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①称舜“烝烝义。不格奸”。何谓②也?曰:言能以至孝。和顽③嚚④昏⑤傲。使进进⑥以善自治。不至于大恶也。
【注释】
①《书》:指《尚书》。
②何谓:指什么,是什么意思。用于询问(后面常带“也”字)。
③顽:头脑迟钝,愚蠢。
④嚚:暴虐,愚顽。
⑤昏:昏聩,糊涂。
⑥进进:奋力前进。
【译文】
《尚书》称舜“烝烝义,不格奸”,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舜非常孝顺,能与心术不正的父亲、不忠诚的母亲、傲慢的弟弟和睦相处,他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又加强自身的修养,所以没有流于邪恶。
【原文】
曾子①耘瓜。误斩其根。皙②怒。建③大杖以击其臂。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乃苏④。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响也!参得罪于大人。用力教参,得⑤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孔子曰:“汝不闻乎,昔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⑥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⑦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⑧而不避。身既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乎?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⑨?”
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此之谓也。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之一,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②皙:即曾点,字皙,宗圣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③建:举起,树立。
④苏:苏醒。
⑤得:助动词。能,能够。
⑥索:搜索,搜寻。
⑦烝烝:孝德之厚美。
⑧殪:死。《国语·晋语》注:“一发而死日殪。”
⑨奚若:奚如,何如。
【译文】
曾子锄瓜,不小心斩断了瓜的根。父亲曾皙非常生气,举起一根大棍就向曾子的臂膀打过来。曾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曾子高兴地站起来,走近曾皙问候道:“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您为教导我而用力打我,您有没有受伤?”退下去回到房里,曾子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知道他的身体早已恢复了健康。
孔子听说了这些情况就发怒,告诉弟子们说:“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认为无罪,托人向孔子请教。
孔子对来人说:“你没听说过吗?昔日舜侍奉父亲,父亲使唤他,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要杀他,却找不到他。父亲轻轻地打他,他就站在那里忍受,父亲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亲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没有失去为人之子的孝心。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把身体交给暴怒的父亲,父亲要打死他,他也不回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会陷父于不义,相比之下,哪个更为不孝?另外,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了天子的臣民,又会犯多大的罪?”
曾参听后,说:“我的罪过很大呀!”于是造访孔子而向他谢罪。这件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或曰:孔子称色①难。色难者。观父母之志趣。不待发言而后川页②之者也。然则《经》何以贵于谏争乎?曰:谏者,为救过也。亲之命可从而不从。是悖戾③也:不可从机时从之,则陷亲于大恶。然而不谏是路人.故当不义则不可不争也。或曰:然则争之能无口弗④亲之意乎?曰:所谓争者,顺而止之。志在必于从也。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礼》:父母有过。下气⑤怡色⑥,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⑦则复谏。不说。则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⑧。宁熟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又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又曰: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又曰: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言穷无所之也。或曰:谏则彰⑨亲之过。奈何?曰:谏诸内。隐诸外者也,谏诸内则亲过不远。隐诸外故人莫得而闻也。且孝子善则称亲,过则归己。《凯风》曰:“母氏圣善⑩,我无令人。”其心如是。夫又何过之彰乎?
