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17

第17章 怎样获得大人物的赏识——送你一把打开大人物心门的金钥匙(2)

4.做个好“学生”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靠权贵穆彰阿的提携和照顾才得以在仁途上青云直上。穆彰阿在满人贵族里可是素有才名,另外有些军国大事他处理得相当得体。曾国藩对穆彰阿也是特别的敬仰,他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已对古玩字画颇有研究。他了解到穆彰阿对古字画也是颇为喜好,于是他还特意拜湖南翰宝斋老掌柜齐师傅为师,专门学习鉴定古玩的知识,翰宝斋是一家老字号古玩店,齐家三代经营,后堂收藏有上千件的古字画真迹。唐摹本《兰亭序》,曾国藩就是在齐家看到的,他自己也收藏了唐伯虎及宋徽宗的小幅真迹。所以,他对古字画的用笔、用纸、用绢及装裱等,还算是比较精通的。

曾国藩来京会试,点翰林的第二天,按照规矩,他来到穆府拜谢。行礼之后,他注意到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画,古色古香,他心里认定一定是一幅古字画。在穆彰阿家中,刚刚入翰林的曾国藩不敢有丝毫的越轨举动,终于告辞的时候,禁不住那画的诱惑,他鼓起勇气对穆彰阿说道:“恩师,学生有一个请求,但又怕恩师怪罪。”

穆彰阿了解曾国藩的人品,便说道:“曾翰林,你说吧,我对你是信任的,焉有怪罪之理?”曾国藩得到了许可,指着墙上的古画说:“学生只想好好看一看墙上的这幅画。”穆彰阿一听这话,心知曾国藩一定是对字画有些研究,自己也想知道幅画是否真迹,但同意了。曾国藩走近观看,见是《平复帖》,这可是贵重之物,他拿起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看起来,穆彰阿与其他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结果。过了半天,曾国藩站起身,长出一口气,兴奋地说道:“恭喜恩师,这确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穆彰阿一时高兴,连说几个“好”字,他相信曾国藩。曾国藩后来的不断升迁,都有穆彰阿的举荐之功。

视大人物为老师,往往都会令大人物特别高兴,出自其门下,你自然就是他的嫡系了。在中国自古至今,职场中、商场中最亲都莫过于弟子,因此,如果能了解大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爱好与特长,然后拜其为师,也很容易会得到他们的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这个称呼是非常神圣的,如同古代的“先生”。要知道,“先生”在古代是与“天、地、君、亲”并列的,是一敬称。因此,如果在合适的时候,尊称大人物一句“老师”,是非常容易被他们认可的。

做个好“学生”,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学习他们待人的技巧,只要能虔心地向他们学习,往往会得到他们的另眼相待。

看着被批下来的预算方案,张杰心中既沮丧又委屈。公司人员增长迅速,改善办公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董事会决定重新租一幢写字楼,并把装修的计划交于行政经理张洁负责。张杰头一次做预算方案,他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也询问了很多家装修公司,甚至还去了解了目前的建材市场,终于做出了预算方案,但是没想到,董事会对他70万的预算金额拦腰砍了一半。“这个预算金额已是省之又省的了,这公司也太抠了吧。”张杰没好气地想着。

面对35万的审批结果,张杰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下班后,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怎么做,是去找董事会,告诉他们这么少的预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还是什么,张杰也没想好。

这时,有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张杰不耐烦地抬起头,发现居然是董事长,连忙站了起来。原来董事长办完事回来取东西,发现只有张杰的办公室亮着灯,而张杰坐在那里似乎非常烦恼的样子,于是董事长就过来看看。

董事长看见张杰办公桌上放着的预算报告,心中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他在沙发上选了个舒服的地方坐下后,问张杰:“你是不是认为公司不讲理、太苛刻了?”张杰支吾着没有说话,但是表情已经说明了问题。

董事长接着说道:“在我成立这家公司之前,我曾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大陆区域行政经理时,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当时我申请的是一百万,你知道最后给我多少吗?”张杰摇摇头,“40万。”“那怎么可能?”张杰惊愕地脱口而出后,才觉得有些失礼,显得不好意思。

