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4723900000048

第48章 西汉(39)

侍郎(官名)郑吉,曾由宣帝派往西域,监督渠犁城屯田的兵士。郑吉在所有参加屯田的兵士中分兵三百人,到车师去屯田。就这一举动便为匈奴人所忌,屡遣兵来骚扰攻击。郑吉针对这一情况,便率渠犁屯兵千五百人前来救援。可惜仍然寡不敌众,只好退御到车师城,保持自己的实力,那匈奴兵又不愿意便宜他,竟发兵把整个车师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好在郑吉防御有方,匈奴兵围功不下方才退去,未几匈奴兵还是不甘心又复重来攻击,往返至好几次,郑吉孤守车师,不敢还兵,累得十分够呛,无奈何只好派人飞书长安,奏闻朝廷请宣帝派兵增援。宣帝接得奏书,令群臣集议。有后将军赵充国发言说:“自从西域通道以来,朝廷就屡派兵在渠犁屯田,一方面补助军供,一方面防御匈奴掠夺我边民,而今天郑吉分兵于车师屯田,受到匈奴兵攻击,车师地隔渠犁千余里远,要从渠犁调兵支援救助的确有困难,最好用兵出击匈奴腹地,使匈奴人大为吃惊,返兵自援,从而不敢再据西域。车师等地自然至安无恙。”宣帝听了正在踌躇。此时丞相魏相也正在琢磨这个问题,他则采取了上书的办法,提出他的意见。上书大意是:“劝阻宣帝不宜出兵,因连年兵伐人民疾苦。”宣帝既得魏相书,便决定要长罗侯常惠,出发张掖酒泉骑兵往车师迎还郑吉,匈奴兵见有汉军来援,即引兵退回。郑吉率车师屯田兵回渠犁,但车师故地被匈奴兵占去了。

老将主担讨胡任

神爵元年(前60),先零羌猷杨玉纠众叛汉。引兵驱逐并攻击汉官。羌人为三苗遗裔种类甚多,经常出没在溪水附近,是匈奴的附属。这些繁杂纷乱的羌人部落中要算先羌罕秆二部最为势猛。自汉武帝出兵治理后及宣帝即位,特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诸羌。安国复姓义渠,也是羌种,只是祖父入为汉臣。先零土豪闻知安国西来便遣使乞求,要汉廷撤销禁令,让羌人渡过渭水去游牧,义渠安国便答应将他们的意见向朝廷报告。

朝廷中有后将军赵充国,他是陇西人。一向知道羌人的狡诈,一听到安国奏报羌人的要求,便当即指责义渠安国“对朝廷不忠”,于是宣帝对安国呈送的报告加以严旨驳斥,并下令召还义渠安国,拒绝羌人。

这样先零公告罢休,便联结诸羌准备入冠,且绕道使匈奴求为援助。赵充国探得密谋,趁着宣帝召问时,便献计说:“现在正当秋高马肥,羌人必有异变,我朝宜派妥当将士出阅防守边境,预先戒备,并要随时掌握诸羌的动向,不要上了先零的诡谋当!”宣帝乃命丞相御史选择人去挂帅把守。丞相魏相说还是要那个熟手义渠安国去吧,宣帝也就同意了。立即指示安国西行,义渠安国驰至羌中,召集先零土豪三十余人,指责他们不怀好心,并一体处斩,接着又调集边兵残戮羌首,约得千余级。羌人首杨玉本来也受了汉封为归义侯。至此见安国如此残杀,也不忍怒气冲冲,再加上部队又从旁缴迫,因此忍无可忍,便也即日麾兵出发,来击义渠安国。安国手下兵不过才三千人,突然羌人杀来一时招架不住,只好拍马便奔。羌人乘势追击夺去许多兵器装备。安国什么也不顾,只是脱离要紧,一口气跑到了令居,闭城拒守,当即飞书上报,要求朝廷赶快发兵援助。

