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举国上下形势空前大好。首先有凉州牧窦融上表朝廷称庆贺喜。有诏令融与五郡太守一同入朝,融遂与武威太守梁统,张掖太过史苍,酒泉太守辛彤,敦煌太守竺曾,金城太守库均奉诏入都。光武帝即日召见,赏赐恩宠拜融为冀州牧,融辞不就任。正好大司空李通因病去职,乃进窦融为大司空。并授梁统为大中大夫。光武帝增封功臣得三百五十六人。外戚封侯四十五人。唯宗室诸王反遵了将军朱祐的计议隆为公侯。如赵王良、齐王章、鲁王兴尽刘縯、刘仲子三人统为公。长沙王兴、真定王德尽刘扬子,河涧王邵、中山王茂,景帝后裔以上四人统称为侯,更封孔子后裔孔安为宋公;周公后裔姬常为卫公。此外宗室封侯一百三十七人。光武帝在兵间转战南北,不下百战,心里很厌烦武事了。且知道天下从兵到民,都为战争所疲劳,消耗了不少人力物资。谁都想休息,放下肩上的重担轻松一下了,所以自陇蜀平定后除非遇着急警一般都不言兵事。
邓禹、贾复深知光武帝心里想的是要把武暂搁一边,并不愿参战功臣拥众京师,却对修文方面有所看重了,所以向光武帝提出了修明儒学的建议。耿弇等亦缴还大将军印绶并以列侯就第。朱祐尝荐贾复端重可为宰相。光武帝暂且不置。但改封邓禹为高密侯使食四县;贾复为胶东侯使食六县;李通已封固始侯,位兼勋戚。因此得与邓禹、贾复参议国事。其余功臣数百人,都给予厚禄令他们安享太平,不复重用。但每逢朝廷设宴会总是要请他们来济济盈堂,照礼守尊。光武帝逢大宴时心情十分舒畅,有时间向群臣发问:“你们这些人若不是碰上我,那你们有什么作为呢?”邓禹起答道:“我曾读过一点书,我可以做一个文官手下的工作人员即掾史。”光武帝笑着说:“这未免太谦了,有你这样的才干完全可以做一个管官的官哩!”光武帝接着问马武,武答说:“臣的身子长得很粗长,有些力气,好做个保卫士官,督促捕盗贼的人。”光武帝又笑着说:“且自己不为盗贼,做个亭长罢了。”天子与群臣欢乐无常亲如兄弟。
但功臣稍有过失,光武帝必曲为优容,当宽的地方宽,当严的地方则严。故功臣皆怀德畏威,不生怨望,安上全下,与那高祖时代迴然不同,这就是光武帝的识量过人,故有这些良情美意,卓越古今哩!
至建武十七年(公元40年)光武帝亲至故乡章陵(已将春陵改为章陵),祭祖,沿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大宴宗室。无论男女老幼并得列席,酒至半酣的时候,有些长辈们面对光武帝又是爱护,又是尊敬。回忆起光武帝少时戏事,又有点害怕光武帝的威风,故想说又不敢说出来,只好你一言我一语啰啰嗦嗦,又是抢着说又怕说错了。但还是有人大胆说:“文叔(光武小字)少年做人很谨慎,也很自信,与人交际大方无拘,不过柔顺即待人和气。但也要看什么事,什么人而言,有时也很严肃认真的,但从不与人争吵得脸红耳赤的,就我们宗族的人来说根本没有谁能预料得到你会到今天这样‘尊荣’!”光武帝凑巧听见不由的接口说:“我会有天下,想会是以和气、礼貌待人,认理服人治事,从而受到别人拥护、支持和爱戴,才取得哩!”说着众乡亲齐声称赞并鼓掌大笑,诸宗室相率欢腾至日暮方才散席。
越宿再由光武帝下令下级官吏为宗族尽建祠堂,并提出了许多优惠条件给故乡、宗室人民。嘱使地方政府遵照办理。然后才命驾,起行还朝,家乡人民依依不舍,无论老少都赶来送行,光武帝以好言慰别。
君英臣贤国方兴
刘秀对官吏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惩治更是严厉。如干不完他交办的事,就得找原因,屡办得不好便要免职,若参与或涉及刑事即不但免职,还要处刑甚至处死,从中央到地方,就职大小都一样,只有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否则是不留情的,亦举三公的接替就不难看出。
