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升华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47579800000034

第34章 碱的争夺战

用知识报效祖国,用智慧改变处境,知识就会成为更高层次的智慧。

范旭东幼年丧父,随母和兄长范源濂到长沙定居,生活十分贫困,曾一度投身保节堂,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这使范旭东幼小心灵中种下了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他的梦想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范源濂曾与蔡锷同时就读于梁启超主讲的时务学堂,因学习勤奋,深受梁启超爱护,得以兼理学堂事务,半工半读,以赡养老母和培育幼弟读书。

范旭东在兄长帮助下,于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他潜心学习,与日本同学同住、同食、同学习,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感受很深,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他看到日本发展快,以强凌弱,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常以艰苦卓绝、勤劳勇敢的作风要求自己,身体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列强忙于战争,这给中国民族工业一个发展的机会,由化学家范旭东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18年宣告成立。

不久,大战结束,一直控制着中国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卷土重来,欲把中国永利公司这个制碱业的“新生婴儿”扼杀在摇篮之中。卜内门公司迅速从国内调来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倾销中国市场。

永利和卜内门相比,力量悬殊太大了。永利如果与卜内门进行“降价战”,不久就会财源枯竭,如不降价就无法与卜内门竞争,真是进退两难。

范旭东为此焦急万分。他不仅是个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个善于经营的企业家,更是个博学多才的学问家。他忽然想起战国时“围魏救赵”的故事。他觉得这条计策也可应用到他与卜内门的纯碱之战中。

他审时度势,觉得日本是他使用这条计策的理想之地。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竞争非常激烈,三菱有自己的碱厂,三井却没有,使用的碱要依赖进口。这不正是很好的突破口吗?

范旭东便迅速东渡日本与三井协商,委托三井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此举正中三井下怀,于是很快由三井在日本的销售网点,推销红三角牌纯碱。销量虽只有卜内门在日本销量的10%,但价格却低于卜内门的纯碱,大有蔓延之势。

卜内门虽是个世界性的大公司,但它的手伸得很长,销售面宽,运到远东销售的纯碱毕竟有限,而其中大部分已运进中国,无力再顾及日本。在这种情势下,它权衡利弊,觉得保持中国市场固然重要,然而失去日本市场将得不偿失,便急将计划运调中国的纯碱投放日本市场,以缓解在那里节节失利的局面。

于是卜内门主动向永利制碱公司倡议: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削价倾销,希望永利公司在日本也采取相应的行动。范旭东掌握了主动权,便进一步提出,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公司的同意。这种要求虽然对不可一世的卜内门公司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他们还是被迫接受了。这样,不仅永利公司没有像卜内门公司所事先声称的那样、向他们“俯首称臣”,反而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牢牢控制了国内纯碱市场的价格,使永利公司从“新生婴儿”成长为“强壮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