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29

第29章 让交情地久天长——与大人物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3)

罗伊·科恩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对权力非常敏感,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总有各种办法和白宫高层及其他显贵人物拉上关系。罗伊·科恩将那些高层权贵们毫无保留地介绍给纽豪斯,并且利用各种关系为纽豪斯解决棘手问题。而纽豪斯对这位大人物并不是一味索取,他总是非常忠诚地拥护科恩,还尽一切可能地试图帮助科恩。他让科恩利用他的名字和金钱换取利益,用自己的报纸为科恩打击政敌。当科恩心理遭遇重创的时候,纽豪斯把家族的长期友人亨利·加芬克尔介绍给科恩,让科恩走出困境。科恩在麦卡锡手下任职期间,曾经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次出庭受审,但纽豪斯毫不动摇地支持他,并且花了大量的金钱让他无罪脱身。

科恩在回忆时说,当科恩告诉纽豪斯家族他破产了时,纽豪斯家族说:“告诉我你需要多少,给我一个数目。”之后,科恩更加毫无保留地帮助纽豪斯,使他长期接触到最机要的政治核心。纽豪斯和科恩的关系维持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科恩去世。

从纽豪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与大人物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给予一定的利益回报是一种重要手段。没有人会长期容忍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对自己毫无用处、毫无利益可言,却在自己身边一味索取。如果我们对别人没有用的话,又怎么可能从别人那里长期获得资源呢?只有我们能够给对方带来利益,才可能与大人物长期友好相处。而且,我们越是能够给大人物带来利益,我们与大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越稳固,我们在关系中的地位就会越主动。

6.让对方把你看成心腹

希望对方将你看成自己的心腹人,奉承话多说点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如果有机会为对方立一两次大功,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对方,使他对你视为真正的心腹,这时他就会对你百分之百的信任。

在清代,河间也是个出太监的地方。李莲英的同乡沈兰玉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个有头脸的太监。当时李莲英的家境十分贫困,他从小失去父母,无人管教,于是不务正业,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道的流氓。他曾因私贩火药被逮捕,释放以后缝皮鞋为生。后因羡慕沈兰玉有钱有势,就把心一横,自己阉割了生殖器,投奔了沈兰玉。李莲英先是在梳头房当了一名小太监,他一直在寻找暴发的机会。他深深知道,只靠这样一天天地熬下去,是无论如何也熬不出头的。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慈禧太后想改变一种新发型,弄来弄去都不满意。一连几天,梳头的太监挨骂挨罚,无计可施,回到房里成天垂头丧气。李莲英一听,计上心来,立即跑出宫去,钻入妓院。妓院原是他过去经常光顾的地方,此次前来,决非为了贪略妓院风光,李莲英知道,妓女是最会打扮、也最赶时髦的女人。他在妓院里刻苦学了三天,掌握了几种最新、最漂亮的发型。

回宫之后,他恳求专门替慈禧洗头的大太监向慈禧推荐自己。开始,梳头太监怕再挨罚,不敢推荐,经李莲英再三恳求,并亲自做示范表演,梳头太监这才向慈禧报告,再加上李莲英的老乡沈兰玉也向慈禧吹风,说李莲英心灵手巧,慈禧就同意让他试一试。

李莲英知道,此后半生全在这次梳头上了,这一宝如果押得好,就可飞黄腾达;如果押得不好,那就鸡飞蛋打。他使出浑身解数,把从妓院里学来的本领尽数使在慈禧头上,给她梳了一个当时最流行的发式。梳完以后,慈禧对镜左照照,右照照,十分满意,心情也就好了起来。一高兴,就让李莲英当了梳头太监。

李莲英的第一步是成功了。他知道,仅靠第一步成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继续努力,尤其是必须取得慈禧的信任,成了她的心腹之后,才能长期受宠。

这个机会终于寻来了。咸丰皇帝知道慈禧十分能干,又有权力野心,怕自己死后慈禧专权,于是,他跟权臣肃顺商议,把她比作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即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武帝临终前,怕自己死后立弗陵为帝,钩弋夫人母以子贵,再加上十分年轻,容易干政专权,就把她处死了。咸丰皇帝想借鉴前朝故事,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真是天赐良机于李莲英,咸丰皇帝的这些话,却偏偏被李莲英听见了。他便连夜出宫,跑去告诉了慈禧的妹妹。慈禧的妹妹是一位亲王的老婆,听了这一消息,吓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赶进宫中,报告了慈禧。

