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7125400000001

第1章 撩开美的面纱(1)

——什么是美

一个难解的谜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美?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

是的,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个问题基本上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它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都令许多专家学者困惑。古往今来,学术界、美学界的名人大师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科学的、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18世纪德国的文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所有的效果。”在这一点上,似乎不会有分歧。谁能否认美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呢?

思想者

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在《文艺对话集》里记载了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对这一问题的反复争辩。他们两人辩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达成的唯一共识却是“美是最不容易赏识的”。

连歌德这样伟大的诗人对这个问题也无法给出明朗的答案。他说:“美是费解的,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烁的影子,它总是躲避着被定义所掌握。”

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消极态度,甚至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对美的研究。他的看法是:“要想寻找实在的美或实在的丑,就像想要确定实在的甜与实在的苦一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

如果真的悲观绝望,那么人们对美的研究与探讨只有到此为止,画个句号了事。然而,美毕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追求,我们怎么能够轻言放弃呢?

下面,我们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究竟什么是美。

第一,对“美”这个词从词(字)源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我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上的说法是,“羊大则美”,原始人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肥大的羊更好吃。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羊大为美”是对“美”的另一种解答,有人不同意《说文解字》的提法,而认为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等材料看,原始人是把“人戴着羊头跳舞”看作美,这说明当时所指的“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性含义在内。

我们把这二者统一起来,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方面“美”有它的物质的感性形式,它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有它的社会内容和意义,它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紧密相连。

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即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从古到今,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第二,在美学的范围内“美”的含义。

在美学范围内,“美”字以往专指审美对象。什么是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

不过,在围绕审美对象展开的讨论中,又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主观论和客观论。主观论把美和审美对象看成一回事,审美对象是由人的主观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创造出来的;客观论则认为一个事物能否成为审美对象,最终还是决定于客体的审美性质。

总之,在美学范围内,“美”字的用法很复杂。它包含有至少两个含义:其一是审美对象,其二是审美性质。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美”指的是什么?

第一种,“美”是人们用来表示感官愉快的强的形式。比如,当人们在享受了一顿色香味俱佳的饭菜之后,口腹之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时候,为表示高度赞许,人们常常说:“真美呀!”

第二种,“美”是用来作伦理判断的弱的形式。它的意思是本来伦理判断是相当庄重、严肃的,却采取欣赏品味的形式表达出来。把本来属于伦理学范围的对高尚行为的仰慕、敬重、追求、学习作为一种观赏、赞叹的对象时,就用“美”来传达情感态度和赞同立场。

第三种,“美”专指审美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人们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当人们看到喷薄欲出的红日、听到小鸟婉转的歌唱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太美了!桂林山水美不美?美。莫扎特的小夜曲美不美?美。晚霞美,劲松美,《掷铁饼者》美,断臂的维纳斯美,芬芳的鲜花多么美,歌唱的百灵多么美,多姿的歌舞多么美,豪情的诗篇多么美,纯洁的感情多么美,崇高的精神多么美。美,同我们的关系那么密不可分,我们为它创造出那么多的词语:丰美、甘美、秀美、精美、鲜美、柔美、健美、甜美、俊美、和美、优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他人实现愿望,叫成人之美;房屋造得高大美观,称之为美轮美奂;美丽的景色太多太多了,我们就说美不胜收;事情最令人满意时,我们怎么表达?只有“尽善尽美”最确切。

美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从石器造型的演变过程中发现,人类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便是一部关于美、关于审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忠实记录。

早在1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早期直立人。东非坦桑尼亚的能人和中国的元谋人都属于早期直立人,他们已经能制造和使用石器了。中国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件刮削器。这些石制工具虽然粗笨简陋,但是很符合原始人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对原始人类实践活动的肯定,同时也成为产生美的因素最早的土壤。美以静态的形式凝结在这些因具有实用价值而显得美丽的石器工具中。

到了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时代,石器仍很粗糙,但类型已经开始增多。不同的石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工,不同形状的石器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功能效用。这说明北京人更深入地掌握了自然规律,并运用它们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这一切标志着美的因素的增加和扩展。

