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47598500000012

第12章 五言律诗(2)

①挥手:指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原文】

牛渚西江夜①,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余亦能高咏③,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解析】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从大处落墨,写牛渚夜景。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谢将军)闻袁宏月下朗吟的故事,和李白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使诗人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不可闻”回应上联中“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诗的尾联宕开写景,想像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诗意明朗而单纯,富于神韵。

【注释】

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山突出江中。②谢将军:指谢尚。③高咏:指衷宏作《咏史诗》。斯人:此人,指谢尚。

春望

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安史之乱,长安沦入叛军手中,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暮春三月,长安却是一片荒凉冷落的景象。在这种气氛中,诗人抒发忧国思家的情怀,见春花而落泪,听鸟鸣而心惊,感情深沉真挚,尾联总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

月夜

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①,双照泪痕干②。

【解析】

杜甫在诗中用含蓄曲折的手法表现其深刻真挚沉痛的思想感情。据《杜臆》里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能思,又进一层。发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结构严谨,情真意切。如黄生所说:“‘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注释】

①虚幌:这里指闺中透明的窗帘。②“双照”句:是说将来双双在月光的映照下倾谈。

春宿左省

杜甫

【原文】

花隐掖垣暮①,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②,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③,因风想玉珂④。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解析】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时间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注释】

①花隐句:言夜幕降临,花影暗淡。②星临句:宫中千门万户上空星光闪烁。③听金钥:听到打开宫殿门的锁钥声响。④玉珂:此指想像官员们上朝骑马的马铃声。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

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

拾遗移华州掾①与亲故别因

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原文】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②。

【解析】

诗的前四句,写过去投奔肃宗时,是怎样的担惊受骇;后四句写直言贬官,犹念念不忘朝廷。“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明明是遭谗见弃,诗人却以“无才”自解,虽已移官华州,而犹驻马千门,如此忠厚,所以说他是“终不忘君也”,此诗深刻地反映了这时诗人的思想境界。这次贬官使杜甫再也没有机会回长安作官了,但他从此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灾难深重的人民,对他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注释】

①金光门:长安西面有三门,中曰金光门。间(jiàn)道:偏僻小路。掾(yuàn):属官。②千门:指宫中千门万户,这里用千门代指宫殿。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解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所作。诗一起就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凄凉图景。这两句诗渲染了安史战乱的悲凉气氛,写的是“忆舍弟”的社会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季节。“月是故乡明”,是写景,而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注释】

①舍弟:古人用以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原文】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②。

【解析】

诗的前半,因风起天末,感秋托兴,抒发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后半四句,极写李白怀才不遇的冤屈。诗中用一“憎”与一“喜”字,不仅是为李白含冤受屈而表愤慨,也为处在封建时代具有同样命运的诗人而鸣不平。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把李白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给这一深切怀念赋予了崇高的景仰之情。黄生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注释】

①天末:天边,遥远的地方。此指夜郎边地。②投诗:指李白像贾谊那样写诗投入江中纪念屈原。

奉济驿①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原文】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②,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解析】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而情长。“青山空复情”饶有深意,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伤别之余,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以上二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颈联中“三朝”,说严武于玄、肃、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两句抒写诗人自己送别后的心境。

【注释】

①奉济驿:在离绵州(今四川绵阳县)三十里处。②讴歌惜:言颂扬严武,不忍其离去。

别房太尉①墓

杜甫

【原文】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解析】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又一次行役之中,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第二联写诗人见坟而泪下如注,望天而断云愁惨,俯仰倍觉寂寥哀伤。最后两句说: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结尾以“花落莺啼送”与首句“驻马别”相呼应,显然余韵悠扬不尽。其中妙在以“唯”字提起尾联,此时此地,唯见此景,唯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诗人的感情是深沉含蓄的,风格则沉郁顿挫。

【注释】

①房太尉:房琯,曾任丞相,卒后赠太尉。②对棋句:用谢安故事(见《晋书·谢安传》),言自己曾和死者对棋,交情深厚。③把剑句:用季札解剑故事(见《史记》),表示自己不忘故情。

旅夜①书怀

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开头二句写近景。这是寓情于景,通过写近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三四句写远景,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的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最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注释】

①旅夜:旅途经渝州(重庆)、忠州(四川忠县)离蜀东下之夜。②危樯:高高的桅杆。

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

【解析】

此诗开头用极为流利自然的对偶句抒写登楼的欢快心情。接着描画了登楼所见,仅十个字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后两联面对茫茫湖水,诗人由抒发孤凄心情转向忧国伤时,深沉感人。

【注释】

①吴楚:春秋时期两个诸侯国名。坼(chè):裂开。乾坤:天地,此言日月。②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未息。大历三年(768年)八月吐蕃侵扰,郭子仪领兵防卫。

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原文】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②。

【解析】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三位一体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友人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以景衬人。

【注释】

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宋之问在此建有蓝田别墅,王维晚年购置,隐居于此。②五柳:指陶渊明,也可借指为陶渊明的住宅(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里王维借以自比辋川别墅,更切诗意。

山居①秋暝

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解析】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空山新雨后”扣题写地点、季节、气候等特定自然条件。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明月”、“清泉”二语,宁静清幽,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竹喧”、“莲动”二语,生动活泼,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末联从《楚辞·招隐士》中化出。原文是“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维在这里是反用其意,意谓春光就由它自行消歇吧,山中有此美好秋景,自可久留闲居。他还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自己决意归隐山中。

【注释】

①山居:山中的住所,即指作者隐居的辋川别墅。②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浣女:洗衣服的女子。③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王维借以自称。

归嵩山①作

王维

【原文】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③。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解析】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中间两联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承“清川”,第四句承“长薄”,这两句又由第二句直接发展而来。这里运用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这里是景中藏情,言外有意。第五六句,再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仅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最后两句交待归隐的地点以及归隐后的心情。

【注释】

①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北,古称方外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总名嵩山,即五岳之中岳。②带:绕。薄:草木丛生的地方。③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终南山

王维

【原文】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解析】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由于它高大漫长,故远望近观的景象各不相同,大小山壑的阴晴颇为殊异,使人感到祖国山河气象万千。尾联点出游山,生活气息甚浓。

【注释】

①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道书谓之太乙山(《名胜志》)。②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与地上的九州联系起来对应划分,称为“分野”。此谓终南山的最高峰跨过不同分野,极言山之广阔、幽深。

酬张少府①

王维

【原文】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解析】

这是王维晚年写的一首表明心迹,决意归隐山林的诗。王维归隐山林,一来是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二来主要是政治上的失意。

此诗前四句,抒情言志,以示归隐。颈联用画面美化隐者生活。尾联以不答答之,余韵悠然。

【注释】

①张少府:其名不详。少府:官名,县尉。②空知:只知。旧林:从前住的山林,指辋川故居。

过香积寺①

王维

【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