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农民比赛谁的土豆窝挖得直。议定好,甲农民就拿起工具开始行动。他是怎么做的呢?挖第二个土豆窝的时候和第一个对齐,他以为这就是最妥当的方法,谁知,等到他挖完了一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土豆窝子已经向一边倾斜了很久。这个时候,乙农民刚刚拿好工具,他先在田的另外一头插上了一根长长的竹竿,然后开始不紧不慢地挖起窝子来。不多时候,一条笔直的土豆窝线便出来了。
甲大惑不解,和乙交谈起来,乙告诉他,在开始行动的时候,他先仔细考虑了究竟什么叫直,怎么才能挖得直。他得出的结论是,直就是从田地这边到田地那边定好的一段笔直线段,单单两个土豆窝子是直的是不行的,于是他便在田那边竖起一根竹竿,照着竹竿的方向挖,一发现微妙的偏差,便开始调整。他评论甲的方法说,看着前一个土豆窝决定第二个土豆窝的位置,如果第一个有所倾斜,第二个就会跟着倾斜,这样就越来越斜了。
你可能不会想到,一个简单的挖土豆窝子都可以有这么大的学问。故事中的甲农民用力做事,乙农民用智做事。可见,遇到事情多动动脑子,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这肯定要比使用蛮力要强得多。
有一家大型旅行社,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线路、地接等信息,一般这样的信息都通过收发传真的方式传输,如果到了旺季,有的旅行社甚至每天要收发几百封甚至上千封传真,工作量大,容易出错,同时还要负担长途通讯和纸张的费用。
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大容量、大批量的公文直接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效率高,实效性强,不会丢失,还节约了大量的长途通讯等费用。提高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共享率和流通率,以及加强远程的工作协作,这些都是IT技术及互联网应用为企业提高整体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目的。
于是,该旅行社改进他们的办公方法,寻找方便快捷的软件,使得数据文件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以前需要几分钟发完的传真,现在只需轻轻点一下鼠标就完成了,同时每年为此节约近百万元的通讯、纸张、人员加班等费用。
好的方法犹如门的钥匙,让你能轻松地打开通向成功的门,而不去考虑做事的方法,单单下苦功,就如同用自己的力气去撞开门,这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造成伤害。举一个体育运动的例子,一个即将参加比赛的人,他该怎么办呢?是自己一味地使蛮力不断奔跑,还是找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和朋友,协助自己,有节制地训练呢·当然是后者。一味的瞎跑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过于劳累,影响比赛的效果,完全不是一个高效率的做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用马上动手,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多角度地分析和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有时候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我们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而又正确的方式达到目的,好方法意味着高效率。碰到困难我们应该迎面而上,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一半的时间来思考,一半的时间来行动,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同样是在工作,有的人只会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聪明才智,将工作做到完美。赢得一切、拥抱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积极、持续、科学地思考,用大脑赢得高效。
这个世界很纷繁很复杂,让我们迷茫,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是这样,看似非常复杂。但是,如果我们把焦点找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事情经常就能迎刃而解。
司马光是中国宋代伟大的政治家,他小时候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大缸里。缸大水深,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将水缸砸破,缸里的水流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也很复杂,因为缸如此大而水如此深,大家又都不会游泳。那么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关键要找问题的“焦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孙子兵法》在现代经常被阐释为管理思想。其中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在商场中,要想取胜,就需要寻找恰当的突破口,抓住问题的焦点。而一旦焦点抓住了,不仅能确保取胜,还能赢得高效。时间管理也是如此,要想减少无意义浪费的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必须抓住焦点。
一个成功管理时间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抓住“焦点”出奇制胜的人。对于纷繁复杂的工作学习生活,对于多个需要花费时间的事务,你必须要清楚地区分,哪些事务是你最容易浪费时间的地方,而哪些事务你则能很自然地高效率地工作。这两处就是你的“焦点”将第一种事务对时间的浪费降低到最低点,将第二种事务中对时间的高效利用提高到最高点。“纲举而目张”这样的话,一团乱麻的时间管理,很容易就变得有序而且简单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要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的捷径就是,把问题的焦点牢牢抓住!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谁能够避免问题的出现。或者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每跨出一步,就都有跌倒的风险。很多时候,问题发生的本身是不受我们控制的。那么,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对于问题的解决上。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不要单纯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应该注意在问题中间寻找原因,摸清其中存在的规律,同时举一反三,尽力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人不能在一个地方重复跌倒,而对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如何让同类问题不再在自己身上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对问题的简单处理,对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但想一想,若是不能杜绝同样的错误发生,你又要付出多少无谓的努力和时间啊!
一个人不论有多么专业,都可能有失误的时候。相反地,一般人若能缜密地观察,总结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抓住规律,举一反三,也可能会有超越专家的见解。但是,如果只是解决表面问题,下表面功夫,却不知在根子上去找原因,在根本上去加强。这样下去的结果,往往还是因为基础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而导致问题的复发。问题若是不能彻底解决,无论你解决问题的速度多快,都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我们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了。往往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不是那么困难,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那种意识。或许低头一瞬间,稍稍反思之后,我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我们需要具备一种素质,一种“察微而见著”的素质,一种善于寻找规律并把握规律的素质。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要给自己树立一种遇到问题就想追根溯源,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精神,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话,逐渐累积,你可能犯的错误越来越少,你耽误在改错、重新再来的时间上越来越少,你的行事自然更加高效了。
当一群人竞争的时候,哪种人能够获胜?当然是“错得少的人”问题出得少的人。那么,怎么能够让我们减少问题的发生频率,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要满足于解决单纯的问题,而应该扩展视野,找到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当然,这里所指的要做到“错得少”和“问题出得少”并不是指放下工作不做事,整天待着,而是要学会动脑筋,遇事学会分析,尽量让自己少出错。
学会动脑,学会找方法,这样做起事情来才能够更加轻松,面对困难时才能够信心百倍,与人交往时才能够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