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表现
本病都在冬春季节或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潜伏期视病原体而定,一般为12~72小时。
一般起病急,先有咽干、鼻塞、流涕、喷嚏,继之出现全身不适、酸痛、乏力、头痛、畏寒、低热及食欲下降,部分病人有干咳或少量黏痰、胸闷、声音嘶哑、高热等。一般病程5~7天。
3.治疗措施
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进清淡饮食,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热可服用复方阿司匹林片;咳嗽可服用复方甘草片等;鼻塞及流涕明显的可用扑尔敏、维生素C等,也可局部用滴鼻静、1%麻黄素等。
一般不用抗生素,只在症状较重或有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
4.预防保健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避免受凉、淋雨、熬夜及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1.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症状,有的可中度发热。咳嗽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开始时为刺激性的干咳,随后出现黏液性痰或脓痰,少数可有痰中带血。
呼吸道症状可维持2~3周。
2.治疗措旋
(1)一般治疗
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2)抗菌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青霉素、磺胺制剂、螺旋霉素、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头孢类抗菌素。
(3)对症处理
干咳时可用喷托维林(咳必清)、复方甘草片;有痰不易咳出时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等;发热可用阿司匹林片。
3.预防保健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治疗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三、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问质的炎症。细菌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壮年。
1.病因
肺炎双球菌除存在于自然界外,也经常存在于健康人的鼻咽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人体防御机能减弱时,如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营养不良、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则极易发病。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常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咳嗽、黏痰、脓痰或铁锈色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嗜睡、谵语等。口角和鼻周可出现单纯性疱疹,心率(脉搏)增快,有时心律不齐。重症感染可伴有败血症,皮肤和黏膜可有出血点,巩膜黄染,颈有阻力提示可能累及脑膜,更严重者可伴有休克,需积极抢救。化验检查时周围血液中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X射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模糊。一般3~4周后可完全吸收。
3.治疗措施
①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
②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如病情较重可静脉滴注。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霉素类药物分次静滴。
③对症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有呼吸困难、紫绀者,给予氧气吸入;干咳及胸痛剧烈者,可服用磷酸可待因;适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④休克性肺炎属重症肺炎,需加强护理,及时抢救,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足量抗生素,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等。
4.预防保健
①加强耐寒锻炼,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②避免淋雨、受寒、醉酒、过度疲劳等诱因。
③体质衰弱及免疫功能减退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四、自发性气胸
胸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pneumothorax)。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原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形的男性青壮年。
1.病因
原发性气胸患者多有肺组织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或特异性炎症痕迹而形成胸膜下肺大疱,剧烈运动、持重物、屏气、咳嗽等诱因可诱发其破裂而形成气胸。
2.临床表现
大多数起病急骤,患者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暂,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
3.治疗措施
①保持患者于平静的半卧位或坐位,避免过多的移动,如果有呼吸困难,应予以吸氧;有休克者按抗休克治疗。
②如果积气量小于20%,可于2~3周内自行吸收,不需要排气;气体较多时则需要排气治疗,可每日或隔日进行抽气,甚至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③多次复发者可行胸膜黏结术,即胸腔内注射药物使脏、壁两层黏结,使胸膜腔闭锁。
④针对原发病进行抗感染、抗结核治疗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4.预防保健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呼吸系统抗病能力。
及时治疗慢性肺部疾病。
五、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异常的全身性疾病。由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1.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以下因素与本病有关:
①高血压病有明显家族史。
②从事较紧张脑力劳动的职业其患病率较高。
③食盐量每天在7克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
④吸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⑤40岁以后和肥胖者较多见。
2.临床表现
①缓进型高血压病。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胸闷、心悸等。继续发展,可引起心、脑、肾损害。
②急进性高血压病。又称恶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壮年,发病急、进展快、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超过130mmHg。常于数月或1~2年出现严重心、脑、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及尿毒症。视网膜可有出血、渗出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出现视力模糊或失明。
3.治疗措施
①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及增加运动。
②服用降压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情况下,血压不能满意控制的话,则可选择降压药物。常用的有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心痛定)、氢氯噻嗪等。
③治疗并发症。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眼病变,应及时进行治疗。
④高血压危象及急进性高血压应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预防保健
建立合理而卫生的生活、学习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及保持良好心态等。
六、虚脱
虚脱是由于某些强烈刺激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急性衰竭的一种暂时性现象。在闷热、
寒冷、剧痛、疲劳、脱水、外伤、出血及全身虚弱等情况下容易发生。
1.临床表现
