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600000027

第27章 史弟反目成仇(3)

李渊的劝降信,篇幅有限,但却有情、有理、有节,恩威并施。极具震撼力。对于屈突通来说,无疑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威慑。他如同一只被痛打的落水狗,既狼狈,又难下投降的决心。因为他曾对天发过誓,说是战端一开,就一往无前,哪怕去死。誓言是激情与决心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神圣的,不可更改的,一旦违背,就要受到天谴。此时,那当着族人,面对苍天发出的誓言,啃噬着他的心,即将玉石俱焚的危局,也使他痛不欲生。若降,苍天不饶,若战,吐谷浑将面临灭顶之灾,就要葬送在他的手中。即便苍天能放过他,祖宗的在天之灵也会将他勾到那个世界去痛斥乃至煎熬。怎么办?怎么办!是识时务做个俊杰,还是遵誓言当个英雄?他的动作剧烈起来,时而一屁股坐在那蒙了斑烂的虎皮椅上,时而笼中狼般地来回走动,时而狼嗥似地大吼,时而大口喘着粗气。难以决断的焦躁,刺激着他那狂傲自负的性格,他感到非常痛苦,痛苦到想把这个纷乱的世界一头撞个稀巴烂的地步。侍女送进茶,他熊掌似地大巴掌忽地打过去,侍女倒在地上,却不敢作声,如同一只受了伤的小鹿,可怜兮兮。那只他从隋国河源郡夺来的,也是他最钟爱的青瓷瓶,也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一把抓起来,叭地扔在地上。瓷片飞起,击伤了他的脸,鲜血汩汩流淌。他不觉得痛,因为与他心上的痛比起来,这又算了什么?

王安清楚屈突通为何如此,便默默地喝茶,而且目光对向窗外,似乎对屈突通的狂躁不感兴趣。

军师屈突曹劝道:“可汗,就不要折磨自己了,依我之见,还是降了得好。”

“混蛋!要降你降去!”屈突通红着眼睛,指着屈突曹的额头吼道:“你让我违背誓言吗?你想让我做孬种吗?王八蛋、白眼狼!”

屈突曹面色苍白,冷汗骤出,他知道,处于暴怒之中的屈突通是什么事也会干出来的。他永远忘不了那血腥的场面:族中的头面人物劝他维护边境的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局面不要挑起战端。他一怒之下,连杀数人,其中就有他的叔父和他的表叔。

王安不愿再等下去,话中有骨地问:“可汗,你到底是战是降?堂堂吐谷浑首领,做事如此不果断,难道你不觉得好笑吗?”

“你……你敢戏弄我,给我拉下去砍了!”屈突通的情绪显然已经趋向平稳,嗓门挺大,却苍白无力,怒颜厉色,却是色厉内荏。

一群刀爷手忽地扑过来,抓住王安就走。王安“哈哈”大笑。

“慢!”屈突通逼近王安:“为何发笑?”

“我笑你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笑你死在眼前,还敢逞能。笑你欲将百姓与将士送入火坑,留千载骂名!”

“你……”

“我怎么了?难道其言甚谬吗?”

“我……我将你千刀万剐,再绞为肉酱!”

“我量你不敢!我估计攻城的时间就要到了。”

就像回应王安的话似的,城外“杀”声突起,天摇地动,震耳欲聋,偌大个殿堂不住地抖动。大概是建筑构件被震落下来,哗啦啦直响,与“杀”声共鸣。

与此同时,城内“降”声又起,声震屋瓦。那是城中百姓和将士们的心声。

“四面楚歌,四面楚歌了!”屈突通耷拉了脑袋。

王安以为屈突通被逼无奈,欲开门投降。不料屈突通嗖地拔出腰中的长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在场者没有人劝他、拉他,就连他的亲兵。因为他们怕脑袋搬家。

屈突通要自刎。在锋利的剑刃就要割断喉管的刹那间,一幕幕最值得自豪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杀兄长,戮父王,剑光闪闪,是何等的勇敢;登禅台君临天下,臣民拜服,是何等的自豪;入汉地夺河源,占西海,马踏鄯善,饮马且末,是何等的壮烈。战玄感退守伏俟,不屈不挠,是何等的韧性……

当亲兵们鼓足勇气,跑过去夺剑救主的时候,屈突通虎啸一声,鲜血喷溅,一命归西。二目大睁,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尸体挺立,好久才倒下去。

于是,一倒皆倒,伏俟城城门大开,百姓箪食壶浆,迎接隋师。李渊约法三章:扰民者,杀!抢掠者,杀!违令者,杀!同时出榜安民:罪在屈突通一人,将士与百姓概不追究。从此和好如初,重建边境安宁。厚葬屈突通,以安定民心。伏俟城与原属吐谷浑的地域,仍由吐谷浑管理,其可汗由百姓推举产生。恢复原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郡守仍由原郡守担任。

不觉过了数日,仍不见杨玄感的消息。眼前的胜利怎么也冲淡不了李渊那忧闷的情绪,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杨玄感地遁了不成?”