“没错,但是我只能想办法。好在当时我们不用搬家,于是我放弃了原本来要重新购买全套办公家具的想法,只是将坐椅重新购买,其余的桌子、架子都进行了翻新,即使要购买的新的家具我们也是去找厂家订做的,这样就节省了不少。”董事长对张杰“谆谆善诱”着。

董事长走后,张杰若有所思。之后的两天,张杰开动脑筋,同时也发动部门里的同事集思广益,在能节约的地方都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还有很多创新。这次新递上去的方案很快得到了上面的通过。

几个月后,公司搬进了新的地址,新办公区明亮大气,得到上下一致的好评。在启用典礼上,董事长满含笑意地对张杰说:“公司对你的能力非常赞赏,干得不错。小伙子。”通过这次事情之后,张杰也得得董事长的器重,经常点拨他,也令他受益匪浅。

大人物通常能力都非常强,他们气势恢宏,对事物的看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在解决问题上往往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一面,而我们通常只盯着眼前的一些小利益和小困难。这时候,我们就要接受他们某些方面的“不讲理”,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另外,他们往往愿意提携聪明好学的人,他们曾经的辉煌、或者他们曾多么漂亮地处理过某件事情都是他们心中得意和自豪的东西,他们通常都会希望这些方法象成为教科书一样得到后辈们的推崇,如果我们学习并运用了他们的这些方法,也相当于对他们表示出认同和崇拜之心,自然会得到他们的赏识。

5.敲开大人物的家门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也被一名女记者用这样的方式算计了一把。亚当斯不是一个轻易表露自己观点的人,他越这样,越引起记者挖掘他想法的好奇心。其中有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也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看法,可屡次采访都没有结果。

后来她了解到总统有个习惯,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先藏身于树后,待亚当斯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我多次到白宫,他们不让我进,于是我观察你的行踪,今天早上悄悄尾随你从白宫来到这里。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在水里待一辈子,您随便。”

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

“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穿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钓鱼的。”

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待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闭门谢客,而偏偏又有些人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非敲开其门不可。怎样才能顺利敲开“谢客者”的大门呢?

⑴对埋头做事者—硬缠软磨,感之以“诚”。

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或硬缠或软磨,直至达到目的。

毕加索之子小克劳德就是用软磨的办法敲开了正埋头作画的母亲的门。

其母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愿有人打扰。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暖”,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儿,门还没开,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大师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最终还是把门打开了。

⑵对自命清高者—善于表现,感之以“才”。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洁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红尘的人。这种人文化层次一般都较高,他们不愿与常人来往,却希望同有才华的人结交,因此要顺利叩开这种人的大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替于表现自己,设法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因其爱“才,”便会自开家门。

⑶对以忙碌为由者。

对以忙碌为理由拒绝要求的对象,最好对他说:“我就是因为你忙碌才要拜托你啊!”

有位朋友任职某杂志社编辑,他以善于邀约忙碌的名人为其杂志写稿而闻名。他并没有特殊的求人技巧,但是对于对方所说的“我现在很忙,恐怕帮不上忙……”他却有一套很管用的说辞应付。

“我当然知道你很忙,可是正因为你是个忙人,我才会要求你为敝杂志写稿。对于无事可做的人,我可不敢期待他们会有好作品出现。”使用这种方法真是万无一失,每次都能达成预计的目的。

一般来说,当对方拒绝的理由非常清楚的时候,要打动他,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对方的理由是我们事先就知道,而不得不承认者,我们就更不敢启齿拜托了。

这种人心理守备都相当坚固,如果我们拜托道:“请尽量想办法法好吗?”这个说辞反而会使彼此的紧张感增强,也就更无法说服了。要使这种难攻的对象不得不答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前述那位编辑一样。直接将对方拒绝的理由,转变成夸奖对方的材料,成功的可能性必然大为增多。

⑷性格冷淡,以不感兴趣为由。

与这种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

一个人的性格,是我们与其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行为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办事成功。

