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经典)
47598400000005

第5章

三十一、斥战

【原文】

凡行兵之法,斥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传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今译】

凡是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5个侦察兵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反复侦察。如果发现敌情,就由远及近地报告情况给部队主将,主将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兵法说:有战备的部队等待打击无战备的敌人,一定胜利。

【战例】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问:“谁可将者?”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领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羌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杜守四望峡中,众兵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战例今译】

西汉宣帝时,先零羌族人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西汉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征询他的意见:“看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但是,先零羌族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不要多久就会失败。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担忧。”宣帝听了使者汇报后非常高兴,笑着说:“好!”赵充国奉命到达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将要渡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在夜间派遣三营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部队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羌人派几百名骑兵到来,在附近窥测。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倦不能出击追逐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凡是同羌人作战,要打就打歼灭战,不要光注意小的胜利。”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将校指挥官,司马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常常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行军时特别加强戒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用兵谨慎持重,关心爱护士卒,每次都是先制定作战计划之后,再投入战斗,所以他把先零人的叛乱很快平定了。

三十二、泽战

【原文】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其中高四下为圆营,四面当敌。一则防水潦之厄,一则备四周之寇。法曰:历沛历圮,坚舍环龟。

【今译】

凡是行军作战,可能会遇到低洼的沼泽地。应当加倍兼程行进,尽快通过,不能在这些地方滞留。如果迫不得已或路远天黑走不出去,要在里面宿营,就必须按照地形呈龟壳状驻扎,形成中间高而四周环绕的圆形营,居高临下,可以四面抗击敌人。一方面可以防水淹,另一方面可以防备周围的敌人。兵法说:经过沼泽之地,要坚守成环龟形状。

【战例】

唐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诏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军次单于界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曰:“吏士安堵,不可扰。”不听,徙之。比夜,风雨雷霆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因问何以知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毋问我所由知也。”

【战例今译】

唐朝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叛乱,朝廷命吏部尚书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前往征讨。军队开到单于的边境北边,到黄昏时营帐已立好,四周挖好了堑壕。裴行俭却命令将营帐迁往高岗上。一个官佐建议说:“将士刚安睡,不宜再打扰他们。”裴行俭不听,仍然迁移了营帐。等到深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突起,迁移前扎营的地方,水深有一丈有余,部众无不惊叹称幸。因此问裴行俭怎么知道天要刮风下雨,裴行俭笑着说:“从今以后只管听我调遣,不必问我为什么知道要这样做。”

三十三、争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遇到有利的地形,就应该抢先占领,以保证战斗胜利,如果这样的地形敌军已经占据,我方就不能贸然进攻对方,等待敌情发生变化后,再发动攻击,变不利为有利。兵法说:敌我双方都争占地利,如果敌军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就不要强攻。

【战例】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魏将司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攻西围,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攻东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败。

【战例今译】

三国魏明帝青龙二年,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从斜谷攻伐魏国。魏国的司马懿带兵屯守在渭河南岸。魏将郭淮推测诸葛亮必定去夺取渭河南岸的北原,便建议抢先占领那里,许多人都不以为然。郭淮说:“假若诸葛亮渡过渭水进入平原,依靠北山把陇道截断,必使民心不安,对整个国家非常不利。”司马懿批准了郭淮的建议。于是,郭淮派兵进驻北原,还没有修好营寨,蜀国大批部队都到了这里,郭淮依靠有利地形击退了蜀军。过了几天,诸葛亮大张旗鼓地向西部调集兵力,魏军其余部将认为诸葛亮要进攻西部地区,只有郭淮看出诸葛亮用的声东击西之计,实际是诱使魏军调往西部,而去偷袭东边的阳遂。夜里,果然如郭淮所料,因为魏军已作了充分准备,所以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三十四、地战

【原文】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能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部队必须占据有利地形,这样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就是说,知道敌人可以攻击,也知道自己的兵士可以进行攻击,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胜利的把握只能有一半。这因为是既知敌情又知己情,但得不到地形的帮助,那么仍然不能全胜。兵法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战例】

晋安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者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人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命摄莒、梁父二戎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东克,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战例今译】

