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4723900000147

第147章 东吴国(1)

大帝

一、本帝的根基

大帝—姓孙名权。公元182~252年享年71岁在位三十一年(公元222~252)。(其中称王七年称帝二十三年)国号:吴;国都先武昌后建业。年号改元者六次黄龙三年(吴王时黄武七年)嘉禾五年,赤鸟十三年,太元二年,神凤一年。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潘氏。

皇妃:谢氏,徐氏,步氏,王氏,王氏,袁氏,神氏,仲氏,共8人。

皇太子:孙登,后卒再立和,再立亮。

皇子:共七子除原太子外尚有六子,即孙虑早夭;封南阳王,大王夫人生,孙霸,封鲁王,大王夫人生;孙奋,封齐王,仲氏生;孙休,封琅琊;王小王夫人生;未封。

皇女:二人鲁班,小名大虎公主,又叫全公主,步氏生;鲁盲,小名小虎公主,又叫朱公主,步氏生。

谥号:大帝。

庙号:太祖。

墓寝:蒋陵。

二、任前简历

孙权字仲谋。坚三子。吴郡,今浙江富阳人。他从小喜欢读书。他不仅阅读了《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而且浏览了许多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十岁那年,其父孙坚因窝军旅,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十五岁那年其兄孙策委任他为阳羡(今江苏宜兴一带)县长。不久又代行奉义校尉的职权。担任了仅次于将军的专职。公元200年汉建安五年,也就是18岁那年,孙策死。在临死前将官印授予孙权,对孙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可喜自为之!”就这样孙权继承了孙策的职位。成了江东的最高统治者。同年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魏黄初三年(222)由魏文帝曹丕封权为吴王,同年改元黄武。

尔后一直在三分鼎立基点上或联刘抗曹或联曹抗刘,最终还是以刘结盟拒曹为旨,牢固地把守着东吴国土,直至黄武八年称帝。

三、嗣位背景

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继承父兄基业。主要是兄策予得江东地盘。由曹操表为吴王,而策死权袭。他依靠大批贤臣能将,也凭着江东三江地区的地理优势,牢固地建立了根据地。无论曹魏,还是蜀汉,都不能打败,何况怎能拒走东吴之政权。为此经受了严峻的战争和乱世考验,得以保存下来的地盘,是当然的江山之基。

第二,江东地盘在称帝之前,当然是分权把守。尽管是佯作向魏称臣。然而曹魏和蜀汉的势力日趋哀弱的时代,恰好是孙权大力加以筑固和张扬的时代。正当蜀汉与他联好,并且已经考核信得过了的时候,尤其是曹魏幼主嗣位,朝廷动荡的空隙时间,孙权吝然决然地,接受身边各大臣的推崇和拥戴,成为昂立江东的一代新主。号国号为吴。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与蜀建交

曹魏太和三年(229)蜀汉建兴六年,东吴王黄武八年孙权称帝。即遣使至蜀,要求与蜀国建立友好关系,并表示蜀吴联合起来后消灭魏国,将中原地平分。当时这件事在蜀汉朝廷中引起了一番较激烈的争论。大臣们多主绝交,他们认为孙权称帝是无视蜀汉的正统地位。可是诸葛亮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主张从大局出发认为和好东吴与东吴联盟对蜀汉北伐曹魏有利,待消灭了曹魏东吴则好解决了。后主当然同意诸葛亮的看法,决定派卫尉陈震为使去东吴,正式承认孙权称帝并表示祝贺。

陈震到了东吴,孙权以礼相待与蜀汉订立盟约。平魏以后中分天下将豫青、徐、幽四州划归东吴,把兖、冀、并、凉四州划归蜀汉,剩下的司州以函谷关为界。陈震如约西归。

当时三国鼎峙魏地最大,有州十三,即豫、青、徐、幽、兖、冀、并、凉、司、荆,扬,秦,凉。但有荆、杨、秦、凉四州又得片土未据全境。吴只有荆、扬、广、交、郢,五州。荆扬两州且与魏分据。蜀土最小,仅得遂州唯分益为梁又得凉交二州边隅算作四州。

