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弈
47454200000064

第64章 诚信如何在困境中产生

世界不是一个“幸存者”游戏。在这个“零和”游戏中,胜利是排他的:一人胜利,意味着其他人失败,但在生活中,并不一定这样。

在“囚徒困境”中我们了解到,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一定是诚信缺失。不过,如果反复交往,即交易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结果会有所变化。连续的交易又因无限重复和有限重复而不同。如果A和B之间的交易是不限次数的,就存在着对不守诚信行为的惩罚和对信守诺言的回报。

设想交易以A违约开始。到第二次交易时,B会不信任A,要么放弃交易,要么附加更多的条件,但这对双方都不利。他们会认识到,出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反而导致了双方利益的损失。交易还要进行下去,有鉴于不合作的恶果,到第三次交易时,A会尝试着遵守游戏规则。你投我以桃,我必报你以李,在第四次交易中B就会信任对方。

反之,如果A在第四次交易中对B第三次交易中发出的善意信号置若罔闻,则我做初一,你定做十五,B会在第五次交易中继续违约,结果大家都不能讨好,则交易会再度受限于囚徒困境的僵局。但是,既然交易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则囚徒困境结局注定会通过不断的惩罚与激励,最终出现双方合作共同获益的结果。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能够推演上述过程。于是我们会发觉,与其在第二次交易中遵守规则,还不如在第一次交易中就遵守规则来得明智。

因此结论是,对于无限连续交易而言,每次交易的均衡都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形成最优结局。

但是,如果交易虽然重复进行,但次数有限,则每一次交易的均衡仍然与一次性的交易相同。道理很简单。既然次数有限,则一定存在着最后一次的交易。既然是最后的交易,则不管你做什么,一诺千金也好,坑蒙拐骗也好,既不会遭受损金折物的惩罚,也不会享受绶带披身的奖励,因为交易结束了。因此说,最后一次的交易等同于一次性的交易。

那么倒数第二次交易又如何呢?因为最后一次交易已经确定就是囚徒困境式的结局,并不会因为倒数第二次交易的性质而更改,那就是说,倒数第二次交易不受最后一次交易的约束。当你遵守规则时,不会在下一次受到奖励;当你违背规则时,也不存在着惩罚。因此,倒数第二次的交易同样与一次性的交易无异,其结果也是囚徒困境。这与无限重复的交易有着根本的区别。

以次类推,一直到第一次交易,都不存在着激励与惩罚机制。因此,有限连续的博弈在性质上与一次性的交易相同,其每一次都会出现囚徒困境结局。

推而广之,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双方只进行一次交易,很可能会产生诚信缺失。但如果交易不止一次,而是反复交易,结果就会有所变化。正因为交易以后还要进行,不守信只会使自己在以后的交易中遭到更大损失。因此,对于无限连续交易的博弈而言,遵守信用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只有当人们真切地认识到诚信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诚信才会成为交易各方主体的最优选择。

如何能确保诚信合作的维持?这里有三种情况。

情况一是,一个人有可能会自始至终和同一个人来往、交易,并且交易是无限连续的。在多年的交情中,毫无疑问,这样交易中诚信是不成问题的。

情况二是,就算这个人和不同的人交易,每个人都只交易有限次数,但与不同人的一系列交易在时间上错开,而且其交易对象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信息,这也等同于与同一个人交易。因为,当这个人和A交易时,无论是守信的良好记录,还是背信的劣迹,都会被下一个对象B所获知,B会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西方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银行对个人信誉的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警察局对个人刑事污点的记录也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这些机制足以保证一个人的交易信用为其他人获知,使一个人以往所作所为始终如影随形地跟定他,从而使得他的交易具有无限连续的性质,有奖惩机制加以约束:不管你是到了天边,良好的银行信用会促进你的事业;也不管你是到了海角,曾经偷窃的刑事记录仍会阻止你获得贷款。此外,报纸的宣传、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周围人等的口头传诵或口诛笔伐等等也都是信息机制共享,只是共享范围较为狭窄,是区域性的。但是,这种体系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

情况三是,和不同的人交易有限次数,但其交易对象虽然也在时间上错开,但并不共享信息,或者信息共享的范围是区域性的。由于信息传递的阻塞,当你在学校考试作弊时,仍可以在甲公司谋得一席职位;当你在甲公司因报销假发票被辞退时,还可以尝试应聘乙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欺骗的动机会强化,而诚实的心理会减弱,正如你我经常看到的,骗子屡屡得手,对象并不是同一个人。受害者或许常常受骗,但还不至于两次失手于同一个骗子。

因此,解决诚信也有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让个人的诚信记录成为共享的信息。在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很容易做到,例如将毕业生的信用在网上公布,将银行信用记录联网等等。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参考书目

《博弈游戏》白波著哈尔滨出版社

《穷人经济学》卢周来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理性赌局》路易斯著李佩芝、高鸿翔译汕头大学出版社

《趣味对策论》谈祥柏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肯·宾默尔著王小卫钱勇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新编博弈论平话》王则柯著中信出版社

《新管理博弈学》刘加福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谁主宰你的命运》斯蒂芬·P.罗宾斯著京华出版社

《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博弈生存》潘天群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经济博弈论》谢识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