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47334900000034

第34章 卷第十三(1)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本篇要点

一、本篇举出胃脘痈、卧不安,不得卧、腰痛、颈痈、阳厥、酒风等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法,主要示人在临床上分析病情的方法。

二、举颈痈病因类型不同而治法各异为例,示人以同病异治的诊治原则。

三、介绍了生铁落饮和泽泻饮两个方剂的主治病证。

【原文】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日: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日: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日: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日: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日: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日: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日: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日:何以言之?岐伯日: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日: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日:此同名乒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写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日: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日: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日: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日阳厥。帝日:何以知之?岐伯日: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日:病名日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日: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地;《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译文】

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它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五脏有昕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睡卧才能安宁,所以一殷人不能测知他是什么病。

黄帝说:人不能仰卧的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黄帝说:有患厥病的,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主病在何处?岐伯说:因为是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今病脉现于左手,又是冬季,所以当主病在肾,浮迟为肺脉,所以与肺脏关联。腰为肾之府,故当有腰痛的症状。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岐伯说:少阴的经脉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虽与肺有关,但主要是肾病,故肾病当主为腰痛。

黄帝说:好。有患颈痈病的,或用砭石治疗,或用针灸治疗,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岐伯说:这是因为病名虽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缘故。颈痈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瘀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黄帝说:有患怒狂病的,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呢?岐伯说: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黄帝说:怎样知道是阳气受病呢?岐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足阳明经脉是常动不休的,太阳、少阳经脉是不甚搏动的,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也搏动得大而急疾,这就是病生于阳气的征象。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病人禁止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再给以生铁洛煎水服之,因为生铁洛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黄帝说:好。有患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样,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病名叫酒风。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研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搏击手指下的是大脉。《上经》是论述人体功能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疾病诊断决定死生的;《揆度》是论述脉搏以诊断疾病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疾病。所谓恒病,就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死亡的疾病。所谓揆,是说切按脉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谓度,是从切脉得其病处,并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判断,以知道疾病的轻重宜忌。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本篇要点

一、论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头痛、脾瘅、胆瘅、癃病、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等。

二、提出了“无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原则,这是刺法和药物等疗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论述小儿先天性癫痫发病原因,是中医学中关于先天性疾病的最早记载,对后世医学有深远的影响。

【原文】

黄帝问日: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日:胞之络脉绝也。帝日:何以言之?岐伯日: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日: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赢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日疹成也。

帝日: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日:病名日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日: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日:病名日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帝日: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日: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帝日: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日: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日厥逆。帝日:善。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此五气之溢也,名目脾瘅。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日: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病名日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日: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日: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日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日: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日: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日: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日何?安所得之?岐伯日: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帝日:有病瘥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日: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帝日:善。

【译文】

黄帝问道:有的妇女怀孕九个月而不能说话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阻绝不通所致。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岐伯说:胞宫的络脉系于肾脏,而足少阴肾脉贯肾上系于舌本,今胞宫的络脉受阻,肾脉亦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故不能言语。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不需要治疗,待至十月分娩之后,胞络通,声音就会自然恢复。《刺法》上说: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所谓“无损不足”,就是怀孕九月而身体瘦弱的,不可再用针石治疗以伤其正气。所谓“无益有余”,就是说腹中已经怀孕而又妄用泻法,用泻法则精气耗伤,使病邪独据于中,正虚邪实,所以说疾病形成了。

黄帝说:有病胁下胀满,气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么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息积,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碍饮食,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必须逐渐地用导引法疏通气血,并结合药物慢慢调治,若单靠药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人有身体髀部、大腿、小腿都肿胀,并且环绕肚脐周围疼痛,这是什么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伏梁,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

黄帝说:人有尺部脉搏跳动数疾,筋脉拘急外现的,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疹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病情则更加严重。

黄帝说:有人患头痛已经多年不愈这是怎么得的?叫做什么病呢?岐伯说:此人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寒气向内侵入骨髓,脑为髓每,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黄帝说:好。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黄帝说:有患癃病的,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岐伯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证。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黄帝说: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候。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黄帝说: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得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证。黄帝说:对。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本篇要点

一、论述了某些奇病的脉象,并分析其病机和预后。

二、对脏腑、经脉精气衰败而出现的十四种死证脉象作了形象化的说明,并预计了其相应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