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齐民要术
47337200000031

第31章 齐民要术卷第三(5)

崔定说:正月第一个辛日,扫除韭菜畦里的枯叶。七月,腌藏韭菁。韭菁,就是韭菜花。

种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吴氏本草》云①:芥蒩(zū),一名水苏,一名劳担(zhā)②。

【注释】①《吴氏本草》:《隋书·经籍志三》医方类记载梁有华佗弟子《吴普本草》六卷,亡,即是此书。至唐时征书又出现,著录于新旧《唐书》《经籍志》。今已亡佚。吴普,东汉末广陵(今扬州)人,著名医学家华佗(?~208)弟子。②《御览》卷九八○芥引《吴氏本草》同《要术》,但葙误作葅,担作祖。《名医别录》记载水苏的异名有鸡苏、芥葙、劳祖等。《方言》卷一○:南楚之间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担。水苏(Stachysjaponica),《唐本草》注:生下湿水侧,《本草图经》:生水岸傍,吴普是广陵(治所在今扬州市)人,则《要术》引作劳担,似乎也合适。又,水苏是唇形科植物,与苏、荏同科,虽有芥葙的异名,实际和十字花科的芥、芸薹毫不相干,而且下文《荏蓼》同样引到此条,引在那篇是对的,引在这里不合适,疑系窜衍。

【译文】《吴氏本草》说:芥葙(zū),又叫水苏,又叫劳担(z怕)。

蜀芥、芸薹取叶者①,皆七月半种。地欲粪熟。蜀芥一亩,用子一升;芸薹一亩,用子四升。种法与芜菁同。既生,亦不锄之。

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芸薹,足霜乃收②。不足霜即涩。

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三物性不耐寒,经冬则死,故须春种。旱则畦种水浇。

五月熟而收子。芸薹冬天草覆,亦得收子③;又得生茹供食。

崔寔曰:六月,大暑中伏后④,可收芥子。七月、八、月,可种芥。

【注释】①蜀芥:现代植物分类上有大芥菜(Brassicajurlcea)和小芥菜(Brassicacernua)的分别。蜀芥,可能是大芥。下文芥子,可能是小芥。《本草纲目》卷二六以白芥为蜀芥,白芥则是Brassicaalba。芸薹:是油菜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油菜都是芸薹。汉以来所称的芸薹,属于白菜类型,植株较矮小,是Brassicacampestns,亦称胡菜,今称薹菜,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要术》所种,应属此种。另有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芥菜类型植株高大,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等地。甘蓝类型近年才从外国传入,现在栽培面积在迅速扩大。②这是收叶作为鲜菜供食的。芸薹叶须经霜冻后才柔嫩味美。塌菜类、油冬菜类也是这样。③芸薹收子,可以春播夏收,也可以秋播而覆草越冬,到来夏收子。《要术》就明显记载着这两种收子法。其所种同是白菜类型的种。收子目的是采收种子,还没有用来榨油的记载。④大暑中伏,《玉烛宝典·六月》引《四民月令》无伏字,《要术》有这字是衍文。启愉按:中伏和大暑是紧挨着的,中伏在大暑前后一二天或四五天,或在同一天,日子这样近,没有兼定两个日子的必要。农历每月两个节气,古称月初者为节,月中者为中。《四民月令》概依此称,即月初的都称为节,如三月清明节,四月立夏节,五月芒种节,八月白露节等;月中的都称为中,如正月雨水中,二月春分中,三月谷雨中等,辨别很清楚,丝毫没有混淆。而大暑正属于中气,故称大暑中,再拖个伏就没有意义。

