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600000031

第31章 恩威并施(1)

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流经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就会干涸,便有了桑干这个名字。在它的上游,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弘化郡衙就设在这里。

郡衙算不得宏大,却也殿堂巍立,三出三进,有房二百多间,占地至少也在百亩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那座罕见的、垂檐斗拱的大门。大门共有三楹五间,中间的三间是门,两边的那间是门房,长约二十余丈,宽约二丈有余。前有合抱的楠木漆柱十根,上有绿色琉璃瓦和形象各异的瑞兽。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庄重宏伟。上书三个传为书圣王羲之书写的“弘化”两个大字。大门高大厚重,上面满布金色的凸钉,宽可并行三辆轩车。门前两边各有一棵古槐。古槐巨干乔枝,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传为孔子手植。

十数个兵丁在大门外不遗余力地扫着原本已经十分干净的,冻得邦邦硬的空地,尽管冷风刺骨,却无不挥汗如雨,大有不扫到黄泉不罢休的憨劲。

一个头发花白、胡须拂胸的老者从衙内走出来,东看看西瞧瞧,然后以毋庸置疑的口气道:“都给我用劲地扫,半片树叶、一丝草刺也不能留下。若是扫不干净,有你们好受的。瘦猴,你他娘的磨什么洋工?”

那个被称为瘦猴的兵丁擦着脸上的汗水,唔唔哝哝地道:“白总管,不就是迎接新来的郡守吗,何必这么兴师动众的?我瘦猴儿在这衙门里当了十年差,伺候了八个郡守……”

“伺候了八个郡守又怎么了?卖什么老资格?本总管已经伺候了十二任郡守了,也没出你这个熊样。”白总管很是认真地道:“新来的太守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数落数起,功高勋卓,黎阳一战,打杀叛军十万余名,西域伐吐谷浑可汗屈实通,一封书札就将屈突通吓得尿了裤子,不仅乖乖地交出了伏俟城,还自杀而亡。更有甚者,新任太守是当今圣上的表兄。好了,好了,与你们说这些干什么?直着向前扫,一直扫到东西官道。”

瘦猴伸了伸舌头:“快要来这里的太守厉害,他比新郡守还厉害,吹胡子瞪眼的,就像欠他许多银子似的。”

白总管转身进入衙中,又将在衙中打扫的下吏仆从训了一顿,然后进入太守办公的风云堂。

太守杞胜孔原为尚书省右仆射,饱读诗书,未经战阵,知书达礼,文质彬彬。三十六岁任知县,三十八岁进尚书省,一步步熬了个仆射,四十岁那年朝中放官,来弘化郡任太守,已在这弘化郡任职两年。虽说无大本事,却因本分能干,将弘化郡治理得有模有样。去年夏天,农民玉葫芦率千余人揭竿而起,姜麻儿继之,搞得他心烦意乱。虽然率兵镇压,不仅无大成效,造反者却越来越多,而且躲人翠华山,安营扎寨,招兵买马。他无以为计,只好向吏部尚书行贿,方才被召回京中,仍回尚书省任职,由原来的右仆射升为左仆射。他晓得李渊的厉害,想努力办好交接,给李渊留下个好印象,也算功德圆满了。见白总管进来,劈头就问:“文书图籍、户口地表都准备好了吗?”

白总管回答:“惠郡丞正在与蔡主薄整理呢,很快会好的。”

“衙内衙外打扫干净了吗?”

“已打扫过数遍,仍在打扫。”

“今日中午的接风洗尘宴会准备得怎样了?”

“该买的都买了,厨子们正在操刀,新太守一到,便开炉炒造。新太守最好吃的鹿肉也买到了,肉很鲜很嫩。”

“李太守不擅女色,从妓馆中召来陪酒的妓女全部送回去,只留下精于琵琶的小云和擅筝的梧桐芽儿。演奏的乐曲要清纯宛转的,莫演奏那些不堪入耳的曲调。李太守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懂得音律语言,好曲坏曲一听就听出来了。据传,他在离开黎阳前,圣上赐给他一个天仙似的美女,他没被那美女迷倒,倒被那美人儿弹的琵琶曲迷倒了。”

“太守还有何吩咐?”

“我的行李已准备就绪,你告诉夫人,午宴后立即起行。还有,我给你留下了一百两银子,归你享用。不过,你的嘴可要严一些,因为我的私事从没有瞒过你。你的儿子我带到长安去,给他谋个好差事,算作对你的报答!”

杞胜孔的胆子比针尖还小,贪欲却比天大。任太守的两年里,中饱私囊的白银就达三万两之多,接到回京的圣旨后,又接受了知县们送的白银万两有余。这些银子大都经过白总管的手,他不得不堵住白总管的嘴。

白总管刚刚离开,探马便来报告,说是李渊及其三百多个属下已离此三十余里,估计午时前准能赶到。

杞胜孔向几案下那个盛着诸多金银首饰的紫檀木匣扫了一眼:“有女眷吗?”

