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美女穴位健身经
47336600000003

第3章 穴位按摩塑身技法(1)

按摩塑身常用手法要领

按摩的手法有很多种,不过按摩塑身的手法不宜太复杂,简单的手法同样能起效。

按摩塑身的常用手法主要分为单手按摩、双手按摩以及辅助性按摩。

1.单手按摩

单手按摩的手法主要有颤法、摩法、推法、擦法、按法、揉法、捏法。

(1)颤法:用手掌平放或者将手指伸直后垂直点在按摩部位,用腕部连同臂部的力量进行迅速而短促的颤抖,颤抖的频率每分钟应在600次左右。按摩部位不限。

(2)摩法:用手掌或者示指、中指、环指的指腹在按摩部位有节奏且有规律地进行直摩、团摩。使用摩法的时候手部应放松,仅在体表按摩而不要带动皮下组织。按摩顺序的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按摩部位为上肢和肩端。

(3)推法:用拇指或者手掌着力于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者弧线移动的按摩手法。在使用推法时,应沿着经络巡行或者肌肉纤维的走向推进。推进时可加重手法,配合按揉或者按压等手法刺激某处穴位。按摩部位为上肢或者面部、颈部。

(4)擦法:将全掌或者掌根鱼际

处以及指腹紧贴于按摩部位,稍稍用力做上下左右的直线推擦或摩擦,使按摩部位的皮肤产生温热感。按摩部位为腰部、上肢、下肢以及腹部。

(5)按法: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在按摩的部位,有节奏地逐渐用力一起一落地按下。按摩的部位土要是腹部以及相关穴位。

(6)揉法:用手指的指腹或者掌心紧贴于按摩部位的皮肤,用力带动局部皮肤的皮下组织进行前后左右轻揉缓和的旋转。面积较小的部位(如太阳穴)可用手指揉法;腹部、大腿、小腿后侧等面积较大且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

(7)捏法:用拇指的指腹和示指第二关节或者用五指的指腹将按摩部位的皮肤和肌肉抓捏起来,并做一松一紧的相对捏挤或者反方向来回扭转的操作。抓捏的着力点在手指上,通过轻微挤压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皮下组织内多余的废物和脂肪随血液循环输送到排泄器官,进而排出体外。按摩部位主要是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如小腿后侧、大腿、腹部、上臂、脸颊、臀部等部位。

2.双手按摩

双手按摩的手法主要从单手按摩演化而来,主要手法有以下几种。

(1)二指叠按法:左手在下,拇指紧贴在按摩部位,右手拇指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拇指上,使双手拇指重叠,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压的时候,力度以手指感觉有脉搏跳动,且被按摩的部位没有疼痛感为宜。按摩的部位为腹部或者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2)波浪推压法:十指并拢,自然伸直。将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将右手平贴在按摩部位用力向前推,继而左手掌发力向后推压。如此一推一回,慢慢移动数次,推压的力度以腹部微有痛感为宜。按摩的部位为腹部、大腿、小腿后侧或者下颌。

(3)双掌按压法: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掌交叉相叠,按摩时双肘稍向后用力,借助肘部力量向下按压。按摩部位为腹部等体表面积较大而又比较平坦的部位。

(4)双掌掌揉法:左手按在按摩部位,右手加压于左手,双手一起用力掌揉。按摩部位为面积较大且肌肉丰厚的小腿后侧、大腿内侧以及腹部。

(5)双手斜摩法:双手置于身体的两侧,手指相对,双手同时自上向对侧内下方斜行反复摩动。按摩部位为腹部、大腿、后背、两腰等部位。

(6)双手分推、合推法:双手分推将双手拇指的指腹或者手掌置于穴位上,然后同时向两侧推动。推动时双手用力应均匀,速度保持一致。双手合推法就是将双手手指从两个不同方向,向中间点汇拢推进,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指推部位为面部,掌推部位是腰背、肩胛骨等部位。

(7)双手推挤法:双手虎口张开,一上一下置于按摩部位,以挤压直推的方式从下向上按摩。按摩时拇指用力按压皮肤,其余四指抓住肌肉。按摩部位为腿部。

(8)双手钳形揉捏法:双手四指置于按摩处,拇指置于按摩部位外侧,做钳形揉捏,自上向下逐步移动。在移动时,揉捏的手法随着部位的不同而改变着力点。按摩部位为腹部、股后、大腿、小腿,其中揉捏大腿时用力应重于小腿,以局部微酸胀、有温热感为宜。

