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
【原文】
世传虹能人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①,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榖②。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③,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注释】
①雨霁:雨过天晴。②绡榖:生丝织成的薄纱。③铄:闪光。
【译文】
世人传说虹能到溪涧中吸水,确实如此。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国,到他们最北边黑水境地的永安山下扎帐住宿。这时刚刚雨过天晴,看见一道虹下到营帐前的涧中。我和同事来到涧边观察,虹的两头都垂入涧中。派人过涧,隔着虹与面对面站立,相距几丈远,中间像隔着一层薄纱。从西往东看,可以看到虹(因为这是傍晚的虹);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就被阳光照耀,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好久,虹渐渐向正东方向移动,越过山岭而消失。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孙彦先说:“虹是太阳光在雨中的影像,阳光照在雨点上就有了虹。”)
古镜
【原文】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②如灼龟之声。人或曰:“此夹镜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变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③;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④。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⑤。
【注释】
①循:抚摩。②摘然:象声词。③铣塞:铣是我国古代一种有两只角的扁钟,发音重浊。铣塞,这里指声音沉闷。④泠然纤远:形容声音清脆悠长。⑤罔然不测:说不出所以然。
【译文】
我在谯亳得到了一面古镜,用手在上面抚摸,当摸到在镜面的中心时,就发出如同烙龟甲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个有夹层的镜子。”然而夹镜是铸造不出来的,必须将两面镜重合才行。这个镜子非常薄。没有一点焊灼的痕迹,恐怕不是能焊合起来的。即使是焊合的,发出的声音也应该是沉闷重浊的,现在敲击它,发出的声音清细悠长。既然是按压了以后才能响,那么刚铜铸造的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可能这样清亮光洁。我访问了所有铸镜的工匠,都说不出所以然。
奇光
【原文】
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①。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②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银,而光艳烂然;以火烛③之,则了无一物。又魏国大主家亦尝见此物。李团练评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予昔年在海州,曾夜煮盐鸭卵,其间一卵,烂然通明如玉,荧荧然屋中尽明。置之器中十余日,臭腐几尽,愈明④不已。苏州钱僧孺家煮一鸭卵,亦如是。物有相似者,必自是一类。
【注释】
①熠然:明亮闪耀的样子。②挹:舀起。③烛:照。④愈明:越来越亮。
【译文】
卢中甫家住在吴中。曾经在天不亮时起床,发现墙柱下面有光闪耀。靠近了看,发现光像水一样浮动。急忙用油纸扇将它舀起来,这团光便在扇子上荡漾,正和水银相似,而光亮灿烂;点上灯火细看,却什么东西也没有。另外魏国大主的家里也曾经见到这种东西。团练使李评曾和我谈起此事,与卢中甫所看见的没有什么差异。不知道是什么怪异的东西。我以前在海州时,曾经在夜里煮盐鸭蛋,其中有一个鸭蛋像玉石一样光亮透明,亮晶晶地,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把它放在容器中十多天,几乎全部腐烂发臭了,却越来越亮。苏州钱僧孺家里煮的一个鸭蛋,也像这样。物品中彼此相似的,必定属于一类。
金币考
【原文】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①”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余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传者以谓埿②之所化,手痕正如握埿之迹。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蹄③。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褭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④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殆⑤此类也。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刃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⑥成屑。小说谓麟趾褭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⑦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余在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
