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微参加完了国际时装周。刚回到北京,就接到社长的电话,请她到办公室一趟。
见面之后,社长先是关心了一下这次的时装周情况,阮微便作了简单汇报。她特意笑着提道:“这次马克·雅各雷斯没有放大家的鸽子,倒是米兰达放了。”
马克·雅各雷斯是LM的创意总监,去年时装周上,其作品展迟到了两个小时才开幕,搞得这一次时装周前大家纷纷猜测,会不会又被他忽悠一次。结果很戏剧性的是,马克·雅各雷斯倒是守时了,但顶级时尚杂志《VO》主编米兰达飞机误点,导致LM又因此整整推迟了一个半小时。
阮微描述说:“连在场的好几位政府要员也只能跟着等候,一点儿脾气也耍不得。”她很有些感慨:因为时尚传到中国已经是“二道贩子”,因此中国的时尚杂志总是跟在品牌背后亦步亦趋,而国外时尚杂志才是真正的潮流主宰者。
虽然社长此刻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但还是被这本杂志的名字刺激了一下,他顺着阮微的话把话题转移到主题上来:“你还不知道吧,《MM》下个月就要进驻中国了,现在猎头正帮他们大张旗鼓地招人呢。”
阮微一愣,《MM》是欧洲老牌杂志,扩张谨慎得很,连亚洲的时尚入口日本版都还没有开通,居然一下子就直接奔进丝绸大道了。
她不由得感慨说:“中国时尚还真受重视,法国《VOGO》、美国《时尚》、米兰《MM》……没几天八国联军估计都得聚齐。”
社长说:“是啊,都是在跑马圈地。中国现在可是奢侈品的消费大国,现在排行全球第二——已经在美国之上了。所以大家都盯着这块肥肉,就等着市场成熟,好赚大牌广告的钱。”
社长说完之后,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下。
《服·妆》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天时地利:抓住了国内缺乏时尚杂志的契机。而自从前年香奈儿和CUCCI开始进军香港市场,国际大刊马上嗅出奢侈品将要移战亚洲市场的动向,于是乎纷纷把目标对准了中国。
随着它们在这两年中的频频涌入,《服·妆》现在虽然还是头把交椅,但两方面的销售量都以每年10%下降,很难预料以这样的情形延续下去,这老大的位置还能坐多久。
阮微预料社长请她过来不只是说这事,竞争对手之强之多,早已经是社里的一块心病。她估计公司是要有点儿新动作了。
阮微抬起头,咨询性地看着社长。
果然社长说:“是时候采取措施了,否则我们就只有坐以待毙,等着被淘汰掉。”
社长向阮微分析说:“编辑总部不在欧美,所以拼新潮和前沿我们不占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垄断市场。好在我们起步早,现在23~28岁的女性读者在时尚杂志中,基本都认《服·妆》;《Q》也开始有了起色,按势头下去,青少年市场的占据没有问题。”
阮微开始领会社长的意思,时尚杂志的阅读对象主要在35岁以下,现在还有一个空当。她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要运作一本新刊?”
社长点点头,继续说下去:“28~35岁是消费主力军,把这个群体抓住一来可以带动广告;而更主要的,是可以把时尚类杂志的读者群全部聚拢到摩那来,形成一个资源群体,扩大互动和品牌号召力。这样以后再多的国际刊物入驻,也带不走我们的忠实受众。从现在这本新刊开始,接下来还有男刊、健康、美食,甚至专门的美酒杂志,总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做成杂志。”
社长希望阮微接手新刊编,因为其内容要求很高,论能力阮微是最佳人选。而《服·妆》方面的各种状态又已经比较稳定,到时候外调其他主编接手就可以了。
另外,社长还想借此解决一块心病。他嫌现在的日本合作方不够得力,且又牛气烘烘的,于是对阮微说:“我们迟早要兵分两路的。这一次的《佳人》不再走《服饰》老路,暂时就不跟日本合作。一切靠本土操作。等我们的条件成熟了,再和日本最好的杂志集团谈合作。”
阮微沉吟一下,她的想法是,《服·妆》虽然做得不错,但她接手时前任就已经打下很好的江山基础,所以提起业绩来,她总有些底气不足。当初《Q》的原主编郑扬也屡屡以此对她明里暗里地讽刺。阮微早想做一本自己带起来的杂志。她问社长能给自己多少人手资源。
社长笑着说,按《服·妆》一半的人头配置,《服·妆》发展5年的编辑是16人,我直接给你8个人手上位。
阮微笑了起来,跟社长讨价还价道:“人数看起来不少,其实没有了外刊版面的增援,工作量反而更大了。”
看来社长这回是下定决心虎山行了,他接着痛快地说:“人选随便你点。你挑一些内部的精兵强将,方便直接开展工作。”
一个月之后,阮微上交了整套的内容运行方案,并给这书起了个挺温婉的名字——《佳人》。社长看完觉得挺满意,大笔一挥启动了运行大计。
而人事部的龚喜这回可有得忙碌了,阮微挑选的熟手中,除了《服·妆》总部的一些编辑外,还包括广州办的卞琳。而如果说卞琳拍大片很是不赖,因此龚喜就算辛苦一些,为她办各种外调手续也值得的话,阮微点明要《Q》的流程编辑郝多多来做新杂志的编辑,龚喜就很有些不能理解了。
他拿着郝多多的内部档案找到阮微,委婉地表达人事意见说:“这女孩在《Q》做的是流程编辑,跨越度会不会太大?”
