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124

第124章 浣溪沙

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语译”

我不信芬芳的春天会讨厌老人,老人多少次送走了春天最后的日子啊!珍惜春天,便须行乐,切莫嫌行乐太多。

美好的笑靥,爱情的歌曲,都合我的心意;恼恨花儿,借酒癫狂,随你发脾气好了;一切感情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是真诚的。

“赏析”

此词当是贺铸晚年退居吴中所作。词的中心思想只是爱惜春光,及时行乐,哪怕年岁老大了,也不要放弃看花、听歌、饮酒,从中取乐。这种劝人沉醉于享乐生活的思想,当然并不高明,但对古代的封建士大夫、文人来说,有这种思想情绪,也不足为奇。

前三句说“行乐须及春”,但这“春”只限于指季节,不是说人的青春年岁。人们伤春,往往是联想到华年迅逝,人生易老;甚至以为春天这一欢乐的季节只属于年轻人,而与老人已关系不大了,好像春天也“厌老人”似的。词人则以为不然。所以开头就下“不信”二字,予以批驳。接一句申述为什么“不信”的理由:老人“送”走春天的次数要比年轻人多得多,换句话说,春天陪伴着老人的时间更长,可见并不“厌老人”,对老人还是很有感情的。再一句是结论:所以老人也应“惜春”,应及时“行乐”,切“莫辞频”。

后三句便就“行乐”之事进一步发挥。行乐,无非是调笑、听歌、赏花、饮酒之类事,这些对“我”来说,无不合我心意,因为我不叹老嗟卑,觉得理应如此;而在“君”心里,也许反而引起感触,会不痛快,要“恼”要“嗔”,如果老是觉得人已衰老,春天不属于自己的话。果真如此,也只好随你去发脾气了。末句“物情惟有醉中真”,是说行为拘束、心情压抑并无必要,劝人还是从酒杯中去寻找感情解放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