【注释】
①淮南王药金;淮南王刘安好养方士,化丹炼金,在武帝时曾密谋叛乱,事发后自杀。传说他与方士在八公山埋金升天,所以有药金的由来。②埿:湿泥。③金麟趾、裹蹄:金麟趾,即麟趾金。褭蹄,即马蹄金。麟趾金和马蹄金都是汉代金币,因麟趾和马蹄象征吉祥,所以汉武帝把金币铸成麟趾形和马蹄形。④模范:指用来制造器物的模子。⑤殆:大概。⑥霏霏:原形容雨雪之密,这儿做纷纷解。⑦方家:指从事炼金、炼丹的人。
【译文】
在寿州八公山旁边的泥土和溪流水涧中,往往能够找到小金饼,上面刻有篆书的“刘主”字样,可能就是世代流传的淮南王刘安埋在这儿的药金。得到这种小金饼的人非常多,人们称它为“印子金”。然而只是这样一个印子,重的也不过只得半两,很少有较大的。我曾经在寿春的渔夫那儿收集到一个金饼,他们说这个金饼来自干淮河水中,大概重七两多,正面有二十多个印记,背面有五个手指印和掌纹,纹理非常清晰。传说这是湿泥化成的,手印正像捏泥留下的痕迹。襄阳和随县之间,是古时的春陵和白水一带,挖掘土壤容易找到麟趾金和马蹄金。麟趾金中间是空的,四周都有花纹,雕刻极其细致精巧。马蹄金就象团饼,四边看不见用模子浇铸的痕迹,似乎是在平物上滴成的,形状就像干柿子,当地人称它为“柿子金”。《赵飞燕外传》里记载:“汉成帝偷看赵昭仪洗澡,常常在袖子里面装些金饼以赏赐给宫女。”那大概和马蹄金类似。它一枚重四两多,就是古时候的一斤了。颜色是艳丽的紫色,不是其它金饼可以比拟的。用刀刃来切它,比铅柔软;虽然很大一块,但可以用刀切,切下去觉得比较软。用石头在上面磨,就会纷纷落下一些屑片。小说里面记载麟趾金和马蹄金是娄敬做的药金,方士们称为“娄金”,用来和药炼丹效用最好。《汉书注》里面也说:“这种金饼和别的不同。”我在汉水以东一年,全部从几家搜集到的。有一个地窖中藏了几十个金饼,我也从那儿买得一块。
怪疾
【原文】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知制诰知颍州。忽得疾,但①缩小,临终公如小儿。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有松滋令姜愚,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复旧②。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江南逆旅③中一老妇,啖④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老妇诉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⑤,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饭一石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绳,予友人也,亦得饥疾,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⑥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⑦啖。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⑧,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注释】
①但:只。②复旧:指病情恢复。③逆旅:旅馆、宾馆。④啖:吃。⑤竹篑:竹篮子。⑥仆:倒地。⑦便:咬东西。⑧闻人:有名的人。
【译文】
世上有些奇怪的疾病。吕缙叔以知制诰被任命去颍州做了知州,忽然患病,身体一味缩小,临终时缩得如同一个小孩子。古代人不曾有过这种病,始终没有人能辨识。有一位在松滋做县令的叫姜愚,没有什么疾病,忽然不识字,好几年后才稍稍有所恢复。又有一户人家的小妾,看直的物体都是弯曲的,弓弦、界尺之类的东西,在她看来都像弯钩,这是医僧奉真亲眼所见。江南的旅舍中有一个老妇人,吃东西不知道饱。徐德占经过这家旅舍,老妇人向他诉说肚子饥饿,她儿子很难为情,当着徐德占的面给她蒸饼吃,吃光了一竹筐蒸饼,大约有一百个,还不停地说肚子饿。老妇人每天要吃一石米的饭,随后就排泄掉,仍然和原来一样饥饿。京兆府醴泉县的主簿蔡绳,是我的朋友,也得了饥饿病,每当饿的时候就必须立刻吃东西,稍迟一点就会昏倒闷气而亡。他怀里常常揣着饼和点心,即使是面对达官贵人,到饥饿时也要大口嚼吃。蔡绳有高尚的德行,学识广博且有文才,是当时的名人,终于因为这种病而遭到不幸。没有人能诊断这种病,常常为了这个而为他哀伤。
扬州大珠
【原文】