【注释】
①色:察言观色。
②顺:顺应,顺从。
③悖戾:违逆,乖张。
④咈:不服从或不顺从。
⑤下气:态度恭顺,平心静气。
⑥怡色:面露和悦之容。
⑦说:通“悦”。高兴,快乐。
⑧州闾:泛指乡里。《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⑨彰:彰显。
⑩圣善:聪明贤良。
【译文】
有人说:孔子认为察言观色最难。察言观色之所以难,指的是子女善观父母的兴趣爱好,不等他们发话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既然这样,《孝经》又为何以谏诤为贵呢?回答说:谏诤,为的是挽救父母的过失。父母的命令正确而可以遵从,子女却不遵从,这样子女就犯了错误。父母的命令有误,子女不能服从却去服从,这就会导致父母犯罪。如果子女不劝谏父母那就如同陌路之人,所以当父母言行不义之时,子女必须犯颜直谏。有人说:劝谏父母岂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吗?回答说:所谓谏诤,是在顺乎父母的意愿的前提下去阻止他们的一些不对的做法。而且一定要做到让他们听从自己的意见。孔子说:“侍奉父母,他们有什么过失,只能委婉地规劝;如果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恭敬而不能有抵触情绪,为父母操劳而无怨恨。”《礼记》说:父母有错,子女要和颜悦色,柔声下气地劝谏。若是父母听不进劝谏,子女就要更加恭敬,以孝心来感化他们,父母高兴,子女就要再次进谏;父母不高兴,那么与其让父母得罪于乡里朋友,不如顽强地多次进行劝谏。父母假如生气了,不高兴,把子女打得流血,子女也不能怨恨,仍然要孝敬父母。又说:子女侍奉父母,可以为他们遮掩过错,却不违忤他们。又说:父母有错,劝谏他们却不违忤他们。又说:子女多次劝谏,父母还不接受,子女就要大声哭泣,跟在他们的左右,这指的是已经到了毫无办法的时候了。有人说:劝谏父母就会彰显他们的过错,怎么办?回答说:在家劝谏,当着外人就要替父母隐瞒。在家劝谏,父母的过错就能被制止;在外隐瞒,别人就不会知道父母的过错。而且孝子总是把善行归功于父母,而把过错归咎于自己。《凯风》说:“母亲圣善贤良,我自己是个品德不好的人。”子女的孝心如果能这样,又怎会彰显父母的过错呢?
【原文】
或曰:子孝矣而父母不爱。如之何①?曰:责己而已。昔舜父顽、母嚚、象傲。日以杀舜为事。舜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②。于父母负罪引慝③,只载见瞽瞍④,夔夔⑤斋栗。瞽瞍亦允。若诚之至也。如瞽瞍者犹信⑥而顺之。况不至是者乎?
【注释】
①如之何:怎么样,怎么办。《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②曼天:天的统称。
③负罪引慝:指引咎自责。
④瞽瞍:亦作“瞽叟”。人名,传说是舜的父亲。
⑤夔夔:戒惧敬慎的样子。
⑥信:相信,信任。
【译文】
有人说:子女很孝顺父母,但父母不慈爱,怎么办?回答是:从自己那里找原因。从前舜的父亲凶狠而心术不正,母亲不忠诚,弟弟象非常傲慢,他们每天都想把舜杀死。舜初耕于历山之时,每天号泣于曼天。但他对待父母,仍然克己自责,负罪引恶,非常恭敬地侍奉父母。他每次见父亲的时候,都是恭敬而畏惧的样子,最后父亲终于能和他和睦相处。如果子女出于至诚的孝心,像舜那样凶悍的父亲都能够相信他,与他和睦相处,何况那些本来就不错的父母呢?
【原文】
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①之。惧而弗怨。”
汉侍中薛包。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及父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不得已。庐②于舍外。旦入而洒埽③。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晨昏④不废。积⑤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注释】
①恶:讨厌,憎恶。
②庐:居住。
③洒埽:即“洒扫”,用水喷洒地面,然后进行打扫。
④晨昏: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⑤积:累计。
【译文】
曾子说:“父母喜爱子女,子女高兴而不忘记;父母讨厌子女,子女畏惧却不怨恨。”
汉代的侍中薛包,勤奋好学,品德高尚。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以孝顺而远近闻名。后来,父亲娶了一个后妻,就开始有些厌恶薛包,于是将他分出去居住。薛包日夜号哭,不肯离去。父母用木棍打他,不得已,他就在父母住的房舍外边结庐而居。他每天早晨都早早起来给父母洒扫庭院。父亲很愤怒,又往外赶他。他于是又结庐于里门,晨省昏定从来不废。过了一年多,父母终于感到有些惭愧,将他叫回了家。
