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六年(公元63年)明帝在一夜间,梦见一金人顶上含有白光驰行殿庭。正要向他诘问,那金人突然飞升向西方向走去,不由的惊醒过来,开目一瞧残灯未灭,方知是一场春梦。次日早晨视朝向群臣讲述梦况。群臣却不敢轻率地回答。独博士傅毅说道:“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教。从前汉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讨匈奴,曾得休屠王所投金人,置若甘泉宫焚香致礼。现在几经战乱,金人当不复存。今陛下梦见的金人想就是佛的幻影吧。”这席话却引起了明帝的好奇的思想,便遣郎中蔡惮秦景西往天竺求取佛经,天竺就是身毒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国。距洛阳约万余里,世人称为佛祖降生地。佛祖叫作释迦牟尼,为天竺迦雉卫国净皈王太子。毋摩耶氏梦天降金人方才有娠,生时正当中国周灵王十五年,天放祥光。地涌金莲已有一种特别预兆。及年至十九,自以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生老病死四个字,欲求解脱方法。惟有摒除嗜欲,自去静修。乃弃家上山日食麻麦,参悟性灵。经过了十有六年方得成道。独创出一种教旨传授生徒。教旨又分深浅。浅义的名叫做小乘经;深义的名叫做大乘经。小乘经有地狱轮回诸说,无非劝化愚民,大乘经有明心见性诸说,乃是标明真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学识。不过与儒家不同,儒家讲修齐平治,佛氏主清静寂天。修齐平治是人已兼顾的,清静寂天是专顾自己的,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尝在鹿野苑中,论道说法,又至灵山会上拈礼示众,借灯喻法。从前天竺多邪教,能使水火毒龙,好为幻术为释迦牟尼苦修时,邪教多去诱惑,释迦毫不为动,到了道术修成,控制一切,众邪帖服,都信心皈依愿为弟子。男号比邱,女号比邱尼,剃须落发,释累辞家。释迦教他防心摄行,悬示五大戒: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妄言,五戒饮酒。除这五戒外,尚有许多细目,男至二百五十戒,妇至五百戒。总计释迦在世传教阅四十九年,甚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后至拘尸那城圆寂。圆寂便是尸解的意思。或说他圆寂以后,复从棺中起坐,后毋说法,待至说毕,忽空中现出三味火,把棺焚去,体化作六丈金身,涌起七尽圆光。顶上肉髻光明透彻,眉间有白毫。客中空右旋,宛转如流璃筒,俄而不见。弟子大迦叶三前,未闻有佛教名目,武帝时始携入金人,才有佛像。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氐国,使伊存至长安,能诵佛经。博士弟子秦景宪,说他口授,语多费解,因此也不以为意。至蔡谙、秦景奉了明帝诏令出使天竺,经过了万水千山,饱尝那朝风暮雾,方才到得天竺国访问僧徒。天竺人迷信佛教,僧侣甚多。闻有中国使到来,却也欢迎得很,被合掌拱手。但语言不通,怎得主宾相洽,且有翻译官面传情意,便知道了中国使者是奉命前来求经。于是取出经典,举示二人。谙与景为外尤长,在洛阳城中也算是文人领袖,偏看到这种经典,字多不识,还晓得什么经义。幸有沙门摄摩腾竺法兰,略知中国语言文字,与谙景二人讲解,常可模糊领略,十成中略晓一两成。沙门就是高僧别号,位居夺中,谙、景与他盘恒多日,好似方外交一般。