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处,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予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①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②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③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④,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亭为“玩珠”。
【注释】
①吻:缝隙。②倏然:突然。③杳杳:模糊不清。④不类月:与月光的颜色不同。
【译文】
嘉祐年间,扬州有一颗珠蚌,非常大,天色昏暗的时候常常能见到。最早出现在天长县的湖泽中,后来转到甓社湖,再后又出现在新开湖中,总共到了十多个地方,居民、行人经常看见它。我朋友的书房在湖上,一天夜晚突然见到这只珠蚌,距离很近。最初它只是微微打开蚌壳,光亮从壳的缝隙中射出,像在空中横了一道金线。不一会儿蚌壳忽然张开,有半张席子大,蚌壳里面白光象银子一般闪耀,珠子象拳头一般大小,灿烂夺目到人不可正面直视它。十多里地间的树木在珠光映照下都有影子,像是早上阳光照射下的景致;从远处看只能见到天空红得如燃起的野火。突然间珠蚌向远方去了,行动快速如飞;飘浮在波浪中,隐隐约约像太阳一样。古代有发出月光一般光芒的珍珠,但是这颗珍珠发出的颜色和月色不同,亮光耀眼有如燃烧的火焰,几乎类似于日光。崔公度曾写过《明珠赋》。他字伯易,高邮人,大概经常见到它。近年来这只珠蚌不再出现,不知道游往什么地方去了。樊良镇正是珠蚌出没的地方,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往往停船几夜来等待它出现,将湖边的亭阁取名为“玩珠亭”。
地震
【原文】
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①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皆以为常,莫知何谓②。
【注释】
①颓:坍塌、掉落。②谓:原因。
【译文】
登州的巨嵎山,下面临着大海。这座山有时候会震动,山上的大石头都坍塌落入海中。像这样已有五十多年,当地人都习以为常,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
滴翠珠
【原文】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鸡卵,微绀色①,莹彻如水。手持之映空而观,则末底一点凝翠,其上②色渐浅;若回转,则翠处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谓之“滴翠珠”。佛书:“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虽深皆可见。如人仰望虚空月形。”疑此近之③。
【注释】
①绀色:红青色,稍微带红的黑色。②上:上部。③近之:与之相近。
【译文】
士人宋述家里有一颗珠子,像鸡蛋那么大,微微有些红青色,看上去清澈晶莹如水。手拿起它对着天空看,它的底部凝聚了一个翠绿的点,往上色彩慢慢变浅;如果把珠子倒转过来,那么这个绿点通常在下方。不知道这是颗什么珠子,有人叫它“滴翠珠”。佛书上讲:“西域有‘琉璃珠’,将它丢进水中,水虽然深也能看见珠子,如同人抬头看到天空中月影那样。”我疑心这颗珠可能和琉璃珠近似。
海市蜃楼
【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①、人物、车马、冠盖②,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③。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④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
①城堞:城上的女墙。②冠盖:冠,帽子。盖,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上张的伞。③具纪:具体叙述。④土人:当地人。
【译文】
登州的海面上,时常有云气,形状像宫殿、楼台、城墙、人物、车马、冠盖之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称做“海市”。有人说:“这是蛟蜃吐出的云气所行成的。”我疑心不是这样。欧阳修曾出使到黄河以北一带地区,路过高唐县,在旅舍里,晚上听见有鬼神从空中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音都可以一一分辨出来,他说得非常详细,这里不再具体叙述。我访问过当地的老人,他们说:“二十年前曾从空中白天经过本县,也都清清楚楚地看见人和物。”当地人也叫它“海市”,与在登州见到的情形大致相似。
竹笋化石
【原文】
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①,根干相连,悉化为石。适有中人②过,亦取数茎去,云欲进呈。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③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耶?婺州金华山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蟹之类,皆有成石者,然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此深地中所无④,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⑤可异耳。