即位后授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建武四年(公元28年)邓禹带兵征战赤眉。自愧功小辞去大司徒职,进博士弟子伏堪为大司徒。建武七年(公元31年),伏堪因年老免官,进用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侯霸病逝,特提拔韩歆为大司徒,歆就职后每好直言,尝在帝前指天画地,不少时候忘记工作的严肃和保密性,以及对人格的尊重,光武帝屡指不正,便颁诏指责。韩歆愤激自杀。十五年(公元39年)进汉南太守欧阳歙为大司徒,同年十二月又继任大司徒为戴涉封关内侯;二十年(公元44年)为大仓令奚涉罪案失职没有觉察酿成损失,同样被指责,后送交法廷判刑至死。再提广汉太守蔡茂为大司徒。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大司空王梁免职,进宋弘为大司空。建武九年(公元33年)宋弘因事免职,提李通为大司空,同年因病去职又提窦融为大司空。廿年(公元44年)窦融也因奚涉案失职罢官,再提大仔朱俘为大司空。
独大司马由吴汉就职,有年未尝遇遣。吴汉平时谨慎小心,持重不苟,一经出师,迅速就道。就是随驾出征,或有错失,诸将皆惶惧不安,唯吴汉意气自如,仍然有条不紊,整理器械,训勉士卒。光武帝尝使人察视得知情状,常叹赞吴公为大材,能够战胜敌人的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所以刘秀一心委任到老不衰。汉妻子在吴汉出征去了的时候偶然买了田宅,吴汉回到家里便责备妻子说:“将士在外粮饷不足,奈何多买田宅哩?”说后即将田宅分给兄弟外家。总计吴汉居官二三十年不建也不买一房,夫人先死薄葬小坟。吴汉于建武廿年间一病不起,光武帝亲往临视,问候他需要什么?吴汉答:“臣本愚蒙又没有什么知识,但愿陛下慎勿轻赦哩。”等光武帝回宫后,吴汉就谢世了。光武帝下诏说吴汉忠诚,发北军五校轶事甲士送葬如前汉霍光故事。另任中郎将刘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大司空朱浮免官,进光禄勋杜林为大司空,林受任数月又复去逝。大司徒蔡茂亦殁,又提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太仆张纯为大司空。既而王况又卒,在这种情况下,光武帝又记得前议,想变易旧章,故建议大将军朱祐曾奏称唐虞时代,契作司徒,禹作司空,并无大字名号,圣贤且不敢大,当今尚感称大?因此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光武帝以大字不祥,追从古议,改大司马为太尉,即日将行大司马事。刘隆免去职衡,另授大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司空张纯不变。
熹与勤没有什么多大的功劳,只是在光武帝跟前做事有多年了,光武帝看他们做事积极,任劳任怨,表现突出故特意提拔上来的。张纯是世袭在封老官得成,做事有佳,受人好评而选上来的。
至老守令中间尚还有几个著名的循吏。他们是桂阳太守卫飒,九真太守伍延,卢江太守王景。都是为民兴利、教养有方,深受吏民欢迎的人。还有江陵人刘昆遇着火灾,向火叩头,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直致火灭才以罢休,提为弘农太守。弘农多山,山中有虎,少年过山恐被虎伤,他却背子渡河绕过虎山传为佳话。光武帝听到传闻后,召刘昆问说:“你前在江陵汉风灭火,后守弘农又为避虎背子渡河,究竟有何德政能致是事。”刘昆答说:“这些事情不过我偶然遇到的,吃了一小点苦算不了什么哩!”光武帝也很感动便表扬他:“真是忠厚长者,言无虚饰。若是他人来回答也得是夸奖自己或者是阿谀话语说是为了大汉、国家或是陛下愿赴火下海!”故光武帝听后即面授刘昆为光禄勋。
像这样的好官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确不少,许多既是战争年代的杀敌英雄,当时又成了建设国家模范。故光武帝开国以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这与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臣吏相结合是分不开的!
