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47586100000014

第14章 广要道章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②,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③。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④。安上治民,莫善于礼⑤。礼者,敬而已矣⑥。故敬其父则子悦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⑧。”

【注释】

①广要道:从大的范围来说明孝道。

②教民亲爱:司马光曰:“亲爱谓和睦。”教民亲爱,意思是用亲善仁爱的道德去教育民众。

③教民礼顺,莫善于悌:顺,顺序,这里指长幼之序。悌,敬事兄长,尊敬长上。荀子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又曰:“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论语,学而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大学·释治国平天下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礼记·祭义篇》:“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教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尚书·伊训篇》:“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百姓懂得长幼之序,没有比用敬事兄长的悌道更好的办法了。

④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移风易俗,指改变社会风气和习俗。乐,指音乐。郑注:“夫乐者,感人情者也。乐正则心正,乐淫则心淫也。”《礼记·乐记篇》:“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又云:“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又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又云:“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效焉。”又云:“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改革民情风俗,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了。

⑤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之履曰:“君子以办上下,定民志。故礼者,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也。”《荀子·修身篇》:“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论语·宪问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礼记·礼运篇》:“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经解篇》:“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君主安心、让百姓太平,没有比用礼节更好的办法了。

⑥礼者,敬而已矣:郑注:“礼者,敬之本也。”《孟子·告子篇》:“恭敬之心,礼也。”《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字。

⑦故敬其父则子悦:悦,高兴,喜欢。这句的意思是有人敬重自己的父亲,作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

⑧所敬者寡,向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寡:少。郑注:“孝悌以敬之,礼乐以化之,此谓要道也。”《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敬的人少,而高兴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所说的要道啊。

【译文】

孔子说:“教化百姓和睦相处,没有比用奉养父母的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导百姓懂得长幼之序,没有比用尊敬兄长的悌道更好的办法了。想要改革民情风俗,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了。让君王安心,使民众太平,没有比用礼节更好的办法了。礼,诚敬而已。所以,如果有人敬爱自己的父亲,作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兄长,作弟弟的一定感到喜悦;有人敬爱自己的君王,作臣民的一定感到喜悦;敬爱一人,而使千万人喜悦,所敬爱的人虽少,但喜悦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所谓的要道啊!”

【提示】

孔子在开宗明义章里提到的“要道”,在这一章里作了充分的具体的说明。

首先谈到的是实行“要道”的四种对策:第一,教民亲爱用孝;第二,教民礼顺用悌;第三,移风易俗用乐,第四,安上治民用礼。

在这四种对策中用礼是最重要的,所以孔子接着主要谈“礼”。孔子说,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常言说只有敬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一个敬字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也是我们日常交往中的体会。孔子从敬父、敬兄、敬君中推断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所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孔子在这一章里提到了一个新观点,即用音乐来改革风俗。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明确地指出了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不仅仅是悦耳,它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战歌曲就曾经鼓舞了民族抗战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