【原文】
晋太保王祥至孝。早丧亲①。继母朱氏不慈。数谮②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③,祥愈恭敬。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有丹柰④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母终,居丧毁悴⑤,杖⑥而后起。
【注释】
①亲:这里指母亲。
②谮: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③牛下:牛的排泄物。意指打扫牛棚。
④丹柰:柰的一种。又称朱柰。
⑤毁悴:因居丧过哀而憔悴。
⑥杖:拄杖。
【译文】
晋代太保王祥非常孝顺,他自幼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祥,几次在父亲面前诬陷他,因此父亲也不再疼爱他,父母经常让他打扫牛棚,可他对父母越来越恭谨。父母有病,他就不脱衣服,小心侍候。给父母喂汤喂药,他必亲口尝。他家有棵柰树结了果实,继母叫他看守,每次刮风下雨,王祥就抱着柰树哭泣。他诚实、孝顺、纯厚如此。继母死后,他在家守丧,因过度哀伤而损毁身体,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原文】
西河人王延,九岁丧母。泣血三年,几至①灭性②。每至忌月,则悲泣三旬。继母卜氏。遇③之无道。恒④以蒲穰及败麻头与延贮衣。其姑闻而问之,延知而不言。事母弥⑤谨。卜氏尝盛冬思生鱼⑥,敕延求而不获。杖之流血。延寻汾渡而哭,忽有一鱼长五尺。踊出冰上,延取以进⑦母。卜氏心悟。抚延如己生。
【注释】
①几至:几乎,差不多达到(某种状态或程度)。
②灭性:指因丧亲过哀而毁灭生命。
③遇:对待,相待。
④恒:经常,常常。
⑤弥:更加。
⑥生鱼:鲜鱼。
⑦进:进献,奉献。
【译文】
西河人王延,九岁时母亲去世,他整整哀哭三年,几乎要死去。此后,每一年的忌月,他还要天天悲哭。他的继母卜氏,待他不好,经常用乱草和破麻给王延做绵衣。王延的姑姑听说后,就去问王延,王延不把这些事告诉姑姑,侍奉母亲却更加谨慎。后母卜氏有一次大冬天想吃活鱼,让王延去弄鱼,王延没有弄来,后母就用木棒打他,以致流血。王延沿着汾河边走边哭,忽然有一条鱼五尺多长,跳到冰面上来,王延赶快拿去进献给母亲。卜氏心里有所悔悟,从此之后,抚养王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原文】
齐始安王谘议刘讽父绍仕宋。位中书郎。讽母早亡。绍被敕①纳②路太后兄女为继室。讽年数岁。路氏不以为子。奴婢辈捶打之无期度③。讽母亡日,辄悲啼不食,弥为婢辈所苦。路氏生漾,讽怜爱之。不忍舍,常在床帐侧。辄被驱捶。终不肯去。路氏病,经年。讽昼夜不离左右。每有增加,辄流涕不食。路氏病瘥④,感其意,慈爱遂隆⑤。路氏富盛。一旦为讽立斋宇⑥。筵席不减⑦侯王。
【注释】
①敕:皇帝下命令。
②纳:娶。
③期度:限度。
④瘥:病除(病已去体,病有好转)。
⑤隆:指程度深。
⑥斋宇:家居的房屋。这里指成家另过。
⑦不减:不次于,不少于。
【译文】
齐始安王谘议刘泯的父亲刘绍在宋做官,位至中书郎。他的母亲早亡,刘绍被皇上敕令纳路太后哥哥的女儿为继室。这时刘沨仅几岁,后母路氏不把他看作自己的孩子,连那些奴婢们都时不时没深没浅地打他。刘沨每到生身母亲的忌日,就悲哀哭泣而不进食,这时就更加为那些奴婢们所欺侮。后来,路氏生下一个孩子叫溓,刘沨非常地怜爱他,不能割舍,经常守在床帐的旁边,常常被驱赶捶打,还是不肯离开。再后来,路氏患了病,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刘沨认真侍候,昼夜不离左右。路氏的病情每一加重,他就痛哭流涕,不吃饭。路氏病好之后,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于是对他变得非常慈爱。路氏很有钱,到了给刘沨成家的时候,为他设宴席招待宾朋,其规模可以比得上王侯。
【原文】
唐宣歙观察使崔衍父伦为左丞。继母李氏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①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②敝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③,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衍泣涕终不自陈④。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由是伦遂不听李氏之谮。及⑤伦卒。衍事李氏益谨。李氏所生次子,每多取母钱。使其主以书契征负于衍。衍岁⑥为偿之。故衍官至江州刺史而妻子衣食无所余⑦。子诚孝而父母不爱。则孝益彰矣,何患乎?
