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学思集
47551300000002

第2章 关于领袖与人民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少宣传个人的方针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理论上和实际上能不能摆好个人与党的关系和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证明,把个人放在党和群众之上,已经使我们党和中国人民吃了多么大的苦头。而且,正像一条力学规律一样:作用与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极大地抬高领袖,恰恰极大地损害了领袖。这是善良的人们所料想不到的,而正是有祸心的人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或者确切地说在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上,有一个创举:这就是开始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问题,运用到党的主席身上。华国锋同志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受到全会的称赞。他提议在给中央的报告里称“华主席、党中央”,不要称“英明领袖”,今后要少宣传个人。全会还实事求是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同志担任党的主席时错误处理的一些问题,纠正了一些错案和冤案。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党中央的会议肯定了这样几点:(1)领袖是党组织的一员,不是在党组织之上的特殊人物;(2)领袖也是人,不是神,说的话和做的事也会有错误的;(3)领袖有了缺点错误也应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当改正;(4)领袖并不因此丧失威信,反而能提高威信,可以得到人们的真正拥护。这个问题在过去历来是最大的禁区,不能批评领袖有缺点,更不要说领袖有错误了。为了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这个良好开端继续下去,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常规,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一下这几年搞现代迷信的严重教训,要分清几个原则性是非问题。

二、要分清领袖与人民关系的几个原则是非

(一)人民应当忠于领袖,还是领袖应当忠于人民

林彪和“四人帮”横行时,推广过一种“三忠于”的运动。其实“三忠于”(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领袖)中,有两“忠于”是陪衬的,中心是一个“忠于”,即“忠于领袖”。人民忠于领袖,领袖是一个人,所以这个原则提炼一下,就是:人民群众应忠于一个人。这就不单是树立一个道德标准,而且要建立一种政治关系。

道德关系、政治关系,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并且反过来为社会经济制度服务。人民群众应当忠于一个人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农民依附地主,全国的百姓都依附于最高的封建领主———皇帝。和这种社会制度相适应,忠于皇帝一个人,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全国的百姓要无条件服从皇帝一个人的权威,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忠”是什么意思呢?全心全意为之效力,或者换句话说,无条件地为之服务。封建时代,对“忠”有这样解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能问个为什么,绝对服从皇帝,这就是“忠”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民都用封建社会忠于皇帝的标准去对待无产阶级领袖,完全是违反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完全是违反共产党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袖必须代表人民,忠于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的,也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忠于人民。如果每个共产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忠于人民,那么,党的领袖更应该成为忠于人民的典范。人民的心里都是知轻重、识冷暖的。谁最忠于人民,人民自然最爱他的。

(二)是领袖缔造了党,还是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

缔造就是制造。一个人能造出一个共产党吗?这是把问题弄颠倒了。先有党,后才会产生党的领袖。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不是哪一个人能造得出来的,它是一些共产主义者自愿联合起来,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政党。

说“中国共产党是毛主席亲自缔造的”,不但在理论上和党的组织原则上说不通,而且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说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谁起了更大的作用,那么,五四运动前后到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陈独秀和李大钊起了主要的作用,当时叫做“南陈北李”,这是当时的客观事实。陈独秀所在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党的发起组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当总书记,也不是偶然的。

当然,实践证明,陈独秀不行,瞿秋白、王明也不行,他们都把革命搞失败了,这才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遵义会议以前,尽管毛泽东同志已经表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实践已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他所代表的革命路线,是唯一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然而,党在很长的时间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没有选择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只是到了1935年,即建党13年半之后,党中央才认识到这一点,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新的领导核心。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是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而不是领袖缔造了党。

当然,在党的成长过程中,使我们党成为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种作用特别表现在延安整风。即使如此,毛泽东同志也是作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员,集中了全党的智慧,而不能说是一个人“缔造”党的。

(三)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谁?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一个人不能缔造一个国家。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路线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是这条路线的代表,是主要创造者,但这是总结了全党的经验,集中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果。

军队也不是哪一个人缔造的,而是党缔造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左江起义以及各地武装起义,是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决定的,是党派干部去组织的。在此过程中,各地起义的领导人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缔造,那就是这些同志共同缔造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制定正确建军路线,古田会议起了主要作用,但那决议是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全军经验写出来的。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伟大人物是历史造成的,是人民选择的。没有这样一个人,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当然个人才智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使它在发展快慢、具体特点上,有所不同,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是小平同志针对一定情况讲的一件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不是在谈一个普遍的理论原则。如果不是毛主席,而是另外的同志当主席,我国今天的发展水平,可能比现在更差一些,也可能比现在更好一些。毛主席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鉴于林彪大搞天才论骗人,深切感到有使全党学习历史唯物论的必要,提出要搞清谁创造历史的问题。

