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游泳
47176600000033

第33章 游泳安全事故救护(1)

(5)潜泳(蛙式潜泳)

躯干与头部始终保持水平,两臂开始划水时低头,直臂向两侧分开,然后提肘屈臂向后划水;在前伸手臂时收腿,膝盖内扣使小腿内翻,再向侧后方夹水。

游泳爱好者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和救人的方法,以防万一。

溺水产生的原因

溺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现将常见的几种原因和自救方法介绍如下:

1.对水中情况不熟造成的溺水:对水中情况不熟悉,即使你会游泳,有时也会发生溺水事故。因此当你去一个生疏的水域游泳前,首先应了解一下当地水域的情况。一般不要在有暗桩、礁石、瀑布、急流、漩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的水中游泳。在游泳中遭到危险时,如遇到漩涡,首先应冷静,并采用有效的办法使身体保持平卧姿势,增长身体半径,逆漩涡而游出危险区。

2.技术不佳造成的溺水:刚刚学会游泳的人,由于技术较差,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心慌,并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应该懂得,会游泳的最低要求是:放松自如地浮游,自如地呼吸。预防溺水事故,就应该学会放松自如的游泳技能和自如的呼吸方法,在呛水时,不要紧张,可改变游泳姿势,用踩水或仰泳等方法,排除呛水后,再恢复正常的游泳。

3.身体有病造成的溺水:某些患慢性病的人,一般说也是可以参加游泳运动的,但是必须遵从医嘱。如有的心脏病人,在平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可以游泳,但一下水,由于受到冷水的刺激或游泳运动量太大,心脏一时不能适应,因心脏发病而产生溺水。所以,有心脏病的人参加游泳前一定要听听医生的话,而且下水后不要游得太累。

4.身体不舒服或疲劳造成的事故:有的游泳爱好者,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坚持去游泳。由于水温对身体的刺激较大,加上游泳时的能量消耗也较大,使本来不好的身体更显虚弱,这时也容易发生事故。例如头晕、恶心,自己认为问题不大,但下水后就坚持不了,因而晕厥在水中。遇到这种情况,就应暂停游泳。

有的游泳爱好者喜欢长游,看看自己到底能游多久、多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也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例如,本来自己只能游500米,而非要横渡700米宽的河,难免发生事故。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一不要逞能,二要赶紧回岸,三要及早呼救。

5.潜水休克:潜水次数过于频繁,潜水憋气时问过长,也常常因为脑缺氧而会出现忽然休克。因此,潜泳时,一不要过于频繁,二不要潜的时间过长,三要互相照顾和提醒。

6.碰撞事故:在游泳池内进行跳水,往往容易产生碰撞事故。有时在游泳中互相不注意也可能产生相互的碰撞。因此一般不要在游泳池、场中跳水,也不要在游泳池内互相追逐打闹。如果碰睛这种情况,应互相及时避开。

7.陷入泥坑:陷入泥坑时,首先不要紧张,也不要站立在泥中乱动,应将身体横卧于水中,用蛙泳或仰泳办法慢慢游出,这样是可以脱离危险的。

8.抽筋溺水:由于游泳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过于疲劳、出汗后马上下水、水温过冷、技术动作过分紧张等原因,在游泳中常常会出现抽筋现象。如手指、前臂、脚趾、小腿和大腿等部位都很容易抽筋,如果在深水中自己不会处理,那就会发生溺水事故。抽筋的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使抽筋部位伸展。如手指抽筋,向外伸展即可排除。因此遇到抽筋时千万不要紧张,应根据抽筋的部位冷静地处理,然后及时游向岸边。如果腿部或全身性抽筋,则应及时呼救。

现场急救程序和方法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已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则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急救内容包括运送、排除腹水、做人工心肺复苏及转送医院进行抢救。岸上急救是水上救生的重要环节。

(一)溺水者的运送(肩背运送)

肩背运送,即救护者将严重溺水、已昏迷的溺者,由池边运送到平坦处或现场急救室的一项专门技术。

肩背运送对现场急救倒出腹、肺中的积水的心肺复苏有至关重要作用。

经无数实践证明,凡是出现严重溺水,溺者已昏迷,在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或直接移送医院急救中,没有采用肩背运送的,几乎百分之百抢救失败。即使个别的一度自主心跳居复,但最后还是因呼吸道不畅通,自主呼吸难以恢复而导致死亡。