晋安帝进攻南燕时,南燕慕容超召集群臣计议抵抗晋军的办法。公孙五楼说:“晋军强大,利在速战,刚来时的士气勇猛锋锐,不能攻击,宜于据守大岘山,使晋军不能进来,拖延时间,以挫其锐气。然后从容挑选精锐的骑兵2000,沿大岘山向南,切断晋军的粮道;再派段晖率领各州军队,沿大岘山东下,腹背夹击晋军,这是上策。命令守军依托险阻地形各自固守,除必要的钱粮储备之外,其余的全部焚毁,铲除青苗,使敌人来后什么也得不到,实行坚壁清野,以等待敌人发生破绽,再乘机进攻,这是中策。放敌兵进入大岘山,我军再出城逆战。这是下策。”慕容超说:“京都物资丰富,人口众多,很难立即转入战时防御;青苗遍野,一时也难以铲除;即使能铲除青苗,固守城池而得以保全性命,我也不能答应。我占据着五州的强地,控制着山河的险固,有战车万乘,铁骑万群,纵使晋军过岘山来到平地,我以精兵徐徐攻击,也必定能全部俘获他们。”慕容镇说:“如果按照您的旨意办,必须有平原地带10里以上扎营,营垒建成后,使用骑兵比较方便。因此,最好能前出至大岘山以外,这样,即使在迎战时不能取胜,也可以退守。不可将敌放进大岘山,给自己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过去赵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于被韩信所屈服;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终于被邓艾所擒获。臣以为天时不如地利。据守大岘山,确实是上策。”慕容超又不听从,并命令摄莒、梁父二军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挑选官兵和战马,养精蓄锐等候晋军。那年夏天,晋军攻破东面,慕容超派遣左军段晖等步骑兵5万进驻临朐。不久,晋军通过了大岘山,慕容超十分恐慌,忙率兵5万向段晖部队靠拢,在临朐战败。慕容超逃奔广固(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固守,不几天也被晋军攻破。南燕终于全部被晋军扫平。

三十五、山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居平陆,须居高阜。恃于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法曰:山上之战,不仰其高。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无论是在山林地带,还是在平原旷野,都必须占据制高点,凭借此种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便于兵器击刺杀敌,利于部队冲锋陷阵,以此对敌作战就能取得胜利。兵法说: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攻高处之敌。

【战例】

战国,秦伐韩。韩乞军于赵,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否?”曰:“道远路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曰:“可救否?”曰:“道路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乐乘对如颇言。又召赵奢问,奢曰:“道远险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兵救之。去赵国都三十里,垒而不进。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有一人谏,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秦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入谏,赵奢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势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教!”历曰:“请受刑!”奢曰:“须后令至邯郸。”历复请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曰:“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兵,遂解其围。

【战例今译】

战国时期,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援。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问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韩国?”廉颇回答说:“因为道路遥远艰险,实在不易救援。”赵王又召见乐乘来问:“可不可以前去援救?”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询问,赵奢回答说:“虽然道路遥远艰险但在这种地方作战恰似两只老鼠争斗在洞穴中,将是勇敢者获胜。”赵惠文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前往援救韩国。赵奢率军离开国都邯郸30里处,就扎下营盘不再前进了,并且命令部队说:“有谁敢为军事问题进谏的就处以死刑。”秦国军队进驻于武安西,赵军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赵奢率军坚守营垒28天不行动,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捉住后以好饭食进行招待并把他放走。间谍回去后把所看到的赵军增垒不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说道:“赵军离开国都30里就停止不再前进,并且一再增修营垒。这样看来,阏与将不是赵国的土地了。”赵奢放走秦军间谍以后,立即下令部队卸去盔甲而快速前进,两天一夜赶到了前线,命令善长射箭的士卒都到距阏与5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营垒筑成后,秦军听到了这个消息,全军急忙赶来迎战。这时,军士许历为军事问题请求进言,赵奢让他进入帐中。许历说:“秦军意想不到赵军会突然来到这里,但他们迎战的来势很猛,将军您必须集中兵力加强阵地以等待他们进攻。不然的话,一定会失败的。”赵奢说:“我愿意接受你的赐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您的刑罚。”赵奢说:“等回到邯郸后再听候命令吧。”许历于是进一步献策说:“谁先占领北山谁就胜利,谁后到达那里谁就失败。”赵奢听后采纳其建议说:“那好吧。”随即发兵1万迅速抢先占领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到后,夺不下山头,赵奢乘势挥军反攻,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从而解除了阏与之围。

