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47342800000053

第53章 常见病饮食保健心、血管系统类(2)

过去,乳清酸已被成功地用于治疗恶性贫血、痛风及新生儿黄疸。

常吃的抗凝食物有哪些?

脑血栓、脑梗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及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都与血凝块形成、阻塞血管有关。除了应用药物治疗外,日常吃些有抗凝效果的食物也很有防治意义。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有抗凝作用的食物有以下多种:大蒜、菠菜、芜菁、龙须菜、芹菜、黑木耳、韭菜、柿子椒、西红柿、洋葱、葱、茼蒿菜、胡萝卜、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龙眼等。此类鲜蔬、水果富含毗嗪类物质,能防止血小板凝聚。

多饮石榴汁可防心脏病

以色列理工学院阿维拉姆教授研究发现,石榴汁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他给被研究对象每天饮用2~3盎司(每盎司约28.5毫升)的石榴汁。经过两星期后的测定,研究对象体内的胆固醇氧化过程减慢了40%。这就减少了有害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所造成约动脉粥样硬化。

阿维拉姆教授认为,石榴汁比红酒、番茄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功拒更佳。

为什么红葡萄酒可防治心肌梗塞?

喝酒对肝脏不利,但饮红葡萄酉却可防治心肌梗塞。美国纽约康乃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对5万人的科学调查表明,每天喝1~2杯庄葡萄酒的人,患心肌梗塞的危险陛要比那些滴酒不沾者少26%。

专家们发现,这是一种叫做“Resveratrol”的天然物质在起作用。它减少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而“Resveratrol”只存在于葡萄皮中,在琅造白葡萄酒时自行消失,但酿造复葡萄酒时却被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对饮酒的多少还不能敦得一致意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次过多的红葡萄酒也是有害的。饮量一定要掌握好。

为何心脑血管病患者宜吃低钠盐?

由于食盐摄入过多,对心脑血旨病者不利,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专共心脑血管病人吃的低钠盐。

所谓“低钠盐”就是以一定比例均钾、镁、钙调低食盐中钠的含量。低钠盐保持了食盐原有的咸度,色味正常,但含钠量远较普通盐少。避免了引起血压各项高,出现水肿等食盐经常出现的副作用。

心脏病人每天喝水多少较合适?

喝水过多会增加血液中水的含量,血容量也随之增加,这样就会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如果心脏是健康、正常的。可以通过增加心脏收缩的次数和增强心脏收缩力来解决。但是对于一个有病的心脏来说。增强收缩力和增加收缩次数都是很困难的。所以心脏病人喝水量要比正常人少一些,每天应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

为何心脏病人可常吃鹅肝?

医学专家认为:长期缺铜是心脏病重要发病原因之一。缺铜会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升高,极易导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鹅肝含铜量为各食品之最,一般每天摄入铜量2~5毫克,即可满足人体需要。中老年人多吃鹅肝,有利防止冠心病。

为何巧克力有抗血栓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研究结果表明,巧克力具有抗血栓作用,可以防止动脉血管阻塞。

巧克力中含有黄酮、多酚这两种物质,具有阻止人体内氧化作用的功效。氧化作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壁上,就可逐步造成动脉血栓和阻塞血管。根据检测表明,巧克力的每升体积中,如含有5微摩尔黄酮、多酚类物质,就能阻止75%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使血栓难以形成。

在巧克力中另一种主要成分可,也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周醇发生氧化而转变为泡沫细胞的作用。

有人作了这样的测定。在一杯5盎司的红葡萄酒中,含有210毫克的抗氧化物:在一杯用2汤匙可可粉冲泡的热巧克力奶中,含146毫克的抗氧化物:在一块1.5盎司牛奶巧克力中,含有205毫克的抗氧化物。

为何预防血栓宜多吃大蒜?