立后废后仍和睦,立储易储互宽容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册立郭贵人为皇后,子刘强为皇太子郭氏为刘扬甥女。随驾入洛阳,光武帝即位时已得一男,取名为强。阴丽华也迎立洛阳,与郭氏同封为贵人,丽华实在长得比郭氏漂亮,并且性情和顺。光武帝本想立她为后。但有人却以郭氏有子理应正位中宫,且郭氏生长王家,故就这样提了出来。阴氏半点不妒,实情甘退逊,将后位让与郭氏。于是光武帝乃立郭氏为皇后,并将两岁幼儿作为储君。
光武帝既立郭氏为后,嫡子强当然立为皇太子,相安有年。长期以来就郭氏、阴氏和许氏三人当中这位阴贵人最得宠爱。光武帝出征,尝命阴贵人随行,阴贵人初次生男是在西氏县中分娩,故在行军中产儿取名为阳。阳生产下来两额盛丰,至十岁时能通春秋,光武帝视为神童。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大司马吴汉等上书请封皇子,三奏乃许,使大司空窦融告庙,封阳为东海公,后改封为东海王,诸子受封。才及月余,有诏令天下州郡,检校,垦田、户口、刺史、太守依诏施行,及时向上汇报情况。独陈留吏上报的材料中夹入一纸,上书两语云:“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瞧着,问明这是什么意思,是谁写的。吏人说不知是什么意思,是在长寿街上捡到的,误夹在此报告中。光武帝搞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东西,便心里起了大疑,怕是有人在搞鬼,对朝廷不满,想煽动造反。由疑则生怒,很不自在。这时,正好东海王刘阳在场,他这年才十二岁。他看见光武帝面带愁容,便进言道:“河南有帝城洛阳所在,必然有许多大臣家属就在朝廷周围,经常去打扰和询问,他们是既不方便又不礼貌的。同样南阳是皇帝的家乡,必然有许多宗族亲戚也是不便细问的,有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办事的人带来好多为难,故此言了。”至此光武帝才大悟,便再遣派使吏对原来负责检校的该地的官吏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参加社会进一步的调查,究竟有哪些阻碍不好开展工作,并表示一定要把工作进行到底,排除一切徇私,使工作顺利完成。
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以后,光武帝就更加爱惜刘阳了,后悔不该太早立储,不能使阳为皇位继承人。因此,脸上总有不高兴的表情。因而郭皇后也看得出来。日久窥透,当然也有不高兴的表情,经常在帝前冷嘲热讽,语带蹊跷。光武帝气忿压得太久了,心里也就容忍不住。与郭氏两下里之间遂致反目,动不动双方就不免有伤语出口。到了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冬月,光武帝竟突然下诏遣责郭后不好,声言要以废除,诏既颁发,群臣互相感到惊讶,莫敢发言,郭氏只好缴出印绶徙居别宫,那色艺兼优的阴贵人竟得从此超居中宫,做个天下国母。乃暂不易储,更进郭氏的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号郭氏为中山太后,余如东海公刘阳以下,俱进封为王。
至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原武县中出了一班妖贼,独有东海王刘阳献计平贼,亦光武帝更爱东海王刘阳了。只有皇太子强,自母后郭氏被废后,常不自安,观东海王逐日加宠,越觉生忧。加之有朝中臣劝说语,便下决心表示退让,愿为外藩,光武帝起初尚有点不忍。强又托诸王近臣再三恳请,光武帝才下诏。强奉诏后,便缴上太子印绶。光武帝即日册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庄。同时封废太子强为东海王。