已进入十一月,大雪已过了八天。西域的冷空气来得早,冷风忽忽,寒冷异常。草原上的草早就枯了,草叶在寒风中飞舞。牛群羊群马群乃至骆驼群似乎骤然消失了,天上的雁群也不见了踪影。巨鹗大雕定是饿极了,怪叫着俯冲下来,啄食草地上零星的牛羊,以至形单影孤的行人。如果说还有什么与节令不合的,就只差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

这是一个恶劣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莫说与敌摆开战场厮杀,连生存也非常困难。

李渊站在大帐门外,扫一眼长长的送葬队伍,看一眼连绵的营帐,然后将目光从已经封冻的、银龙似的布哈河伸向一望无际的西方,以及山峦重叠的北方,似乎想看清杨玄感十万人马的藏身之地。在他看来,杨玄感还不至于蠢到向内地逃窜的地步。反心暴露,又只有十万人马,若向内地逃窜,岂不是向油锅里跳吗?虽然炀帝无道,虽然臣民难以忍受,但却没有达到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程度。杨玄感无人响应,无人接应,莫说深入长安及洛阳一带,就连潼关也难以逾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在李渊在自己划定的思维的怪圈中兜来转去,难以自拔的时候,先锋董理不期而至。说是西域已经平定,尽憋在这里,不与杨玄感接仗心里难受,就到元帅弟弟这里坐一坐,聊聊天,解解闷儿。

李渊当然乐意,他心里也闷得慌,很想找个知心人谈谈心。董理找上门来,他便不推辞,令亲兵柱儿端上烤羊肉和酒。二人边饮边说这谈那,很是惬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渊怕自己考虑不周,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兜给了董理。董理已有些醉意,便爽直起来,大大咧咧地道:

“元帅小弟,哥哥以为将杨玄感逃遁的方向定为边境以西和以北太偏面了。玄感老谋深算,做出不合常理的事也未可知。小弟不懂兵法,却也懂得‘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是什么意思。这还是哥哥占山为王时跟军师学的,记得扎实,也就终生难忘了。想当年我的山寨不是建在官兵的眼皮底下吗?不也坚持了好长时间吗?若不是元帅弟弟计取,哼!说不定到现在大哥我还是山大王呢。别把那些官员们看得那么好,就当今大隋国的破样儿,杨玄感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李渊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言道:“难道我钻了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了吗?唉呀呀我的大哥,你怎么不早向我发表这通议论?”

董理拽出一根羊腿大口啃着,咕咕哝哝地道:“大哥差点被你将这脑袋搬了去,躲都来不及,何谈发表高见。其实大哥只是随便说说,主意还要你自己拿。”

“大哥,依你看杨玄感向内地的哪个地域逃遁?”李渊给董理倒上一杯酒:“说呀,怎的不说了?”

“你没看大哥这嘴里满是肉吗?”董理用力将嘴里的肉咽下,做个鬼脸:“元帅,大哥实在无话可说了。”

李渊走向挂在帐壁上的羊皮地图:“来来来,看着地图也许就有话说了。”

“我不会看地图,不行,越看越无话可讲了。”董理忽然来了灵感:“杨玄感那小子什么心眼子都有,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他也许专拣危险的地方走。早年大哥占山为王的时候,专在衙门口偷这抢那,灯下黑不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渊的思路便清晰起来,盯着潼关的方向自语:“若杨玄感潜入内地,不会直接向南,若直接向南,会暴露在我率领的平叛大军的目光之下。对,他会利用内地官兵、衙门还不知他要造反的消息的情况下,走潼关深人内地,然后择机扯起造反大旗。”

董理用草棒剔着牙缝中的肉屑:“单靠马传递消息,太慢了,要是像故事里讲的,有顺风耳就好了。”

