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020

第20章 踏莎行

晏殊祖席离歌①,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②。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③。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④。

“注释”

① 祖席:饯行的酒席。② 香尘:因落花委地,尘土也带着香气。③ 棹:同“櫂”,船桨,指代船。④ 寻思:思索,想。

“语译”

长亭中设下饯行的酒宴,席上唱起离别的歌。离人已被飞扬着芳香的尘土隔开,还不时地转过脸来看上几眼。送行人的坐骑在丛林间悲鸣,远去人所乘的船随波逐流地消失了。

画阁上黯然消魂,高楼上望断泪眼,唯见斜阳护送着浩渺烟波,直到遥远的天边。无穷无尽的只有离愁别恨,它带着我的浮想飞遍了天涯海角。

“赏析”

这又是一首离别相思词。用上下片相同的《踏莎行》来写,结构简单明了:上片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下片写绵绵不尽的相思。上下片开头两句写法很相似:都是四个字的对偶句,用来分述同一件事:上片“祖席离歌,长亭别宴”,“祖席”亦即“别宴”,设于“长亭”将分手之地;席上唱的是“离歌”。下片“画阁魂消,高楼目断”,“画阁”即是“高楼”,也就是居人望行人之处;望到望不见,谓之“目断”;望而不得见,所以“魂消”。这种格调写法,正宜作倚声歌唱之词。

可是,后三句的写法,上下片就不完全一样了。上片都用于描写分别一刹那间的情景。“香尘已隔犹回面”,虽未明言是谁,是我们不难猜到是指“行人”,写其留恋难舍情景;后两句分述送别的“居人”和离去的“行人”,用马嘶、掉转来描写离别的双方和烘托气氛。这在诗赋传统意象中是有过的。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蔡琰《悲愤诗》)、“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櫂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江淹《别赋》)等等。当然,词并非简单的模仿、袭用,如“去棹依波转”就不是写“凝滞”、“容与”,而是说船不停留,很快地随着流水远去、消失了。这使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描写:宝玉在秦氏出殡途中,留情于村女“二丫头”,他们才聚即散,宝玉在车上“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都是以客观情势的无情来反衬人物的依恋心态。

下片后三句只用一句来写高楼远望所见;末两句则用以直接抒写离愁之无尽。不过,“无穷无尽”、“天涯地角”等语,还是从远望所见景象中联想到的,也是望中之境的扩大。“斜阳只送平波远”一句,王世贞颇欣赏,以为是“淡语之有致者也”(《艺苑卮言》)。的确,“斜阳”,暗示其眺望是从早到晚的;“平波”,正呼应前面的“行人去棹”,望之“远”而波亦“平”;“只送”者,“只见”、“唯有”也,斜阳亦多情也,这句看似平平常常的话,却能借写景而生动地传达出望者的一片痴情、专注、失望、惆怅的情态,所以说它“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