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31

第31章 千万不要踩地雷——与大人物打交道要注意的几个细节(2)

来看看年羹尧是如何居功自傲的:他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将同僚视为下属;甚至蒙古王公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羹尧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

由于年羹尧的骄横,他遭到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如雪片纷飞。而且,年羹尧不仅在大臣面前端架子,在雍正面前,他的态度也十分骄横,由此致雍正十分厌恶。

1725年,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同年12月,年羹尧在狱中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兄年希尧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边关,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文武官员俱革职。

曾经显赫一时的年羹尧,最终落得了自裁的结局,曾经无比风光的过去立马成了过眼烟云,年氏家族也因此惨遭牵连。

以年羹尧对满清王朝所做的贡献和雍正对他的宠爱,他本可以安稳的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逍遥生活。但是他却没有遵守一个臣子的本分,自持功高,在雍正的一再提拔和重用下变得浮夸,最终忘了君臣的名分,引起了雍正的极大不满。结果,屡立战功的年羹尧,没有战死沙场,却因为居功自傲而被雍正赐死,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王威和李刚在大学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又分到同一家公司上班。从业务能力上来说,王威要比李刚更优秀一些,可是在老板眼里,李刚颇受重视,王威则被视做眼中钉。

其实,刚开始进入公司时,王威更受老板器重。但是,时间长了,老板就慢慢发现,王威是个喜欢卖弄才能的人,好几次他居然还跟老板抢功。在外人面前,他从来不给老板留一点面子,好像全世界就他最聪明一样。比如,他经常说:“老板,你看,要不是我的功劳,这次这份合同就签不了了,你应该庆幸身边有我这样的天才才是。”这样的话让老板觉得很不舒服,渐渐地就开始讨厌他。

再来看李刚,他虽然没有王威那么有才能,但是,他也凭着自己的努力慢慢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里少数几个能和王威匹敌的人,这让他渐渐吸引了老板的视线,他也借机开始频繁地和老板接触。但是,每次和老板相处,他从来都不过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反而还表现得很低调。老板夸他什么事情做得好时,他总是会推托说:“哪里哪里,我能有这样的成就还不都是老板栽培的嘛,说到底都是老板您的功劳,今后我还需要老板您多多提携呢!”老板听他这么一说,心里自然很开心。于是,打心眼里对这个下属另眼相看。从此,无论有什么好事,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

正因为老板在心理上的倾斜,使得李刚的事业渐入佳境,而王威呢,事业一直不顺,最终被老板找个借口打发走人了。

一个人能够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也是因为有人在幕后为他提供支持,扫除障碍,才能够大展拳脚。所以,即使取得再大的功劳,也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杜绝居功自傲的心态,更要避免独占成功的光环,惟有如此,才能继续获得更多大人物的支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⑴在大人物面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谦虚心态。

谦虚的人总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表现谦虚而故意在大人物面前演戏,表现得非常过分,那么,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明明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硬是装作不知道,故意向大人物求教,这样的话,一方面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很愚钝,另一方面会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在捉弄他们,这就不好了。

⑵凡事先听听大人物怎么说。

大人物能成为大人物,一定有其过人之外,我们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要保持尊敬礼让的态度。比如,我们在和大人物交谈的过程中,凡事应当先征取他们的意见,先听听他们的看法,不可过早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使我们真的对他们的意见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要当面顶撞他们,可以选择在私下里很委婉地表示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大人物感受到我们的谦虚,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良好修养。

⑶少说,多做。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时时拿自己的功劳向大人物邀功请赏,那就是在向大人物示威,就会让大人物感觉到有压力,他们是不会容忍的。

⑷多给大人物留余地。

和大人物相处时,没必要处处争强好胜。我们要多给他们留余地,能让大人物在我们面前炫耀他们的才能,让大人物觉得他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自然就不会打压我们,反而会放心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5.巧妙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一个则是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里耶夫斯基。

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惟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更高明,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曾使红军大吃苦头,遭到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

但是华西里耶夫斯基却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华西里耶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里耶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地“闲聊”,并且往往还会“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华西里耶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里耶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谁是真正的思想来源者。

正是在这些闲聊中,华西里耶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至于斯大林本人也认为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但不管怎样,从效果上看,华西里耶夫斯基达到了他的目的,那就是使自己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并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在与别人的交谈或者一问一答之间,都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在求人办事中,与人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灌输自己的思想,得到对方的认可,以利于自己办事。因此,对于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应该如何说话才能把自己的目的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才是最难的。

俗话说“口利似剑,祸从口出”,求人办事时,只要有一句话说得不好,就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办砸,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常见的事。所以,我们在求人办事说话时,应该时时谨慎,说话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思想,话虽少,但是句句是经典。

说话和做人一样,如果抱有怎么都是活着的观点,那么,怎么说话,究竟会不会说话,如何说话才能讨得所求之人的欢心,那自然是无所谓的。可要想活得好一点,活得明白一点,而且想要把自己难办的事情办成,那么,说话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因为说话直接影响到对方的情绪与感情,决定着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