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弈
47454200000045

第45章 股市就是一个博弈市

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

很多人说:股市是政策市、信息市、心理市,我们也可以说:股市是一个博弈市。

通过购买企业的股票,人们投资于企业;企业拿这些投资去发展业务,当取得利润的时候,要按照股份分红给投资者。这就是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但是,由于股票是可买卖、转让的,这个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股票也成了一种特殊商品,有供给和需求矛盾造成的价格波动,股市又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效率市场,股价的活跃程度大大超过任何商品,这就使得很多人参与其中是为了博取差价,而“投资——分红”的原始意义反而被忽略了。

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可能根据决策理论找出最佳的投资策略。现在,已经有很多声称能为你带来高额回报的股市分析软件。不管对错,一般人都相信分析股市的电脑程式能够为他们带来财富。就好像迷信的老太太相信老黄历一样。

这种一窝蜂地把相同程式或运算方法一次又一次卖给个别投资人,很可能会抹杀掉市场的多样性,而无法维持原来的公平与稳定性。一旦每个人用相同程式,不论好坏,在同一时间都会显示相同买或卖的信息:不管对错,长此以往,定会造成市场混乱。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一般人还是很容易忘记写这些程式的人不比自己聪明多少,他们也只在销售这类产品的行业里打滚罢了。

在股市中,人们常常提到“庄家”——实际上,这类“庄家”是不合法的,但是几乎没有人否认他们的存在。有人认为,在股市赚钱的惟一办法就是“跟庄”,因为他们常有渠道获得内幕消息,这些信息是你我一般百姓所得不到的,而且,有时他们散布这类信息根本就是套散户的陷阱。

尽管我们很难把投资与投机截然分开,但是这两种行为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发育早,容量大,股市投资的观念深入民心。股民在居民中的比例比我们高很多,但是却完全看不到那种人头涌动、盯住证券交易所股市行情屏幕的情况。因为他们做的主要是长线投资,而且绝大多数把资金交给共同基金的专业人员去投资,去管理,让他们分享一些利润,所以自己不必计较股票价格一时一刻的涨落。而中国股市还处于初创阶段,投机成分很大。

的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股民利用投机短博发了财,但那是因为我国股市还远未成熟,尚处于初创阶段,几次股市泡沫让他们沾了很大的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逐渐成熟,“长线多赚,短博多亏”终将成为规律。

一位经济学家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股市就像一杯啤酒,如果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没有活力);可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因为说到底,支撑市场的是“啤酒”,而不是“泡沫”。回顾历史我们也能看到,几乎每一次“股灾”前夕,都有一个“泡沫”沸反盈天的时期。无论是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的网络股引发的股市大跌,都是投机过盛、泡沫破灭的结果。除了别的教训以外,它还使人们懂得,社会心理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于为卖而买的股市投机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更大。在“行情好”的时候,人们都趋之若鹜;可是一旦行情转坏,人们又惟恐逃得不快,这正是股市大涨大跌的原因。

既然是股票市场,就不能排斥投机。但是短博多赚的阶段终将过去。过去很少人做长线投资,这也不能全怪股民。例如,中国股市开放以来,迄今企业大多只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很少有企业把利润拿出去按股分红。人们看到的,要么只是配股,要么每股只分几分钱。中国股市这种相当长时间没有实质分红的局面,是许多弊病的根源。

股票的原始意义在于:筹集资金用于生产以获取利润。然而现在买卖股票本身却成了最可能赚钱的生意。拥有股权的人也许会身价百倍,所根据的不过是未来的期望。为卖而买的个别商品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如果大家都看好那种东西,一窝蜂你炒我炒,价钱可以炒到很高的位置,就会随着所谓“博傻理论”继续涨价。

所谓“博傻理论”(也被称做“博傻游戏”),简单说就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你买下它,你就是“冤大头”;可是只要还会有更大的“冤大头”愿意花更多钱来买,你这个“冤大头”就值得当。

金钱魔术的基础就是“更大的博傻理论”——只要有这种人存在,价格就会继续上升,大家都可以继续赚下去。他们的资本家信念甚至相信无止境的增值,数字继续呈螺旋无限上升。为了让财富的大乘法继续下去,必须能增加无限的需要。

由于公平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买卖双方都得到相同的信息,因此双方所共同同意的价格,就代表某股票的市场价格,它表示双方对该股票价值所展现的平均智慧,也代表个人根据手边最充分的信息仔细分析判断后,愿意接受的价格。严格来说,市场价格不是一个平均数,而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最想买的买方愿意付给最想卖的卖方的价格。这就是专家所称的“效率市场”。个人要夺得先机,他的信息必须比别人多或分析得更正确。

简单地说,效率市场背后的理论就是,市场上有许多人进行分析,所以任何会影响某股票价格的因素或信息都会立即散布,广为人知,并化为众人意识,且立即反映在股价上。有人会根据市场信息采取行动,甚至因此获益,有些实验也证实,在这类环境中,新闻与谣言传播得特别快。所以,在效率市场里,如果你的信息与竞争对手无异,分析工具也不见得特别高明,你就得比别人更聪明、更认真,才能表现得比别人更好。像股市中的传奇人士彼得·林奇等,这些个别投资人能够一年年地发达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和了解各个企业的状况,所以的确能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付出努力和技巧定会有回报,即使再投资也不例外。当然,在某些时候也会看到没有特别努力或技巧的人还是可以表现不错,不过,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这只是运气好而已!尤其在投资这一行,正常来说,“大师”这个头衔只有一年的寿命,少有例外。

