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快餐.二世纪:两极文明
47279600000002

第2章 外戚政治

外戚政治在公元前1世纪,曾导致西汉王朝灭亡;公元2世纪外戚政治再度在东汉中央政府中形成——外戚政治重演。

一、东汉外戚政治重演的原因

刘秀建立被称之为“中兴”的东汉王朝,但他却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预防外戚政治的卷土重来,依然然走到了外戚政治的断桥上。

刘秀

东汉王朝的执政人物可分别为三种:外戚、士大夫和宦官。外戚是古老力量,士大夫和宦官是新兴力量。这三种人物互相斗争,构成了东汉王朝全部宫廷政治史。

东汉王朝的皇帝的年龄都很小,这是东汉王朝的一个典型特点。除了开国皇帝刘秀跟他的儿子刘庄外,其他皇帝,登基时最大的也仅有18岁,最小的还是抱在怀里喂奶的婴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外戚政治的重演。皇帝幼小,当母亲的皇太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成为了王朝的权力中心。由于儒家学派意识形态和多妻的宫廷制度的束缚,皇后很少跟别的男人接触,仓促间掌握全国最高的权力,必须面临着她十分陌生的政治行动,作最后决定,她的能力和心理状态,都无法适应。犹如赤身露体忽然被抛到街上一样,她恐慌而孤单,唯一可靠人物不是朝中大臣,因为她根本不认识他们,而是她平日可以常常见到的家属,她别无选择,只有这些人才能够帮助她解决问题。

年仅10岁的第四任皇帝刘肇在1世纪末即位时,他的嫡母窦太后就依靠她的兄长窦宪。进入2世纪,一连串的婴儿皇帝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趋向。第五任皇帝刘隆登极时仅仅3个月,他的嫡母邓太后依靠她的兄长邓骘辅佐朝政。第六任皇帝刘祜登极时也只有13岁,他的伯母邓太后继续依靠她的兄长邓骘辅佐朝政。每一个外戚,都是如此这般地冒出来的。

皇帝年龄偏小是外戚政治能够存在的基础,外戚们自己也尽力排斥年纪较大的继承人,以造成非实行外戚政治不可的局势。如果继承人已经成年,皇太后就无法掌握他,外戚就会失去其权利,所以所有的外戚都坚持拥护年纪小的。第六任皇帝刘祜死后,他的妻子阎皇后升为皇太后,她跟她的兄长阎显执意摒除刘祜的亲生儿子刘保,而立刘祜的堂弟刘懿。这是一桩骇人听闻的反常措施,皇位不传亲子而传堂弟。但一看年龄便可恍然大悟。刘保那年已11岁,而刘懿才8个月,掌握8个月的婴儿当然比掌握11岁的少年,时间要久得多。只是由于诸位朝廷重臣的坚决反对,这一决定才没有得逞。

东汉外戚中掌握权利时间最长,声势最显赫的有两个家族,一是以邓太后和她的兄长邓骘为首的邓姓戚族;另一个是以梁太后和她兄长梁商为首的梁姓戚族。邓姓戚族当权30年,封侯爵的29人,当宰相的两人,当大元帅的13人,当高级官员(俸二千石)的14人;将领22人,州长(刺史)郡长(太守)48人,中下级官员不计其数。梁姓戚族声势也很大,当权也30年,封侯爵的7人,当皇后的两人,当嫔妃的两人,当大元帅的2人,妻子女儿被封为“郡君”(女性王爵)、“县君”(女性侯爵)的7人,娶公主的3人,将领57人。两大戚族的朋友、部属和趋炎附势的苍蝇政客,共同组织一个当权集团,屹立在朝廷之中,盘根错节,不可动摇。

东汉外戚重臣邓骘

二、外戚政治的后果

外戚们几乎都不知道怎么合理的使用权利,只知道贪污暴虐,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这种情形在当时引起了外戚集团以外新兴阶层士大夫们的抨击,不过士大夫始终处于劣势,因为权利杖握在外戚手中。失败的士大夫们最好的下场是被免职,大多数都被砍头或自杀。最传奇的是杜根,他要求邓太后把政权归还皇帝,邓太后下令把他装到布袋里,就在金銮殿上当场扑杀。想不到杜根跟公元前3世纪的范雎一样,有最好的运气,在被拖到荒野丢弃时,却慢慢苏醒过来。但他仍假装死亡,僵卧在那里3天,眼中都生出虫蛆,然后才逃到深山中一家酒店当伙计,15年之后,邓姓戚族失败,才敢出面。

不但士大夫在斗争中遭遇到了失败,即使皇帝自己,如果他想收回本自己的权力,也同样面临危机。第十任皇帝刘缵,9岁时,受不了梁冀的傲慢态度,只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立刻被梁冀毒死。外戚重臣们通过各种手段将朝廷政权、军权全部牢牢地控制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