【注释】
①茎:量词,根。②中人:宦官、太监。③旷古:远古。④所无:不可能生存。⑤特:代词,这。
【译文】
近年延州永宁关一带的黄河河岸崩塌,下陷几十尺深,在土下面发现了一片竹笋林,总共有好几百根,竹笋的根和干连在一块,全变为石头了。当时正好有宦官经过这里,也拿走几根,说要献给皇帝。延州这一带从来没有竹子,这些竹子埋在地下几十尺深的土里,不知是什么时代的东西。是不是在远古以前,这里地势低洼气候湿润而适合生长竹子呢?婺州的金华山有松石,还有核桃、芦根、鱼、螃蟹等等,都有变成石头的。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当地本来就有的东西,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竹笋在这样深的土地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又不是本地所产的东西,这才真是奇怪啊。
息石
【原文】
随州医蔡士宁尝宝一息石①,云:“数十年前得于一道人。”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极光莹,如映人。搜和药剂。有缠纽之纹,重如金锡。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出赤屑如丹砂。病心狂热者,服麻子许即定。其斤两岁息②。士宁不能名,忽以归余。或云“昔人所练丹药也。”形色既异,又能滋息,必非凡物,当求识者辨之。
【注释】
①息石:在大气中能显著自行增重的矿石。②斤两岁息:重量每年增加。
【译文】
随州医生蔡士宁曾经珍藏了一块息石,他说:“几十年前从一个道人那儿得到的。”这块息石有紫色光泽,像辰州出品的丹砂;又极其光亮,好像能照人。人们搜集它来配药。石头上有缠绕状的花纹,像金或锡一样重。上面有两三个小洞,用细竹片挖它,能剔出些像丹砂一样的红色粉末。患心情烦躁病的人,服用芝麻那么大小的一点粉末就可以安定下来。息石的重量每年都在增加。蔡士宁叫不出它的名字,就把它送给了我。有人说这是古人炼的丹药。它的形状和颜色既奇异,又能够自己增长,一定不是普通的东西,应当请懂行的人来辨认。
蛇蜃化石
【原文】
治平中,泽州人家穿井①,土中见一物,蜿蜿②如龙蛇。大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③所化,如石蟹之类。
【注释】
①穿井:挖井。②蜿蜿:弯弯曲曲的样子。③蜃:传说中的一种似蛇并具有鳞甲的动物,事实上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
【译文】
治平年间,泽州有家人挖井,在土中发现一个东西,弯弯曲曲地像龙和蛇的形状,人们害怕它,不敢触摸,过了很久,见它不动,就试着去碰它,原来是石头。村民不懂,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伯纯任晋城县令,要了一段,石上的鳞甲就像活的生物一样。这大概是蛇蜃一类的化石,就像螃蟹变成石蟹那样。
异兽
【原文】
至和中,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麟,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麟,莫知其的①。回诏欲谓之麟,则虑夷獠见欺;不谓之麟,则未有以质之,止谓之“异兽”,最为慎重有体。今以予观之,殆②天禄也。按《汉书》:“灵帝中平三年,铸天禄、虾蟆于平门外。”注云:“天禄,兽名。今邓州南阳县北《宗资碑》旁两兽,镌其膊③,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元丰中,予过邓境,闻此石兽尚在,使人墨其所刻天禄、辟邪字观之,似篆似隶。其兽有角鬣。大鳞如手掌。南丰曾阜为南阳令,题《宗资碑》阴云:“二兽膊之所刻独在,制作精巧,高七八尺,尾鬣皆鳞甲,莫知何象而名此也。”今详④其形,甚类交趾所献异兽,知其必天禄也。
【注释】
①其的:指这种动物的称谓。②殆:大概的意思。③镌其膊:在胳膊上刻上名字。④详:观察。
【译文】
至和年间。交趾国进贡的麟,像牛而且高大,浑身长满鳞甲,头上有一只角。考察文献记载,与麟不同类。当时有说它是山犀的,然而山犀不应当有鳞甲,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称呼。回复的诏书想要称它为麟,又恐怕受到蛮夷人的欺骗;如果不称为麟,却又没有确切的名称,只好称它为“异兽”,最为慎重得体。现在据我观察,这异兽大概是天禄。据《汉书》记载:“灵帝中平三年,铸造了天禄、虾蟆放置在平门外。”注释说:“天禄”,是野兽的名字。现在邓州南阳县北境的‘宗资碑’旁边立有两只石兽,在胳膊上刻有文字,一只叫“天禄”,一只叫“辟邪”。元丰年间,我经过邓州境内,听说这两只石兽还在,派人用墨将上面所刻的“天禄”、“辟邪”几个字拓印下来,观察字体,像篆书又像隶书。这两只石兽都有角与鬃毛,鳞甲大如手掌。南丰人曾阜任南阳县令。在“宗资碑”背面题辞说:“只有两只石兽胳膊上所刻的字还在,石兽制作精细工巧,高七、八尺,尾巴和颈子上都有鳞甲,不知取自于何种形象而叫这一名称。”如今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非常类似交趾国进献的异兽,由此知道异兽一定是天禄。
