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045

第45章 迷神引

柳永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①。孤城暮角,引胡笳怨②。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③。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④。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⑤,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① 楚江:长江中下游一带,古时楚国之地,因称这一段长江为楚江。② 胡笳:古时先在胡地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旧时多以为卷芦叶而成;今传之物乃木制,三孔,音色悲凉。③黛眉浅:喻远山形状。④游宦:为官而不断被调动迁徙。⑤赊:远。

“语译”

我乘坐的小船上轻帆已经卷起,船暂时停靠在楚江南岸。孤城吹起了傍晚的号角,引出一片胡笳的怨恨声。江水茫茫,沙滩上栖息着大雁,雁群受惊,很快地四散飞去。烟雾收敛了,秋日的树林簇聚在一起,景物画屏似的展开,天边的远山,看过去小小的,就像浅色的黛眉。

我轻率地抛离了从前钟爱的人儿,为微官东奔西走,来到这里。只觉得这种作客的行程太劳累,岁月也已晚了。我不忍心观看那萧索的异乡景物,满怀愁绪。汴京路漫漫,秦楼难再到,羁旅情怀纷乱如麻。芳草连天,夕阳普照,佳人毫无消息。飘散的云朵已非常遥远了。

“赏析”

柳永在江南追念汴京生活的词不少,这一首也是。从说到“游宦”看,知是晚年之作。因为他早年功名蹭蹬,待考中进士放官时,年岁已老。词中除写秋日泊舟的羁旅之感外,主要思念对象,还是“帝城”里“秦楼”中的“佳人”。

上片说泊舟江岸,写所见之景。舟小帆轻,正可随意行止,到处泊舟;卷帆便是预备停船。用“暂”字,又可见客程未了,以后还将继续漂泊,已为下片抒旅情伏根。“楚江南岸”,点出地在江南,是后文写汴京路远的依据。“孤城”是此夜将投宿之地,以环境衬托自己所处之孤寂。“暮角”声起,又引出“胡笳”,从听到的声音先暗示“怨”情。然后写所见之景物,由近及远。江水茫茫,沙滩栖雁,雁群见船来泊岸,立即惊散,可见江边冷落无人。这是近见,稍远再看岸上,烟收雾敛,秋色清朗,寒林似簇,恰如画屏展开;更远处,天际山小,望之如美人淡扫蛾眉。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词人没有特意再渲染凄苦哀怨,倒给人以美感,颇能把握艺术表现的分寸,显得自然而真切。他只是用“烟敛”和“寒林”,一点季节特点,借望极“天际”而稍露怀远心思。“遥山”小而浅,状似“黛眉”,又暗逗所思之“佳人”。但这些用意布局,都只在若有若无之间,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下片抒羁旅之情,将帝都汴京当成了故乡家园,思念的对象当然也非真正的家眷亲人了。柳永《夜半乐》词中有“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等语,似乎还可以解说为轻率地离别家庭,抛开了妻子,但这里说“旧赏轻抛”,已不容再怀疑指的是舞伎歌女了。所以,他感叹“到此成游宦”,就是对不能在繁华的帝都再与她们在一道过那种朝宴夜欢的生活而深深遗憾。为此,他已丧失了游赏山水之乐,只是觉得“客程劳,年光晚”而已。这后三字把时序值秋和年岁已老两层意思都包括了。“异乡”,通常是与“故乡”相对而言的,须知在此词中,却是与“帝城”对举的。上片所闻之暮角胡笳、所见之沙雁寒林,种种“异乡风物”,比之于宝马香车、火树银花的帝京风物来,自然大不相同,何况又值“萧索”季节,所以用“忍”字,说“愁眼”以对。“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九个字,可以说把要抒之情,全部概括了。“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回到写景上来,以景写情。写相思闲愁绵绵不绝,且被一片凄婉之情所笼罩。“佳人无消息,断云远”,明说情事,又以景语作指代:“断云”即“佳人”,与“云”、“秦云”用法相似,说往昔之欢乐已很遥远了。倘作写景看,景与情亦能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