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出精彩人生
47593200000012

第12章 理解他人,也让他人理解自己(3)

本来对方无理,也自知理亏于人,如果你占“理”,而不与其计较,让对方保存了尊严,他自然会心存感激,双方和解也是水到渠成,很简单了。得理让人,也是一种人情积蓄。

的确,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人们会因为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要求不同,或者因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产生矛盾或冲突,但是只要记住,得理让人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最好的手段。

生活在人的社会中,与人磕磕碰碰,被人误会猜疑总是在所难免的。你的一念之差、一时之言,对别人来说就会加以放大。你对人一分恶,别人就会还你十分,你对人一分好,别人就会还你百分。在某些时候,适时地咽下一口气,让别人一码,别人就会感激你,而你的得到的也会比平常更多,毕竟人都是希望自己被理解被认同的。尤其是理亏的人,在思想上他可能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如果你宽容,他就会很容易认错,如果你不依不饶,他也会觉得自己面子上过不去,更是无理也要说成有理,对你来说,什么好处也不会得到。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人,反过来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那些对他人吹毛求疵,有理没理都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人,是不会拥有亲密的朋友的,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拥戴。

谦让宽容、得理饶人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更是一种处世的学问。只要我们能够具有这种宽容忍让的心态,我们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说话要讲究分寸

张亮和高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无话不谈,互相之间对对方都很了解。也爱开开玩笑。但是张亮语言总是比较犀利,时不时就要逞一逞口舌之利,高云知道他的毛病,也不是很在意。

一次,高云的女朋友来玩,张亮见到后,很热情的打招呼。慢慢得,就比较熟悉了。张亮说话又开始犯他的老毛病了。他为了显示他知道的很多,就说:“别看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生说起自己的学校来,一副趾高气扬的表情,很多也不过是草包,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说完,还很自得的哈哈大笑起来。高云的女朋友当时脸色就有些难看,因为,她现在正在找工作,听到张亮这么说,就觉得是在讽刺她找不到工作。就不再与张亮说话,三人之间,立刻尴尬起来。

张亮的话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说出来的,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却造成了气氛的尴尬。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都是心浮气躁、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没有“忍”字之说。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见人讽刺人,见物责怪物,为的就是让心中的烦扰排遣出去。然而,他们却很少想过,自己的情绪在得以宣泄的同时,对方的心理又是如何感受。对于那些经常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的人来说,首要做的事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换位思考,时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王小姐有一次在一家饭店的吃饭菜。那天,给王小姐上来的米饭有生有熟,难以下咽。她叫来饭店的老板,说道:“你们的饭可是花样繁多啊。”老板很高兴,王小姐解释道:“您看,生米粒,熟米粒,半生不熟的米粒,一碗饭里可不是花样繁多吗?”老板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并给王小姐换了一碗新的。

此后,在老板的监督下,饭店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而不是当面指出自己的缺点或过错,而善意的讥讽,能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还能使对方欣然接受。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运用“讥讽”,便能给对方以善意的提醒。它可以化解尴尬,可以让对方心甘情愿地“笑纳”你的建议,而且在表达出了自己观点的同时,还显出了自己的幽默与风趣。

然而,很多自以为资历老的人总是在语言上犯错。在众人聚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很强的优越感,他们总是不失时宜地卖弄自己的本事;他们为博得一丁点浅薄的喝彩就沾沾自喜;他们说话不分轻重,只要嘴巴一张开,就会说出很多不讲分寸,不重他人的感受的话来,有的甚至不惜贬低他人,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

说话讲分寸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讲分寸讲的人不会让人听出丝毫傲气和瞧不起人的感觉。即使自己在事业方面取得了成绩,或拥有一些特殊优势,也不会自以为是,高人一等,而处处唱高调,时时摆架子,只为自己痛快,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否则迟早会由于缺少分寸而误人误事。