吴孙权很久以前就想称帝,只是怕了曹魏东下,所以迟迟窥视机会,及今见魏兵东西致败。乃新主初政,便放胆称尊。加上吴臣趁势献谀,说有黄龙出现武昌。因此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追遵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太子。早在黄武元年就进孙邵为丞相。四年卒。进太常顾雍为丞相一直至今仍然就职,且进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格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太子右弼。休为张昭少子,昭已年老,入朝贺权,褒赞功德。孙权笑着对昭说:“假使如张公计,早为魏仆,恐今天生活都要向人乞讨了。”其实是怨记赤壁之战。张昭主和归顺曹魏事吧。说得张昭伏地惭汗不止,谢罪而出。不久上书乞休,由权封为娄侯,食邑万户,归家不再启用,享寿81岁。

自从蜀汉订立了和好结盟条约后。东吴不必再防备蜀汉来争夺荆州了。孙权把都城从武昌又迁到建业(即今南京)留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驻守武昌。这消息传入蜀都,诸葛亮因孙权撤武昌还江东,更可免忧,所以又想北向讨魏。

骄矜日甚 多嫌忌

孙权称帝之前,身处内乱外患之中,锐意进取开土拓疆,深知人才难得之可贵。因此举贤任能,用人不疑。他除了重用其兄时的文武要员之外,自己还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对待大臣们都是宽宏大量,相之以尊以信。足以发挥其贤能,才取得鼎足江东的胜利。

可是到了称帝以后,随着三分天下格局的稳定,他却逐渐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对在位大臣是否可靠?日益纠缠在他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残忍多忌的性格,暴露出骄矜日甚!礼贤下士的风度已消磨殆尽,忌才害才的行为却多了起来,从明智走向昏庸,甚至暴虐!

虞翻是东吴的大学者,会稽余桃人(今浙江)初为会稽太守王朗的功曹,孙策征会稽,王朗贬。虞翻归孙策,复命为功曹,工作很负责任,自此他追随孙策左右驰骋疆场。孙权继位以后,任为骑都尉,但虞翻不会察颜观色,数次犯颜谏争,弄得孙权不高兴,因此多年不得任用。至建安24年(219)吕蒙袭荆州,因虞翻兼通医故又启用他随行,才摆脱禁锢。孙权封吴王后,大宴群臣,虞翻自己喝醉了酒伏在地上。孙权大怒举剑想击去,坐者莫不惊惶,时有大司农刘基抱住孙权进谏道:“勿杀善士。”孙权竟振振有词说道:“昔曹孟德杀孔文举,我难道不可杀此虞翻吗?”刘基只好苦苦劝阻,他才宽恕了虞翻,但把他徙至交州,余年七十乃卒。

张昭,东吴的开国元勋,文臣之首。早在孙策创业之初就任命为长史,抚军中朗将,文武之事以委昭。孙策死前把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并慨然叮嘱道:“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可自取之。”孙策死后,张昭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数十年之久。在东吴朝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然而由于张昭的性格,刚直宁折不弯,敢于犯颜直谏,从不愉容取合,当孙权做错之时,常常使他下不了台。

孙权喜欢射猎,并常冒险射虎,张昭谏曰:“作为君主应该驾驭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口。孙权嗜饮酒,一次在武昌钓台大宴群臣,孙权使人去以水酒群臣并说,今日酣饮,每人都必须喝醉,要坠在台中不能走为止。张昭听后愤而离席,孙权使人召张昭。昭正言谏孙权:“芳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你和他没有两样!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和,因为在他认为对于孙权集团来说,举兵抗曹并无必胜的把握,奉江南归降则可受到优待。在此之前刘封不战而降,拜青州刺史封列候。张鲁战败而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候都是证明。所以张昭之议,实在是在维护孙权集团的切身利益出发而发言,当然这也会使孙权失去当王称帝的可能,但当时来说,走主战的路更不稳呀。你不同意,你也得理解人家是出于好心而不是恶意,便应该作出解释,而不能把主和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下子推到仇视方向去呀。孙权对张昭的主和视为恶意,于是一直耿耿于怀。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盛赞周瑜、鲁肃主抗曹有功。张昭同样不失时机地举杯致贺。但孙权还是当着众面说:“如张公计,今已乞食矣!”孙权早就对张昭不满,但张昭真诚不减,刚正如初。

