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水作者之所以省脂,该是不用油炸而是蒸或煮的;干作的才用油炸。此饼在漆盘反面底上浸水作成带水圆饼,如何能入油中炸?则水作者似有脱文,疑应作水作而蒸者。⑦急翻:赶快翻转。翻只能是翻转过来,但等到饼浮上来,底面已略呈黄色,不会是白的。大概是对比赤色,以浅黄为白,犹如淡水对比咸水而称为甜水。⑧水引:即今面条,《要术》所记是扁面条。俘饪:据所记即今面皮。古时各种面食的名称,大致是这样:博饦、索饼、水引饼、碁子面等,都是汤饼,是水煮的实心面食类;包馅的叫馄饨、酸馅,荤的,素的,是饺子包子类;火烤的叫烧饼、麻饼、胡饼、髓饼等,包括有馅的和实心的,是烧饼类;蒸的叫蒸饼、炊饼、笼饼等,是馒头类;油炸的叫膏环、环饼、蝎子、乱积等,是馓子类。⑨《要术》的水引就是现在的扁面条(薄如韭叶),是在沸汤中趁沸下锅的,而《要术》在铛上临空捺扁面条,则沸汽蒸腾,手烫眼糊,面剂也会变型,怎样捺法?馎饪与此同类,它是以手向盆旁……则此处铛上疑应作铛旁。⑩碁子面:硬面作的一种块很小的面食,颇像杭州的名点猫耳朵,不过后者是尖圆而薄而已。捋麴粥:一种作成团粒形的粟饭粥。粉饼:即米粉饼,全像北方的面食河漏(饴铬)。搦饼,仅金抄如文,他本作帽饼,这很有趣,或因像冒出来的冒饼不好听,改为帽饼?这饼全像北方的面食河漏(《王氏农书·百谷谱二·荞麦》有之),即饴铬,是从牛角圆孔或扁孔中捏出的(河漏则用河漏床子,从下面的漏孔中挤出,通常用荞麦面或高粱面),则以作搦饼为是。铜钵:钵子,形状像盆子而小,平底,用来盛饭、菜、茶水等,现在有些地方仍称盆子为钵头。这铜钵必须是平底的,才能使面糊漫开来作成圆饼。钵不是碗形,更不是盘形,可从本条得到说明。令,疑衍,或应与熟字倒易,作令熟。掺:即碜,字同,指食物中杂有沙屑。今称沙屑抵牙为碜牙,即《要术》砂掺字。
【译文】细环饼、截饼的作法:环饼又名寒具。截饼又名蝎子。都要用蜜调水来溲和面粉。如果没有蜜,可以煮得红枣汁来代替;牛油羊油也可以用;用牛奶羊奶也好,能使饼的味道脆美。截饼完全用奶溲和,入口就碎,像冰雪一样脆。
饣咅饣俞(bǒutǒu)的作法:发面的方法,像上面所说的一样。把分好的面块浸在盘中水里,拿另外的漆盘倒翻过来,在盘底平面上搁些水,〔把面块在上面捺成圆饼〕,这样水作成的(?)省油脂。可以存放十天保持柔软,但是放久了就会变硬。干面块作的,在手腕上拉开拉圆,不要搁干面粉。下入油锅里炸,浮上来赶快翻转,用小棒拨圆拨正,只让它自然膨胀高起,不要刺穿成孔。熟了就取出来,一面白色,一面赤色,圆边上也是赤色的,柔软可爱,放久了也不会变硬。如果等熟了才翻转,又用小棒刺穿成孔的,泄漏了里面的滋润气,便坚硬不好。保藏的方法需要盛在瓮子里,口上用湿布盖着,就常常保持有润泽,很好。随便什么时候拿出来吃都方便,柔滑而且美好。
水引和饣尃饣乇(bótuō)的作法:都要用细绢筛筛得的面粉,拿煮好的肉臛汤汁,等冷了用来溲面。
水引的作法:将面拉成像筷子粗细的条,切成一尺长的段,盘子里盛水浸着,该用手在铛〔旁〕临空把它捺扁成像韭菜叶厚薄的扁面条,趁着沸水下锅煮。
饣咅饣俞的作法:把面捻到像大拇指粗细的条,切成二寸长的段,盆子里放水浸着,该用手在盆子边上把它按捺成极薄的片,一片片都是在旺火沸水中趁沸下锅,煮熟。不仅光润洁白可爱,味道也是非常软滑美好。
切面粥、又叫著子面。麥乎(luòsuò)粥的作法:面要溲得干硬,揉到很熟,分作大些的块,搓拉成像小指粗细的条,再盘绕在干面粉里,又拉成像粗筷子粗细的条。然后截断,切成方棋子样的小块。簸去小块上附着的干粉,上甑中蒸。蒸气馏上来了,干粉也全粘尽了,下下来,放在背阴地方干净席子上,薄薄地摊开,让它冷却,再搓散开来,别让它们粘连在一起。盛在袋子里收藏好。要吃时在沸水里煮熟,另外作肉腥浇上去,硬韧耐嚼而不泥嘴。冬天,作一次可以保存十天。