3.辅助性按摩

辅助性按摩就是在按摩完毕后,对按摩部位进行拍打、抚摸,可防止肌肉僵硬、酸痛,起到更好的塑身效果。

抚摸

抚摸就是单手或者双手掌心在身体各部位轻轻滑动,一般无需讲究手法,可随意进行,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宜。

打法又叫叩击或者叩敲法,按摩时手法轻重要适宜,既要出效果,又要防止用力过度而伤害身体。打法主要用双手,常用手法有平掌拍击法、横拳叩击法和竖拳叩击法。

(1)平掌拍击法:双手五指并拢,自然屈曲成空拳虚掌,用腕关节摆动的力量有节奏地拍打需要按摩的部位。按摩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

(2)横拳叩击法:双手握空拳,手指与掌心之间应略留空隙。拍打时,手背朝上,拇指相对,拍打时两拳交替进行。按摩的部位为肌肉丰厚处,如大腿、小腿、肩膀、腰部等。

(3)竖拳叩击法:双手握空拳,拳头竖立,拳眼朝上,拳心相对,拍打时两拳交替进行。按摩的部位为腰部、背部。

横拳叩击法竖拳叩击法

①在按摩时应讲究按摩的方向,一般应当顺着肌肉从下向上或者从远离心脏的部位向心脏方向按摩,这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增加按摩塑身的效果。

②叩击的力量应当先轻后重,然后由重至轻,力度较重时以身体能够承受且感觉舒适为宜。

②叩击的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先慢后快,最慢的节奏应当以在1秒钟之内、双手交替叩击1次为宜。

④用手掌拍打按摩部位时,手腕应充满动感,双掌既要用力又要给人以弹性十足的憋觉。

⑤叩击的时间一般在1~2分钟,最长为3分钟,可配合其他按摩手法同时进行。

自己在家进行按摩时,由于没有外力介入,按摩时常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例如,手指力度不够,无法更深地刺激穴位,达不到良好的塑身效果。再如,某些部位单用手无法按摩到或者手无法用力,同样会使按摩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其他工具进行辅助性按摩,如捶捶乐、按摩刷、毛巾、牙签,甚至电吹风以及厨房里最常见的木勺都可以。

1.捶捶乐

捶捶乐是老人常用的锤打用品,但做按摩的辅助工具更加理想。捶捶乐的长柄有助于双手发力,长柄的另一端还带有一个圆锤,锤上有很多梳子状的圆头齿,可以均匀地敲打在身体各部位上,这对于找不准穴位的人来说能够提高查找穴位的准确性。捶捶乐适合背部或者其他用手难以按摩到的部位。

2.按摩刷

按摩刷与捶捶乐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刷头上的突起物对身体上的穴位进行刺激。不过与捶捶乐不同的是,按摩刷主要按摩手臂、大腿等部位,更有利于对穴位进行刺激,而加速脂肪消耗及代谢速度,从而起到软化肌肉、修饰身体线条的目的。

3.木勺(铲、叉等)

如果家里没有按摩刷或者捶捶乐,不妨用木勺(铲、叉等)作为替代品。光滑的木质表面不但不会伤害皮肤,其平滑无阻力的造型还能自如地推向各个方向,比较适合较大面积的部位。

温馨提示

如果需要热敷,不妨选用陶瓷质的勺子或者叉子。陶瓷的保温性较好,热量不会很快消散,并且能够均匀地分散到各个穴位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牙签或发夹

按摩之前应当将牙签的尖掰断,然后将10~15根牙签或者几个发夹捆在一起,用垂直点压式的手法不断刺激穴位。一般而言,牙签和发夹按摩可以代替针灸,安全易用,更适合家庭按摩塑身使用,但在用牙签按摩时应当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在感觉有点痛的时候应立刻放松,然后持续重复相同的动作即可。

5.电吹风

经过按摩和热敷后,皮下细胞组织会发胀、变宽,给毛细血管留有充足的空间,局部血循环恢复顺畅,脂肪代谢的速度就会增加,丰满的部位自然会瘦下来。如果觉得热敖很麻烦,不妨用吹风机对按摩部位吹热风,能够起到与热敷相同的作用。

6.毛巾

毛巾是按摩时最常用的工具,它不仅可以擦去皮肤上的汗水以及多余的精油,将毛巾浸入热水或者冰水对身体进行按摩,能够对经络和穴位进行良性刺激,促进气血运行,对因痰涎积聚、阻滞经络所致的局部性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塑身常用的穴位

人体的穴位非常多,但是我们不必全部记住,只要准确找对具有塑身功效的穴位即可。

小贴士

如何找到穴位?

