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十讲
47472500000028

第28章 用人之策与政治斗争的“悲喜剧”(2)

景龙四年(710年)元月,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在中宗喜爱吃的馅饼中放入毒药,毒死了中宗。16岁的太子李重茂登基,史称殇帝,韦氏临朝称制。这时的李隆基官居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他对韦氏专制极为不满,遂同姑母太平公主等人密谋策划,策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及其同党,迫使登基不足一个月的殇帝让位,扶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上皇上宝座,是为唐睿宗。李隆基因除韦有功,被立为皇太子。此时唐王室内部纷争不已,身居宫中的高力士,耳闻目睹朝廷发生的一切,认为在这动乱之秋,要生存下去,必须寻找最有势力、最有前途的靠山,工于心计的高力士最终选择了李隆基。早在李隆基以临淄王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时,高力士便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李隆基立为太子后,立即把高力士提拔到自己身边,高力士也更加死心塌地为李隆基效劳。

在平定太平公主内乱的斗争中,高力士参与了谋划,论功授爵,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同正员。开元初,又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以后,高力士备受玄宗的宠幸,官职不断迁升,天宝初期,晋封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封渤海郡公;天宝七年,加封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的地位到了最高点。

唐代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曾定下制度,内侍省不置三品官,着黄色服,由官府给以粮食,所干之事仅看守门庭、传递诏命而已。中宗时,宦官受宠,官秩七品以上者有千余人,但能够穿红官服的还很少。唐制规定,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绿,五品服浅绿。唐玄宗因高力士平息太平公主叛乱有功,破格授予三品官阶。此例一开就无法抑束,三品官阶授予宦官,逐渐成为常事。以至于到了后来,宫中三千多个宦官中,拥有三品将军称号者极多,能够穿戴紫色和红色官服的竟达千余人。宦官的得势也从此时开始。可以说,唐中后期宦官得以猖獗甚至把持朝纲,同他们受到皇帝太多的信任、拥有太高的官职有很大的关系。

君主的拐杖

初登帝位的李隆基,对他的曾祖父唐太宗十分崇拜,一心想重开贞观之政,显露出一个英明果断的封建帝王的过人见识和气魄。他日理万机,投身于国家的整治之中。他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官吏,授以高位,协助自己管理各方事务。同时,又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并倡导节俭。重视发展生产,在行政、财政、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这些措施的执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兴盛的局面,使有唐开国近百年来勃兴而中途停顿的经济,重新获得生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称“开元之治”。

高力士作为玄宗最为亲信的宦官,日夜生活在玄宗身边,悉心照顾他的起居,为他消愁解闷。为了更好地照料玄宗,高力士在玄宗的寝殿旁的帷幕后置一小床,平时就睡在这里,随时准备听玄宗的差遣,玄宗曾感叹地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对这位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皇子、公主们都非常尊敬。唐肃宗李亨为皇太子时,称力士为二兄,其余皇子和公主们称他为阿翁,驸马辈则称其为阿爷。玄宗也不直呼高力士的名子,而呼其为将军,由此,不难看出玄宗对力士的信任程度和两人之间亲密的关系。

在玄宗平难中,与高力士共同捕获太平公主的王毛仲也因功升为辅国大将军,晋封霍国公,甚得玄宗宠信,一时不见王毛仲,玄宗便有怅然若失之感,见到后心里才感到踏实。但王毛仲恃功自傲,看不起其他朝臣,也看不起高力士,二人矛盾渐渐发展起来。有一次,王毛仲妻子生子,玄宗派高力士送去一些礼物,并授与刚刚出生的孺子为五品官。高力士回宫后,玄宗问高力士说:“王毛仲一定很高兴吧?”高力士认为这是打击王毛仲的极好机会,灵机一动,便对玄宗说:“王毛仲对陛下的礼品熟视无睹,听到陛下封其子为五品官,他很不高兴地说:‘我儿子做个三品官也满够资格的。’”玄宗听后十分生气,脸色铁青,沉默无言,从此对王毛仲渐渐疏远,对高力士日渐宠信。高力士看出玄宗对王毛仲不满的情绪,便火上加油对玄宗说:“北门那些奴宫,都是王毛仲委任的,他们结党营私,如果不及早除掉,必为后患。”不久,玄宗借故将王毛仲贬官处死,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罢免官职,贬到荒凉的地方,受牵连者有数十人之多。