“是啊,明日向潼关方向派出探马,最快也要数日,消息才能传到我的手中。”李渊不无难色。

次日,李渊向潼关方向派出探马,不想探马第二日就送来消息。说是据离此百余里的县吏讲,杨玄感奉旨回东都洛阳,从他们县经过。他们不仅热情迎送,还为其补充了大量粮草呢。

至此,真相大白,杨玄感走潼关一线这条近道直奔洛阳无疑。李渊即令大军开拔,走潼关直插洛阳。

却说,杨玄感打着奉旨到东都洛阳驻扎的旗号,一路畅行无阻。且沿途官员既迎又送,补充给养,十分顺利。到达河南黎阳的时候,蒙在鼓里的黎阳城守相展飞出城迎接。杨玄感令五万将士扎在城外,五万将士随地入城,占领了黎阳城。当守相展飞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展飞曾经在杨玄感府上做过幕僚,虽然无大本事,却是人品端正,品格高尚。杨玄感任礼部尚书时,推荐他到黎阳城任职。他感激杨玄感的提携之恩,亦崇拜杨玄感的才华。更难能可贵的是,对炀帝横征暴敛,荒淫无道的作为十分不满,对隋朝社稷不无担心。当扬玄感向他历数了炀帝的罪行,讲明了自己的意图之后,他有些犹豫,但黎阳城已在杨玄感手中的现实,却使他打消了顾虑,决心追随杨玄感,矢志不移。

黎阳城位于黄河北岸,与白马津相对。原为古津渡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中原逐鹿,大战于此。南燕慕容德自邺城迁滑台时在此渡河,改古津渡为天桥渡。后该渡口人口增多,城池扩大,改称黎阳。黎阳城有人口三十万,军队三万,文帝时商业繁盛,炀帝登基后,已大不如前,不过粮食还算充盈,将士也训练有素。

杨玄感严令控制消息,不许走漏半点风声。又知李渊的西征大军仍在西域,便决计赚取洛阳城,若赚取不成,即行攻打。不日,传来李渊已摸清他的去向,率军扑来的消息。时不我待,他留下杨慎率一万人马守黎阳城,率领余众奔洛阳而来。

洛阳历史悠久,周成王建都于此。秦治县,为三川郡治所。汉代以后,历为河南郡、司州、洛州。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在此建都。东汉、魏晋时,这里就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仅太学生就达三万人之多。南依伊水,洛水横贯城区,地理条件优越。隋文帝对此城进行扩建,设立了伊、南、北三个国际性市场,仅西域前来经商的国家就达二十七个之多。隋炀帝为了控制关东和江南,于大业元年三月下诏营造此城,定名东京,为大隋国东都。

重新营造的洛阳城规模宏大,不亚长安,布局基本与长安城相同。分郭城、宫城、皇城、禁苑、含嘉仓城四大部分。郭城前置伊阙,后据邙山,左临右涧,洛水贯穿其中。城墙夯筑,周长五十五里。设城门八个,南门定鼎门居中。此门内的大街是洛阳城的主干道,宽约一百四十余步。除该干道外,还有大街一条,将全城划为一百零三个坊。设丰都、通远、大同三市。宫城为皇室居住和朝令之处,位于都城之西北隅。东、西南三面套入皇城北部,北有曜义城、圆壁城相隔。南墙正中是应天门,与北墙正中的玄武门相对。城墙亦为夯筑,有别于郭城城墙的是内外皆砖砌。皇城在宫城的南部,从东、西、南三面包围着宫城。皇城东面建一小城,名日东城。皇城和东城为衙署所在地。禁苑设于城西,苑内遍植奇花异草,宫殿林立,占地广阔。含嘉仓城在东城的北面,略成长方形,是隋朝主要粮仓之一。最大的粮窖深三丈六尺,口径五丈四尺,可盛粮五十万斤。难怪杨玄感在宣布反隋前夕,非要拿下此城不可。

杨玄感率领十数万人马,大张旗鼓,堂而皇之地来到洛阳城的南门定鼎门扎驻,令黎阳守相展飞向城头喊话。展飞抖起精神,双手放在嘴边,伸颈仰首,大声喊道:

“城楼上的将士听好了。今,征西元帅杨玄感奉旨率众前来东京驻守,请速告知你家守相杨朝伟,快快开门迎接杨元帅。杨元帅远道而来,很是疲惫,亟需休歇,迟缓不得。”

城楼上一个公鸭嗓应道:“请杨元帅稍候,在下这就报告我家守相去。”

洛阳守相杨朝伟是炀帝的族侄,虽然相貌丑陋,却极精明。且心无二意,勤劳王事,将个洛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甚受炀帝赏识。炀帝南巡前曾传下话来,说是从江南回到长安后,便擢升他为长安守相,官至二品。如此以来,他更加执着、认真,经常躬亲城防检查指导。此时,他正向南门走来,听到公鸭嗓的报告后,加快了步伐,一会儿便赶到了定鼎门城楼。杨玄感本在西域平叛,怎的就突然出现在这洛阳城下?说是奉旨驻扎,这么大的事朝廷怎不通知于他?心中有了疑问,便不急于出面回话,先将目光对向城下,看是否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