孙权与张昭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嘉禾元年即公元232年的十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从而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张昭流泪满面,重念太后,孙策遗诏顾命之言,据理力争,孙权当时虽掷刀至地,但乃拒谏不纳。张昭称疾不朝,孙权恨之,用土塞住门。张昭更气愤,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决不再出。不久,公孙渊杀吴使,事实证明张昭判断是正确的。孙权后悔不笃,孙权便放火烧门逼其出,张昭仍不出,孙权急忙救火。久候门外,张昭终被儿子挟出,权载以还宫。对于这样一位不惜以死进谏的托孤之臣,孙权创业之时尚能从谏如流即帝位后,就对张昭冷眼相看了。虽不敢轻易杀之,但却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使其不得重用。开初孙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以“今方多事,职统者责重”为由。即选了孙邵,后孙邵卒,百官举昭,权又说:“丞相事烦,此公性刚,非所益也”。乃用顾雍,总不让张昭任丞相,也就罢了。可连“太傅”“太保”之类等衔也没有授予,只给他一个辅吴将军的官号如此刻薄少情也。

张温、孙吴的后起之秀,少修节操,才华好众,刘基、张昭、顾雍等大臣都十分推重。孙权开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可是由于张温出使蜀汉后对诸葛亮的为政有所称美。孙权竟因此而暗生疑忌。后借故诬指张温:“专挟异心”将其罢出还乡,使这位英杰之士抑郁寡欢罹病而死,连张温的两个弟弟俱有才名,都因张温皆被废。此分明孙权不及孙策也!

内政丛脞

吴主孙权年已昏老,为了许多内宠遂至嫡庶争权,内政尚且丛脞。自从吴主孙权称帝以来差不多有廿余年了。权元妃谢氏无出,纳妾生子,长名登,次名虑。登已立为太子,虑尚未冠而亡。权有姑母的孙女即徐琨之女,原先嫁给陆尚。尚卒后孙权见她貌美无双,而复纳为己妃。谢氏总恨成病不久即殁。权且使徐氏抚养子登。登得为太子,群臣请徐氏为后,偏后宫又有步氏,袁氏及王氏姊妹花。步氏亦有姿色与徐氏可称伯仲,徐氏生妒,步氏量宏,故权还是右袒徐氏终至后位不定,步氏无子,只生二女。不久徐氏病殁。步氏因未曾生男,亦不得为后,袁氏即袁术女,品性最良也无子嗣。步氏又不幸疾终,权欲立袁氏为后,袁氏以无子固辞。两王夫人一生和、霸二子,一生子休。后来权复得一犯女潘氏,娇小玲珑,权把她充为妾膝,几度春风生子名亮。赤鸟四年(240)太子登卒。和依次立为太子。群臣说母以子贵,应立和母王氏为后。权想依议那知全公主即鲁班与和母有嫌,所以经常在父亲面前讲和母王夫人的坏话。孙权竟信女言,常责备,和母无从辩白,有冤难伸,忧郁致死。和也因此失去孙权的宠爱。和弟霸又为孙权所爱,与和同住在东宫,待礼如一。群臣对此有意见。认为太子与其兄弟在礼秩上要有区别,所以孙权乃命二子分开来居住。二个儿子自此,又产生疑嫌,霸阴谋要夺取太子位,交结朝臣杨竺、全奇、吴安、孙奇等人。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乃兄孙和身上孙权又为所惑,恨和过分。这时上大将军陆逊已代顾雍为丞相仍守武昌,闻得太子兄弟不相和谐。因此上书迫切地加以谏言,他说:“太子正统,鲁王属藩臣,应该在各方面都有区别轻重地对待,上下才得安宁。”孙权置之不理。陆逊亦接连几次上书进朝,仍无影响。太子太傅吾粲请遣鲁王出镇夏口,并把杨竺等也遣至边界军队里去,不准留京。书的语言讲的激切铁直,反而触起了孙权的愤怒。看到这种情况,孙霸和杨竺便钻进这个空子来诬陷吾粲。粲愤恨他们,但无法可申诉,只好致书陆逊自鸣不平,偏又被霸、竺发觉诬他交通奸臣,蓄谋不轨,竟至下狱毙命。孙权还遣使去责备陆逊。逊年已垂老,禁不住连番愤闷也即病终。逊子陆抗为建武校尉代领哀,声泪俱下,孙权才稍稍有点感悟,才知霸竺所言不慎不实,于是对待孙霸的宠爱从此也就衰下来了。

