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实点亮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47622500000004

第4章 如果你被嘲笑

巴斯德认为,很多人认为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大人物,肯定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梦想、崇高的目标。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琐屑的梦想才是支撑他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的梦想,哪怕它像一棵弱小而丑陋的树苗,但无论土层有多厚,压住它的石块有多重,只要它努力的方向正确,那么它的未来就是光明的。

有一个叫巴斯德的小男孩,从小就很羡慕那些读书人,所以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但巴斯德始终不明白,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叔叔用嘲笑的口吻对他说:“如果你能够成为博士,那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虽然对“博士”没有概念,家族中也没有一个靠文凭吃饭的人,但巴斯德心想,叔叔的话总有道理。从此他认认真真地读起了书,并在25岁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拿到博士学位后,巴斯德又陷入了迷茫。战乱年代,他不知道自己能研究点什么,毕业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找到一个研究课题。这时又有人拿他开涮,“巴斯德,你可以研究一下‘生命的奥秘’。”

当时的欧洲大陆流行“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可以从没有生命的物质中自然产生。比如腐烂的木头可以生出蛆来,腐烂的肉里可以长出苍蝇,甚至还有更神奇的说法——只要在老鼠笼子里撒些面包屑,笼子里就能跑出老鼠来。研究“生命奥秘”属于学术界极其高端、前沿的课题,只有学富五车的科学家才有资格涉猎。巴斯德认为这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值得自己好好研究一下,他就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实验。

随着研究的深入,巴斯德发现那些大科学家们的理论居然都是错误的。从1859年到1861年,巴斯德将自己关进实验室。他把加温煮沸的肉放进弯曲的开口瓶中,结果里面什么虫也没长出来。他还将面包屑撒进了老鼠笼,甚至在笼内丢了火腿肠,但里面一只老鼠也没有跑出来。

然而,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站出来反对巴斯德,他的研究成果对业已形成的“科学理论”不能产生丝毫的说服力。但巴斯德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指出食物的腐烂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他认为微小的细菌看起来是静止的,但是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就会遵循生命的法则运动。这一结论使得反对他的人更加激进,并纷纷提出了更为棘手的问题刁难他。

1867年,有人质问他:“法国的蚕为什么会生病?”巴斯德为此做了3年的实验,他分离出两种致病的杆菌,发现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并且无意间拯救了法国的蚕丝与服装业。

又有反对他的人提出:“酒为什么会自然变酸?”1870年,巴斯德发现那是微生物在起作用,并且提出高温杀菌法,使酒保持新鲜,同样的方法也可使牛奶保持新鲜。巴斯德又拯救了食品业,反对他的人只好勉强奖给他一枚勋章。

后来的12年里,有人陆续刁难巴斯德。羊的炭疽病、猪的红斑丹毒病、鸡瘟与被视为绝症的狂犬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他不但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还一一找到病毒,发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并最终开创免疫学与传染病控制学的先河。

1888年,巴斯德成为世界公认的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他发现微生物是造成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控制病菌就可以治疗疾病,甚至可以预防疾病。他在传染病与免疫学上的贡献,使世人广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