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排毒养生
47642700000004

第4章 毒素的种类

热毒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时,体内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各种因素导致机体阴虚阳亢,则会产生热毒。我们平时常提到的肝火旺盛、胃灼热等,都是由于热毒影响的结果。热毒患者表现的症状为:口苦口臭、咽喉肿痛、大便干燥、易生痤疮、易流鼻血、手足多汗等。

寒毒

寒毒有内寒外寒之分。

外寒称为寒邪,多在冬季或气温骤变时致病,如外感风寒后,寒邪伤阳气,轻者发生风寒感冒;严重者可卒然昏倒,不醒人事;若寒邪留滞经络、筋骨,则造成肌肉关节疼痛,引发寒痹。

内寒则是各种因素导致机体阴虚寒盛。“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在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

当体内有寒毒时,就会导致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通不畅,甚至引起淤血或血管梗塞等疾病。

湿毒

人的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时就会形成病理产物水湿,如果水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有可能会成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湿毒。湿毒会阻碍人体血行,一旦导致疾病,就会很难治愈。常见的病症如小便不畅、大便泻而不爽、痔疮、面色黄胖、黄汗等症,都与湿毒密切相关。

食积之毒

人的脾胃需要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送,从而供给人体需要的营养。一旦脾胃功能失调,食物就将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存积,从而酝酿成毒,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反酸、黄汗、小便如米泔及面生痤疮等症状。

淤血之毒

由于某种因素引起血液积滞,血液无法正常运行,就可能会形成淤血。由于淤血而使血液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

虫毒

如果人体内有寄生虫,寄生虫将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伤害,致使人会出现面色萎黄、睡时磨牙、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药毒

药物本身是用来治病的,然而长期不当的服用药物,不仅不能治好疾病,反而会产生毒素,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一些非处方药。服用非处方药通常是为了缓解诸如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但是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给肝脏带来一定的压力。

杨力谈养生

排毒是治病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会患有这样那样的病,但人们患病后,大都会按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治病——吃药,打针,理疗,手术……如果还不见效,就再找更贵、更好的药……总之,很难脱离这种思维模式。

实际上,任何疾病,无论是吃药、打针、理疗、手术,还是其他疗法,都是从外部对肌体施加了一种干预,而人的康复最终是要靠人体本身内在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身免疫能力实现的。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12~24小时之内完成整个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也就是食物被咀嚼后,经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吸收,最后由肛门排出的过程。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废物应该及时地被排出体外,使其无法在结肠中充分地被腐化,被结肠二次吸收,这样毒素就自然而然地无法通过循环系统重新回到人体内了。

医学界的新观点认为,疾病可理解为“机体对异常刺激引起变化的修复反应”,“症状即是疗法”。发烧、流涕、呕吐、痛疼,这些都是机体同疾病作斗争的一种形式,或是向人提供的一种警讯。

现实中,大多数人为了健康长寿,总是想方设法迫使肌体摄入更多更好的营养物质,但是很少有人会考虑食物在体内能否可以完全被吸收,毒素是否可以完全被排出体外。这种只看重摄入、不看重消化吸收,只重“进”,不重“出”的普遍倾向,完全违背了这个客观真理——生命进程是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只有把吸收和排泄同时作为生命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和对待,才是最科学的做法。

治病的关键就在于要调动和匡扶肌体的内在潜能,除掉病根,通过增强肌体的自我免疫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使人健康长寿。而清除体内垃圾,使毒素失去根源,可谓正本清源。同时,排毒疗法又是安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