【注释】
①使:出使。
②衣:穿着,穿衣。
③责诟:责骂。
④自陈:自己陈述。
⑤及:等到。
⑥岁:每年。
⑦余:节余,剩余。
【译文】
唐代宣歙观察使崔衍的父亲崔伦担任左丞,继母李氏对崔衍不好。崔衍其时担任富平尉,父亲出使到了吐蕃,很长时间后才回来。李氏故意穿着破衣服去见崔伦,崔伦问她为什么穿这么破烂的衣服,李氏就谎称丈夫出使吐蕃期间,儿子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崔伦听后大怒,把崔衍叫来责骂,并命令仆人将崔衍摁翻在地,揭开后背,要鞭打他。崔衍只是哭泣,但不自己说明原委。崔伦的弟弟崔殷获悉后,赶快跑去用身体遮蔽住崔衍,使得鞭杖不能打在崔衍身上。崔殷大声说:“崔衍每月的俸钱全部都送到了嫂子那里,我都知道,怎么忍心说崔衍不给衣食呢?”崔伦的怒气这才消解。从此之后,崔伦不再听李氏的诬告。等到崔伦死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谨慎。李氏所生的次子,经常向别人借钱,然后与债主订立契约,让崔衍来付债,崔衍每年都为他偿还债务。因此,崔衍官至江州刺史,薪俸非常优厚,但他的妻子儿女仍然生活困难。子女非常孝顺而父母不慈爱,那么他的孝顺的美名就更加远扬,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原文】
或曰:妻子失亲之意则如之何①?曰:《礼》②:“子甚宜③其妻父母不说④。出⑤。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⑥不衰。”
【注释】
①如之何:怎么样,怎么办。
②《礼》:指《礼记》。
③宜:喜欢。
④说:通“悦”,高兴。
⑤出:遗弃,休弃。
⑥没身:终身。
【译文】
有的人说:儿媳妇如果不孝顺公婆,那该怎么办呢?《礼记》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儿子非常喜欢他的妻子,但父母不喜欢,只能休掉。儿子不喜欢他的妻子,但父母说:‘她很会侍奉我。’那么儿子就得和他的妻子过下去,白头到老。”
【原文】
汉司隶校尉鲍永。事①后母至孝。妻尝②于母前叱③狗。永去④之。
【注释】
①事:侍奉,供奉。
②尝:曾经。
③叱:大声呵斥。
④去:抛弃,舍弃。
【译文】
汉代的司隶校尉鲍永,对后母非常孝顺。他的妻子有一次当着母亲的面呵斥狗,鲍永就把她休掉了。
【原文】
齐征北司徒记室刘。母孔氏。甚严明。年四十馀①未有婚对②,建元中。高帝与司徒褚彦回为娶王氏女。王氏穿壁③挂履④。土落孔氏床上,孔氏不悦,即出其妻。
【注释】
①馀:通“余”,多。
②婚对:婚配。
③穿壁:在墙上钉钉。
④履:鞋子。
【译文】
齐征北司徒记室刘,母亲孔氏,治家非常严明。刘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娶上媳妇,建元年间,高帝和司徒褚彦回为他娶王氏女为妻。一次王氏在墙上钉钉子挂鞋,尘土掉在孔氏的床上,孔氏有些不高兴,刘就此休掉了自己的妻子。
【原文】
唐凤阁舍人李迥秀。母氏庶①贱。其妻崔氏尝叱②媵婢③,母闻之不悦。迥秀即时出妻。或止之曰:“贤室④虽不避嫌疑。然过非出状。何遽⑤如此?”迥秀曰:“娶妻本以养亲⑥。今违忤⑦颜色。何敢留也!”竟不从。
【注释】
①庶:百姓,平民。
②叱:大声呵斥。
③媵婢:泛指婢妾。
④贤室:对人妻室的尊称。
⑤何遽:怎么。
⑥养亲:奉养父母。《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⑦违忤:违背,不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