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弈
47454200000023

第23章 规避可激怒性的危险

一个策略若是太具侵犯性的话,结果会招来自己设下的厄运:率先背叛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987年,美国就前苏联侦察和窃听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一事作出回应,宣布减少在美国工作的前苏联外交官人数。前苏联的回应是调走前苏联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后勤人员,同时对美国外交使团的规模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制。结果是双方都难以开展各自的外交工作。

“一报还一报”策略的问题在于,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反复出现,犹如回声。一方对另一方的背叛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对手受到惩罚之后,不甘示弱,进行反击。这一反击又招致第二次惩罚。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策略都不会只接受惩罚而不作任何反击。

以色列由于巴勒斯坦发动袭击而进行惩罚,巴勒斯坦拒绝忍气吞声,而采取报复行动。由此形成一个循环,惩罚与报复就这样自动而永久地持续下去。

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格兰杰福特家族与谢泼德森家族的世代仇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以牙还牙的行动是怎样导致两败俱伤的。不和双方一定不愿意停止争斗,除非他们觉得两家已经打平了。但是,就在这样持续不断的寻求打平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出手越来越重。最后他们甚至会为此送了命。几乎没有可能回到起点,重新谋求解决双方的不和了,因为,争斗一旦开始,就不会按照人们的意志发展。

比如,当赫克·芬恩试图了解格兰杰福特家族与谢泼德森家族世仇的源头究竟是什么时,他却遇到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巴克?——为了土地吗?”

“我估计是的——我不知道。”

“那么,究竟是谁开的枪呢?是格兰杰福特家的人还是谢泼德森家的人?”

“天哪,我怎么会知道呢?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啊。”

“有没有人知道呢?”

“噢,有的,老爸知道,我估计,还有其他一些老头子,不过现在他们也不晓得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报还一报”策略缺少的是一个宣布“到此为止”的方法。因此,若将这一策略用于必然包含误解的情形,就会变得很危险。“一报还一报”策略实在太容易被激发起来。当某一作弊行为看上去像是一个错误而非常态举止的时候,你应该保持宽容之心。即便这一作弊是故意的,经过一个漫长的惩罚循环之后,也许到了该叫停并尝试重建合作的时候了。与此同时,你当然也不想太轻易地宽恕对方而被对方占了便宜。那么,你应该怎么取舍呢?

在许多文化中家族之间的仇恨会持续几年甚至几代。世界上很多宗族观念和民族矛盾强烈的地区,家族之间的仇恨有时持续了几十年。

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对抗,一个搞了军事演习,另一个也马上实施有效反应。无论哪一方都应该认识到,这只不过是对方的一个反应而已,不应该看成是威胁。其实对方的反应,两方面都能预料得到。如果双方能认识这一点,而将反应适当减弱(不反应就会显得无能,但反应过激就会招来麻烦),双方的战备升级竞赛就会稳定下来,并可能反过来回到正常的状态。

一个伤害由另一个伤害来偿还,并且每一次报复都引起了一轮新的报复。这种伤害来回反射直到最初的暴行消失在遥远的过去中。这是“一报还一报”的严重的问题,一个更好的策略可能是一报还十分之九报。这样既能够减弱冲突的震荡,又能提供一个信号使对方不敢尝试无缘无故的背叛。它是一个基于回报的但又比“一报还一报”多一点宽容的策略。它也是大致公平的。尤其在一个自私自利的没有集权的世界里,它确实不仅促进它自己的福利,而且增加其他人的福利。

有限的可激怒性是一个用来达到稳定合作的策略的有效的特性。“一报还一报”是用与对方背叛完全等量的背叛来反应。但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这个反应次数稍稍少于挑衅次数的话,合作的稳定性便可以得到增强。要不然,就很容易陷入彼此无止境地反应对方的上一步背叛的情况中。有几个方法可以控制“反射”作用。一个方法是首先背叛的一方要认识到对方的反应不应该再引起自己的另一个背叛。

例如,两个有争端的国家就应该彼此认识到对方的行动只不过是对自己行为的一个反应而已,不应该被看成是威胁。即使这样的反应是自动的和可预测的,如果一方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小于对方的心理承受力时还是有用的。那么战备竞赛的升级就会稳定下来,并可能反过来回到正常状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