(四)领袖是单数还是复数,即多数

林彪、“四人帮”都是搞“一个领袖”的。这是完全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党的组织原则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共产党的领袖,是个集体、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同志构成党的领导集体。

(五)领袖是天生的天才,还是在实践中成长的

林彪、“四人帮”大搞天才论。要批天才论,这是毛主席郑重其事在《我的一点意见》中向全党提出的。现在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就是天才论和实践论的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反对实践标准的同志,总说自己主观上想“高举”,想“继承遗志”。到了这个问题上面,他们既不高举也不继承遗志了,而是继承了天才论的观点。

按照天才论,领袖从来就是正确的,凡是错误都是别人的。但实际上领袖也难免有错误,于是他们就来替领袖文过饰非。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不要像赫鲁晓夫那样,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可是天才论正是把毛泽东同志反对的东西,强加到他身上,用这种办法来“高举”,结果倒损害了领袖的形象。

比如说,“文化大革命”时,认为党的八大决议中“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刘少奇背着毛主席塞到决议中去的。这是大会通过的决议,怎么是背着人塞进去的呢?即使有错误,凡参加大会的,特别是党的主席,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怎么能一点责任也不负呢?再如《论共产党员修养》是刘少奇在延安讲的,整风时是学习文件之一,在《毛泽东选集》4卷中用肯定的语言讲到过《论共产党员修养》,1962年再版,在《红旗》杂志先刊登的,当时《红旗》杂志发表如此重要的文章,校样是要送中央审查的。一直到1966年,都没有谁批评过这本书,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这本书忽然成了黑《修养》了。而且又说是背着毛主席搞出来的,以便证明:毛主席以前没有发现这株“毒草”,是因为没有发现,并不是赞同它的错误观点。这类宣传,都是非常牵强的。为了维持一个人“一贯正确”,只好在回避不开的地方把眼睛闭上,说是别人“背着”领袖如何如何。比如,说“四人帮”批林批孔另搞一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另搞一套,那么不另搞一套是什么呢?对不对呢?其实这样做,政治上损失更大,因为它使人明显感到不真实。如果错了都是别人背着领袖干的,那么,党的“九大”又是谁背着毛主席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中的呢?

(六)领袖的缺点和错误能不能批评

按照“突出个人”的原则,领袖是不能批评的。批评了就是反党,就是反革命。1959年,彭德怀同志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个意见书,这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其内容也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本来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次转机,可以纠正“左”倾,避免更大的错误。结果把这算是“反党”。到“文化大革命”中,对领袖不要说批评,就是偶一不慎,如对领袖像或领袖名字有所“不敬”,都是要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按照“两个凡是”的观点,“高举毛主席的旗帜”,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所做的、所看过的一切,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都不许动,动了就是“砍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丢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机体,就要堆满灰尘。尤其是领袖,特别是执政党的领袖,没有人对他进行批评,这是一种致命的危险,是可以毁掉一个人的。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功勋,是客观存在,永远不能磨灭的,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领袖毛主席,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林彪、“四人帮”大搞现代迷信,把他从群众中抬出来,抬到天上去了。尤其严重的是他们把领袖弄成神圣,结果使领袖成为一个可怕的偶像。干部也好,老百姓也好,稍微不小心,就是“反对伟大领袖”,就是“恶毒攻击”,就是“三反分子”,就是“反革命”,这样严重破坏领袖和人民的亲密关系,严重损害领袖的威信。

(七)领袖是在党组织之内,还是在党组织之上

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其次是中央委员会,再次是政治局。主席在政治局内和中央委员会内,都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和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另外任何党员个人都必须服从自己所在的党支部。但是按照“突出个人”的原则,主席是在党中央之上的,前些年一直把主席放在党中央之上,这是极不正常的。林彪在“文化大革命”前,提出“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照毛主席指示办事”,这些话,从好的方面理解当然是可以的,问题是这样把一切都归于一个人的,听一个人的,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这种“突出个人”的做法,到了“文化大革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个人亲自”,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合理性的根据。党中央文件为什么有权威,因为那是毛主席批发的,至少也要印上“毛主席已圈阅”,否则大概就是无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动这样一场大革命,一个人决定就发动了,于是一下子几乎全部党的组织和政权机构都被打乱,几乎全部党员都被停止党组织活动或失掉党组织关系了。至于国民经济的大破坏,社会风气的大倒退,那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一个享有至高无上权威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八)是领袖指定接班人,还是由党和人民来选择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的经验证明,由前任领袖在位时,找一个人当候补领袖;当前任领袖去世时,由候补领袖来接班。看起来,这种办法好像可以保持政局稳定,免得在交接班时产生动荡。其实这种办法,乃是封建政体的一个特点。封建帝皇是“家天下”,国家好像一个大仓库,帝王手里拿着锁门的钥匙,他可以把这钥匙交给自己选定的皇太子。这是个人对个人负责,是封建经济的家长制和封建政治的专制主义的反映。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应采取社会主义民主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自下而上地选出国家领导人,不应由前任领袖指定后任领袖,自上而下指定接班人。在党内也是这样。决定谁当领袖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事情,这是个集体,而不是个人。领袖本人能不能当领袖,都要由党组织来决定,他本人当然没有权力像交一个房间的钥匙一样,把领袖的地位交给另一个人。那么,由党组织事先确定一个“接班人”,准备当下一任领袖好不好呢?不必,也不要。人是可以变化的,事情也是发展的。事先确定,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弊多利少。当然,在实践中,党的领导核心中,会有人表现出最卓越的才能,逐渐得到全党的信任和拥护的。只要民主生活健全,谁是众望所归,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全党所拥护的领袖。而且,关键不是一个人,而是党的领导集体。只要党在实践中形成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有一批优秀的领袖,那么个别领袖的去留,根本影响不了全局的稳定与否。