【译文】蜀芥、芸薹准备采叶供食的,都在七月半下种。地要上粪整熟。蜀芥一亩地用一升种子,芸薹一亩地用四升种子。种法和种芜菁一样。出苗以后,也不要锄。

十月收完芜菁根之后,就收蜀芥。可以腌作成菹或淡菹,也可以晒作干菜。芸薹,等受足了霜才收。没有受足霜的,味道粗涩。

种芥子,以及种蜀芥、芸薹收种子的,都在二三月里趁雨水好的时候下种。这三种植物都不耐寒,越冬会死,所以须要春天种。如果天旱没有好雨水,那就采用畦种浇水的办法。

五月,种子成熟了就收种子。不过,芸薹冬天用草覆盖着,也可以越冬收子;又可以得到鲜菜供食。

崔寔说:六月,大暑后可以收芥子。七月、八月,可以种芥。

种胡荽第二十四

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①,三遍熟耕。树阴下得,禾豆处亦得。

春种者,用秋耕地。开春冻解地起有润泽时,急接泽种之。

种法:近市负郭田,一亩用子二升,故概种,渐锄取,卖供生菜也。外舍无市之处,一亩用子一升,疏密正好。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②。先燥晒,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以脚蹉令破作两段③。多种者,以砖瓦蹉之亦得,以木砻砻之亦得。子有两人,人各着,故不破两段,则疏密水衰而不生④。着土者,令土入壳中,则生疾而长速。种时欲燥,此菜非雨不生⑤,所以不求湿下也⑥。于旦暮润时,以耧耩作垅,以手散子,即劳令平。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地正月中冻解者,时节既早,虽浸,芽不生,但燥种之,不须浸子。地若二月始解者,岁月稍晚,恐泽少,不时生,失岁计矣;便于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接润漫掷之,数日悉出矣。大体与种麻法相似。假令十日、二十日未出者,亦勿怪之,寻自当出。有草,乃令拔之。

菜生三二寸,锄去概者,供食及卖。

【注释】①胡荽:即芫荽(coriandrumsativum),伞形科,一、二年生蔬菜,通名香菜。植株矮小,叶细薄柔嫩,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可以生吃,也可以煮吃或盐渍,并可冻藏在冬季供食。种子可作香料调味,也供药用。②本篇多有错简倒乱,这里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即其一例。这里上下文都是讲春种胡荽,不宜突入六七月种的用种量,怀疑应在下文秋种者下,被误窜入此。在译文中加圆括号()以示错简或衍文。③令破作两段:将种实搓破成两半个。启愉按:芫荽的果实是复子房果,两个子房中各有一粒种子,但种孔被果柄堵塞着,所以必须搓开使分成两半个,就是使两个分果完全脱离果柄,露出种孔,幼芽才可能透过种孔长出来。否则,种子被果柄闭塞着,水分不足会干死,水分过多会缺氧窝死。④疏密,费解。有人解释为出苗有疏有密,和文意联系不上;又有人解释疏为种子难以全面接触土壤,也很牵强。胡荽的果实是复子房果,每一子房中有一粒种子,种孔连接在果柄上,被果柄堵塞住。果实被搓开为两半后,两个分果脱离果柄,种孔露出,幼芽才容易长出来。否则,种孔封闭着,即使水分可以渗过果壳进入种子,幼芽仍很难伸展出来,就形成所谓水襄而不生。因此,疏密疑是绵密的误写。⑤非雨不生:没有雨不会出苗。启愉按:这是有条件的,小雨有利,大雨急雨不行。因为芫荽种子发芽时最怕下大雨,那同样会被水窝坏,不能出苗。它的子叶瘦小,出土力弱,如果碰上大雨急雨,则表土板结,子叶就钻不出土面而被闷死。⑥湿下,《要术》概指趁地湿润时下种,如下文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即此意。但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用燥子播种,就是不需要作浸种处理,也就是下文说的但燥种之,不须浸子。严格说来,湿下该作浸子,才不致有混淆。

【译文】胡荽宜于种在黑色壤土或者灰色砂质壤土的好地,地要细熟地耕三遍。树荫下可以种,种谷子、豆子的地也可以种。

春天种的,用去年秋耕的地。开春解冻后,土壤酥碎松浮有润泽的时候,赶紧趁墒种下去。

种的方法:在城郊靠近城市的地,一亩用二升子,特意种得密些,逐渐地分次锄出来,卖给人家作生菜吃。在外村没有市场的地,一亩用一升子,疏密正合适。(六七月种,一亩用一升子。)先把种实晒干燥,临种前,把种实铺在硬地上,一升种实,和进一把湿土,用脚来回地踩搓,将种实搓破成两半个。种得多的,用砖瓦来搓破也可以,或者用木砻来砻破也可以。种实里面有两粒种子,种子是各自分开长着的,所以如果不破成两半个,那种孔被[紧密]堵塞住,种子便会被水窝坏长不出苗。之所以要和进湿土,是让湿土进入果壳里面,那发芽就快,生长也快。要用燥子播种,因为这种菜没有雨不会出苗,所以不要求用湿子下种。在早晨或晚上地里潮润的时候,用耧犁耩出播种沟,就撒子在沟里,随即耢平。春天的雨难得遇到,必须趁墒下种,如果拖拉错过时机,那就麻烦了。地土正月里就解冻的,时令还早,种子就是浸着也不发芽,所以只要用燥子种下去,不须要浸种。要是二月才解冻的,时令稍为晚了点,只怕墒不够,不能及时发芽,就错失了这年的计划安排。这时,该在温暖的地方,用竹笼盛着胡荽种子,一天用水浇淋三次,两三天后就发芽了;在清晨或晚上地里返润时,就趁润撒播下去,过几天就都出苗了。办法大致和种大麻相似。假如十天、二十天还没有出苗,也不必惊怪,不久自然会出苗的。有草,就要拔掉。

