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下传统知识分子所遵循的信条,“平天下”更是从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共同的最高理想境界。早在两百多年之前,山西晋商的代表人物乔致庸就曾经提出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理想。
李彦宏就出生在山西阳泉,也曾经一度因为信息落后而遭受挫折。推己及人,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就是金钱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因为信息的缺失而得不到学习、成长、致富的机会。信息的鸿沟,也就造成了一种创造财富能力上的差距。打造最大的中文搜索帝国的李彦宏,就是要决心实现信息之间的无障碍、信息面前的人人平等。
关注信息边缘群体,弥补巨大的知识鸿沟,“信息通天下”,这是李彦宏这一代新生晋商的事业理想。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稀罕物。李彦宏就读的阳泉一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当时非常荣幸地拥有一批被淘汰的苹果机。因为设备和师资力量有限,阳泉一中当时并没有全面开设计算机课程。只是在尖子生当中挑选了几名同学组成了计算机学习小组,学习编程技术。而这在当时的中学校园已经算是非常超前了。李彦宏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
大约是1985年,李彦宏上高二,山西省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编程大赛。李彦宏以阳泉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前往太原去参加总决赛。在决赛场上,原本踌躇满志的李彦宏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就在比赛之后,李彦宏到太原的书店寻找计算机辅导书。在丰富的专业图书面前,李彦宏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感到了“无知”的羞辱,更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当时的李彦宏甚至还不知道“信息鸿沟”这样的一个词汇。
很快到了20世纪末,这样一种现象—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人拥有信息的差距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
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了“数字鸿沟”(即“信息鸿沟”)的概念。在此之后,“信息鸿沟”则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
当“信息鸿沟”真正被大家关注和研究的时候,李彦宏此时已经处于信息搜索的最尖端。但是李彦宏也非常清楚“信息鸿沟”所带来的不平等,他更没有忘记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在世界各地“信息鸿沟”还到处都是。用技术改变世界,用搜索填补鸿沟,这也就成了李彦宏为天下人着想的事业追求。
在经过了技术的攻关,百度在搜索技术上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创新和升级,并且还拥有了非常强大的信息库存和点击率非常高的信息平台,就这样,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通天下”的计划开始一步一步实施了。
2007年,百度“盲道”让盲人朋友与世界加强了沟通;2009年百度“老年频道”让老年朋友也跟上了信息时代的潮流。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百度也开始特别关注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体等。
甚至在百度公司还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李彦宏亲自担任主席,下设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具体的项目执行和组织协调,为“信息无障碍”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一步步帮助信息边缘群体早日走出信息盲区,缩小“信息鸿沟”的差距。
为了能够弥合信息鸿沟,百度还多次发挥自身号召力,集合广大网友的力量,多年来坚持“小桔灯”公益捐书助学活动。为了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百度还举办了“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并且还加入了中国绿色电脑扶贫行动当中。
特别是2010年10月3日,在“第七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由于多年来在助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突出表现,百度荣获了“中国信息无障碍建设优秀单位”的光荣称号。
就像在《百度社会企业责任报告》当中所说的那样:“不管你是边陲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通过百度搜索,每个人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从而让世界更有效,让人们更公平”,而这也是李彦宏和百度兼济天下的企业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