遂邀他同往中国,传授道法,沙门也想观光,概然答应。绘就释迦遗像及佛经四十二章,用一白马驮着出寺就道,绕过西域好容易到得洛阳。惮景入阙报告,并引入摄竺两沙门,谒见明帝。两沙门未习朝仪,奉旨得从国俗,免拜路礼。惟呈上佛像、佛经,由明帝粗阅大略,佛像与梦中金人未必适符,也不敢辩别异国。所有佛经42章,并看了开卷数语,已是莫明其妙,急切不使其解,想总是玄理深沉,遂命就洛阳城雍门西偏,筑造侍观,拱放置佛像,即要摄竺二沙门,作为主持,就是驮经过来的白马,亦留养寺中,取名为白马寺。寺内更造兰台,石室,贮藏佛经,表明郑重的意思。这便是佛经。即佛教传入中国的经过。
楚王刘英的罪案
楚王刘英为许美人生。许氏无宠。故英虽也已封王,但是国土贫小。明帝登基,念在兄弟却也屡给赏赐。并封刘英舅舅的儿子许昌为龙舒侯。偏这刘英不知好歹,无识饱足,心怀非望,居然有一种隐情存在于心里。前次明帝遣使西行,引得佛经入国,他也第一个积极访求。但并不是有心清静,实在是想仗那佛氏灵光,呵护已身。便私刻图印,妄造灵符。到了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间忽有一男子来自楚国名叫燕广,他向朝廷举报说是楚王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制图印谋为不轨等语。明帝得报,指示派人查实。不几天复奏,证实楚王英确是招集奸猾,捏造图谶,擅制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是大逆不道应处死刑。明帝下令夺去刘英王爵,并徙英至丹阳泾县,但尚赐汤沐邑五百户。又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乐人,奴婢妓士鼓吹随行。英仍然得驾坐辎车并,带领卫士威风不下,子女又受封侯主悉循旧章。楚太后许氏,不必交还玺绶,仍然留居楚宫。当时司徒范迁已殁。调太尉虞延为司徒,复提拨赵熹行太尉事。楚王英谋泄先有人告知了虞延。延认为英属于帝弟,藩戚至亲。未便举发,所以搁了下来。几后才由燕广上奏,便惹动了明帝发怒,即在处理了刘英接着又即传诏切责虞延。延害怕责任重大而惧罪自尽。楚王英到得丹阳后,得知虞延为自己谋反事知道而不报,受到明帝切责自杀身亡的消息,也自恐事情没完,还将会追究他不放,也就干脆自杀了事。消息报告朝廷后,明帝有诏,仍用侯礼葬祭,封燕广为折奸侯。但一面追查涉案人员,乃郡国吏士,辗转牵连,嫌重处死,嫌轻调徙,差不多有上千人,尚有数千人系滞在狱中。
先是光武帝舅樊宏曾受封寿张侯。宏子樊倏袭父爵。明帝因为东平王刘苍亲而且贤,所以特将寿张县移给东平王刘苍管理。故改封樊倏为燕侯。当时有樊倏的弟弟樊鲔尝求楚王刘英的女儿为自己的儿子老婆。樊倏从旁劝阻,但樊鲔不愿从谏所以樊鲔的儿子还是娶了楚王英的女为妻。到了今天楚王谋叛被泄。樊倏又已死去,那樊鲔的儿子就应该受到株连。好在明帝还想起樊倏在世时的谏言,追怀旧德,才令樊倏兄弟的诸子俱得免坐。
楚王刘英还私录了天下名士,编成薄籍,内有吴郡太守尹兴的姓名,不但将尹兴拘入狱中,甚且连掾史五百余人全部执指廷尉,严刑拷讯。诸吏不胜痛苦,多半致死。惟门下掾,陆续、王薄,梁厷、功曹,马驷勋,备受五毒,害得肌肤溃烂,奄奄一息。陆续母亲自吴中至雒阳,烹熟透了的鸡肉汤送去给儿子喝。陆续虽经毒刑却是辞色慷慨,未尝改容。续母找到狱吏替她把鸡汤送给陆续,陆续接到鸡汤不禁下泪,狱吏便问陆续如何还哭起来呢,陆续说:“母来不得相见,怎得不悲?”狱吏听后细问陆续如何得知你母来了?续答道:“这些蒸熟透的鸡肉汤的切刀形状是方的,还有其中的调料断葱是以寸为度,所以我知道是我母亲来了。”说至此,更涕流不止,狱吏乃传达廷尉,廷尉见状报告,明帝也受到感动,觉得可怜,才将尹兴等一并释放。