菜长到两三寸长时,把密的锄出来,可以供食,也可以出卖。

十月足霜,乃收之①。

取子者,仍留根,间古苋反拔令稀,概即不生。以草覆上。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冻死。

又五月子熟②,拔取曝干,勿使令湿,湿则裒郁。格柯打出③,作蒿篙(chuán)盛之④。冬曰亦得入窖,夏还出之。但不湿,亦得五六年停。

一亩收十石⑤,都邑粜卖,石堪一匹绢。

若地柔良,不须重加耕垦者,于子熟时,好子稍有零落者,然后拔取,直深细锄地一遍,劳令平,六月连雨时,穞音吕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

秋种者,五月子熟,拔去,急耕,十余日又一转,入六月又一转,令好调熟,调熟如麻地。即于六月中旱时,耧耩作垅,蹉子令破,手散,还劳令平,一同春法。但既是旱种,不须耧润。此菜旱种,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⑥。种后,未遇连雨,虽一月不生,亦勿怪。麦底地亦得种,止须急耕调熟。虽名秋种,会在六月。六月中无不霖,遇连雨生,则根强科大。七月种者,雨多亦得;雨少则生不尽,但根细科小⑦,不同六月种者,便十倍失矣。大都不用触地湿入中。

生高数寸,锄去概者,供食及卖。

作菹者,十月足霜及收之。一亩两载,载直绢三匹。若留冬中食者,以草覆之,尚得竟冬中食。

其春种小小供食者,自可畦种。畦种者,一如葵法。

若种者⑧,生子,令中破,笼盛,一日再度以水沃之,令生芽,然后种之。再宿即生矣。昼用箔盖,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去,虫耧之。

凡种菜,子难生者,皆水沃令芽生,无不即生矣。

作胡荽菹法:汤中渫(chā)出之⑨,着大瓮中,以暖盐水经宿浸之。明日,汲水净洗,出别器中,以盐、酢(cù)浸之,香美不苦。亦可洗讫,作粥清、麦麦完(huàn)末⑩,如蘸、芥菹法,亦有一种味。作裹菹者,亦须渫去苦汁,然后乃用之矣。

【注释】①十月足霜,乃收之,上面讲的是春种胡荽,舂胡荽到夏季生命周期就结束,不可能延长到十月足霜的时候还有得收。其实这讲的是秋种胡荽,到十月收叶作菹菜的,就是下文说的作菹者,十月足霜乃收之。由于这两处的上文同样有锄去概者,供食及卖的句子,看错了就把十月足霜乃收之这句也错写在春种胡荽下面。所以,这句似乎是衍文;不然,也该在秋种的供食及卖下面。从这句下面,开始有大段错简。就是下面取子者,仍留根一直到橹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要和秋种者一直到锄去概者,供食及卖倒换过来,即前者移后,后者移前。原因很简单,春胡荽不能越冬收子,秋胡荽则可草覆保温,在露地越冬收子。这是沈阳孟方平同志的意见。②又五月:第二个五月。这又是承接秋种胡荽五月拔去老株的五月说的,秋种时当年五月拔去春胡荽不要(没有提到收子,因其子不能作种)。整熟地,六月下种,到翌年五月子熟收子,所以这翌年五月是又五月,即第二个五月。但原文错简,又五月反而在秋种五月之前,讲不通,所以二者应该倒过来,故在译文中用()号括出。③格柯:格是杖,柯是柄,格柯疑是单杖的枷,即《释名·释用器》所说加杖于柄头的枷。《马首农言》种植说:打谷枷板,俗名拉戈。音近格柯,即是单板的枷。说详拙作《思适磋言》,《中国农史》1983年第2期。④蒿篅(chuàn):蒿草编成的容器。孟方平说现在不见有用蒿草作容器的,《要术》所有作容器的蒿字都是稿的俗假字,不知何据。其实《要术》本文和引书以蒿草作容器以及食用和杂用的相当多,不能少见多怪,以今况古。⑤一亩收十石:一亩地收到十石胡荽子。需要核算一下。启愉按:芫荽的果实,1市升重约330克,1亩的产量,现今大约是100公斤左右。后魏l石,约合今4市斗,1亩约合今1.016市亩。换算如下:

1市石=100市升1公斤=1000克

330克×100市升=33000克

33OOO克÷1000克=33公斤(1市石的重量)

100公斤÷33公斤=3.03市石(1市亩的产量)

后魏1亩=1.016市亩

100公斤×1.016市亩=101.6公斤

101.6公斤÷33公斤=3.08市石(后魏的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