另一条致富之道就是分析整体股市的统计资料,借此找出未来趋势,而这类分析师也可以避免挑选个股的辛劳与痛苦。这种做法当然比较模糊也复杂,不过还是可以试一试。首先必须找出平均股价,而非特殊的股票,不过到了最后,还是会绕回两者之间。

首先要问的是,到底造成每天平均股价变动的因素是什么?有时,各式各样的新闻会反应在股市上,并影响到未来投资。有人曾说:格林斯潘的脸色好坏,就会影响股市的涨跌。这类影响当然可好可坏,跟能否事先预测到利率的调整有关:如果已有预警,则市场变化会受下列两者的影响,即预期利率调高或调低,与投资人认为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一般人买卖股票或债券时已预期利率的变动,不管猜得对不对,都有助于市场效率。同样,战争、维持和平、政治事件等新闻都会影响市场的平均价格,如果你能比竞争者猜得更准,就可以因此获利。每日市场平均的变动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因素所造成的,它们会影响到不同股票与投资,加起来就像赌场醉鬼随机漫步的情况一样。

然而,究竟这些变动有多随机?以纽约证交所一个普通交易日来看,大约有1000种个股红盘作收,1000种个股走软,另有700多种则维持平盘。如果这些涨跌变动真如习惯所称的随机,而个股变动也彼此独立,那么就可以采用平方根法则,以上涨与下跌个股支数的差约为1000,求其平方根,约等于30左右,与实际的40种相仿,属合理范围。因此,由这个粗略的案例,可看出个股涨跌就跟前面的那个醉鬼在断崖边漫步一样,总和平均就像身处在千百个醉鬼的正中心一样。

类似分析的研究结论是股市每日平均变化的确很接近随机漫步,几乎皆找不到可辨识的模式,这也跟效率市场概念相当一致,认为应能找出某种可加利用的规律,如果它真的存在;而这种规律也会对价格结构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以自我补偿。如果可以接受这个概念,应该明白想利用平均值找出这个规律,就像要猜出一群醉鬼下一步想怎么走一样。尽管为了这些分析,投资人已花下大笔金钱,塞满了预言家的口袋,但因为证据仍是模棱两可,因此投资大众永远存有希望,大师们与其他赌博性企业家才能飞黄腾达。不过人们也不必全知全能,就可以利用所知的一切获得成功。

再进一步往下探究,到底股市平均值日复一日的变动中,有多少是由随机漫步的累积效果所造成的。同样也可以用平方根法则及同性质但较复杂的定理来加以分析,结果亦很具说服力,只是不够清楚明白,那就是每日、每周、每月平均值的变动多因市场上个股随机、互不协调的变动所造成,就像是醉鬼移动路线一样。人们在认知上常犯的谬误是无中生有,自以为可在无规律中看出规律、在无秩序中找到秩序。

如果你希望在股市上赚钱,就该先明确你的目的。你要的是红利还是博取差价?如果是前者,你就该像巴菲特那样,选择合适的时机,找几支值得投资的股票(如业绩良好、安全可靠、市盈率低等)买下,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是后者,你就要明白,实际上你是要从别人腰包里掏钱,这可能与道德无关,但与策略大有关系。既然玩股票的大多输钱,你就必须跟大多数人反着来。

当然,这里不是要告诉你应该在大家狂抛股票时逆流而上,我们说过,股市是个心理市,兵败如山倒时企图做“中流砥柱”只能被踩成肉饼。你应该比他们反应更快而不是更慢,别人疯狂买进时你退出,市场一片低迷时进入,既然你就是要赚大家的钱,你就一定要先知道他们的玩法错在什么地方。

“跑赢大市”(即自己的收益高于指数增长)其实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容易,即使在所谓“牛市”中,个股还是有的会涨,有的会跌。如果能比别人早一步得到内幕消息,就可因此获利。

用决策方法在股市使获利极大化也非常复杂,且跟上述那些繁杂的统计脱离不了关系。所谓“快速上升通道”、“形态辨认”、“找出三上一下”等都不太管用,要从股价的过去走势里看出点端倪有如找出天上白云像什么,人人都办得到。另一方面,证据也显示股市运作并不完全随机,市场更非有绝对效率,所以投资就像本书提到的其他例子一样,对努力和拥有充分信息的人相当有利,同时也让懒惰与没有信息的人遭受损失。也许无知者真的有福,但绝不是在赚取财富方面。

有一位大主教曾呼吁信徒一定要永远行在善恶间那条又直又窄的道路上,他指的是宗教信仰,不过这也正是破解股市的最佳方法。其实,也许惟一“理性”的投资方法就是巴菲特式,除此以外,真的没有任何策略保证你只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