宣帝闻讯,默思朝中诸臣,只有赵充国最熟羌情,可是他年逾七十岁了,不便临敌。乃使御史大夫丙吉往问充国。何人可督兵西征?充国慨然说:“想征西羌,今日当无过老臣我也!”丙吉返报宣帝,宣帝又遣使问道:“将军今日出征应用多少人马?”充国道:“百闻不如一见,今自尚在都中不好怎么讲。我愿意马上就去金城观察胡人的情况后再定,不过我可以断定,这些羌贼逆天背叛,不久是要灭亡的。陛下真诚地委任我这个老臣,我就自有方法和策略,去取得胜利,一切都不需要担忧!”这些话语传达给宣帝,宣帝含笑应诺。

赵充国即为拜命起行,直抵金城,调集兵马万骑指令渡河。为了蒙蔽虏骑的战略目标,采取先令一部分人马过河。时至夜半,又遣三营人马潜渡,立定营寨后再由赵充国率兵过去,到了天明全军渡过。后到营寨的尚未立定,举目望去,即看见很远的地方有虏骑数百前来挑战,诸将请开营接仗。充国说我军远来,疲倦不可轻功,况且这些虏骑是轻骑中最精锐的,他们明明是来引诱我们的。说罢即下令军中不得出击,违令者斩,接着派出侦骑探得前面并无守兵,决定再等到天晚潜师夜进。行至四望峡的落都山就命令下寨,再对诸将说:“我料羌人自己无能为力,我们只要派少数人守住这里,大部队就可以飞速前进呢!”待了几天,仍无动静,便又决定拔寨西行,进至西部都尉府,只安然住着,每日安食将士,但令只能冷静守着,不准妄动。这时羌胡连番搦战,但充国始终不出兵,直接看着羌人退去,才遣骑兵追出去,捉住几个羌人,温颜地慰问他们,听他们答话已知羌人互相埋怨,求战不得各生贰心,只好纵使归去。充国听后乃决定按兵不动,坐得北离。

从前先零罕幵本为仇敌,先零急着要叛汉。第一次派人与罕幵人讲和,罕幵酋长靡当儿,半信半疑特使他的弟弟周佳靡来见西部都尉,说是先零将叛,都尉听说后,先暂留周佳靡,派人侦察,才阅数日罕幵先零反状。又听得周佳靡已下,亦有通同先零与谋反事,遂把周佳靡拘住,不肯放归。赵充国将计就计,索性放周佳靡当面抚慰道:“你本无罪,我可放你回去,但你需转告各部迅速与叛人断绝关系,免致灭亡。今天子有诏,令你羌人自诛叛党,诛一大豪得赏钱四十万,诛中豪得赏十五万,诛一小豪赏钱二万,就是诛一壮丁亦赏钱三千,诛一女子或老幼每人赏千钱。且你所捕妻子财物悉数给你,此机一失,后悔难追,你一定要记住按照这样做!”周佳靡听后表示接受,很高兴地回去了。

