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是聪明还是笨
47563000000004

第4章 应对上司(3)

冷静下来的X先生开始答应:“噢,是您的女儿呀?这是我应该做的,您没必要放在心上。”

贝克先生继续说:“年轻人,我该怎么感谢你呢?面试就到此结束吧,您回去等我们的通知。”

胜券在握的X先生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同贝克先生握手告辞,离开了公司,回家静候佳音。

可X先生一直未能等到雅利安公司的聘用通知。

[聪明人的做法]

X先生回过神来了,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救过贝克先生的女儿。他抑制着狂跳的心,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贝克先生继续说:“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

“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是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X先生站起来,肯定地说。

看X说得坚决,贝克先生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现在我决定聘用你了。”

几天后,X先生与新同事聊天,问起贝克先生女儿的救命恩人是否找到。

同事一愣,便说:“哦,有7个人因为贝克先生的女儿被淘汰了。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智慧点拨]

诚实是为人最起码的品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诚实”的考验与危机,在这种选择之下,大胆地说出实话,拒绝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⑤巧妙地把功劳归于上司

李伟是一名出色的机械工程师。2006年,李伟所在的部门承担了总公司分配的一项科研任务,由李伟担任项目组长。经过连续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总公司决定对李伟进行嘉奖,但李伟考虑到部门经理为完成这项任务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也为了将来在工作上可以获得上司更多的帮助,他主动向总公司提出,完成任务的主要功劳应归部门经理。

[笨人的做法]

在把应得的奖赏礼让给了上司之后,李伟心里一直不安,害怕别人会忽视那是自己的功劳。过了一段时间后,李伟开始向身边的同事介绍完成这项科研任务的真实情况,并强调自己如何的辛苦。很快,公司内外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李伟的这种做法让上司非常难堪。

此后的工作中,李伟留给上司的印象是心胸不够宽广,眼光不够长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伟的工作都因为得不到上司的支持而陷入僵局。

[聪明人的做法]

李伟继续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把这次嘉奖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人来询问那项科研任务由谁实际负责时,李伟均一笑置之。

上司在受到嘉奖以后,对李伟心存感激,想着要有一天设法归还这笔人情债。

一年后,上级分给该部门一个出国考察的机会。毫无疑问,李伟获得了这次出国的机会。

[智慧点拨]

如果你肯大方地把功劳让给上司,那么上司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的,并且总有一天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同时也会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这对你来说绝不吃亏。

不过,做这种事有一点你必须注意,那就是你把功劳让给上司的事,绝对不能到处宣扬。否则,你的善意将化为乌有,还可能招致更大的麻烦。

如果你不能保证守口如瓶,建议你还是不要让的好。

4.聪明人工作有方法,笨人工作靠蛮干

一些人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与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只要坚持不懈,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但任何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一个人要想获得实际的效果,除了付出努力以外,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因此,这些人很努力,看上去也在尽心尽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但老是得不到提升,工作成就也远远落后于他人,于是他们总在抱怨命运的不公。

聪明的人知道,成功的尺度不是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做出了多少成果。而要做出更多的成果,办法是最重要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王松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有一年暑假,他去农村的亲戚家玩。到了亲戚家后,农村的一切让王松都很新奇。他和亲戚的儿子周海良一起来到后院储粮的谷仓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不小心,王松把自己最心爱的表弄丢了。这可是一只很名贵的表,王松心急如焚,回家后一定会遭父母的责备。这位亲戚也很着急,便把家人都叫来找表。但是翻遍谷仓,依然不见表的踪影。天色渐渐晚了,王松一脸失望,亲戚也是一筹莫展。这时,周海良留了下来,对王松说:“我有十足的把握找到你要的表。”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但是小海良却是信心十足。

“好吧,那就麻烦你了,找到了我把我的玩具小熊送给你。”王松无奈地说。

到了傍晚,只见周海良再走进谷仓,找定位置后,静静地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了,悄然无声,但是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后方角落里传来。

“滴答,滴答,滴答……”

周海良轻轻地像猫一样,踏着几乎无声的脚步,寻声走向右后方角落。到了附近,他伏身下来,耳朵贴地,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表,走出谷仓,把表给了焦急的王松。

全村的人一起去找怀表,却未果,而周海良一个人反而找到了。有时候要完成任务,并不是靠人多,而是要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聪明的人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办法,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也因此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快的效率完成任务。试想,这样的员工,领导又怎么会不视为珍宝呢?

