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小很小的小偏方—中老年疾病一扫光
4724900000004

第4章 【循环、血管及神经系统】小偏方(3)

具体做法:找一根长50~60厘米筷子粗的绳子,打上20个结,有空的时候再将绳结一一解开。注意,重点就在这解绳结上面了,要求分别用双手拇指、食指解5个结;拇指、中指解5个结;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拇指、小指解5个结。每个手指头都刺激到,而且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结。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是在刺激手指上的十宣穴,可起到提神、醒脑、开窍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开始练习时,绳结打得要松些,等动作熟练以后,慢慢将绳结打紧,以强化手指头的锻炼。

这招我也是跟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学来的。这位老人满头白发,但精神很好,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丝毫不逊于年轻人,老人告诉我她的养生秘诀就是做解绳操,既可提神还能醒脑。

林先生听后,对那位老人心生敬佩,对我说:“生命在于运动啊,我也要向那位老人学习。”于是,林先生决定每天坚持锻炼。我再次见到林先生时,他告诉我,他已经坚持练习快半年了,现在很少会发生忘事的毛病了,而且前阵子做脑部定期检查时,医生说他的脑血栓病控制不错。看着他乐呵呵的样子,我心里也很欣慰。

温馨提醒

在您闲暇时,不妨学习一两样动手的事情,如雕刻、绘画,到楼下晒晒太阳,做做操,让手指带动头脑运转,这不但可以预防健忘,而且对中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红枣葱白汤

【具体做法】红枣20枚,葱白7根。将红枣洗净,用水泡发,煮20分钟,再将葱白洗净加入,连续用文火煮10分钟。吃枣,喝汤,睡前服,连服数天。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眠。适用于心脾失眠、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眠、心悸健忘、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黄芪人参粥

【具体做法】人参粉3克,黄芪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黄芪洗净,煎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及人参粉(或片)煎熬至熟,然后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汁,再将糖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搅拌均匀即成。早、晚空腹食用。食人参粥期间,不可同吃萝卜和茶。

【功效】益元气,补五脏,固表止汗。适用于老年体衰、食欲不振、失眠健忘、体虚自汗、性机能减退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症。

黄芪乌鸡汤

【具体做法】乌骨鸡肉500克,当归、黄芪各30克。将乌骨鸡宰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当归、黄芪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食用。

【功效】调补气血,补肾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属气血两虚、肾精不足者。证见月经后期,经量不多,色稀薄而色淡,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心跳健忘,失眠多梦,头晕腰痛,舌淡红苔薄白。

桂圆莲子粥

【具体做法】桂圆肉、莲子各15~30克,红枣5~10枚,糯米30~40克,白糖适量。先将莲子去皮心,红枣去核,再与桂圆、糯米同煮粥。食时加白糖少许。可做早餐。

【功效】益心宁神,健脾养血。适用于心阴亏损、气血虚弱而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

调治盗汗,补气排骨汤赶走健康盗贼

患者小档案

症状: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易患感冒。

管用小偏方:

1.补气排骨汤,取白果2克,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排骨500克,共同炖煮成汤而成。

2.滋阴牡蛎汤,牡蛎50克,地骨皮、银柴胡各5克,生姜3片,红枣3个,一起来煮。

有些人也许有这样的感受:夜晚睡着后,汗流不止,等一醒来,汗又没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这在医学中称之为“盗汗”,也就是“汗被偷了”,患者常会感到形体消瘦、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那么,汗平白无故地怎么就会被偷了呢?其实它的根源在于身体的气血不调。一方面是因为肺气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劳累过度,阴虚火旺,精血亏损。《黄帝内经》中说:“肺主毛皮,司卫气。”这也就是说如果肺气不足,我们体表的皮肤就会疏松。这时候如果身体过度地劳累,损耗了我们的精血,就会产生虚火,而火是要消耗水液的,这样它又会耗干我们身体的津液,而体表的皮肤疏松,不能有效地固摄住津液,结果就出现盗汗的现象。

我曾经遇到一位正处于更年期的中年女士,她就有盗汗的症状。睡着时大汗淋漓,身体像被蒸过一样,内衣全湿了,可醒过来就什么事都没有,有时连自己都觉得是在做梦。刚开始她以为是更年期闹的,周围的朋友也说可能是更年期身体虚的缘故,于是她开始补,买了许多保健品,花了不少钱。开始这些药还管点事,精神好了许多,可时间一长,不起作用了,盗汗、心悸、失眠多梦这些老毛病又慢慢地回来,弄得这位女士十分烦恼忧心。

她来我这儿诉说,我对她讲,不是这些保健品不好,而是你没抓到治疗的重点。

我告诉她,盗汗不是什么大病,完全用不着花成百上千元去买那些昂贵的保健品。我推荐她用补气排骨汤和滋阴牡蛎汤来调理身体,不仅能治疗她盗汗的毛病,而且对安全度过更年期也是非常有益的。

