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47

第47章 预祝吉祥的催生礼

分娩之前的“催生礼”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清朝末年,在有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礼俗。“催生礼”体现的是孕妇家人对孕妇平安顺利生子的期盼。

在清末民初有意识且自觉反映社会变迁风貌的小说李涵秋的《广陵潮》中有这样一段话:

忽然红珠笑嘻嘻走进来向他说道:“姐姐家里着人催生来了,你何不往里面看一看热闹呢?”云麟听见这信,当下便携红珠匆匆入内。果真桌上摆了两个朱红漆描金的托盘:一个盘内盛着小孩子的鞋帽和十几套衣服;一个盘内盛着小孩子的几件装饰品,什么金锁金镯呀,金帽子金帽索呀,黄铮铮地在那里放彩。

……

云麟见柳氏痛得这样,未免吃了一吓,当下坐又不是,站又不是。还是陆姥姥说道:“少爷可往前面去烧烧香,祷祝催生娘娘、送生娘娘保佑少奶奶快生快养。

以上记叙的就是当时扬州地方人家在小孩生养之前进行的“催生礼”。

所谓“催生礼”,就是在孕妇临产前一个月内,娘家父母携带礼物去女婿家中慰问孕妇,促其顺利分娩并祝吉祥的礼仪。这一礼仪在宋代就已经有所记载。如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二十“育子”中说:“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人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棚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古代的“催生礼”因民风乡情的不同而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江苏高邮是有名的麻鸭之乡,所以当地礼物多为鸭,在“催生礼”上就送的是膘肥不生蛋的鸭子,表示女儿生养顺利。

福建泉州的“催生礼”通常是鸡蛋、线面、鸡等食品,祈望外孙降生顺遂。

浙江温州在女儿临产时,母亲要送肉给女儿。肉约一寸见方,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烧熟送去,当地叫“快便肉”,以为产妇吃了,临产快捷。

在广东饶平,娘家要在女儿临产前一天,将准备好的数套新生儿的衣服、鞋、帽等以及各种点心食品(如麦包、粽子、红鸡蛋等)送到婆家。婆家收下服装和大部分点心食品,退回小部分,并将收下的点心食品,分赠给其他亲友、邻居。

在安徽徽州,娘家也是在产妇临盆前将准备好的新生婴儿软帽(俗称“被窝帽”),和尚衣(无领,无钮扣,以绳带连系的小人衣),包裙,口涎围、小鞋袜、尿布、红枣、红糖、鸡蛋等物,于当月初一或十五送到女婿家中。最重要的是,送“催生礼”的路上还要戴伞遮天,并且不能说一句话。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催生”衣物有神灵护送,预兆日后平安,所以不能让天色人语惊扰了神灵。

不仅如此,民间还有产前甚至生产过程中祭拜“催生娘娘”的礼俗,也是希望通过家人对神灵的祈祷而使产妇顺利生产。

如此众多的“催生礼”俗,都表明生产在古代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由于医学的不发达,以及医护人员的缺失,生产往往危及生命,于是,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期盼孕妇平安生产的殷切心情。

延伸阅读

“催生娘娘”的由来

在很多庙里都供奉着送子观音、催生娘娘,关于“催生娘娘”的来历,还有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姓崔,人们叫他“崔生”,因为他的妻子没有姓名,人们叫她“崔生娘子”。“崔生娘子”结婚后三年才怀孕,可是,生产的时候却因难产死了。她虽然已经变成了鬼魂,但她心有不甘,极为留恋人间平淡幸福的生活,所以,经常想着要重返人间。有一个老鬼卒知道她的心事后,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到天黑你就出去,看哪家妇人生孩子,只要不让她生出来,难产死了,你就可以取替身超生。”“崔生娘子”由于极想回到人间,就决定试试。有一天,她看到了一个难产的产妇。但是,产妇痛苦的样子又激发了她的怜悯和同情心,她反倒千方百计使产妇快点产出孩子。她总是说“下一次我再超生”,可是,每次她都是善良地帮忙。后来,她干脆打消了自己的那个念头,一心帮助产妇了。终于有一天,阎王爷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她挽救了阳间不少的生命,就晋封她为“催生娘娘”。人间也为她塑像并且常常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