至此,郭氏母子皆被废。光武帝顾念郭氏宗属恩尚未衰。郭况为故后亲弟,受封绵蛮侯;郭竟为郭氏的从兄,尝官骑都尉,从征有功,受封新郝侯;竟弟郭匡,亦封发干侯;郭梁为故后从父早死无子,有婿陈茂,且里外亲戚赐恩,也封了他南锦侯。况谦恭下士,颇得声誉,光武帝格外宠恩,更徙封况为阳安侯,食邑比前加倍。至建武廿年(公元44年),徙封中山王辅为沛王,即令中山太后郭氏为沛太后;又升况为大鸿胪,赏赐况金银兼帛不可胜计,京师称况家为“金穴”。况母刘氏素号郭垒。殁时,光武帝亲临丧送葬,并迎郭况的父亲郭昌的遗柩由真定至洛阳与郭垒即郭废后的母亲。合葬。追赠郭昌阳安侯。这些也算是光武帝不忘旧情所以有此恩遇呢。
立后废后乃和睦相处,立储易储乃胸怀宽容,是光武帝一朝为历史增添了家和国泰的好篇章啰。
董宣受奖:因直斥公主纵奴为暴
有光武帝长姊湖阳长公主,总算守孀全节。光武帝格外怜悯,厚赐财物。因此公主得豢养家奴数以百计。家奴中良莠不齐,有几个狻悍苍头,往往倚势作威,横行都市,甚至白日杀人。他避匿在公主家,地方官根本不敢往捕,致成悬案。有一天公主出外闲游,即令苍头一并同去,而且共坐在一辆车上昂然从行。不料正碰上雒阳令董宣他正下朝回家,两下里相见,董宣硬是从内心起了恨心。因当前不久就审判着一案血债首犯正是公主家苍头,屡次候着总是不见。今好容易见上了那个杀人犯,还能放过吗?董宣即驻车下马,拦住公主辇前不准前行。公主不免动怒,喝住董宣,宣拔出佩剑,划地有声,直斥公主纵奴为暴,罪当连坐,一面令苍头下车,词色甚厉,苍头无奈,下车谢罪。哪知董宣急不容情,把手中宝刀一挥,将苍头劈作两段,然后放公主过去,公主究竟是女流,一时不便与争,只好悻悻地驱还宫中,向帝前哭诉一番。光武帝也不禁动怒,立召宣入,责他冲撞公主,令左右执棰挞宣。董宣叩头道:“愿乞容臣一言,然后处死!”光武帝勃然道:“你尚有何言?”董宣答道:“陛下圣德中兴,乃命长公主纵奴杀人,如何制治天下?臣不领棰,请自杀便了!”说着用头碰柱,血流满面。光武帝听言下色,也觉得董宣有理,怒为少平。因此嘱小黄门将宣扶起,不使再撞,但令他叩谢公主,宣也不肯依谕,再由小黄门揪住宣头,叫他向公主叩首。宣两手落地,绝不肯俯。公主对着光武帝说:“文叔为布衣时,藏匿主命吏役不敢至门,今贵为天子反不能威行一令么?”光武帝答说:“天子与布衣不同!”说至此复语对着董宣说:“强项令可出去。”宣依谕即出。接着又有诏嘉宣守法,特赐钱卅万。董宣拜受恩赐,散给诸吏。从此董宣威震天下。后在任五年因病逝世,年七十四岁终。
从此湖阳长公主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纵奴放肆称霸了。一些胆敢犯法想依赖权势保护的人也少了,社会风气大为好转。满城太平,市民欢乐。
下面再来说说董宣的来历:董宣,陈留人。由大司徒侯霸推荐任官,后来逐渐提升为北海相。他在长海郡期间,先请了当地很有势力的豪强公孙丹当郡中武官。公孙丹由此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有一次,公孙丹动工建房,请来算卦先生占卜动工之吉凶。那占卜先生说:“当有死者。”公孙就叫儿子把一个过路的人杀了,把尸身埋基底下,以为这样就吉祥了。董宣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捉拿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事后公孙丹的亲朋党人有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到府门前为公孙丹喊冤,实际上是向董宣示威。董宣早就查清了公孙丹曾经伙同这些人依附王莽,还勾结北海强盗,经常抢劫平民百姓,罪恶多端,于是将这三十多人全部逮捕。北海郡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纷纷揭发公孙丹一伙的大量罪行,董宣便依照法令,命令书佑水丘岑,将这批犯人全部斩首,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