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47167200000027

第27章 山胡椒

山胡椒是梅山人最亲密的调味品,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它的味道。山胡椒树在梅山的山野里最常见,是砍柴、烧火的好杂木。在经过刀耕火种的熟地上,荒芜几年后,山胡椒树长得最快,几年下来就可以开花结子,也可以做柴火之用。

在梅山深处的新化、安化交界的大山里,人们迷信山胡椒,更迷恋山胡椒油的气味和味道,没有山胡椒油的菜,他们吃着不香。山胡椒纯属野生,没人种植,靠自然的力量让它开花结果,让它繁殖、生长。

每年夏天,大山里枝繁叶茂,山胡椒子挂满枝头,从树叶缝里露出脸儿,寻找它的主人。劳作在大山中的梅山人们,到了农历六月间,开始注意路边的山胡椒树,记下长满山胡椒子的山胡椒树。等到农历七月初七,山民派家里善于攀爬的孩子去采摘山胡椒子,作为一年之用。

农历七月七日,是梅山女人的七夕。梅山的女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讲七夕牛郎会织女的故事。七夕那天,女人告诉孩子,今天看不到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梅山妇女,七夕的清晨就开始忙活开了,清早第一件事是洗漱,最主要的是用稻草灰冲水洗头。整理完家务,女人换一套崭新的衣裳,打扮得像新娘子一样,等待爱人的夸奖。

梅山七夕,每年都艳阳高照,从没有天阴和下雨的时候。因此,梅山女人要在七夕里晒自己的衣裳,把一年里的衣裳全部搬出来,晒在谷坪里或者栏杆上,花花绿绿挂满屋前房后,非常耀眼迷人。勤快的女人,连家里的被子、鞋子都要拿出来晒一遍。这天,女人只要晒衣裳,不要干其他的农活。据说,七夕晒过的衣服,再也不会生霉长虫。

采摘山胡椒,梅山人很讲究,太阳出来后,阳坡上的山胡椒树呈现在阳光下。等太阳把树叶上的露珠晒干,再连枝带叶采下山胡椒子密集的树枝,不丢地上也不碰露水,直接连枝带叶背回家。放在筛子里,摘下山胡椒子。山胡椒子一般几粒结在一起,蒂、柄与枝相连,为了保持山胡椒子的浆汁,连柄带蒂摘下,在七夕的阳光下暴晒一天,青色的山胡椒子就晒干了,变成漆黑色,表皮皱纹累累,蒂、柄脱落,用纸包起山胡椒子,等候待用。

山胡椒子常常出现在梅山人的餐桌上,并且广泛使用,有祛毒、祛风湿、调味等作用。梅山人喜欢吃荤腥食物,对牛羊肉趋之若鹜。凡是有腥膻味的菜肴,梅山人都放山胡椒子来祛味。梅山菜肴,山胡椒起到绝配作用的是与牛、羊肉及牛羊杂碎结合,山胡椒子完全改变牛羊肉原有的腥膻味,显露山胡椒的本色和香醇。

梅山深处,高山峻岭,溪流交错,到处上坡下垓,多以耕种为业。梅山人喜欢养牛羊兴家,牛用于耕种,梅山人对牛特别器重,不敢有丝毫怠慢。冬天,农家煮谷子、打冬茅喂耕牛,牛养得胖墩墩,长膘肥体。羊在山野里便于放养,繁殖快,冬天可以温胃暖身,也可以卖钱。

梅山的严寒过后,山野春暖花开,青草漫山遍野,猫了一冬的耕牛和羊看到翠绿的青草,馋死了,一个劲的饱吃贪啃。开春季节,春雨绵绵,四处露水,山坡溜滑,一不小心,牛羊就会跌下山崖,摔死跌伤,一般很难医治,只好贱卖或者杀肉。稍微暖和,山花烂漫,梅山恐惧的牛瘟开始,蔓延迅速,兽医无法治疗这种奇怪的青草病,牛羊只好等死挨刀。

梅山人们,多为山野之人,很难吃到荤腥。摔死、发瘟的牛羊,无法卖掉,只好自家端上餐桌,填饱肚子。梅山人春天不吃牛羊肉,怕青草毒。唯一可以祛青草毒的山胡椒子,特别是七夕采摘的山胡椒子可以祛百毒,成了梅山人的救星。人们把牛羊肉切成大块,猛火煮开,温火炖熟,加入山胡椒子和姜,慢慢熬。做菜的时候,再猛火煮开,改刀切片,配辣椒等菜共炒。这样的牛羊肉,没有疾病传播,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一九五七年,全国大炼钢铁,梅山深处的圳上镇托山村,村民没有找到铁矿和废铁,无法炼钢。几个农民发现山胡椒子可炼油,清澈透明,像传说中的飞机油。他们把成熟的山胡椒子摘来,采用蒸馏的方法提炼山胡椒油,并用小瓶装好储存,成为附近农民的抢手货和必备品。人们做牛羊肉,只要放一两滴山胡椒油就可以调味。

山胡椒油从此在梅山人中传开来,成为神奇药水,也成为新化八大碗的必备品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