事典:

①会思考才会有效率

约翰逊受雇于一家蔬菜店。一天,老板吩咐他:“约翰逊,你到菜市场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笨人的做法]

很快,约翰逊从菜市场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约翰逊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菜市场,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约翰逊又第三次跑到菜市场问来了价钱。

很多年以后,约翰逊还拿着初上班时的薪水,他颇有怨言,慨叹命运的不公平,但又无计可施。

[聪明人的做法]

约翰逊很快就从菜市场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2美元一袋。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将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约翰逊的做法让老板很满意。过后不久,老板便给约翰逊加了薪水,还把一家分店交给他去打理。

[智慧点拨]

愚蠢的人不肯用脑,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从不动脑筋主动去想,结果长期不被重用。

聪明的人办事高效、灵活,勤于思考,不仅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还主动给领导提供参考意见和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青睐。

②做事之前先思考

江秀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一次,上司交给他一项采访任务。

[笨人的做法]

上司问他有没有问题时,江秀不假思索地拍胸脯回答道:“没问题!”

谁知,采访时他才发现,这事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三天后上司问他进展如何,他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什么来,上司虽没说什么,但他做事草率的行为让上司再也没有对他委以重任。

[聪明人的做法]

江秀仔细分析了采访任务,他估计到可能会有些难度。于是江秀找到上司,请求上司在某些方面提供帮助。上司同意了。

江秀的采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他也因此得到了上司的表扬。

[智慧点拨]

做事之前的思考不是浪费时间,它能让你更好的行动。只求做得快的人,往往败事也快。而那些头脑清醒的人经过周密考虑后再采取行动,往往会将事情又好又快地办成。

③做职场的有心人

一家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地方狭小,拥挤不堪,员工对此颇有看法。某一日,厂长来车间视察。

[笨人的做法]

员工王一新在厂长前来检查时,一个劲儿地抱怨“地方太窄,连转身都困难,可车间主任却置之不理”。遗憾的是,他只是抱怨,却没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令厂长很不高兴。

[聪明人的做法]

员工周海良则不同,他说:“依我看,这是工具的放置问题——应当找个专门的地方来放才是。咱们的原料库,是否能隔出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单间来周转?我粗粗算了一下,只需1000来块钱就行。”周海良的话一出口,立即得到了厂长的重视。此后不久,周海良被提拔为厂长助理。

[智慧点拨]

周海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光是诉苦抱怨,而且提出了具体改进的建议。在提供信息或建议的时候,使厂长认为他是个有心人,于是自然得到了厂长的好感,从而也使他能顺利地升职加薪。

④懂得借助外力

小李去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应聘。

在公司大厅,负责面试的人事经理给小李出了一道题:“请将这个大厅的面积、高度用最快的时间计算出来。”他为小李准备了一些尺、规、计算器之类的计量工具,甚至还有一把梯子。

[笨人的做法]

小李觉得这可简单了,便动手量起来。

可是,即使小李用尽了浑身解数,量了又量,算了又算,但尺子太短,梯子不高,要算出精确的结果,更是难上加难。

小李没有算出答案,有点不好意思地人事经理告别。

[聪明人的做法]

小李静静地深思了一会儿后,便离开了大厅。

十几分钟后,小李回来了,他将答案告诉了负责面试的人事经理。

人事经理很是吃惊:“这么快你就有答案了?”

小李从容地微笑着说:“我只是去了一趟公司工程部,我想他们在进行大厅装修和施工的时候,一定知道它的确切数据。”

人事经理很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恭喜你,你被我们正式录用了。”

[智慧点拨]

一味相信自己,不懂得借助外力去达到目标的人,将会被这个资源和信息日益加速的时代所淘汰。

⑤用头脑去工作

小林从建筑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当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时,他只好来到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包工头推销自己。

老板说:“我这里目前没有适合你们的工作,如果愿意的话,倒可以先在我的工地上干一段小工,每天给你50元钱。”无奈之下,小林同意了。

第二天,老板给他分配了任务,把木工钉模时落在地上的钉子捡起来。

[笨人的做法]

一天下来,小林除了吃饭的半个小时外,一刻也没有歇,捡了足足十斤钉子。

老板问他有何感想,小林说:“努力工作,保证不落下一根钉子。”