有的人认为穴位很难找,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窍门,在按压穴位时,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感觉,就说明找到穴位了。

(1)酸麻感:按压穴位时,常会有酸麻的感觉。

(2)凹陷感:用手指按压穴位所在部位,可以隐隐感觉该处有凹陷。

一、头面颈部塑身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心两耳尖之上连线的中点。

【基本手法】按、揉、叩击、摩。

【按摩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叩击100次,摩100次。

【功效】配合其他穴位能够改善因情绪急躁等原因造成的食欲旺盛。

2.攒竹穴

【位置】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基本手法】推。

【按摩次数】推30~50次。

【功效】改善眼部水肿造成的面部虚胖等症状。

3.太阳穴

【位置】两眉梢后凹陷处。

【基本手法】推、揉。

【按摩次数】推或揉30~50次。

【功效】促进脂肪代谢,改善头痛、头晕等造成的面部水肿。

4.承泣穴

【位置】瞳孔正下方,眼眶骨附近。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0次。

【功效】改善胃动力,提高肠胃消化能力,促进体内废物排泄。

5.球后穴

【位置】面部,当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界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0次。

【功效】提高小肠功能,促进肠胃吸收。

6.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基本手法】揉、推。

【按摩次数】揉或推20~30次。

【功效】消除眼部水肿,预防皮肤松弛,增加皮肤弹性。

7.颊车穴

【化置】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即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0次。

【功效】消除下巴上的脂肪,改善水肿,减少食用甜食的欲望。

8.地仓穴

【位置】口角外侧约0.5毫米,与瞳孔在一条纵向直线上。

【基本手法】掐、按、揉。

【按摩次数】掐、按或揉20~30次。

【功效】消除胃火,控制食欲。

9.承浆穴

【位置】下唇与下颏正中连线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按、揉、掐。

【按摩次数】按或揉30~50次,掐5~10次。

【功效】消除面部、颈部水肿。

10.听会穴

【位置】面侧耳屏旁,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时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面部水肿。

11.大迎穴

【位置】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的凹陷处,或面动脉搏动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增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水肿,收缩松弛皮肤。

12.人迎穴

【位置】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颈总动脉搏动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

【功效】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收紧皮肤,消除双下巴。

13.巨髎穴

【位置】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鼻唇沟外侧)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通经活络,畅通气血,消除水肿。

14.颧髎穴

【位置】眼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调解小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面部水肿。

15.四白穴

【位置】瞳孔正下方约2厘米处。

【荩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60次。

【功效】消除面部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对近视也有改善作用。

二、胸腹部塑身穴位

1.天突穴

【位置】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15次。

【功效】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体内多余水分。

2.中脘穴

【位置】上腹部正中线上,脐部上方4寸处。

【基本手法】揉、摩、推。

【按摩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100~300次。

【功效】调理肠胃功能,促进脂肪的消化代谢。

3.水分穴

【位置】脐部正上方1寸处。

【基本手法】揉、摩。

【按摩次数】揉100~600次,摩5分钟。

【功效】排出多余水分,改善水肿。

4.气海穴

【位置】下腹脐部与耻骨连线的3/10处。

【基本手法】点揉、摩、推。

【按摩次数】点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30~50次。

【功效】增强胃气,控制食欲,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虚胖、小腹突出。

5.关元穴

【位置】下腹脐部下3寸,脐与耻骨连线3/5处。

【基本手法】揉、按、推。

【按摩次数】揉或按100~300次,推30~50次。

【功效】改善人体代谢紊乱,有效抑制食欲,促进脂肪均匀分布。

6.水道穴

【位置】下腹部脐部下方3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

【基本手法】按、推。

【按摩次数】按30~50次,推50~100次。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消除身体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