肩背运送的技术动作,因是救生员一肩顶在溺者的胸部,一肩顶在溺者的腹部,能使溺者的头部低于其胸腹部,加上运送过程中的上下颠簸,所以在客观上起到了“倒水”(包括倒出呕吐物)、“挤压心胸区,有利于心肺复苏”作用。

由于肩背运送在客观上形成“运送”、“倒水(有利呼吸道畅通)”、“挤压心胸区,有利心肺复苏”三大作用,为此,千万记住,只要出现严重溺水、溺者已昏迷情况,赴救上岸后,首先不要忘记“肩背运送”。

滨海赴救时,将溺者上提上船后,也应先将溺者俯卧,用膝或船沿等其他物体将其腹部顶起,做短时间“倒水”(及呕吐物)处理,清理口腔后及时给其吹两口气,要紧急补氧,并开始现场急救。

(二)上肩(以救生员肩背上肩时右手抄裆为例)

动作一:救生员半蹲在溺者臀部右侧,以左手、臂在溺者颈背部插人(注意保护头部),右手握持溺者右手腕,将溺者上身扶起(溺者由卧地到“坐”)。

动作二:腾出右手,拉起溺者右大腿,并左转90°,成面对溺者状;将右脚插入溺者两腿间臀下,右手由溺者左腋下穿过至溺者背后,将溺者扶抱保护,腾出左手穿过溺者右腋下,至溺者背后,左右两手手指交叉锁紧,双臂夹住溺者。

动作三:两臂用力将溺者托起,左脚后退一步成右弓步,使溺者“坐”于右大腿上(由“坐地”到“坐”在救生员腿上)。

动作四:以右手、臂(在溺者背)部)将溺者贴靠在救生员胸前,腾出左手紧握溺者的右手腕部,然后头部由溺者右腋下钻过,以颈背部将溺者挂靠保护,腾出右手。

动作五:右手抄裆(插入溺者两腿间),并下蹲降低救护者自己的重心,以抄裆的右手臂将原“坐”在大腿上的溺者上托,左手将溺者左拉,使溺者俯卧在救生员的肩背上(右肩顶在溺者的腹部,左肩顶在溺者的心胸区)。

动作六:右臂将溺者右腿紧夹在右胸前,右手紧抓溺者的右上臂(将溺者的右肩“锁”在救生员的左肩前)。左手扶撑在救护者自己的左膝,用力站起;然后,左手后上举,保护溺者的头部以免与障碍物、墙等碰撞(千万注意不要把左手压在溺者的头上!)。肩背完成,溺者的头部必须低于其胸、腹部,以利肩背运送过程中能兼顾到“倒水”、畅通呼吸道要求。

(三)有人配合上肩

肩背运送时,如有人在旁接应配合,则一人按以上“上肩”动作操作,另一人在“上托坐腿”、“抄裆上肩”、“肩背起立”需用力时,给予帮助。

(四)肩背接力运送

肩背运送时,如溺者有下滑可能,或直接运送邻近医院途中,肩背的救护者体力不支,如有陪伴的救生员在旁,则不必放下溺者换人,陪伴的救生员可直接接力运送。具体技术动作如下:

动作一:两救护者背靠背,各抓、抱溺者的一臂一腿。

动作二:接背的救护者,发出“预备,送”的口令时,交者(原肩背的救护者)后仰送出,接者同时前拉紧背,接过溺者。

(五)肩背下放

将溺者运送至急救室(或邻近的医院)时,必须在溺者呕吐物相对流净,并清理净口腔后才能将其放下。如溺者呕吐物仍在流出,则应继续肩背,至相对流净才放下。特别是饭后溺者更应注意,以防堵塞呼吸道!

动作一(以救护者右手抄裆肩背为例):救护者左手抓握溺者的右上臂,上身右倾,右臂托在溺者裆下,使溺者“坐”在救生员的右大腿上(如有急救床,则“坐”在急救床上)。

动作二:左手仍紧抓溺者右臂,将溺者挂靠在颈背部保护好,抽出右手,插入溺者的左腋下,至溺者的背后将溺者紧抱保护;然后,头部由溺者的右腋下抽出,脱出左手,插入溺者右腋下至溺者的背后,双手手指交叉锁紧,双臂夹抱溺者。

