烈,形成表里内外的反差,相辅相成,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