“回大人,全为男性,未见一个女人。”探马道:“新太守的属下甲杖鲜明,如同出征的将士,好威风!”

“看来这些贵重的首饰用不着了。”杞胜孔松了口气。

这时,进来一个车轴汉子,汉子红面短须,狼眉竖目,眉宇宽阔,能容三指,体格健壮,眉宇间藏着一股杀气。

“云功曹,我正想传你,你却来了。马上集合队伍,前往迎接新来的李太守。”

云功曹布愣着大脑袋:“本无先例,有这个必要吗?”

“你啊,又倔又犟,打仗缺计少谋,待人接物无礼无貌,何时才能学得聪明点啊!告你说,别看你是统帅这弘化郡四万人马的功曹,论本事和功勋,你比不上李太守的一根指头。李太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令出即行,令行禁止,不像我这般文诌诌的,你若是像待我那样待他,小心他砍下你的脑袋。别嫌我的话不中听,我可是为你好。”本来用一句话说完的事,杞胜孔却婆婆妈妈地说了这么多。云功曹看他犹言未尽,便嗡嗡地道:

“好好好,我带领人马前去迎接也就是了。一百个将士足够了吧?”

“不,带上四百人马,要队伍齐整,仪仗鲜明,一开始就给李太守一个好印象。别瞪眼,我的功曹大人,我这是为你好。懂吗?”杞胜孔向衙门外指了指:“去吧,去吧,若再拖拉下去就晚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去年平叛,若不是慢了不到半个时辰,也不会让玉葫芦和姜麻儿逃到翠华山中去。这以来倒好,打不着人家了不是?”

云功曹前脚走,郡丞惠春风又出现在杞胜孔面前。惠春风的名字与他的长相极为相符,脸上的笑肌特别发达,一说话就春风满面,就是动怒,那笑纹也不消失,故有“笑佛”的绰号。他是弘化郡的二号人物,虽然长着个婆娘脸,却胆大心细,少言寡语,遇事不慌,与杞胜孔的反差极大。他是当地人,北周伐北齐时,他在这当时属北齐的弘化州起兵响应,北周武帝不仅下旨褒扬了他,还让他在这弘化任职。原为弘化属下华池县的县丞,因做事兢兢业业,又颇多心计,隋文帝登基后连升他三级,便成了这弘化郡的郡丞。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一连陪了十三任太守,虽没像历任太守那样贪得无厌,也捞了不少银两。如今已是上年岁的人了,不求提升,只求平安无事,功成身退。因此,他非常重视与李渊的关系,下决心给李渊的第一印象是“优秀”,并非“良好”。连日来,他不待扬鞭自奋蹄,没白没黑地忙,其原则是:有问必答,答必圆满,不以小而失大,不以大而藐小。

“惠郡丞,该做的都做好了吗?李太守上任后,这关于人口、土地、文档之类的事由你汇报,到时候可别卡壳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第一步迈不好,以后就没好日子过……”

“太守,何时组织衙内官吏迎接李太守?”惠春风怕杞胜孔啦啦开没完,便打断杞胜孔的话:“除家属、仆人外,全部到府门外迎接为宜。李太守见过大世面,迎接的人少了,场面太淡,会惹恼他的。”

“云功曹已率大队人马前往迎接去了,待李太守离此里许咱再出门迎接不迟。惠郡丞先召集衙内人众训教一番,譬如谁站在什么地方,该怎样鼓掌,说些什么之类……”

“太守,关于向新任太守汇报教育方面的文稿已经拟好,请过目。”说话的是一个书卷气十足的中年人。中年人眼睛挺大,鼻子挺高,面色白晰,语调很慢却吐字清楚:“教育者,国之先也。良教则人才出,人才出则国兴。据传,新任太守诗文书翰,极重教育,以故文稿不宜谈而无味……”

“你无故打断我还未离任太守的话,’我也不能就这样过去,就打断你的话吧。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杞胜孔想到做到:“方博士,这教育的事你介绍好了,文稿我就不阅了。”

话音未落,如同一根竹竿儿似的主薄蔡博走了进来。他手里捧着账簿,神秘兮兮地将杞胜孔叫到一边,低声道:“老爷,库房的银子与账不符,这待如何是好?相差万余两呢。若是被新太守查出来,下官可就有失职之罪了。”

这万余两白银已经入了杞胜孔的腰包,杞胜孔焉能熟视无睹?抓耳挠腮地道:“只有做假账了。就以平叛费用支出吧。可要做得天衣无缝,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这……这……”

“就这么办了。我已给你准备了一千两银子,这总可以了吧?你得了好处,知道日后该怎么办。”

“好,好,就以平叛军费支出。”

“启禀太守,新太守与他的队伍已离此二里了。”探马来报:“看样子新太守挺高兴的,与云功曹并马而行,谈笑风生,如同故旧。”