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川岸舜朗教授等人研究证实:大蒜、洋葱、胡葱等具有使血液流畅、不易出现血栓的作用。血栓是因血小板凝聚而发生的。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的血小板凝聚因子(TXA2)和阻碍血小板凝聚的生理活性物质(PG12)绝妙地保持着平衡。但是,一旦到了老年期,就会失去这种平衡,PG12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容易发生血栓。

川岸教授等人调查了葱类蔬菜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能力,从作用特强的大蒜中又发现了三种新物质;从洋葱中也发现了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一种比有代表性的消炎剂消炎痛和阿斯匹林还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这种活性物质就是我们在切大蒜、洋葱时散发出的那种刺人眼鼻的物质。

此外,菠菜、菜椒、西红柿和甜瓜等蔬菜瓜果,和一些调味品中,也含有这种活性物质。

常食海鱼为何不易得冠心病?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同样是爱斯基摩人。因居住的地点不同,健康状况就不一样。生活在丹麦领地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以捕鱼为生,饮食为海鱼、海豹等海洋生物为主,他们几乎不患冠心病,也不易患哮喘、牛皮癣,糖尿病更是闻所未闻。而生活在北美的爱斯基摩人,以狩猎为主,他们的饮食是以肉类为主,这种西方人典型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膳食,导致了众多人患冠心病。

为什么食海鱼的人不太容易患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呢?经这位科学家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原来,海产鱼中含有丰富的两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即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人体摄入后,便可产生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缓血栓形成的作用。

为何说心脑血管病人要吃好早餐?

众所周知,清晨是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发生的高峰。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健康志愿者血清标记蛋白β-凝血球蛋白的平均浓度为30微克/毫升,而清晨未吃早餐者的这一指标可增高7倍。根据对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未吃早餐者清晨的β-凝血球蛋白浓度平均比正常水平增高2.5倍以上。

这表明,经过一夜空腹后血液中的血小板活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最易发生血栓。进食早餐后,β-凝血球蛋白浓度会逐渐下降,血液黏度也随之下降,发生心脏及脑血管意外可以减少。

为何我国居民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

据有关资料,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是冠心病发病率的5倍。两者发病率为5:1,其中出血型脑卒中占脑卒中发病率的30%~50%。

据统计:西方国家脑卒中与冠心病发病率之比为1∶3。其中出血型脑卒中仅占脑卒中发病率的20%左右。

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东西方膳食结构的不同所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主要由于我国居民膳食中存在高盐、低钙,以及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日本人好咸,脑卒中发病情况与我国相近,也属高发国家。

高脂血症者的配餐原则如何?

①减少总热量、控制体重;避免过饱,少食多餐。每日供给热量6280~7327千焦耳(1500~1750千卡)。

②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奶克。

③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700毫克。

④不吃或少吃精制糖,如白唐、葡萄糖、蜂蜜等。

⑤粗纤维中的木质素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应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品。

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总量为50~70克。⑦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时,立补充维生素E的量。

⑧保证尼克酸(有降脂作用)阳维生素C(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摄入量。

⑨多吃大豆及豆制品。每日50~100克就有较好的降低胆固醇均作用。

⑩多吃富含锌、铬的食物。

禁忌烟酒。少喝咖啡。饮茶有降脂作用,但睡前不宜喝浓茶。

为何说高脂血症者宜多补充钙质?

钙有坚骨、降压、治疗肌肉痉挛受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新的研究还发现。钙可以促进饱和脂肪酸的排除,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

据试验报告,一个人若食用强比钙饮食,能帮助每天多排除饱和脂肪酸6%~13%。从而使胆固醇绎低6%,低密度脂肪蛋白降低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

为何说高脂血症者宜多吃芹菜?

据洛阳解放军150医院研究报告,芹菜煎剂有明显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服用芹菜煎剂2周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胆固醇总量降低55.1%,甘油三酯降低56.4%。同时发现芹菜煎剂还有降低血液黏度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专家分析,这可盲目与芹菜所含的芹菜甲、乙素有关。

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如何吃鸡蛋合适?