相反,如果实行那种由领袖指定“接班人”制度,实践证明是失败多成功少。由领导者确定接班人制度的主要弊病之一,是不那么容易选得准。毛主席曾选过林彪,还写进了党章党纲,后来又举荐王洪文做党的副主席,选错了人。林彪、王洪文,都有个变化的过程,又有个暴露过程,用今天的认识批评当时选定的错误,那是苛求于前人。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历史事件,看出由领导者先确立“接班人”,不可避免会选错人。因为,即使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也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其次,正因为领袖拥有选定接班人那样一种很大的权力,阴谋家便会投其所好,十倍地增加他了解真相的困难,以致铸成认识上的错误。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培育和带起了一代人,他却选了个经不起风浪的马林科夫。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前,没有党和国家权力的移交问题,但也有识别人的问题。比如,恩格斯非常器重考茨基和伯恩斯坦,说“这两个人倒是真珠子”,另外方面,却把革命家李卜克内西说得很不好。后来实践证明,李卜克内西是鹰,而那两个人不过是粪堆上的鸡,恩格斯也看错了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扩大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和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真正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使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在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环境允许的历史条件下,把自上而下地确定接班人的做法,改为自下而上地民主选举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制度,并规定干部任职年限,废除干部终身制。

过去,在粉碎“四人帮”不久,宣传“你办事,我放心”是当时历史所需要的,起了很大作用,但突出宣传“你办事,我放心”,使人觉得华国锋同志所以成为党的领袖,是毛泽东同志授权给他的。这样的宣传,不符合党章,不符合宪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华国锋同志是经过党的中央政治局选举,成为党的主席的。他的确得到党员和群众的拥护,但这并不是由于那“六个字”,而是由于他在粉碎“四人帮”事件中的实践,符合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群众早已对“四人帮”恨入骨髓,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执行了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并且决心要搞现代化,因此得到人民的拥护。华国锋同志也因此被党和人民选为领袖。我们在宣传中如果强调这一点,该是多么好,该是多么理直气壮,多么符合马克思主义。可是,自然而然这两年有人宣传不去强调这一面,而是强调那“六个字”,好像只有这样,领袖地位才合法,这哪里有一点马克思主义?而且把领袖的地位放在“六个字”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是危险的。如果有人忽然又拿出另外的几个字来,证明毛主席对另外一个人更放心,又找谁来判断真假呢?这不乱了套吗?

三、要科学地宣传个人

少宣传个人,不是不宣传,而是要科学地宣传,不要过头,要实事求是,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国人民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眼光是敏锐的,头脑是清醒的,很善于思考。人民爱自己的党,爱自己的领袖,但是要把他当作自己可亲可敬的同志来爱,而不愿意把他当作神来崇拜。人民愿望听真理,不愿意听那种言不由衷的假话。人民讨厌热衷于搞现代迷信的人,大树特树,名义上树领袖的权威,实际上是树立自己的权威,借“高举”以营私之人。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树立了丰功伟绩,人民世世代代不会忘记。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人民世世代代会高举这面旗帜。中国人民也知道毛泽东同志有错误,这是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难免的。我们在实事求是地肯定毛泽东同志伟大功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说出并纠正这些错误,绝不会有损于社会对他的爱戴之心。如果不承认或掩盖这些错误,甚至美化这些错误,那倒正好损害了群众对他的感情。

华国锋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进行自我批评,并且提议少宣传个人,不但一点也没减少群众对他的信任,反而大大增加了这种信任。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真诚的信任。因此,我们党、我们军队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我们搞宣传工作、理论工作的干部,应当和群众心连心,应当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出理论上的正确说明,应当讲真话,不要用“套话”去敷衍。这样我们就会用自己的工作,使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此文系1979年3月在浙江省宣传系统干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