动作三:左脚上前,双臂将溺者托起,缓缓放下,使溺者“坐”于地面。

动作四:抽出左手,放在溺者颈后托溺者头部(右手仍在溺者背后扶抱保护);然后,将溺者缓缓放平,卧于地面(或急救板上)。

(六)心肺复苏术介绍

通常人体停止呼吸40~60秒时,出现意识不清醒;当再延到2~3分钟时,就会引起脑细胞损伤,死亡率较高。而且当呼吸停止后,若不采取任何复苏急救措施,则一般会在7—8分钟内导致死亡。因此,施救者应当争分夺秒,运用正确的复苏技术对溺者施救,切莫错过宝贵的可能复苏的时间。

心肺复苏术操作的基本顺序为:畅通呼吸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心脏按压。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首先检查溺者的意识、脉搏和呼吸,认清溺者的状态。

(七)检查有无意识的方法

(1)大声叫溺者或拍其肩(幼儿则拍其脚心)。

(2)若溺者有意识,应保持安静,立即送往医院。

(3)若溺者没有意识,则应立即进行畅通呼吸道的操作。

(八)畅通呼吸道的方法与异物排除

当人体失去意识时,下颌、颈部及舌部均失去控制力,易出现因舌根陷入喉底部或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无法呼吸的情况。因此,对于无意识的溺者,应立即进行畅通呼吸道的操作。如果呼吸道未畅通,那么无论怎样做人工呼吸均无济于事。

(1)头部后屈法:一只手扶在溺者的额前,另一只手扶住溺者的颈后部,轻轻地边上抬颈部边后屈头部,使堵塞的喉部畅通,口自然张开。

(2)头部后屈和颌尖上抬法:一只手扶在溺者的前额,另一手的手指轻轻放置于溺者颌尖处,使下颌上顶,头部向后屈,这样可畅通呼吸道。

注意扶颌尖的手指不能压迫到颌下柔软处。

(3)头部后屈及下颌上抬法:双手分别放置在溺者颌下两角处,使其头部后屈,下颌向前方顶出。如果怀疑溺者颈椎有损伤(如由跳水不当等原因造成)时,则不可做头部后屈动作,只做下颌上抬动作。

(4)呼吸道内异物排除法:若异物堵塞喉部,可用双手敲击肩胛骨处,或双手放置溺者胸廓下部,向内下方用力挤压。另外,如果呕吐物堆积在溺者口腔里时,可用手绢缠绕手指掏出异物,并擦净口腔。

(九)人工呼吸法介绍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与其他人工呼吸法相比较,对口人工呼吸法具有通气量大、便于及时与胸外心脏按压法配合进行心肺复苏术、有利医生诊断和注射等优点,所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游泳池(场)现场急救的首选人工呼吸方法。其操作顺序是:

(1)把溺者仰卧在急救床或板上,救生员站(或跪)在溺者颈肩部一侧。一手扶溺者额顶,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托起溺者下颌骨,将溺者头部后仰(畅通呼吸道)。

(2)扳开溺者的嘴,一手捏鼻,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扶在下颌骨处,侧转头吸气。

(3)口对溺者的口(全部封闭,不可漏气)吹气(如溺者牙关禁闭,一时扳不开,可封口对鼻吹气),吹气量约1500毫升(其中含氧量约15%~18%),见溺者上胸部隆起扩张即可。

(4)救生员侧转头吸气。

重复动作(3)、(4),节律每分钟(吹气)18次,儿童每分钟20次。救生员交替施救时,注意保持节律。

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

该法的操作方法和顺序如下:

(1)把溺者仰卧在急救床或地上,救生员在溺者头后就位(站或跪),同时给溺者鼻孔内插入给氧管(约3厘米深),用胶布固定,把溺者的头侧向一边。为加大效果,可在溺者的肩下垫个小枕头或折叠的大毛巾。

(2)双手各握溺者同侧手的小臂(近肘处),最大幅度的向后牵臂,使溺者的胸腔尽量扩展(人工建立溺者吸气)。

(3)两臂回收,两小臂交叉重叠于溺者自己胸前,稍用力下压(人工建立溺者呼气),一牵一压,节律同口对口人工呼吸。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在有给氧设备时,也可采用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尽管其通气量相对比较小,但因溺水者施救过程中,常伴有呕吐物或黏液流出,而该法便于边清除边施救。

(1)把溺者俯卧在急救床或地上,使其一手直臂前伸,头侧转(注意呼吸道畅通)枕于另一曲臂手的小臂上,面向直臂前伸手一侧,在其鼻孔内插入给氧管。

(2)救生员两腿分开,骑跪于溺者的大腿两侧(膝下垫软物,做长时间施救准备);张开两手五指,各以小指放在溺者最下面一根肋骨下为准,两手对称放在溺者背部脊椎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