突然头晕、面色苍白或灰色、恶心、不能站立、脉搏快而弱、呼吸表浅急促、出冷汗、四肢无力、神志淡漠、体温降低、血压可下降,重者意识不清。
2.急救
①迅速使病人平卧,保持安静。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与保暖。外伤者,应给止痛剂并包扎伤口。
②解开病人衣扣,给予补充水分,如热茶、热水、糖水等饮料。
③重者需输液治疗,并使用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等。
七、晕动病
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和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各种因素所致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于不规律的颠簸,过度地刺激了内耳前庭,导致功能紊乱所致。情绪紧张、饥饿、过饱、不良气味及视觉作用等,也为诱发因素。
1.临床表现
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或其他运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先感上腹部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后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过多、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的呕吐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防治措施
①加强体质锻炼,如秋千、浪桥、滚轮、旋梯等,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②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疲劳,饮食要适量,车厢、船舱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清除不良气体。
③药物预防。一旦开始恶心、呕吐,口服药物几乎无用。应在乘车、乘船或搭机前1小时服抗晕动药物,如苯海拉明等。
④有晕车、船习惯的人,应坐在颠簸较轻的位置。在车船行进的过程中,眼睛要向前看或凝视窗外固定物体,勿注视近处移动的物体。
⑤让患者平卧在空气流通处。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或用手掐内关穴;呕吐频繁、失水者,可赴医院输液。
八、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在青少年中属常见病。常发生于夏季,多因暴饮暴食、酗酒,食用变质食或某些药物或农药中毒引起。
1.临床表现
起病急,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上腹部和脐周围疼痛,大便一般为黄色水样,粪中可有黏液。如以上腹痛以呕吐为主,为急性胃炎。如以腹痛、腹泻为主,为急性肠炎。如均较明显,则为急性胃肠炎。
2.防治措施
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
②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清淡流质食物如稀饭等。剧烈呕吐者可禁食1~2餐。也可用氯丙嗪25mg肌注。腹痛可局部热敷可用解痉药,如10%颠茄合剂10mg,每日三次口服,或用阿托品0.3~0.6mg每日三次口服。脱水明显时可静脉输液。针刺疗法选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③根据感染情况选取抗菌素,如:黄连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必要时静脉点滴抗菌素,如氧氟沙星等。
九、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包括慢性胃窦炎(型胃炎)和慢性胃体炎(型胃炎),前者多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窦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胃体炎主要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我国少见。
1.临床表现
病程迁延,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受凉、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时发作,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无规律性上腹腔隐痛、反酸、嗳气(打嗝)、呕吐、食欲减退,特别是慢性胃体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严重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及舌萎缩。
2.防治措施
①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禁服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彻底治疗急性胃炎,口腔、咽喉部的慢性感染等。
②对于HP感染的慢性胃窦炎,必须要消灭HP,目前国内多利用“三联疗法”,即胶体次枸橼酸铋、羟氨苄青霉素及替哨唑(或甲硝唑)用药2~4周。
③对伴有胃酸过多和疼痛的患者,可用治酸剂。
④胃酸缺乏者,可用胃蛋白酶合剂10ml,口服,每日三次。
⑤有缺铁性贫血时,给予硫酸亚铁0.3g,每日三次,口服。
十、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1.病因
①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饮酒或多食刺激性食物等,均可诱发溃疡。
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本病发生关系密切。
③长期的工作过度紧张、忧虑、失眠、过度疲劳、生活规律的改变及吸烟等,对溃疡的发生和加重有一定关系。
④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应用不当可导致溃疡病。
⑤遗传、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也与溃疡病的发生有关系。
2.临床表现
①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如下临床特点: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或数十年;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性缓解相交替。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度劳动而诱发;节律性腹痛多可在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上述典型表现在十二指肠溃疡多见。
②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钝痛、灼痛、胀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受。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疼痛在两餐期间发生(饥饿痛),进餐后缓解,而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约1小时疼痛。部分患者会夜间痛,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上腹痛多在服用抗酸药后缓解。
③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表现,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或不适。具有或不具典型疼痛者均可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症状。
④常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3.治疗措施
①抑制胃酸分泌,缓解临床症状。
②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
③减少并发症。
常用药物有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
消灭HP至关重要:一般用“三联疗法”,DU疗程为4~6周,CU疗程为8~12周。
4.预防保健
①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
②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辛辣、过咸及浓茶、咖啡等饮料,戒烟酒。
③注意腹部保暖,慎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
十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变。酗酒、营养不良、高热、皮质激素可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及严重性。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组最常见。其次为艾柯病毒及腺病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症状体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