有人怕胆固醇增高,不敢吃鸡蛋,特别是不敢吃鸡蛋黄,认为蛋黄中含胆固醇在200~300毫克,吃了会使血内胆固醇含量更高。事实上,这种“怕蛋”想法是不全面的、多余的。

从营养代谢的角度分析:蛋黄中除了含胆固醇外,还含有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在人体内能使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肪颗粒乳化变小。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从而可使血浆中的从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来看,也说明这一点。日本学者做了这样的实验:以8个正常健康者每人每天吃5至10个鸡蛋,以10个鸡蛋含的胆固醇计算,即每天约进食胆固醇2200毫克;另一组中包括15名心脏病患者,每天吃2个鸡蛋。观察几个月后检查两组观察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第一组中每100毫升血内只增加7~9毫克的胆固醇(通常人体内每100毫升血内含200毫克左右胆固醇)。第二组心脏病患者,测定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与原来的水平比较,几乎没有增加。

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6个月的试验也证明:人体内胆固醇的高低与吃鸡蛋无关。

有人曾对某禽蛋厂200余名职工作了观察,他们每日进食的鸡蛋量、尤其是蛋黄部分要比一般人多好几倍。跟踪多年观察,特别对连续超量进食鸡蛋10多年的老职工作了分析,这些老职工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与一般人群相比没有增多的迹象。

专家认为:固醇含量的高低与吃鸡蛋无关。消化系统类慢性肝炎的配餐原则如何?

①需补充生理价值高的优质蛋白质,保护肝细胞,增加肝脏抵抗力,促使肝组织修复。同时,充足的蛋白质可以维持血浆蛋白水平,防止腹水、水肿及贫血的产生。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1.5克。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等均为最佳食品。

②适量供给碳水化合物,不要多吃糖类食品。吃糖过多,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每日供给量30克左右。

③油煎炸食物应当少吃。脂肪摄入量也应控制在50克以下。

④因肝脏功能低下影响维生素的吸收,故要补充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

⑤少量多餐,三餐之间,加2~3次点心。

⑥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利小便,促进代谢,并可加速胆红素的降低和毒素的排泄。

⑦严禁吸烟和喝烈性酒。

⑧可供选食的食物有菊花脑、豆腐、马兰头、金针菜等新鲜蔬菜,肝类,鲜鱼,瘦肉,蛋类等。

⑨热量每日以8368~10460千焦耳(2000-2500千卡)为宜。

肝炎病人如何对待脂肪?

当在患急性肝炎或肝炎急性活动期阶段,由于肝功能低下,胆汁分泌障碍,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这时应该适当限制脂肪食物,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每天进食的脂肪应保持在40~60克,如果病人食欲好,还可多一点。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机体热量的来源,满足某些脂肪酸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K等。

在蔬菜烹调时加些油,也可改善菜的味道,增进肝炎病人的食欲,加强营养。有利于肝炎病人尽快地恢复健康。

因此,对肝炎病人不必绝对限制脂肪。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情来考虑。以病人进食后无不适感为宜。

慢性肝炎病人可选用哪些食疗验方?

①泥鳅适量,烘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9克,饭后服。

②鲤鱼1条,赤小豆100克,陈皮60克,共放锅内,加水炖食。

③蜂蜜50克,鲜芹菜150克(洗净捣烂绞汁),混合温服,每日1~2次,连续服用。

④珍珠壳120克,煮汤,取汤煮鲫鱼。

⑤马兰头250克,糖适量,煮汁服,1日13次。

⑥荸荠捣烂绞汁,每次服汁50-100克,1日3次,常用。

⑦金针菜50克,荸荠150克,糖适量。加水共煮,熟后服用,常用。

⑧大枣10枚,绿豆100克,加水共煮熟服,1日1次。

⑨常食蘑菇,也有治疗慢性肝炎的作用。

⑩母鸡1只,黑芝麻100克,猪肝100~150克。母鸡去肠杂,将芝麻与肝放鸡肚内,隔水蒸烂,分次服用。每周用1只鸡。连用3~5周,可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

肝炎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肝炎病人的饮食原则,可概括为:三高一低,即高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

患肝炎后,为了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病人应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最终转变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甘露蜜糖)。如果病人食欲很差,进食过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就会不够,从而造成肝糖原不足,这样的病人应该适当吃些葡萄糖、食糖和蜂蜜等。这对于肝炎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