不一会又有诏使到来,说是天子大发兵马,有六万人之多,已由顿边疆,作为声援,又由酒泉太守辛武贤奏请愿分兵出击罕幵。赵充国便对诸将说:“武贤远遣出征,劳师费饷,如何取胜?况先零叛汉罕幵虽与通机并没有公开助逆。现在只能暂时丢开罕幵不管,独对先零,只要先零一破,罕幵自然不战可取了。”诸将听后也觉有理,遂命送回诏使。要他将情况如实地报告给朝廷。宣帝得此情况后,又令公卿集议,群臣都认为该先破罕幵,然后先零势孤,才容易荡平,所以宣帝又命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韦武贤为破差将军合讨罕幵,且责备赵充国逗留勿进,并命令充国进兵遥为接应。赵充国又上书,极力陈说利害关系:“认为今放弃那有罪的人去讨伐那无罪之人,我们自己生出难题来,终会造成两边都不利,确实不是好计!况且先零想叛敌与罕幵早有勾结。最起码的,你去攻罕幵,先零是会来援助的,这样就不得荡平,所以臣以为必须先攻先零,还可以收服罕幵哩!”宣帝听了此奏,方才省悟乃服从了赵充国的计议。赵充国的作战方案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后立即引兵至先零,这时先零兵已经松懈了斗志,总认为赵充国不敢攻只是守,不料汉兵突然来到了面前统皆吓得到处乱跑。赵充国见状,使率兵跟着,却是徐徐进行,并不急赶。有部将请示充国愿从速急进,充国说:“这是穷寇不宜过急,我们若是急进,使敌人无处逃生,必然会拼死来斗,反致我方不利。”诸将才知道这个理由,表示无异议。待追到湟水岸边,只见那些先零各自奔命,纷纷南渡,船少人多,有一半人被挤溺死,再加充国在后赶至,就越觉得心慌,越慌就越乱,好几百人做了刀下鬼,还有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千辆尽被汉兵夺来。赵充国已经得胜,却下令士兵休息,等军士们消除此疲劳后,又下令大众驰入罕幵境内,并声令只准跃武,不准掠夺。罕幵闻知很高兴地对军民说:“汉兵果不来击我们了。”渠帅靡忘守住罕幵边疆,遣人致赵充国军中表示愿意听他的约束。充国飞书驰奏,结果充国表示欢迎的回书都还未到边疆,那靡忘却已经到达了充国的军前,下马伏拜来议和约。充国推诚相待,赐给酒食嘱他回去告诉他所有的部落,不要去联合先零自取灭亡,靡忘顿首谢罪表示愿意听从。这时赵充国便想将靡忘遣回,但将佐等齐声谏阻,统说是没有接到朝廷的指令前不能随便把他放回去。赵充国说:“你们只知道贪图小便宜,不顾公惠。”说到此,诏书已到,准令靡忘悔罪投诚,赵充国才不必再与诸将多谈,当即将靡忘放还,不到数日,便将罕幵酋长谢过书,全部效顺,赵充国喜出所望,移军再讨先零。

当时正值秋风肃杀,充国冒寒得病,脚肿下痢。虽仍筹划军情,不得不报知宣帝,宣帝得知后,便下诏令破羌将军韦武贤为副来支持充国的工作,并指示把再进军先零的计划可推迟到冬季进行。

真惊喜,偏先零兵陆续来降,先后共有万余人,根据这一情况赵充国考虑需要改变计划了,将原来进攻讨伐改为主要靠抚慰,故督兵屯田,静待对方的动态。并立即将这一形势报告朝廷,宣帝得书复下诏,问赵充国估计先零羌虏何时才得剿灭,我们的兵马何时才得松懈,充国接到诏旨乃向朝廷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的利弊所在。

他说:“从来帝王的兵出战总想以取得全面的胜利而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计谋取全胜,还是以战争取全胜。虽然蛮夷的习俗与我汉人有特殊的不同,但是他们还是知道利和害的关系的。爱他就是亲戚,战他就是心惊肉跳,知道有的是要死去生命的。所以我们对他们还是要争取不战为好。当然至抚的时间要更长一些,争取他们的人心靠拢我们稳定得多,因在时间上我就得采取留兵屯田的方法,一面抚羌一面种田,增加军供不是很好么?”

这书投入后,宣帝又问充国:“你的兵留在那儿屯田,究竟打算多长时间?且羌人若闻朝廷罢兵乘虚进攻袭击,屯田兵能否抵御呢?”充国又回答宣帝说:“先零兵不过七八千人并分散饥冻,灭亡在即。到了明年的春天,他们的马已经瘦弱,更不敢率众来抢掠了,就使他来也不怕,请陛下明见赐决,勿误浮言,这已是我的第三次奏请罢兵屯田了。”宣帝每得一奏必召集群臣朝议,第一次赞成充国的不过十有二三,第二次便有一半赞成了,第三次赞成的人就已达十中八九了。宣帝亦责备先前反对那些朝臣,群臣则无言可说,只得叩头服罪,宣帝最终才决定依照充国的计策诏令罢兵屯田。

这诏下来,便还有人出来梗议,仍主进击。原来是强弩将军许广汉和破羌将军辛武贤,宣帝不忍拂抗,便采取双方并用,遂令两将军出击与中郎将赵印会师齐进。印即充国长子,既奉上命不得不从,于是三路并发。