颜忠、王平连坐楚狱,罪情最重。自知不能幸生,索性信口诬报,竟将遂乡侯耿建、郞陵侯藏信、护京侯邓鲤、曲成侯刘建一股脑儿牵引进去。四侯到庭对簿,俱说与颜忠、王平亲来会唔,何曾与谋?问官不敢代为表白,还想将他们诬坐。侍御史寒朗亦证实,独认为四侯蒙冤,使他们退处别堂,再提忠、平二人出讯,叫他们说明四侯年貌,二人满口荒唐,无一相符。寒朗遂向上复谏,力为四侯辩诬。明帝作色道:“你说四侯无罪,忠平如何报他?”朗亦正容回答道:“忠、平二人自知犯法不敢,所以妄言牵引,还想死中求生。”明帝又说,你既然知道是这种情况又为什么不早报告呢?寒朗说:“只我一个人说四侯无罪,但怕有别人也说四侯有罪呢?现在时间很长了,除见忠平二人的话,不见别人的证明,因我敢说他们是无罪了。”明帝还说又为什么不与“三公”商量呢?朗只好再申说道:“臣奉诏去审讯罪犯,时间将及一年了,既不能审查出奸状来,反为罪人讼冤,我必将触怒陛下祸及灭族。但到今天这种地步,臣我不敢不言了,再不言陛下定会株灭所有被牵连的人,并还会问一连十,问十连百的牵连下去。还可能连诛我族,我尚不能明白事实公布于众,便是死有余辜,若陛下今蒙恩之是,止及一身,天下幸甚,臣自知死罪死亦无限了。”至此明帝才怒意少解,下令退去。过了二日,明帝才亲自按录囚徒,得理出千余人释放出来,因尚恐楚狱还有冤枉的人,所以彷徨不能入睡,马皇后问明情由,亦劝明帝从宽发落,于是多半赦免,惟颜忠、王平不得邀赦,在狱中自尽。寒朗因监狱不严而免去官职。
义士,高士,更有世袭廉政的好吏士
范式字巨卿,山阳人氏。少年时到处求学,与茂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我一定会来拜访你的,张劭当然说好。光阴易过两年已满。张劭与母亲在家准备了一些东西,等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都两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还记得么?”可是张劭不这么认为,他说:“我深信好友范式是一个非常守信誉、验诺言的人,他一定会来的。”届时果然来了,张劭便升堂拜饮,尽欢了几天后,乃离开归去。
然而就范式离开不久,张劭便得起病来了。有同郡人郅君、章殷和子征三人每日都去省视。张劭知道自己的病势严重,心里老是想念着自己的好友范式。对其叹息道:“可惜不得见我死友。”子征听到了忍耐不住,便问劭说:“我与君章每天都来看望你,也可算是死友了,今天你还想求见什么人呢?”张劭便哭着说:“君等情宜并非不厚,但只可算为生友,不得称作为死友。若山阳范巨卿方可为死友呢!”郅殷两人未曾见过范式,并觉得似信非信。过了几日张劭竟病终。这个时候范式已为郡功曹的官了,一日竟梦见张劭的死噩,忽然惊觉泪流不止。竖日便向太守请假,范式牵着白马,驰至汝南。等到范式到时,劭家已经发丧枢至塘旁,可怪的是不肯进穴。劭母抚棺泣语道:“元伯莫非另肋他望么?”乃暂命停柩,不时前面见有单车前来,走近一看果然是范式即到。式至柩前且拜且视道:“行矣元伯,死生导路从此永辞!”众闻式言并皆泪下。当日式留宿塘间替他监工,待至墓成并为栽树,然后辞去。
后来范式又诣洛阳。在这里的同学就有很多,有的尚不相识了。有长沙人陈平子知道范式是个义士后,自觉很后悔,没有与范式相交。但自己已经得了重病,势且垂气,他便对他老婆说:“我闻山阳范巨卿信义绝伦,可以托死。我殁后,可将棺木导置巨卿户前,必然会为我护送归里的。汝切勿忘!”言毕再强起作书略说“旋京得病,不幸短命,自念妻弱儿幼未能携棺归籍,索卿义士大名,敢冒味陈请求为设法返葬家乡,怀感云云。”书既写就掷笔即逝,妻子照嘱办理。范式一出门但见门前遗置棺木,已觉惊异,及入门审视,案上拾得平子遗书。展阅一周才告明白,但二话没说,竟至平子寓所替他妻子安排,令得引柩回家,且亲送至临湘,距长沙只四五里路,乃将平子原书取出,委诸柩上哭别而去。平子尚有兄弟,闻知此事忙去追谢,那范式早已到了京师。长沙官吏也有所闻,因此向朝廷反映范式事迹,“三公”争相称赞,并立即发书征召,范式尚不肯起出。然后又有许多州吏也举荐他为茂材,方才免强受官,提到荆州刺史。
