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47598500000009

第9章 七言乐府(1)

燕歌行①并序

高适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②。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③。

【解析】

诗中作者对广大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慨和崇高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全诗以非常凝炼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注释】

①燕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古题多写征戍离别相思之情。②玉箸:玉石做的筷子,形容思妇的眼泪流下像玉制的筷子。③李将军: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一说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与李牧事迹详见《史记》。

古从军行

李颀

【原文】

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①。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②。

【解析】

诗分三层,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插入乌孙公主的琵琶幽怨声,更增加了塞外悲凉的气氛。次又着意渲染边陲荒旷萧条的环境,连世居塞外的胡人也为之落泪。再写打开通向西域的道路,年年牺牲许多生命,而所得到的结果如何呢?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只不过是葡萄之类而已。最后一句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注释】

①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西域国名)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寂寞,使人在马上弹琵琶以为娱乐。②蒲桃:即葡萄,本西域特产,汉武帝时使人采葡萄、苜蓿种归,种植在离官馆旁。

洛阳女儿行

王维

【原文】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①,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②,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③,意气骄奢剧季伦④。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⑤,贫贱江头自浣纱。

【解析】

这诗是借描写贵妇人的豪奢而空虚的生活,讽刺豪门贵族平庸无能而高官厚禄骄奢豪华,结尾两句以“越女”“江头”的遭遇比喻贤才而与上面的洛阳女儿比喻庸才而对照。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深感不满。诗的大部分写所否定的人物事情,末尾两句写肯定人物并露出作意,这样就前后形成强烈对照,艺术效果极佳。

【注释】

①玉勒:宝玉装饰的马络头。②七香车:芳香华贵的车子。七香:用多种香料制成的香。③狂夫:古时妇女自称其丈夫的谦词。与前文“良人”照应。④季伦:晋代石崇字季伦。石崇以骄奢闻名,曾与贵戚王恺斗富。王恺拿出一株两尺高的珊瑚树和石崇比,石崇用铁如意把它敲碎,王恺认为太可惜了。石崇便叫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来偿还王恺。王恺自叹不如。(《晋书·石崇传》)⑤越女:指西施。颜如玉:指容貌美丽。《古诗》:“燕赵多佳丽,美者颜如玉。”

老将行

王维

【原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①。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②,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③。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④,犹堪一战立功勋。

【解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结局。然而,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注释】

①黄须儿:意思为刚勇汉。此典故出自曹操赞扬次子曹彰奋勇破敌。②卫青:汉武帝时的名将。此用典以卫青比位高名重的将帅,以李广比老将。③故侯瓜:东陵瓜。借典故来喻老将的退隐生活。先生柳:东晋陶渊明退隐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④云中守:汉文帝时云中守魏尚,因报功与实际相差六个首级,被削爵为平民,后来文帝又恢复了他的职务。

桃源行

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①,还从物外起田园②。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解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

诗分三层。第一层十句,写渔人迷路而得以进入“桃花源”。“居人”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其中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最后一层十句,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化、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结语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

【注释】

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晋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蜀道难

李白

【原文】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②,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④,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袜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⑥,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解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借用乐府古题《相和歌·瑟调曲》,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此诗无论思想内容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高明都是空前的。

全诗分三部分。“噫吁”十九句,写蜀道的高峻及其开辟历史;“问君”十四句,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剑阁”十四句,写蜀中地形险要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综观全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像,大胆运用优美的神话传说以及奇特的夸张,并能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诗的用韵,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殷磻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此诗在艺术性方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思想性方面,说法不一,说明内容丰富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蜀道瑰丽多姿惊险万状的山川景物的描绘,歌颂了祖国山川奇险壮丽,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伟大壮举,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表现了对友人入蜀的关切情意,预示了今后可能发生政治危机。后来果然发生了安史之乱,说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