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47336900000071

第71章 怎样为孩子代述病情

家长是儿童的监护人,肩负着他们成长、教育等多重责任。健康是儿童成长的首要条件,当儿童生病时,由于他们年纪偏小,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症状,就得由家长代述病情。如果家长叙述不正确或有所偏差,极可能贻误病情,甚至留下终身的遗憾。

当父母为孩子叙述病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患儿体温

儿童因发烧而求医的最为多见,这也是许多儿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因此对体温变化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就应该说明是什么时候测的,测过多少次,最高时多少度。如未测过体温,可以用手感叙述儿童额头温度,以有点发烧、烫手、滚烫等大概说明发热的程度,也可从发红、忽冷忽热、烧得通红、烧得不省人事等形态来说明。还要注意说明儿童发热有无规律性、周期性以及儿童手心、脚心、手背的温度差别,胸腹部有无灼热感等,发烧时有无抽搐等其他伴随症状。

(2)患儿发病时间

对患儿发病时间的叙述也很重要,医生据此可以了解儿童患病时间的长短和发病过程,而发病时间、间隔时间、恶化时间对区别多种疾病都有实际意义。如果总是午后发烧,则是结核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如果儿童具有感冒症状,但长时间不愈,则要考虑其他病症。

(3)患儿发病状态

儿童发病时的状态也要向医生表述清楚,如四肢活动是否自如,颈项是否僵直;神态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等现象;疼痛是否剧烈;咳嗽是不是干咳,是否有痰,有无鸡鸣样声音;呕吐是溢出性的还是喷射状的,等等,这些对诊断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4)患儿饮食情况

许多疾病对儿童的饮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儿童食量的变化和偏食等情况。主要向医生叙述患儿食量的增减情况、进食间隔次数的变化以及儿童有无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现象。对于孩子的偏食情况,应主要说明是喜干还是喜稀,喜酸还是喜荤,有无病后停奶、吐奶现象;还应说明儿童的饮水情况,是口干舌燥而喝,还是总想喝水;还应说明儿童有无吃土、石子、煤渣等现象,是否吃过不洁食物、喝过生水或吃过剩饭菜等情况。

(5)患儿睡眠情况

儿童得了病,睡眠情况一般都会发生变化,也是家长比较容易观察到的。首先要说明睡眠时间,每次睡多长时间,每天共睡多长时间。其次要说明睡眠的状态,是正常睡眠,还是昏睡、摇叫不醒,或是稍有动静则不能入睡,睡眠中有无惊叫、哭泣,睡眠时是否需要母亲或其他人搂抱、抚爱才能入睡等。

(6)患儿大小便情况

儿童大小便情况也是医生诊断病情时需要了解的,应该如实向医生描述,如大小便的颜色、次数、形状、气味以及大小便有无脓样物或血样物,大小便时有无哭闹、出汗等。

(7)患儿以往病史情况

要向医生讲清儿童以往病史及家族成员的病史,说明儿童以前患过什么病,何时何地,什么时间,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后来还吃过什么药,有无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情况。有时还需要向医生说明出生时的情况,如出生是否顺利、母亲妊娠是否足月、母亲妊娠时患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等,家庭中有无遗传病史,家庭成员中有无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

(8)患儿就诊前诊治情况

要讲清儿童来医院就诊以前是否还去过其他医院求医诊治过,包括本单位卫生所(室)和在家自行配药治疗,已服过什么药,剂量多少,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这些情况不要回避隐瞒,都要详细向医生讲明,以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或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后果。

专家支招

父母是最熟悉孩子的人,平时应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

当家长为儿童叙述病情时,应以准确、具体为原则,避免因叙述不正确而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