麥乎粥的作法:用粟米馈饭,在水里浸过,就捞出来,放在干面粉里,〔让粘上干粉后〕,放在簸箕上用手尽力揉挼,让饭都团成像胡豆大小的颗粒。把其中均匀的都拣出来,蒸熟,晒干。要吃时在沸水里煮过,用漏杓子捞出来,另外作肉臛浇进去,很滑美可口。可以保存一个月。
作米粉饼的方法:用煮好的肉腥汤汁,趁沸溲和精白英粉,如果用粗粉,饼就粗硬不美;如果不用沸汤溲和,又会不细腻,不好吃。溲成像环饼的面一样,先要溲得硬些,用力揉和,揉到极软熟;再加腥汁溲和,溲到很稀,缓缓的会流动。割取一片牛角,像汤匙匙面的大小,钻出六七个小孔,孔的大小只能让粗麻线通过。如果要作成水引样扁形的,另外割一片牛角,钻出四五个长形的孔,大小只容得韭菜叶片通过。取两段新的细绢绸,每段一尺五寸见方,按牛角片的大小,在绸子中心剪去一块,将牛角片缝在绸上,〔两段绸子,圆孔的、扁孔的牛角片各缝一个〕。要用钻子在牛角片边上钻出缝绸的孔,把绸子紧密地缝合上,不让漏粉。用完后洗干净,收藏好,可以用上二十年。将调和好的粉糊糊裹盛在牛角兜子里,抓拢绸子四角,就在沸水锅上临空捏挤兜子,让粉糊从细孔中漏出来,〔落在沸水里〕,煮熟。再浇上臛。如果捏落在奶酪里或芝麻浆里,真像玉色一样洁白,嚼着细密粘软,和好面粉作的没有两样。这米粉饼又叫搦饼。如果下在奶酪里的,径直用白开水溲面,不需要用肉汤汁。
作豚皮饼的方法:又名拨饼。用沸汤调和英粉,和成像稀粥一样。在大铛锅里烧着沸汤;用小杓子将稀粉舀到铜钵里,把铜钵放在沸汤上炖着,用手指拨动钵子很快地旋转,让粉糊都漫满整个钵子。饼既作成了,便取出钵子把饼倒在沸汤中,煮熟。捞出饼子,放进冷水里。饼的颜色厚薄很像小猪皮。用肉臛浇上吃,或者下在芝麻浆里或奶酪里吃,随人意愿,软滑而且美好。
治面粉中砂碜的方法:将小麦簸扬过,把不完整的碎头碎角都簸干净,在水里浸涨。捞出来,把水沥干,倒进面粉里,拌和均匀,再一起包在布包里,长时间不断地揉援之后,砂土细末都会粘到麦粒上,面粉却不受损失。一石面粉,用三升小麦。
《杂五行书》说:十月逢亥的日子吃饼,使人不害病。
粽糙法第八十三
《风土记》注云①:俗先以二节一日②,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粘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③。
《食经》云:粟黍法④:先取稻⑤,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翦(xì)内⑥,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
《食次》曰:米壹(yè)⑦: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如强汤饼面。手搦之,令长尺余,广二寸余。四破,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奠二,箬不开,破去两头,解去束附。
【注释】①《御览》卷八五一粽引到《风土记》此条,无注字,作《风土记》正文,非是。启愉按:据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说周处《风土记》是作者自作注文,他说: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说明其正文辞句优美,小注(细书)委曲详尽。现在散见于各书征引的,其正文还保存着不少韵文风格,而本条则是注文。这有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所引可证,其文曰:《风土记》曰:仲夏端午,方伯协极。