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健康教育
47453700000013

第13章 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1)

当你经过十二年的艰苦拼搏,终于脱颖而出,有幸成为高等学府的一员,你会发现进入大学后,学习仍然是生活的主要任务。但与中学阶段明显不同,大学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和选择性。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学习,是为了未来的事业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大学中的学习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科学地运用学习迁移的原理,促进学习的提高,做到真正的学会学习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习从广义上讲是生活和工作技能不断成熟和提高的过程,狭义上讲学习是逐渐掌握专有技能和相关知识的行为。

从词义上说,学习是由学和习两个词组成的,代表两层意思。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显而易见,孔子把学习分成模仿和重复两项活动。这两种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学习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大学学习的特殊性以及艰巨性,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学业有关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当、意志薄弱、考试忧虑和考试作弊等方面。

一、学习动机不当

1.学习动机不当的主要表现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大学生学习动机是源于学习需要而激发起的一种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学习动机不当则是因为受社会环境、教育过程和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影响而产生的错位。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这两者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学习动机不足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消极和学习效果差;学习动机过强主要表现为:学习强度过高,学习计划超越现实的可能。

有部分同学,尤其在新生中有这么两种人,一种人认为大学是一个“伊甸园”。高中学习期间,为了高考竞争的需要,不惜“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一旦进了大学,奋斗目标已实现,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于是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休息、娱乐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上,其结果是这些学生成绩一团糟,更有甚者,一些原来以高分进校的同学严重退步,以至于考试经常“大红灯笼高高挂”,甚至不得不留级、退学,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还有一种人,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实现的重要场所,他们过分强调专门知识拥有的重要性,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人生,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看见别人学什么,他也学什么,看见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每日忙忙碌碌,其结果由于战线过长,精力不足,而往往欲速不达。

这两种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学习动机不足,后者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2.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影响;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受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对自己期望估计过高,受自尊心的影响,对自身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评价,渴望受到成功的嘉奖而惧怕失败的打击,过分看重自身学业的优势而造成心理疲劳。

3.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①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节要从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另一方面是创造、完善一些外部条件,满足学习需要,具体讲应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我们的学习不仅是个人目标实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需要。二是培养学科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要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用愉快的心情从事学习,始终保持对知识探求的好奇心,并不断调节自身学习心态。三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自觉地在集体中营造学习气氛,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并且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四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课程多,进度快,知识连续性强,技能要求高。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掌握学习方法,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逻辑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②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要从缓解受社会压力而不能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自己着手。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焦虑感,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学习自身的规律性,尽管每人在潜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谁也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具体讲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二是正确对待荣誉和学习成绩;三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做到志存高远,持之以恒。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所谓注意力,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时刻人们自觉意识到那一种要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力的范围和理性之间似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只有信息进入了人们的注意区,才会引起人的重视,才能排上研究和探索的“议程”,而对于那些没有落入人们注意区的事物及相关的信息,人们是“视而不见”。人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这是导致人类认知的有限性,进而导致决策的有理性的最根本原因。从以上论述可以知道,注意力集中对人们的学习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注意力集中也是大学生学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当代数学巨匠华罗庚曾经说过:“天才比常人能更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勤奋工作的人,才可能成为天才。”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一是注意力漂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在一些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事情;三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做到专心致志。

2.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焦虑感过低,缺少应有的学习压力和紧迫感;二是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而造成注意力分散;三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强度过大而又没有注意用脑卫生,造成体内生物钟紊乱,大脑疲劳。

3.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节

首先要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二是要注意加强对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锻炼,并注意选择学习环境,减少对学习的干扰;三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在自己学习时精力充沛。

三、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及其表现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注意力、记忆力,妨碍了考生通过正常思维从大脑皮层对已掌握的知识的回忆和整理,从而加深了考生对考试预期不良的忧虑,导致恶性循环,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借故逃避考试。

2.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许多研究结果已证明,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焦虑是一种复合性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等三个由轻到重的层次。焦虑反应是人们对一些即将来临的紧张条件的应激反应,在主观上产生紧张、不安、着急等期待性情绪状态;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张、不安等症状比较严重,但对产生这些不适的原因不很明确。

考试焦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度焦虑,其特点是焦虑已明显地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十分清楚,考试一旦结束,紧张情绪迅速缓和。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这属于焦虑反应,属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保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焦虑过度、动机过强也容易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只有维持一定的焦虑水平才能维持较理想的考试水平。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是指动机过强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严重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造成考试焦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研究证明,考试焦虑与考试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竞争程度呈正相关,即越是重要、题目较难、竞争激烈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二是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对学业期望过高者较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三是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四是周围人文环境的紧张也会产生考试焦虑,如临考前同学们相互间的影响,监考状态的不恰当等等。

(2)主观因素

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考试焦虑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二是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要考试失败者容易产生;三是考试焦虑与迎考准备充分与否呈负相关,准备越充分,知识掌握程度越牢,越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3.考试焦虑的调节

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①考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有在临考前认真进行复习,牢固地掌握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考试焦虑。

②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和端正动机、改变认知能有效地降低考试压力,防止考试焦虑。

要端正学习动机,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要正确对待考试结果,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拥有,而不过分计较考试成绩;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磨炼自己的意志。

③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大多数考试焦虑的学生,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身体休息和文体活动,即使去娱乐时也想着学习,使自己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讲究学习方法,合理用脑,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④开展考前的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应有水平。

⑤学会放松。考试焦虑的学生缺乏在特定情境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有必要注意适度放松,运用意念控制调节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

四、考试作弊

学生考试作弊作为一种特定和普遍的现象,被称为“大学的流行病”。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大学生学业成绩进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带来学业的不正当竞争。要遏止考试作弊,必须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考试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