后宫里面的潘夫人尚在年华独承恩宠,眼见得孙和,孙霸二子,俱已失爱乐得乘机献媚,为子谋储,且与全公主往来日密,并纳公主侄孙女全氏为女妇,于是彼此益亲,日在吴主孙权面前,说些孙和、孙霸的坏话,劝立幼孙亮,权内惑宠妃外信爱女,便真有废和立亮的意图。密语侍中孙峻道:“子弟不睦,恐将来会象袁绍的几个儿子那样就糟糕了。”孙峻为孙权叔父,孙静曾孙,有姊为全尚妻,尚女儿嫁与孙亮亲上加亲,当然袒护孙亮母子。赞成孙权废和立亮,惟权虽有这等思想,尚因储废事大,难免怕众臣议论太大了不好,固延了好几年。赤鸟七年进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八年殁;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九年二月骘卒,十年以骠骑将朱据为丞相。

赤鸟十二年(248)间,大司马全琮病殁,全公主又致守孀,年近四十还是好淫。因孙峻壮年伟岸,即多方勾引,与他私通,两下里暗地绸缪,密商长策,决意想将太子和摔去,改立孙亮方好久图富贵,安享欢娱。峻入侍吴主的时候,便肆意诬蔑太子,惹动吴主宿嫌,竟将太子和幽固别室。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固谏不听,还有无难营军督陈正,五营军督陈象上书切谏,反至诛族。据与晃且被牵连,各杖百下,贬据为郡丞,斥晃归里。太子和被废为庶人,徙至故鄣。鲁王霸同时赐死。霸党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一体受诛。遂立少子亮为太子,亮母潘氏,居然进位皇后。统掌吴官。吴王改年太元便是为了册立潘后特有此举。

惟潘后得如所望,免不得恃宠生骄,比那前时的柔媚情形迥不相同,吴主看透三分。便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原太子和是无辜的,然而心里显得失去了对太子和的怜惜。是年八月间忽然大风暴雨,江海汹涌,平地都水深八尺,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被拨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插路旁。孙权见此情景吓得心惊肉跳,不久生病月余不能视事,到了仲冬才觉稍痊乃亲出南郊祭天地。回营之后复又有患肿,这时很想召孙和进殿侍侯,全公主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力言不可,方才未行。好容易挨过了残年,孙权病不能起,命废太子亮为南阳王居长沙。过了月余,权稍有起色,有司奏称凤凰来仪,乃复改年神凤。

不料皇后潘氏暴亡,孙权往视见潘项下有痕,舌不能藏,料有他故。因令左右秘密调查,得察出破绽:乃是潘后待下甚暴,弄得这些侍女们有意见。潘后见孙权年纪大了,有病在身,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便要宫人出问中书令孙弘,考察汉代吕后称制故事。宫人认为,孙权死后潘后得志临朝必好残杀,不如先下手为强,俟她熟睡竟将她项中扼死。孙权知她咎由自取,但看到惨死状不忍,乃将谋凶的官人杀死几人,自此孙权的心绪越是不安宁,病益沉重,又拖延了两月气绝身亡。

2、讨伐内外

周鲂佯绛曹休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