具体做法:

1.补气排骨汤,取白果2克,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排骨500克,共同炖煮成汤而成。其中,黄芪、白术能补益肺气,白果能润肺化痰,对于肺气不固引起的盗汗特别有效。

2.滋阴牡蛎汤,牡蛎50克,地骨皮、银柴胡各5克,生姜3片,红枣3个,一起来煮。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它和银柴胡都是味甘性寒之物,能凉血降火、清退虚热;牡蛎清热、滋阴、补血,补中有清;生姜、红枣也都是补虚养血的圣品,这个汤最适合阴虚有热而发生盗汗的人服用。

此外,我还给这位女士开了几盒归脾丸,因为她盗汗已经好几年了,而且时不时地还感觉心悸气短,引起心血不足,用归脾丸调理一个月,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这位女士回家后按照上面方法治疗,大概两周后,她打来电话说,她的盗汗毛病已经很少犯了,现在精神也好了许多。

温馨提醒

无论是盗汗还是自汗,当你大汗淋漓后,千万不能用冷湿毛巾去擦,更不能马上洗澡,否则很可能会雪上加霜,让自己感冒的。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白术猪肚粥

【具体做法】粳米100克,炒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200克,姜片、香油、酱油各少许。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与炒白术、槟榔、姜片一齐下锅,加适量清水煎煮,猪肚熟烂后停火,捞出猪肚,去渣取汁;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白术汤汁中,再放入猪肚,熬煮成粥后,淋上香油、酱油调匀即成。分早晚2次吃,5天一个疗程。

【功效】健脾益气,祛寒除湿,和中助阳。治疗脾虚性盗汗。

枸杞子百合羹

【具体做法】枸杞子30克,百合100克,鸡蛋2只,冰糖15克。枸杞子、百合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至百合酥烂,边搅拌边调入鸡蛋糊,煨煮成羹,加冰糖溶化即成,早晚2次分服。

【功效】滋养肝肾。主治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腰膝酸痛,五心烦热,烦躁易怒,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数。

三宝蛋黄粥

【具体做法】山药15克,生薏苡仁30克,芡实15克,熟鸡蛋黄1个,糯米30克。先将山药、薏苡仁、芡实研末,与淘洗干净的糯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鸡蛋黄,混匀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养心安神,敛汗止泻。

食疗加穴位按摩,阻止“自汗不止”

患者小档案

症状:自汗。

管用小偏方:

常吃些山药、红枣、豆制品等具有补益气血功效的食物,并且每天按摩阴郄穴、少海穴、后溪穴和复溜穴。

最近,老周常常无缘无故出一身大汗,他来诊所找我,一进门就问:“我这是不是盗汗啊?”我让他讲述一下出汗的过程。他告诉我,出汗症状大概从上周开始,我在家里坐着看电视,一会儿就感觉身体发虚、有些头晕,一会儿衣服都湿透了。接着,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时不时出一身汗。我也没运动,也没喝热水,在家衣服穿得也不多。他问:“大夫,我这是怎么了?是盗汗吗?”

我听后告诉他,你这种情况看起来确实跟盗汗很像,都是莫名其妙地汗湿衣襟,但是这不是盗汗,而是自汗。“自汗”与“盗汗”的最大不同就在时间上。盗汗发生在晚上,在人睡着的时候,它突然出来袭击一下,有点偷偷摸摸;自汗发生在白天,它主动站出来,显得“正大光明”些。二者症状不同,秉性却差不多,盗汗属于气血两虚,自汗也是如此。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对“自汗”有过概括:“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

中医认为,自汗主要是因为肺气不足,导致体表防御外邪的能力降低,同时统摄精血汗液,防止其外泄的能力也相应减弱。我们只要补足了气血,汗自然也就跑不出去了。对付这种无缘无故地出汗,我通常是建议患者采用“食疗加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调理。

我给老周开了中药汤剂,但他说这几年吃了太多的药,闻到那个味就想吐,根本没法吃下去。我便让他使用“食疗加穴位按摩”的方法,隔三差五地吃些山药、红枣、豆制品等具有补益气血功效的食物,并且每天做做按摩。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对心阴造成损伤。补心最好是从心经入手。

具体做法:首先在心经上找到阴郄穴和少海穴,然后各按揉80次,然后再按揉小肠经上的后溪穴和肾经上的复溜穴,每穴各80次,每天进行3次,对于治疗自汗、盗汗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星期之后,老周再来复诊,自汗的情况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偶尔一两次出现自汗的情况,大可不必惊慌,因为有时可能就是因为精神紧张,或者过度劳累等,一般不需特别治疗,只要调节好情绪即可。

