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美女穴位健身经
47336600000013

第13章 运动与瘦身指南(3)

其实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练习场对外开放,参加高尔夫球练习的门槛也就越来越低。高尔夫球对女性也很适合,尤其在优美绿地的场地中练习,保持一种适中的运动量,往往能够使人身心都获得双重的锻炼。因此。若周末有时间不妨约上几位好友一起前去打高尔夫球,这将是兼具休闲与塑身的优雅活动。

高尔夫球运动主要将运动与散步走路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在一个18洞的球场中,平均每个人走路的距离会长达6~8公里。因此,让少走路与少流汗的人在绿地中走路,有助于健身。而高尔夫球的挥杆动作,则有助于身体的伸展,同时可以帮助锻炼头脑灵活。

挥打高尔夫球运动所能消耗的脂肪每小时大约270卡,一场高尔夫球的时间约3个小时,因此每次约可燃烧掉810卡的热量。

6.慢跑塑身法

慢跑也是户外活动中最为简单也最容易操作的塑身运动,没有什么太高的门槛,也不需要太多的配备,支出的成本低,但是却往往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

慢跑更是周末期间最为合适的运动,与好友相约一起前往公园或运动场慢跑健身,不失为时髦与流行的运动。

《欲望城市》里的四位女性,不就经常在周末相约在纽约中央公园慢跑吗?穿着时髦鲜明的运动服,以有节奏的步调进行慢跑,一边与朋友聊天,往往能够收到最大的运动塑身效果。

不过,慢跑运动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如果周末要前往某处参加活动,或是到郊外游玩,不妨和慢跑结合在一起,你只要穿一双运动跑鞋进行慢跑,就可以让你的周末活动更为健康有意义。

慢跑所需的花费几乎全无,只须穿着运动服与运动鞋。然而慢跑却有全身运动的良好效果,对于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慢跑约30分钟以上,便有利于塑身,而慢跑约1小时,能够燃烧的脂肪约为420卡。

7.冲浪塑身法

夏季到海边的机会更多了,国外已经流行许久的冲浪运动,是一种潇洒又优美的水上运动,通过站立于冲浪板上或是直接在水中踏步前进,依靠海浪而浮于水面的力量来进行身体的锻炼。

冲浪能够帮助消除腰部、腿部和手臂的赘肉,因此目前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冲浪时必须携带冲浪板先逆浪前进,到达浪峰处,在一个浪头接近时,伏在冲浪板上用力踩踏海水,然后朝向岸边的方向划去。

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不仅充满了欢乐感,同时身体还能有效经受到极限感,相当新鲜刺激。

当人们来到海滨亲自感受一次冲浪活动时,便会由衷地感到冲浪不愧是集合力量与美感于一身的绝佳运动。

不妨约上好友一起前往海边冲浪,这不仅是一项有趣的休闲活动,同时还能收到很好的健身、塑身效果。

专题四常见疾病的按摩疗法

脑血管意外的按摩疗法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1)中风中经络者,可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点穴。

(2)中脏腑可根据闭症和脱症的不同进行选穴。

(3)另外,可以选择一些祛风的腧穴进行预防。

①口眼歪斜:取翳风、合谷、地仓、颊车、承浆、下关、四白、太阳、阳白、印堂。

②上肢瘫痪: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

③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扶、风市、悬钟、昆仑。

④语言障碍:取哑门、廉泉、通里、照海。

⑤闭症:取人中、风府、风池、百会、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溪、劳宫、涌泉。

⑥脱症:取人中、百会、涌泉、关元、神阙、肾俞、命门。

⑦预防:取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溪、太冲。

2.定位

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地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承浆—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下关—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四白—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太阳—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阳白—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印堂—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肩髑—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曲池—肘横纹外侧,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手三里—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外关—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环跳—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承扶—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风市—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胭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悬钟—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昆仑—足背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哑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棘突下。

廉泉—颈部,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通里—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照海—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人中—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风府—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风池—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百会—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内关—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劳宫—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涌泉—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中1/3交点上。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神阙—腹中部,脐中央。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冲—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推头用五指分别从印堂、太阳向后沿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推至大椎和风池,操作约5分钟。

2.按揉上肢用健侧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操作约10分钟。

3.按揉下肢用健侧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操作约10分钟。

4.拍打全身用虚掌拍打头部、上肢及下肢,约5分钟。

胃痛的按摩疗法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合谷、内关、公孙、脾俞、胃俞。

配穴:肝气犯胃者加太冲,阳陵泉,期门;脾胃虚寒者加胃上穴、天枢、气海。

2.定位

中脘—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合谷—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公孙—趾趾本节后1寸,赤白肉际处。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冲—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阳陵泉一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胃上穴—脐上2寸,旁开4寸。

天枢—腹部,脐中旁开2寸。

气海—脐下1.5寸。

(二)自我按摩法

1.旋摩右手掌放于右下腹,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从右下腹起,顺时针在全腹反复环摩,手法要快而轻柔,使局部有较强的温热感,摩100~200次。

2.摩脾胃两手掌重叠放在腹部,从左肋下旋摩至右肋下,反复50~100次。

3.拇指揉在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关等穴反复揉压,每穴各2分钟。

4.疏通用两手四指从两侧腹后向前移动,大拇指合拢于腹部。再用右手抓住腹肌。

再以左手全掌从剑突下往下推,反复6遍。

5.擦腰背由他人操作,沿第一胸椎,挟脊两旁向下推至骶部9次,再点压脾俞、胃俞、肝俞各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