王毛仲失宠后,高力士更被玄宗宠信,高力士不仅是玄宗生活上的好侍从,而且常常在政治上帮助玄宗出谋划策,审阅奏章、报告,玄宗对高力士的话也言听计从。开元十年(722年),朔方大使王睃诛杀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引起当地九姓少数民族的骚乱。唐中央政府派老臣张说持节前往,召见当地酋豪,好言慰安。副使李宪认为少数民族不可轻信,应小心谨慎,以防不测。张说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我的血不是野马血,不怕他们吃喝。作为国家的官员应当见危难挺身而出,如今国家有难,正是我为国家效死的时候。”

由于张说的周旋,朔方九姓渐渐安定下来。从而稳定了政局。但是,张说的政敌宇文融、李林甫等却联合参劾张说:“张说招引术士僧侣,刺探国家机密,又暗中与朔方九姓勾结,图谋不轨。”其奏章煞有介事,危言耸听。玄宗见奏大怒,便派高力士前去查实情,以便处理。高力士回来后汇报玄宗说:“张说蓬头垢面,睡在破席上,用瓦器盛着粗饭淡茶,惶惶终日,正在悔过,等待惩罚!哪有一点造反的迹象?”玄宗听后怒气才稍稍消去,高力士又乘机进言说:“张说一向忠于国家,在平定太平公主叛乱时又立有功劳,望陛下三思”。玄宗见高力士袒护张说,便从宽处理了张说。

玄宗对高力士的意见十分重视。睿宗时中书令肖至忠,容止闲敏,言吐高雅,不喜宾客,简俭自高。玄宗时,他因参与太平公主的叛乱而被诛,但玄宗很欣赏他的举止相貌。开元初,邠王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邠王求才,太常卿姜皎向玄宗推荐相州人源乾曜。玄宗召见源乾曜,见其神气爽澈,应答有序,谈吐不凡,一举一动很像肖至忠,便提拔他为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不久,又升迁为尚书左丞,提拔之快为他人所不及。玄宗曾对身边的高力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源乾曜提拔得这么快吗?是因为他的相貌谈吐很像过去的肖至忠。”高力士听后深沉地对玄宗说:“肖至忠不是参与了太平公主的叛乱,背叛陛下了吗?”高力士的话显然对玄宗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对源乾曜的提升就不是那么快了。

一天,玄宗又不想吃饭,高力士关切地问道:“圣上不肯进膳,是不是因为饭菜做得不合您的口味呀?”玄宗没有回答,却反问道:“你是我的老臣了,你可能猜到我是为了什么原因才这样的?”高力士立即答道:“大概是因为储位尚未定夺的缘故吧?照我看,按长幼秩序来定,谁敢来争?”一句话点醒了玄宗。他下定决心,将李亨立为皇太子。由于高力士的直言,唐王室避免了一场今后可能出现的名位流血之争。

天宝中期,戍边将领争着把立功捷报送递京师,玄宗对高力士说:“我年纪大了,朝廷的琐务交由宰相去处理;守卫边疆,防止番夷的反叛,有众多的将官,我不是就有许多空暇了吗?”面对盲目乐观的玄宗,高力士冷静地答道:“我刚到阁门,听见奏事的说我们的军队在云南打了几次败仗。另外,北方的兵卒凶悍强大。对于这些边事,陛下有什么良策可以制服他们吗?我真怕生出祸端无法阻止。”高力士是在向玄宗暗示安禄山有反叛的可能。玄宗道:“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将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然而,此时已日益昏庸、纵情于声色的李隆基没有听进高力士的忠告,更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所以当安禄山起兵反叛时,只能仓皇西逃了。

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大雨成灾。此时的玄宗在内宫以高力士为亲信,而在朝班中则对宰相杨国忠信赖非常。杨国忠是靠了此时被玄宗宠幸无比的贵妃杨玉环才登上宰相高位的,他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骗取了玄宗信任。这次他又故伎重演,找到一穗饱满的稻谷让玄宗看,并且胡说:“雨下得虽然很大,但决不会影响收成。”此时杨国忠权势炙手可热,无人敢站出来说真话。玄宗退朝回宫后,见左右无人,便问高力士:“这样的气侯一定会造成灾害,你不妨据实告诉我真实情况。”高力士叹了口气,说道:“自从陛下把朝政大权交给杨宰相后,法令不行,闹得天灾人祸不断,天下怎么还能太平呢?所以我也只好不再多说什么了。”玄宗听后默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