舒屈剑
【原文】
钱塘有闻人绍者,常宝一剑。以十大钉陷①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锋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②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关中种谔亦畜一剑,可以屈置盒中,纵之复直。张景阳《七命》论剑曰:“若其灵宝,则舒屈无方③。”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铁能为也。
【注释】
①陷:钉进。②纵:放松。③舒屈无方:放松和弯曲不受限制。
【译文】
钱唐有一个叫闻人绍的人,一直珍藏着一把宝剑。用十枚大钉钉在木桩上,挥剑一削,十枚钉子都断了,留有残钉的柱子表面平整得像秤杆一样,而剑刃上没有一丝痕迹。用力把剑弯曲得像钩子一样,手一松剑铿锵一声,像琴弦一般又恢复到原来那样笔直。关中的种谔也藏有一把剑,可以弯曲后藏在盒子里,取出来后又恢复到原来一般直。张景阳在《七命》中论剑说:“如果剑像灵宝那样,则如何伸展、弯曲都不受限制了。”大约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剑,它们不是平常的铁所能制成的。
鳄鱼
【原文】
《岭表异物志》记鳄鱼甚详。予少时到闽中,时王举直知潮州,钓得一鳄,其大如船,画以为图,而自序①其下。大体其形如鼍②,但喙长等其身,牙如锯齿。有黄、苍二色,或时有白者。尾有三钩,极铦利③,遇鹿豕即以尾戟④之以食。生卵甚多,或为鱼,或为鼍、鼋⑤,其为鳄者不过一二。土人设钩于大豕之身,筏而流之水中,鳄尾而食之,则为所毙。
【注释】
①序:写序言。②鼍:扬子鳄。③铦利:锋利。④戟:这里指刺、钩。⑤鼋:古代把体形较大的鳖叫做鼋。
【译文】
《岭表异物志》对鳄鱼记载得很详细。我年少时到过闽中,当时正好王举直做潮州的知州,钓得一头鳄鱼,它的身体像船一样大。王举直把它画成图画,还亲自在图画下面写了序言。鳄鱼的外形大体上象鼍,但它的嘴有身子那么长,牙齿像锯齿。身上有黄、青两种颜色,偶尔有白色。尾巴上有三个钩。极其锋利,碰到鹿、猪等动物就用尾巴打死吃掉。产卵非常多,孵化后有的变成鱼,有的变为鼍与鼋,是鳄鱼的不过十分之一、二罢了。当地人将钩装在大猪身上,然后用竹筏载着猪在水中漂流。鳄鱼尾随而上把猪吃掉,就被铁钩弄死。
海蛮师
【原文】
嘉祐中,海州渔人获一物,鱼身①而首如虎,亦作虎文②。有两短足在肩,指爪皆虎也;长八、九尺。视人辄③泪下。舁④至郡中,数日方死。有父老云:“昔年曾见之,谓之‘海蛮师’。”然书传小说未尝载。
【注释】
①鱼身:长着鱼的身子。②虎文:虎皮的花纹。③辄:总是、就。④舁:抬。
【译文】
嘉祐年间,海州渔民捕获了一种动物,身子是鱼而头像老虎,并且身上也有老虎的花纹。有两只短足长在它的肩上,指爪都和老虎一样;体长八、九尺,见到人就流眼泪。把它抬到城里,几天后才死。有老年人说:“往年也见过这种动物,称为‘海蛮师’。”然而各种史书、传记、小说中都没有记载过。
旋风
【原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成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①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②渐近,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③,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④。
【注释】
①俄顷:倾刻。②既而:后来、而后。③略尽:全部毁掉。④今县:现在的县址。
【译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卷来,看上去好像一支插入天空的羊角,所到之处大树全都被连根拔起。顷刻间,旋风卷入云霄当中。而后旋风渐渐地接近地面,经过县城,官家和百姓的房屋一扫而空,全都卷入云中。县官的儿女和奴婢也被卷到空中,又被摔落在地,死伤了好几人。民间死伤丢失的人不可计数。县城完全成了一片废墟,于是就移到现在这个县城的地方。
冰花
【原文】
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言:“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面花之状。”此事五代时已尝有之,予亦自两见①如此。庆历中,京师集禧观渠中,冰纹皆成花果林木。元丰末,予到秀州,人家屋瓦上冰亦成花。每瓦一枝,正如画家所为折枝,有大花似牡丹、芍药者。细药如海棠、萱草辈者,皆有枝叶,无毫发不具②,气象生动,虽巧笔③不能为。以纸搨④之,无异石刻。
【注释】
①自两见:亲自见过两次。②不具:指有分别、不同。③巧笔:指精妙的画艺。④搨:拓印。
【译文】
宋次道的《春明退朝录》中说:“天圣年间,青州在严冬的时候降很大的霜,屋上的瓦都呈百花的形状。”这类事在五代时曾经发生过,我也曾亲眼见过两次。庆历年间,在京师集禧观察渠沟中的冰,冰纹都结成花果树木的形状。元丰末年,我到秀州,看见别人家的屋瓦上的冰也结成花形。每片瓦上一枝,如同画家笔下的折枝,有的大花好似牡丹、芍药,小花好似海棠、董草之类,都有枝干、树叶,与真的丝毫不差,形象生动,即使画家是能工巧笔也不能画得如此生动逼真。用纸将它拓印下来,与石刻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