三十六、谷战

【原文】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法曰:绝山依谷。

【今译】

凡是行军作战,越过高山险阻而布阵时,必须依山傍谷,一则便于取水草,二则有险固地形可作依托,这样,战就能胜。兵法说:在山险处作战要靠山近谷。

【战例】

后汉将马援为陇西太守,参降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羌帅数十万户亡出塞外,诸种万余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败焉。

【战例今译】

后汉将领马援为陇西太守时,三降羌以及与其勾结的塞外诸族,他们并作乱为寇,塞外诸族勾结作乱为寇,杀了长吏。马援带4千余人,追击至氐道县境。羌兵先抢占了山头,马援军占据山谷边的便道把兵力展开,切断了羌人的水草。羌兵很快便处于穷途困乏的境地,数十万羌军逃出塞外,其他种族边民万余人前来投降。这是羌兵不懂得靠近平原谷口可以取得水草的好处,终于自取失败。

三十七、攻战

【原文】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

【今译】

凡是作战,所谓的进攻一方,都是了解了敌军可以被打败的因素,知道了敌军的许多致命弱点,因而发起进攻,没有不稳操胜券打胜仗的。兵法说:能够战胜敌军时,就要发动进攻。

【战例】

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治垒必历日乃成。蒙曰:“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加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战例今译】

三国时候,魏国曹操任命朱光为庐江太守,驻扎在皖城。朱光让士兵开垦荒地,广种稻子,又派间谍专门联络鄱阳湖农民反吴首领,请他们作为内应。东吴大将吕蒙对孙权说:“皖城现在良田成片,如果一季丰收,屯粮充裕,魏就会扩充军队,不要几年,曹操就不易对付了,不如早点杀了朱光。”又详细分析了目前的战争形势,孙权便决定亲自率兵讨伐朱光。行军一天,夜里便到达皖城近郊。孙权问部下询问对策,众将都建议筑一高墙与敌军对抗,唯独吕蒙说:“我军筑垒要用几天时间,但是敌人的城防正在加固,外边增援部队也可能赶到,我们很难破城。而且我军是趁雨天来的,再迟误几天,回去的路更是泥泞不堪,撤退就很难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我看皖城并不坚固,而且我军目前士气高涨,包围此城,不需多久就能攻下,然后趁水位还未涨,立即撤回,这才是取得全胜的最好计谋啊。”孙权赞同吕蒙的建议。吕蒙举荐甘宁任攻城指挥官,带兵先攻。随后吕蒙又率精锐部队作后备。清晨便发动攻击,吕蒙亲自擂鼓发号,士兵奋勇争先,到吃早饭时间已经攻下了皖城。张辽带魏军增援部队到达夹石,听说皖城失守,就仓慌退走。孙权论功嘉奖吕蒙,并提升他为庐江太守。

三十八、守战

【原文】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未有可胜之理,我且固守,待敌可破之时,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者,守也。

【今译】

凡是作战,所谓防守者,是了解己方的战斗力,知道用进攻是打不赢敌人的,我就坚守不战,等到敌人出现可以被我战胜的条件时,就不失时机的出兵攻击它,是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了解到自己不能立即战胜敌人,就要采取防守作战方式。

【战例】

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以周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率兵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悉平。