慈禧是十分沉着老辣的女人,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慈禧使用各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对咸丰皇帝施加影响,真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咸丰皇帝终于把处置慈禧的事搁了起来。咸丰死后,同治即位,时年只有五岁。这时慈禧太后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掉咸丰临死时指定的两个“顾命大臣”,罢免了其他“顾命大臣”的职务,掌握了宫廷权力。

从此,慈禧开始了她长达几十年的统治生涯。李莲英这次告密和在政变中的出力,被慈禧太后视为心腹之人,并逐渐取得了政治上的信任。

在职场中,要想得到赏识和器重,就要做上司的“自己人”。

要做好心腹,赢得器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成为上司的“自己人”

上司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是否对自己忠心耿耿,忠诚对领导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上司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车上的谈话,办的一些私事被说出去,会造成影响。因此,要成为上司的自己人,就要经常用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你信赖、敬重他,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使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上司喜欢和器重你了。

如何做一个使上司喜欢的人呢?

第一要忠于上司,向上司请教,才意味着虚心请教,而不能在上司面前自卖自夸,与上司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第二要在关键时刻为上司挺身而出,把功劳也让给上司,而不可张扬你对上司的善事。

第三要与上司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让上司下不了台,不要在背后非议上司的长短。

其次是做上司眼里精明强干的人。上司是一个单位的头,单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司的政绩。因此,工作能力强弱是上司对下级的一个评判标准。

当我们完成工作之后,要学会适当地把功劳让给上司。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客套话: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得到上司的好感。

好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中有你多少,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司脸上也光彩,以后,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7.为大人物解决其烦心的事

一个人要想取得大人物的信任并不一定总有机会,但是,机会总会出现,就看你怎样抓住。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大人物也同样,很多人看到大人物失误,总是会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人家怎么收场,而聪明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是给自己“贴金”的机会,那就是帮他们解决掉难题,即圆场。他们认为帮大人物解决令他们尴尬的事情,会令大人物对自己刮目相看。

若要想得到大人物的赏识,少不了圆场技术的支持。在日常兰活中,那些深谙人际交往中的方圆之术、懂得圆场的人,往往随处都能受人欢迎,更能在复杂的人情关系中,取得顺畅生活的通行证。

毕业前的最后三个月,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小王开始找工作,他找到一家专做贸易生意的大公司,这家公司是国内有名的贸易公司,在各省份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但人事经理告诉小王,公司现在不准备招聘新人。小王心想,要是能在这种大公司工作,对自己的提升一定很快。于是小王又找到人事经理,说明自己非常希望能在公司实习三个月,长长经历,他可以不要任何待遇。看到他诚恳的态度,人事经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客户,给陈总经理做做会议记录。

就在实习期快结束的时候,正赶上各分公司员工回总部来学习。小王感到机会难得,他做完自己的事,就来到培训室准备跟着学习。

由于分公司里的新面孔较多,陈总为了认识一下,就决定点到哪个人,哪个人就站起来,报一下自己是哪个分公司的。

当点到“张治”的时候,陈总叫了好几遍,也没见人站起来。陈总问培训部主管:“这人难道没有来吗?”这时候,就见有个人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陈总,我叫张冶。”

陈总顿时非常难堪,在座的人也有些面露笑意。很明显,陈总一时疏忽把“冶”看成了“治”。

这时,小王立刻站了起来,说道:“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打错了字。”

陈总转头看了眼小王,平静地说:“以后仔细点。”

培训继续进行。

实习期很快结束了,小王有些依依不舍地来到人事部,准备交还他所领用的物品。这时,人事部经理拿出一份录用通知书,递给他说:“小伙子,好好干,这可是陈总特批的。”

圆场就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当别人出乖露丑,陷人窘境时,主动解围,去给他找个台阶下;自己造成失误时,善于补救,自圆其说;见人不幸落人社交僵局时,通权达变,巧言打破冷场坚冰;与人产生不快时,和和稀泥,让对方少丢些面子,保持体面,从而把事情摆平,甚至变坏事为好事。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赏赐了他一桌糕点。

杨小楼叩头谢恩后,壮着胆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举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福字是“示”字旁,慈禧却写成了“衣”字旁,若把错字拿回去必道人议论,岂不有欺君之罪?可是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慈禧太后写完后也发现了,也觉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让杨小楼把错字拿去,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着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也转过弯来了,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轻松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以动听的话语来打动人,求得他人的欢喜,是成功解围的首要诀窍。吉言顺耳,爱听吉言几乎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在别人处于僵局或不快时,有针对性地择用其易于接受的话语来博得对方的欢喜,先前不快的心理就会因为得到吉言的安抚而消释,甚至还会产生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