许广汉降获羌人四千余名,辛武贤斩杀羌人二千余级,印亦或杀或降约得二千余人。独充国处并不进兵,羌人自愿投降者约有五千余名。赵充国因此又奏报朝廷略称先零不多了,羌帅靡忘致书前来,情愿往取杨玉。不必劳我三军,请陛下召回各路兵马,免致暴露云云。宣帝乃令许广汉等不必进兵,好容易过了残冬,就是宣帝在位第十年间,充国西征事在神爵元年(前60)至神爵二年(前59)五月,充国料知羌人垂尽不久必灭,充国即振旅而还。有充国故人洁星赐说:“赵充国老将立下不朽功勋,应得到皇上重赏!”可充国却说:“我已七十爵位已报,何必再要夸功呢!不过乃国家大事,应该示法后世。”这时许广汉已经回朝,独辛武贤贪功未归,宣帝依充国言饬辛武贤还守酒泉,且命赵充国乃为后将军。

当年所季果然先零酋长杨玉为部下所戕,献首入关,等众四千多人由羌人若零弟泽等分别挈持归。宣帝封若零弟泽为王,特在全城地方创立破羌允街二县,安置降羌并设护羌校尉一职,拟选辛武贤弟辛汤前往就任。

惟辛武贤不得重赏,仍还原任,满腔郁愤。总想向赵充国发泄,只是无计可施,一天猛然记起“赵印即赵充国的儿子曾对我说过:‘前车骑将军张安世亏得乃父得为保举始待重任。’且好把赵印弹劾说他泄露机关。”宣帝得奏竟将赵印禁止入宫,印年少负气忿忿地跑到乃父面前,说明这些情况。情急惹祸,致违营中军律,又被有人劾奏,被逮下狱,印越加愤恨,拔剑刎颈断送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赵充国闻得印枉死,未免心酸,当即上书告老返乡,得蒙批准,受赐安车马四马,及黄金60斤,免官就第,后至甘露二年(前52)病剧身亡。充国生前已封苍平侯,至是加谥为壮爵并世袭,也不枉一生劳动了。

自从赵充国征服西羌,匈奴亦闻风生畏未敢犯边,宣帝令郑吉为西域都护,驻节乌垒城,镇抚西域三十六国,西域开始完全归属汉朝,与匈奴断绝往来,是为宣帝五凤元年(前56)。

汉公主在乌孙国的处境

西域归汉,天下太平。乃楚公主上书要求因年老思乡乞求赐准他的骸骨归葬故土。宣帝得书见书中文字情词哀怜,也不觉痛情感动起来,决定派遣车徒往迎楚公主解忧。

原来,昭帝在位时(具体时间未载),因前江都公主已谢世(武帝元封年间所遣嫁的),乌孙国王岑又提出要和亲。汉廷又将楚王戊孙女名字叫做解忧的号为公主,又嫁与岑陬为妻。不久,岑陬病死,依照乌孙习俗,父王死后其子可纳继母为妻,故又改嫁与继承岑陬王位的翁归靡。生下了三男两女,翁归靡便上书汉朝廷表示愿立解忧所生的儿子,元贵靡为继承人。并且同时上书汉朝廷请求再遣公主为王太子成婚,为亲上加亲。宣帝满口答应,乃令解忧的侄女叫做相夫的号为公主,并配了好多东西作嫁妆,连人一齐前往,特派光禄大夫常惠送行。

可是预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送致敦煌便接得翁归靡死耗。元贵靡不得嗣位,而是由岑陬子泥靡立为主了。常惠不得不将情况赶快报告朝廷,一面将相夫留住敦煌。自己持节去乌孙,去到乌孙后常惠首先遣责不立元贵靡,可是乌孙大臣都振振有词,说是岑陬遗传国给亲子,不能另立元贵靡,常惠亦驳他不过,只好暂回敦煌,请将相夫送归,宣帝复书批准,于是常惠又送相夫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