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小误会或小摩擦总是在所难免。对此,胸怀宽广的人不会用语言来刺激他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争吵,本来只是出于某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就是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话不讲分寸,想说什么就会脱口而出,不经过大脑,毫不避讳地说一些带情绪的话,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如果对方再不愿吃亏,受到羞辱后也反唇相讥,双方你往我来,就往往将小事变成大事,甚至为此大打出手,酿成祸端。

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要对一个知道悔悟的人说:“记住你曾做过的事情。”不要对有明显缺点的人处处去提醒他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言辞都不是必须要说出口的,因此,说话讲分寸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也会给他人留有余地,而不会无端地惹出一些事事非非来。

语言是一个人的心声,受思想的支配,也反映着一个人的品德。说话不讲分寸,冷言冷语、搬弄是非、讽刺嘲弄,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谅解。

说话如同做事一样,一定要三思。开口说话前,应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思考,确保说出的话不会有伤害人的成分在里面,只有讲分寸的话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在给别人搭桥的同时,自己也能顺利通过。

敬人者才能被人敬

张杰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

他回到母校找到了自己初中时的班主任,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您,是您给了我尊严。”

张杰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很穷,他穿得总是学校里最寒酸的,为此,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他也觉得抬不起头来。整日生活在自卑中,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跟他来往。他也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同学们兴高采列地玩着。

这天,新来了一个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男老师站在讲台上,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让每个同学都做一遍自我介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张杰是最后一个介绍的,当他弱弱地介绍完自己时,只听男老师说道:“呀,张杰的大舅出来了。”同学们都为之一楞,不知是什么意思,老师指了指张杰的脚,原来张杰的袜子上破了一个洞,露出了大脚趾。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张杰的脸立时变成了红色。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时只见班主任蹲到了讲台下,不一会站起身,说道:“啊呀,我的大舅也出来了。”说完还伸出了自己的脚,只见雪白的袜子上真的也有一个洞。同学们更是笑得不得了。这时,张杰站起身,跑了出去,老师喊他,也没听见。

考上大学的张杰对老师说道:“其实那一次我看见你蹲在讲台下,撕破了自己的袜子。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来报答您。”

面子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还很敏感,即使连孩子也懂得保全面子,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面子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有时候,保住他人的面子也是爱心的体现。

不懂交际艺术的人往往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别人的过错或缺点,或者用直接而强硬的方式去说服别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们可以对某些利益进行忍让,哪怕吃点暗亏,就是不能伤了自尊。在交往中,尊敬他人,就是给了对方一份人际交往的厚礼。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得到别人尊重的人,都是他们先自觉地尊重别人的结果。反之,一个唯我独尊,自以为比别人高明的人,一个总是要别人来迁就自己、服从自己的人,一个经常嘲笑别人、取笑别人缺陷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的。

尊重他人是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不盲目地随声附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不硬性地为他人做主,不过多干涉他人的私事,尊重他人的人格,不传播有损于别人名誉的流言飞语,不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不乱给人起外号等。

有一个富商讲述了一个他祖父的故事:

那时候,他的祖父很穷。快到年关的时候,祖父顶着大雪去向村里一个首富借钱,首富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并给了祖父两块大洋,也许是那天首富心情不错,在祖父临走时,他说:“拿去过年吧,不用还了。”祖父小心地接过钱,并包好,就匆匆往回家走了。首富在后面还特意叮嘱了一句说:“不用还了。”

第二日,首富起来打开院门,他发现自己家门口的积雪被打扫的干净净,首富到处打听,终于打听到这事是祖父干的。首富明白了:施舍只能让别人成为乞丐。祖父不愿被看成乞丐,于是他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首富赶到祖父的家中,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和许许多多的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有些是直接的关系,有些是间接的,有些密切一些,有些则平淡一些,有些长期,有些则很短暂。比如一个工人,他除了和家庭有关系,有工厂会和领导,同事有关系,在商场会和售货员有关系等,在这众多的关系中,只有做到恭敬待人,才能够赢得对方的尊敬,彼此之间才能相容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