【战例今译】

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朝廷委任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征。周亚夫向朝廷建议说:“楚军剽悍、矫捷,难以速胜,要放弃梁国,牵制敌军,并切断他们的运粮通道,那样就可以制服楚军了。”景帝同意了他的计策。亚夫率军到达楚国,要在荥阳会战。吴国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危急,向亚夫求援。亚夫向东北进军占据昌邑之后,便坚守城堡不出;因为情况紧急,梁王派使者往请,亚夫只是依据授给便宜行事权,坚守要害之处,而不去救援。梁王上诉于景帝,景帝诏命亚夫出援,亚夫不听,仍然坚守不出;只派弓高侯等轻骑兵出击,截断吴楚军队运粮通道。吴楚军队粮食不继,士兵饥饿,屡次挑战,亚夫始终不应。一天夜里,亚夫军营发生骚动,自相火并,动乱扩及到中军帐旁,亚夫卧床不起,一会儿就平静下来。吴军攻击汉军东南角,亚夫命令部队加强西北戒备;一会儿,吴军主力果然向西北发起强攻,未能突破。吴楚联军缺粮,于是率军撤退。亚夫派主力乘机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刘濞扔下部队,仅带强壮士兵数千人乘夜逃窜,逃到了江南丹徒。汉军正好乘胜扩大战果,迅速追击,消灭全部楚军,郡、县也都降服。周亚夫因为未捉到吴王刘濞,发出命令说:“有抓住吴王来献者,赏黄金千两。”过了个把月,越国人拿着吴王的首级前来报告。这次战争,从进兵到结束,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而吴、楚的叛乱就完全平定了。

三十九、先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则胜,法曰:先人有夺人之心。

【今译】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敌军刚进入阵地,部署还未完成,队形也没整好,应当马上派出主力部队,进行攻击,这样定能获胜。兵法说:先发制人,可以一举粉碎敌人的原有企图。

【战例】

春秋,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公弗许。既济未成列,子鱼复请,公复未之许。及成列而战,宋师败绩。

【战例今译】

春秋时,宋襄公和楚国在泓水作战。宋国军队的阵势已经部署完毕,可是楚军还没有过河,司马子鱼说:“敌人多我人少,但是他们尚未渡河,请下令进攻。”宋襄公不允许。这时楚军已经过了河,但是还没有排好队形,司马子鱼再次向他请求进攻,宋襄公又不同意。等到楚军排好队形向宋军发起攻击,宋国的军队果然被打得大败。

四十、后战

【原文】

凡战,敌人若行阵整而且锐,未可与战,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无有不胜。法曰:后于人以待其衰。

【今译】

凡是作战,如果敌人布阵严整,士气旺盛,就不能与他交战,应当坚持防守以等待时机。等到敌人列阵久了,士气衰弱了,再发起攻击,就没有不取胜的。兵法说:后发制人以等待敌军士气衰落。

【战例】

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窦建德悉众来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太宗数骑登高以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迩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卯至午时,卒饥倦列望,又争饮水。太宗令宇文士及率三百骑,经贼阵之西驰而南。诫曰:“贼若不动,止,宜退归;如觉其动,宜率东出。”士及才过,贼果动。太宗曰:“可击矣!”士及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师却,止东原,未及整立,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备,贼大溃,生擒建德。

【战例今译】

唐高祖武德年间,太宗李世民将王世充包围在东都(今洛阳)。窦建德率领全部兵马前来援救,太宗坚守武牢关以抵御窦军。窦建德在汜水东面列阵,纵横长达数里,唐军将领看了都有些恐慌。太宗带几名骑兵登高观察,对诸将领说:“贼兵来自山东,没有遇到过强敌。现在他们渡河涉险时还吵吵闹闹,是军队政令不明的表现;靠着城池列阵,是因为有轻视我军的心理。我现在按兵不动,等他们士气松懈。列阵久了,士兵饥饿了,必然会自行撤退。敌军撤退时再进攻,还怕不能战胜他们吗?”窦建德从早晨列阵到中午,士兵又饿又累,都坐下来观望,既而又争先恐后喝水。唐太宗便命令宇文士及率领300骑兵,经敌阵的西面驰向南。太宗并告诫说:“敌军如果不动就停下来,最好退回来;如果察觉到有动静,就率领部众向敌军攻击。”士及率领骑兵刚从敌阵西面经过,敌阵果然动了起来。太宗说:“可以攻击了!”于是命令骑兵将领树旗列阵,从武牢山上行进到南山,再沿着山谷向东,迂回偷袭敌军后部。窦建德率领队伍后退到东原,还没来得及整顿队伍,太宗的轻骑兵就向他发起了进攻。唐军所到之处,敌人都望风而逃,程咬金等率骑兵展开轮番冲锋,直接猛攻窦军的阵后,同时,展开旗帜,里外夹击,窦建德部众大败溃散。唐军活捉了窦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