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11

第211章 三姝媚

史达祖烟光摇缥瓦①,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②,凤弦常下。倦出犀帷③,频梦见、王孙骄马④。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⑤。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⑥,枕肩歌罢。又入铜驼⑦,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⑧。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⑨,归来暗写。

“注释”

① 缥瓦:即琉璃瓦。② 尘影:风尘的痕迹。王褒《长安道》:“树阴连袖色,尘影杂衣风。”③ 犀帷:以犀角为饰的帷幕。④ 王孙:盼其归来之人的代称。⑤ 腰衩:此作腰围解。衩,衣之下端两旁开裂的缝。⑥ 箔:帘子。⑦ 铜驼:洛阳街名,借指临安的街道。⑧ 声价:此指有关妓女的消息。⑨ 崔徽:元稹《崔徽歌》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亦见诸《丽情集》。

“语译”

轻烟与日光在琉璃瓦上浮动闪烁,看晴天里那屋檐间东风不断,将柳絮吹得如雨丝般地飘洒。锦瑟静静地躺在架上,想她泪痕在脸,风尘沾衣,常将弦索除下。也懒得走出闺帏,不止一次地梦见一去不归的情郎得意地骑在马上。她相思的情怀总也不肯对人讲,只是偷偷地拿罗裙在身上比试,腰围的日益瘦损使她暗暗地吃惊。

南楼中度过的那长夜令我惆怅不已。还记得当时翠帘低垂、明灯高照,她靠在我肩上一曲歌罢的情景。于是我再一次到这条街上来,遍访烟花巷里旧时艺妓的居处,首先打听的就是她的消息。可惜啊!怀着遗恨的她与无人过问的花都已在东风中凋谢了。记住这一往情深的可怜人儿的模样罢,让我回来后凭记忆画出她的肖像来。

“赏析”

离别多年后,重回故地,到从前游冶处寻旧梦,谁知人去楼空,昔日的青楼女已经死了。词记此事,当是作者从荆汉赦回临安后所作。

前三句是寻访所见屋外景象。天色晴明,风和日丽,然“柳花如洒”,春光已晚。先就为花谢人亡布好局。再写室内所见,只用“锦瑟横床”四字,睹物怀人,茫然不胜华年追忆之情已在其中。“想”字以下,至上阕终,全用虚笔,是浮想中别后伊人的境况。分好几层来写:“泪痕尘影,凤弦常下”,从眼前闲置之琴瑟直接联想而来,写其离别忧伤和风尘抗脏之苦;“倦出犀帷”,再进一层,想像其恹恹少生趣之精神状态;“频梦见”,更于幻境中写幻境。《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所以借“王孙”一词以自指。白昼“倦出”,夜寐“频梦”,岂能不伤神劳形,“讳道”三句,即言其后果,点出“相思”;衣带渐宽,固是表现相思憔悴的传统意象,但因为加入细节描摹,又自铸词句,所以全无因袭痕迹;同时,自惊腰肢瘦损,也为下片闻说香消玉殒伏线。先近后远,由浅入深,层次井然。

上片只说燕子楼空,并不知佳人何在。故换头从“惆怅”说起,回忆昔年“南楼遥夜”之欢愉;记当时温馨亲昵情景,只“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八字已足,生动而简练。甜蜜的回忆,为促使自己再四处寻访,接三句即写再访;“又”“遍”“首”,用字斟酌,能表现内心愿望的强烈和情态的急切。“声价”一词,在这里作“下落”“消息”解,为切合其乐籍身份而用。岂料红颜薄命,“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眷念之人已随风飘去,用“东风”中“闲花”相比拟,关合词的发端,将人事与季节、景物交融在一起了。不说“人与闲花俱谢”,而说“恨”,令人能想见这位对自己一往情深、抱恨而终的女子命运的悲惨。末用崔徽故事,是自述心事,也可视作对对方临殁遗愿的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