范式上任后工作积极认真,勤政爱民。一次行巡至新野县,县吏出迎,见前有异骑一人,似曾相识,新近审视,确实是同学友也嵩。嵩表字伸山,系南阳人,家贫亲老,特隐姓埋名为新野县佣卒。范式叹息道:“我们同游太学,我蒙国厚恩,位至牧伯,你却怀道隐身,岂不可惜?”范式还至官舍,当即向朝廷推荐。未几即由公府召征赵都,后来范式提为庐江太守,嵩亦官至南海太守并获得当地人民好评。
还有一个李善亦南阳人氏。从前本为李元家人,在建武中期南阳患疫。元家相继病殁,惟孤儿叫做李续,才出生数旬,家资却有千万。这些家奴们企图杀死李续,将李元的全部家产分掉。这时只有李善一个人反对,但又难以支持,只好背着李续逃往瑕丘,亲自抚养,历尽许多艰辛,才得将续逐渐养成。李续稍有知识,即奉善称父,有事尽长跪请示,然后才行,乃续年长有十多岁了。由李善带他归就故里,见官申诉,当地守令令捕原来的这些奴婢,叫他们交出李续的原来家产,仍将就业归续收着。因此李善的事迹远近闻名,并由当地官吏向朝廷推荐,有诏令李善及李续并为太子舍人。后来李善提至晶同太守,再调九江太守,途遇病终。李续也为李善主丧。后来也官终河南相职位上。以德报德两人具名。
以上都是好心人,他们很讲情义所又称义士,很喜欢做好事感动着周围人群。向上级或再由上级官吏向朝廷推荐为官吏的。
又有扶风人梁鸿与妻孟光偕隐居关中。鸿字伯鸾。其父为王莽时城门校尉,遭乱病殁。鸿无资葬父,只好用席裹尸,草草安埋。后来受业太学,博通经籍,因落魄无依。不得已至上林苑中替人牧猪,偶然失火,延及邻舍,当即过问所失,用猪作偿。邻主人尚嫌不足,乃愿意留在邻家作佣人,且任劳任怨,吃苦肯干,乡间人都说梁鸿好,是个非常人。佣主人只好向鸿谢过并将猪还鸿,鸿不受而去,仍归扶风。很多人羡慕梁鸿高义,争着与鸿议婚。鸿一一辞谢,惟周县孟氏有女年已卅,体肥脸黑,力气很大,许多人到选她不嫁。他父母问及原因,她说须得贤洁的梁伯鸾方可与婚。于是父母便托人与鸿议婚,鸿喜得知已便成就婚姻。但相处七日鸿不与答言,孟女乃跪着对他说:“妄闻夫子高义,择偶颇苛,妄亦谢绝数家。今得为夫妇,两意相同乃七日不答敢不请罪?”鸿方与她说:“我欲得布衣健妇俱流深山,今乃着绮罗敷粉黛,岂鸿所愿?鸿所以不得与亲哩!”于是孟女才了解鸿的意思,当即改衣装饰,鸿才大喜道:“这才不愧为梁鸿妻哩!能与我同志了。”同居数月毫无间言。后来摒挡行李,搬入霸陵山中耕织为业,琴击自娱,替人磨面弄谷。事为一个有钱的人叫做皋伯通的,所闻梁鸿不是非凡的人,于是把他夫妻俩请到了他家并提供食宿。从此,梁鸿得闭门著书,共十余篇,已而病终。
梁鸿有友人高协尝隐居华阴山中,与鸿互相往来,也尝作诗吟调!亦终身不仕,相继谢世。还有扶风人井大春,单名为丹,少时亦在太学受业,通五经,善谈论,京中很出名。建武末年,沛王刘辅遣使去请丹,并不听从;信阳侯阴就,为阴皇后弟,暗嘱吏役,趁丹不注意,把丹强行劫去,热忱相待,丹不理亦扬长而去。卒得寿终。
以上诸人为高士,有人有才自愿落居深山,有的即使不落深山也情愿终身不仕。至是义士高士乃人才,只有才高德厚才赢得社会的尊重,人民的喜爱。与此同时在职官吏当中廉政务实的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尚是祖宗几代人一直雄誉不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