老板摇摇头走开了。

[聪明人的做法]

当老板来到工地时,却发现小林坐在一旁休息。他捡到的钉子只有一小堆,不过2公斤重。

“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全力工作?”老板质问道。

“老板,恕我直言,企业需要效益,表面看来,捡回落下的钉子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但实质上它给您带来的只是负值。我老老实实捡了半天钉子,只有这2公斤。按这个速度,一天不过四五公斤。这种钉子的市场价是每公斤5元,这样算下来,我一天能创造20元的价值,而您却给我50元的工资。这不仅对您是损失,对我也不公平。不管您出于什么意图,这活我不干了。”

没想到,老板竟哈哈大笑,说:“小伙子,你过关了!我手头正缺一名预算员,捡钉子其实是对你的一次考试。不错,企业需要效益,更需要像你这样有见地的人才,我希望你留下。”

[智慧点拨]

卓越员工用头脑而不是用手去工作。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领会老板和上司的意图去完成工作,也不能够自己思考着将这种意图实践到工作中去,要想得到成功的机会是很难的。只有用头脑而不是用手去工作,你的人生才可会焕然一新。

⑥向上司表现你的才能

苏能在一家大型电子外资企业任技术部工程师,他工作认真刻苦,常常钻研项目上的难题,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工作上,技术能力很强。

一次,上司要求他和几名同事一起进行新产品的调试和改进工作。工作最初比较顺利,对照相应的数据,测试结果也没有大的差别。但是,几天后,苏能通过测试发现新产品的性能并不稳定。为了这个问题,苏能加班加点,尝试了多种方案,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苏能和同事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技术部经理对大家的工作十分满意,称赞了一番。

[笨人的做法]

这个项目结束以后,苏能继续埋头苦干,研究新的难题。当然,上司也并不知道在这个项目中苏能做了多大的贡献。

几年过去了,苏能还在继续埋头进行研究,职位上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聪明人的做法]

这个项目结束以后,苏能花费了近一小时时间做了一份PPT形式的关于此次测试、改进工作的小结,发送给了技术部经理和其他几位参与这个项目的同事。在小结中,苏能总结了这次工作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列出了遇到的难点以及克服的方式,用于以后的借鉴,还有其他部门的反馈等等。

经理收到这份小结十分高兴,甚至将这份邮件抄送给技术部的其他下属以及平行的各部门经理,他为能拥有像苏能这样业务能力强,同时又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下属感到自豪。

至此之后,技术部经理更为器重苏能,不久就提升他为部门副经理,并向更高层上司推荐了他。苏能的晋升发展之路越走越好。

[智慧点拨]

埋头苦干的员工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欢迎的,但这并非代表这类“老黄牛”的职业发展之路会一帆风顺。而“老黄牛”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向上司表现自己的才能,无法让自己的成绩使他人知晓而没能获得应得的待遇。

5.聪明人虚心接受上司批评,笨人挨骂后很不服气

任何人在受到指责时,心里都会不痛快。因此,大多数员工在被上司训斥时,常常会产生抵触和抱怨情绪,表现出一付很不服气的态度,甚至当面顶撞。这样的举动,只会让上司下不了台,招惹上司的嫌恶,换来的是上司加倍的震怒和斥责,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但聪明的员工不会这样做。他明白,下属被上司斥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抵触和抱怨只会影响到自己和上司的关系。他把上司的指责看成是“忠告”、“指示”和“鼓励”,心存感激。在被指责时,他始终保持谦逊的姿势,虚心的神情,以此表现出对上司批评的专注。如果有机会的话,在事后还会对上司的斥责加以感谢一番。

下属能对上司的斥责心存感激,这是最令上司开心的事了。上司的权威得到了尊重,即使你真的做错事情,上司也会觉得你是可以原谅的。

聪明的员工不会把上司的批评看得太重,他们知道,上司的指责只为了为让自己意识到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并不是要打击自己,更不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他会很快的振作精神,那只是一次简单的训斥。甚至,聪明的员工还会想,利用好这次指责,让它成为让自己走进上司视线,受其关注的一次契机。

即使被上司错怪了,聪明的员工也不会做过多解释,更不会与上司争辩,他会很礼貌地接受指责,显示出自己的修养和体谅他人的风度。事后,他会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但只是点到为止,而不会纠缠不休地要求上司“平反昭雪”。聪明的员工知道,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努力可以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