不过,自汗和盗汗毕竟是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很多时候它们不是单纯性地发作,而是其他疾病的表现症状,比如结核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会出现自汗、盗汗症状,这个时候,就不能使用上述的方法调理,而是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此外,爱出虚汗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乌梅等食物,不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节制房事;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枣仁粥

【具体做法】粳米100克,酸枣仁(炒)30~50克。将酸枣仁捣碎水煎浓汁;粳米洗净煮粥,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片刻,晾温后即可食用。

【功效】有宁心养肝、安神止汗作用。适用于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黄芪粥

【具体做法】生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陈皮各适量。将黄芪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洗净与黄芪汁同煮成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再煮沸食用。

【功效】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水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患了高血压,常喝玉米须苦丁茶

患者小档案

症状:高血压常感到头晕、耳鸣、乏力、眼花、夜里还总失眠。

管用小偏方:

常喝玉米须苦丁茶,取苦丁茶2支,干玉米须7~8克,用开水冲泡,早晚当茶水来饮用。

老魏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汽车销售商,由于工作原因,老魏经常忙于应酬客户,大鱼大肉抽烟喝酒不说,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令他心烦的是,近段日子老魏有点心慌意乱,于是走进了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以后,让他大吃一惊,他的血压竟达到165/105毫米汞柱,而正常人的血压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医生告诉老魏,你患上了继发性高血压,医生给他开了许多降压药,但老魏不想用药控制血压,于是便来诊所找我,看我这里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帮他降脂降压的,我推荐他喝一段时间的玉米须苦丁茶。

具体做法:取苦丁茶2支,干玉米须7~8克,用开水冲泡,早晚当茶水来饮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会产生“连带”性损害。中医将它纳入“头痛”、“眩晕”等范围,认为是肝肾阴阳失调所致。苦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玉米须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此外,患上高血压的中老年朋友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要知道血压是可以控制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切忌情绪急剧波动。除了坚持用药治疗外,可以经常煲一些补益身心的粥作为辅助调理,一次性锻炼不要过量,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以慢跑、太极拳等非剧烈的有氧运动为主。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喝水,少吃盐分重、高脂肪的食物,如不要过多地摄食动物油、熏肉、沙丁鱼罐头等;吃盐应控制在每天4~6克,增加富含钾、钙、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的摄食;适量吃些禽类及鱼类。

老魏服用了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了许多,而且戒掉吃大鱼大肉的习惯,每次要与客户应酬时,老魏也会把他们带到茶馆里,这样既不影响谈生意,而且对身体也大有好处。

老中医推荐方

增效食疗方

香菇油菜

【具体做法】油菜500克,水发香菇60克,花生油(或猪油)、精盐、黄酒、水淀粉、香油、味精、猪骨汤料各适量。油菜去老叶、老根,洗净;香菇去根蒂,洗净。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加入全棵油菜,煸炒至熟,加少量精盐,起锅,放味精,将熟油菜铺于盆中。再起热锅,加油,烧热,将香菇入锅炒3分钟,加猪骨汤、黄酒、精盐,焖烧5分钟,再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颠翻几下出锅,浇于油菜之上即成。

【功效】油菜性凉,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等功效;香菇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治风破血、健脾和胃等功能。适用于高血压患者食用。

肉丝炒茼蒿

【具体做法】茼蒿(蒿子秆)400克,猪肉60克,高汤适量,盐、酱油、黄酒、葱、姜、水淀粉各适量。葱去根及干皮切成葱片;姜洗净,切成末;茼蒿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入沸水焯一下,沥净水分;猪肉洗净,切成丝,用少许酱油、黄酒、水淀粉抓一下。锅内放植物油,油热后,下葱、姜煸出香味,下肉丝炒至变色,下酱油、盐、黄酒及少许高汤(或清水)翻炒几下,下茼蒿炒匀。入水淀粉勾薄芡即可出锅。

【功效】茼蒿所含的挥发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等作用。高血压患者常食此菜甚宜。

姜汁菠菜

【具体做法】菠菜250克,姜汁、菜油、盐、白糖、醋各适量。菠菜洗净,入沸水锅烫一下,断生捞起,沥干,晾凉。将菠菜放入盘中,加姜汁、油、盐、白糖、醋拌匀即成。佐餐,常吃。

【功效】菠菜养血润燥,姜汁开胃进食。本菜具有养阴血而不害脾胃的特点。适用于高血压之头昏头痛、面红目眩、尿黄、心悸等。

增效经穴方

【具体操作】

1.按压百会穴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2.按揉颈部的天柱、人迎、天鼎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3.按揉印堂、四神聪、百劳、翳风各30~50次。

4.按压首面穴各50~100次。

5.按揉太阳穴30次,均向前按揉。

6.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50次。

7.用拇指指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各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