换句话说,就是巧妙地使用对方拒绝的理由,逼对方不得不答应,对方在表面上虽然会显露不愿接受的表情,可是事实上已乐意接受这个请求了。

6.开诚布公,诚恳赢得他人心

诚恳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个人在接触他人时,都会怀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同大人物打交道也是一样,大人物的心底也一定会存在这种心理,他可能会自始至终猜测你为什么要接近他,如果他始终摸不清你的底,他就一定会对你保持着这种警觉。

说到诚恳,有些人会怀疑,对他人说出真话会令人很难堪,所以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掩饰或撒谎,这对联络双方的感情是极为不利的。

包拯上任开封知府后,想选一名师爷。于是上千人来应试,通过笔试,有十个人进入了第二轮的应试。第二轮由包拯亲自出题,他命属下将这十人一一叫进后堂,出了一道想同的题目:让他们对自己的长相评价一番。

前九个人进去后,都被包拯的问题吓了一跳,因为包拯的脸如同锅底一般黑,两只眼睛大且圆,双目一瞪,就如恶煞一般,加上两眼间那月形的肉芽,如同第三只眼睛,让人不寒而栗。他们心想:“这包拯长得真够吓人的,又那么丑,如果照实说来,一定会惹恼了他,当不上师爷事小,为此得罪了他被打入大牢可太冤枉了。人都爱听一些恭维话,谅他也逃不出常人的心理,不如说些好听的,讨他高兴。于是这九位都夸他长相英俊,双目有神,一看就是当官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大清官。九人极尽恭维之词,满以为能讨得包拯的欢心,却不料包拯怒目圆睁,将他们一个个赶了出来。

轮到第十人,包拯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此人看见包拯的长相,虽然也心里害怕,但还是如实说道:“大人的长相很丑,尤其大人的面色如锅底一般,双眼瞪起人来,更是让人心中战栗。”包拯听后,将脸一沉道:“你如此形容本官,就不怕惹祸上身吗?”此人回答道:“大人别生气,我只是具实说来,大人并不能因为别人说俊美就变的真的俊美了。不过大人虽然长相丑陋,但却心如明镜,天下众人都知道开封有个黑脸大人——包青天。”一番话说得包拯频频点头,当下便任命他为师爷。

恭维也好,赞美也罢,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黑的说成白的,即使是缺点,如果提起来,也应该婉转地说出来,表现出你的诚恳,才能赢得对方的心,如果只是用假话、谎话遮掩过去,虽然当时看起来给了对方的面子,但是在对方的心里,已经给你烙上了不可信任的、不诚实的烙印,一旦这种印象形成,再想扭转就很难了。所以,只有诚恳的态度,哪怕说错了,对方也可能会谅解。

我们找大人物往往都是有求于他们,所以更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来。诚恳的态度可以让对方觉得拒绝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从而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位新人作家,写了一本书,想请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给他的新书写序。

这天,他开着车来到这位学者的家里,对他说:“我想请您为我的新书写序,请您多多指导。”说完,恭恭敬敬地将自己的新书递上。

这位学者听后,书都没接,当即就回绝了,他说道:“我没有时间,实在是太忙了,你看我每天除了教书,还要演讲,还要去各地参加各式各样的讨论会,你看看我的日程表,时间已经被排得满满的。我简直快要忙疯了,几个小时后,我还要赶去机场,明天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讨论会。”说完,就自顾自忙起来,收拾整理第二天要用的材料,任作家怎么劝说,他都以忙没时间为由百般推辞,就是不答应。

作家看到学者如此坚决,只好起身告辞出门。

过了四个小时之后,学者提着行李出了门,他本想打个出租车,却发现门口停的一辆车上下来一个人,居然是刚才那位作家。

作家迎向学者,从微微发愣的学者手中接过行李,放到自己车里,对学者笑着说:“您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让我载您去机场吧。”

作家的新书出版了,新书的“序”正是这位自称忙得不亦乐乎的学者写的。

由此可见,诚恳待人,哪怕是大人物,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人心换人心。

诚恳是赢得人心、获得他人认同的第一原则。与大人物交往时,表里不一的人只会被疏远。表里不一会令人失去人格,失去信用,会令对方对其抱有防范之心,而诚恳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只有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对方才会接纳你、支持你、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