享用角黍(享下原有麓字,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鹱(同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粘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粘米一名粽(原误熇),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要术》是节引,使二节日、角黍颇觉突如其来,看上引就很清楚。粘黍应作裹粘黍,词意始顺。②俗先以二节一日,原无一字,致时日祗牾。此指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的前一日裹粽,到次日可以应节吃,一字必须有,据《玉烛宝典》引文补。以作于解释,谓于二节日之前一日。③古人以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表述二十四节气的昼夜长短和寒暑的变化。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认为,春分和秋分都是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就是说阴阳分散平均的情况,所以叫分。夏至或冬至则是到了阳或阴的极点,所以叫至,也就是说包含着没有分散开来。虽然夏至的阳中已经开始酝酿着一阴,但还是阳占着绝对优势,阴还是被孕育着没有分散开来。④粟黍:此即指角黍,即粽子,黍不是实指黍米。⑤稻指稻米,应脱米字。⑥金抄等作,他本作。按:是竹箩,是大竹简。《玉烛宝典》卷五及《御览》卷八五一引《续齐谐记》都说到: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而祭。又说至东汉光武时,长沙区改用楝树叶塞住筒口,并用彩丝缠束之,这样不会被蛟龙窃去。后世就发展为粽。据此,最早的粽有用竹筒盛米的说法,则他本作,亦未始不可解释。但联系下文裹,以绳缚,就讲不通。《食经》文多有俗别字,笏也许是箬的别一写法,或者如《今释》疑箬或篛之误,也有可能。⑦米壹:《广韵·入声·十六屑》释为粽属。就本条所记,则是一种竹箬裹蒸的成条形的果肉糯米粉糕。
【译文】《风土记》的注解说:习俗上先在(端午、夏至)两个节日的前一天,用茭白叶子包裹黍米,拿纯净浓厚的草木灰汁来煮,煮到熟透,就在五月初五、夏至这两个节日吃。〔包〕粘黍又名粽,又名角黍。这样包起来是取法于时令上阴阳二气还包裹着没有分散的情况。
《食经》说:粟黍的作法:先取稻〔米〕,把它浸涨。每二升稻米,配上整治好的一斗粟米,放在竹笏(xì)(?)里,一层稻米,一层粟米,包裹起来,用绳子缚紧。相隔一寸左右缠一道绳。需要放在锅里煮,煮到炊熟十石米的时间,粟黍熟了。
《食次》说:米壹(yè)的作法:用糯米粉,绢筛筛过,用水加蜜溲和,溲到像干硬的汤饼面一样。用手捏成一尺多长、二寸多宽的条,再切成四条,拿枣肉和栗子肉贴在上下两面,整条地涂上油,用竹箬包起来,〔缚好〕,上甑中蒸,蒸到熟透。上席时盛上两件,箬叶不要打开,只破开两头,解掉缚着的绳子。
煮糗莫片反,米屑也,或作撰。
第八十四
煮榠(miàn,又míng)①:《食次》曰:宿客足,作糗半乇(sè)②苏革反。糗末一升③,以沸汤一升沃之;不用腻器。断箕漉出滓④,以糗箒舂取勃⑤。勃,别出一器中。折米白煮,取汁为白饮,此饮二升投糗汁中。——又云:合勃下饮讫,出勃。——糗汁复悉泻釜中,与白饮合煮,令一沸,与盐。白饮不可过一口⑥。折米弱炊,令相着,盛饭瓯中,半奠,杓抑令偏着一边,以糗汁沃之,与勃。
又云:糗末以二升,小器中沸汤渍之。折米煮为饭,沸,取饭中汁升半。折箕漉糗出⑦,以饮汁当向糗汁上淋之,以糗第舂取勃。出别勃置⑧,复着折米溶汁为白饮,以糗汁投中。鲑奠如常⑨,食之。
又云:若作仓卒难造者,得停西口糗最胜⑩。
又云:以勃少许投白饮中。勃若散坏,不得和白饮,但单用糗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