要说阮微此番点将郝多多,纯属巧合。
阮微在纸上圈圈点点,她的用人计划中以熟手为主,因此主要在《服·妆》内部找人手。她拿红笔将钟亦美、卞琳和Eric一干旧下属全划拉到了新刊名下,算来算去,却还差一人。
阮微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编辑,又不愿意多招些外面的人,一时间竟有些踏破铁脚无觅处的苦恼。她收拾了一下桌面的东西,决定先去赶赴饭局。
和阮微一起吃饭的朋友叫赵芜,是护肤品“魔术师”的公关总监。在饭局上,阮微少不得要为上次缺席PARTY的事道歉,赵芜连道“没关系”,笑说:“反正你几个手下去了,相关资讯也发表了。”
阮微笑道:“稿子你们那边还满意吧?”
赵芜说道:“满意满意。强将手下无弱兵,稿子挺不错的。”
说到这里,她像是想起什么,又补充道:“你手下带出来的人果然不一样啊,我们美国总部的创意总监都高竖拇指,说是看到了全中国最时尚的人!”
阮微自是吃惊,忙问怎么回事。
赵芜便告诉她说,那天《服·妆》去的三个人里,有一个化了特别大胆的妆:一边眼影用翡翠绿,另一边眼影用桃红、玫红和粉红叠加。结果合影挂在公司的宣传栏上,被总部的创意总监来访时看到,便引得他惊叹连连,说这种大胆的撞色搭配将是接下来的流行趋势,还没有对外进行发布。他没想到中国人有这么好的潮流预测感,一时间很是惊艳。
赵芜将整个过程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创意总监代表的正是自家意见。事实上她没有告诉阮微,当天自己看见那副半红半绿的妆容时,心头简直一哆嗦。
她还告诉阮微那女孩的长相很有特征:娃娃脸、圆眼睛,鼻头也是圆圆翘翘的,有点儿像卡通人物。
阮微心想自己手下并没有这个人呀,便琢磨着想来是赵芜弄错了,把别家的编辑混淆到了《服·妆》来。
直到她隔天在走廊上碰见了郝多多,多多冲她露出一个圆圆的卡通人物似的笑脸,她才回过神来。便叫来李美妮问,那一天同去的还有哪些人。
确定了去的人有郝多多之后,阮微面无表情地让李美妮退下。搞得李美妮心里直纳闷,担心莫不是那天的恶作剧过了头,郝多多给摩那丢了脸,这会儿捅到主编这儿来了。
她刚把门一带,阮微便在屋里高兴地拍了下桌子:“嘿,这不就是灯火阑珊处吗?!”
因此对于龚喜的担心,阮微答说想来问题不大:这郝多多以前做的也是责任编辑,而且看她当初的作品,悟性各方面都还是挺高的。
龚喜却还是有些担心:“但是在中间耽搁了近半年的时间,会不会追赶不上?”他是为阮微着想,编制有限,这么一本重量级的杂志,能操刀的可都得是牛人。
阮微承认这倒有可能。她从赵芜处起了将郝多多调来的念头后,又特意向马雨默打探过情况。结果马雨默对郝多多是欣赏有加,连说这女孩责任心强,人又聪明肯干,不爱生事,是个难得的好员工。
如此一来阮微就下定了要把郝多多调来的念头。但龚喜说得也有道理,郝多多正式做编辑没多久,就转行做了流程,业务上想必还是生疏的,能不能扛得起《佳人》的任务很难说。她一时沉吟着不再说话。
龚喜看出阮微并不想放弃这个人选,便提议说:“要不然,先给她一个助理的职位?”
阮微没急着同意,她想了想,干脆利落地说:“这样吧,直接给她责任编辑的职务好了。但是先以试用的身份进来,3个月期限。”
阮微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她当初同意招聘郝多多进来,一个挺大的原因就是从她身上看到当初自己的努力劲儿。而阮微信奉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一套,助理讲白了也就是学徒,混个保险但出师过慢,而且她阮微要的人本来就得是以一顶十的,经不起慢慢折腾。
所以阮微想想,索性直接放手一个编辑的头衔过去,接不接得住,一切就看郝多多自己的造化了。
一个月之后,待马雨默把新的流程编辑招上,郝多多便把办公用品收拾齐当,从《Q》转到了《佳人》的编辑部。
她这次“转部”颇为顺利,马雨默虽然对这位“老黄牛”颇有不舍,但当初好歹是阮微向她推荐的郝多多,而且在社里马雨默还是个新人,本着搞好同级关系的原则,放行得很是痛快,还向阮微说道:“这孩子,论勤奋和责任心是一流的——我到现在都没发现谁比她强。虽然看起来有点儿傻乎乎的,但其实只是单纯,没什么心眼。人其实聪明得很。”
——为龚喜免掉了许多周折。
倒是郝多多自己,走得挺有些依依不舍。遭得马雨默笑话她道:“都在一家公司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磨磨蹭蹭的多没出息!”多多这才和张楠们高高兴兴告了别,结束了她流程编辑的生涯。
多多在这方面犹豫,对和公司重新签订合同、一下子由正式员工沦为试用这一点,倒是答应得非常痛快。龚喜找她谈话时,原估计好了要给她几天时间考虑的。没想到多多当场就朗声说行。弄得龚喜心里挺惆怅,他事先想好的种种说辞都没有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