杞胜孔心里酸酸的,怪不是滋味,暗暗埋怨云功曹谈得太投机,怕憨直的云功曹泄漏了不该泄漏的秘密。便令亲兵通知白总管,立即将衙内人等带到衙前的道路与东西官道的交接处。他也立即整袍束带,擦面理鬓,与惠郡丞等人出了衙门,直奔东西大道。

这里忙着安排迎接人员的位置,吵吵嚷嚷,忙成了一锅粥,李渊已率队从东边赶来。大家便将目光转向身影越来越清楚的李渊。只见李渊胯下赤兔马,身着雁翎甲,腰挂龙泉剑,头上火焰似的红缨在寒风中抖动,五缕花白的长髯飘而不乱。脸放红光,二目炯炯,威风凛凛,和蔼可亲。亲兵们拥前护后,步伐齐整,非同凡响。大家便哑言,像呆了一般。

离杞胜孔等数十人组成的欢迎人群百步之遥,李渊就翻身下马,步履稳健,又不失热情和风度地走向前去,一把握住了杞胜孔的手:“杞大人,你我同在京中为官多年,是老相识,何必如此兴师动众?愧煞李渊了!”

杞胜孔由主动变为被动,好在他没有慌乱,口才又好,立即做出反应,热情地道:“李太守人品端正,功名显赫,声名远播,早为胜孔和郡中百姓仰慕,莫说这般轻薄,就是动员全郡百姓前来迎接,也不为过。”接着,他介绍了郡中的主要官吏:“这位是郡丞惠春风。此人心细言寡,忠于职守,是胜孔的得力助手,日后也定是你的得力助手。这位是功曹云中海,此人憨厚勇武……啊呀呀,太守与云功曹定已谈了不少,胜孔就不介绍了。李太守,这位是主薄蔡博,主管印鉴,负责文书簿籍。蔡主薄心细如丝,文笔极佳,又肯用力,甚受胜孔器重。太守,你再看这位。这位白面书生是太学博士方子弟,负郡内教育之责。郡内书声琅琅,庠学发达,人才倍出,方博士是出了大力的。”

李渊知杞胜孔一旦开口就很难闭上,便指着郡衙:“杞大人,谢谢你的高抬。渊不过是个常人,不值得如此接迎。这冷风嗖嗖,是否……”

“看我,只顾说话,什么都忘了。太守长途跋涉,不无疲惫,胜孔却将太守凉在这儿,大为不恭,大为不恭!胜孔略备小酌,为太守接风洗尘。走,进衙去,进衙去。”

待进入郡衙之内,李渊道:“先不忙用饭,请大人谈谈郡中情势,指教一二如何?渊初来乍到,最需要的是掌握人情地情军情,不是酒饭。”

“啊呀呀,太守如此重视郡事,下车伊始,便听取汇报,难怪圣上垂青,百姓拥戴!”杞胜孔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边与李渊走向客厅边刺刺不休:“胜孔知太守向以国事为重,怕影响太守施政,便早做了准备,只是胜孔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怕汇报不到点子上,还请太守谅解。”

一行人进入客厅,逐一落座。李渊端起刚刚倒上的那杯浓茶,边饮边道:“杞大人,开始吧。”

杞胜孔郑重其事地打开画在羊皮上的地图,接着拿起几案上的文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弘化郡辖地。西魏置朔州,后周废除,隋开皇十六年,在原朔州所辖地域内置庆州,隋炀帝登基后,改为弘化郡。今,弘化郡有人口五十多万,辖七县。这七个县为:合水、马岭、华池、归德、洛源、弘化、弘德。郡衙设在弘化。大部在山西西北部,大同盆地南端,桑干河上游。桑干河、博水、洱水横穿境内,翠华山雄距其中。农作物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西北部缺水,西南部雨水、地下水充沛。

这是弘郡的地理大势。接着,杞胜孔又汇报了他在任上的功绩。什么“为郡事劳苦不辞,事必躬亲,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什么“偃修文武,重教育人,旦昧恩治,不敢逸豫”不一而足。一直讲了大半个时辰,还无罢休的迹象。

惠春风实在听不下去,提示道:“杞太守,你都讲了,我们是不无话可谈了吗?当止则止。”

“看我,说了这么多。好好好,那就暂且谈到这里。”杞胜孔面色不悦:“云功曹,该你了。”

李渊大度地笑了笑:“关于军事,云功曹在路上就已经对我讲了,就不必重复了。”

主簿蔡博未等杞胜孔安排,便言道:“在下向李太守报告一下文书簿籍方面的事。今存文书簿籍一万三千函,六万八千零四十六卷。分政务、军务、商务、农务等十八类。另有简策八千五百册,纸制书籍六千二百零三册。因时间有限,在下就简明扼要地介绍这么多,请太守明查。”

李渊非常赞赏蔡博的惜语如金,言简意赅,但他最关心的是库房中的存银,便提醒道:“请蔡主簿介绍一下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