后来,大约10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使用的石器有了更大的变化。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把握了线条的曲率、面的平滑。比例的和谐对称等变化规律,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使得美有了自己的内容——既符合人们改造自然的需要,又具备了自己最初的形式。美就形成了。

因此,在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中发现不仅有生产工具而且还有装饰品,就不足为奇了。这个时期,在人类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美,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也得到了发展,美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美的因素进一步扩展,与实用内容相分离,形成一种新的美——形式美,它意味着美开始成为独立的存在,同时表现出创造美的人类的审美观念也开始有了发展。

大量史料证明,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工具及日常用品等各种物质产品,而且还创造了这一切物质产品的美。这说明,劳动创造了美,美产生于劳动。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是“劳动创造美,美产生于劳动”,那么,在人类诞生前,世界上有没有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那些太阳、月亮、高山、大河,难道不美吗?这些自然界的美同人类劳动有什么关系呢?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产品的美,也创造了自然的美。这决不是哗众取宠之词,因为自然界的形式外观和结构属性并非天然地就具有审美意义,并非从来都是美丽的。在人产生以前,因为没有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以根本说不上自然的美。即使到了人类产生的初期,自然也尚未成为美的对象,甚至是以令人恐怖畏惧的面目出现的,狂风、暴雨、地震、干旱等种种自然灾祸频频袭击着刚刚从混沌世界分离进化而来的猿人,自然对他们而言,是神秘而又威严的,强暴而又可怕的,根本谈不上熟悉、亲切,更谈不上美丽了。在古希腊神话中,雷神、火神都是凶神,就反映了最初的人们对雷火的恐惧之情。日月亦如此,在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太阳也被视为人类的祸害,因为由它引起的干旱对农耕部落的生存威胁极大,这一点在古代神话“后羿射日”的故事即可得到证明。既然自然对原始人来说毫无美的意义,那么,人类是怎样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然美呢?

首先,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社会历史内容。人们通过劳动实践,慢慢增进了对自然事物的认识,逐渐学会掌握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能够把所遭遇的自然灾害慢慢降低到一定的限度,这样就逐渐改变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人成为“万物之主”,于是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逐步进入到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当人们能擒获、杀死或驯养动物时,大部分动物就从令人恐怖的对象而逐渐转化为具有审美潜能的对象了;当人们能够开发利用山川、草原、林木时,日月雷电、风雨等灾害就从令人畏惧的对象而渐渐具备了为人观赏的潜在可能性了。总而言之,劳动历史地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使人对自然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在自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同时赋予自然越来越丰富的美的因素。这就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社会历史。

其次,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形式。如前面所述,人们在早期的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形式美的规律,形成了对劳动产品外在形式的审美尺度。同时,人们不仅用这个尺度来衡量人工产品,而且用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自然环境。比如人们发现了对称、曲线和谐、光亮、有规则的变化组合等形式美的规律,且广泛运用到物质生产中去,与此同时,人们也试图用它来衡量自然界的有关事物。

总之,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劳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被自然奴役的关系,使人成为自然的主宰,这就在总体上创造了自然美的内容与形式。自然美对人来说的生成,是由个别到普遍、由单纯到复杂的渐进过程中逐步扩大的。劳动,始终是自然美生成的最根本的动力。

社会美、自然美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这些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到了。那么艺术美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从现有的考古学材料看,人类艺术的最初起源,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

有不少艺术一开始就是和劳动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它们并未直接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过程的一部分。不同性质的劳动过程有着不同的节奏要求,人们为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就创造出不同节奏的劳动号子,使人作出尽量默契的姿势,长此以往的反复使用,慢慢地就产生了原始歌舞。

原始艺术最基本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类的劳动生活。欧洲最早的洞穴壁画约是三万年前所作,这些壁画大多表现动物的形象,如长毛象、野牛、野马、鹿等,线条优美,造型准确,十分逼真生动,有的动物心脏部位还被刻上红箭头,以表示原始人希望自己射中目标的美好愿望。这些壁画实际上就是原始人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始艺术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的人类早期精神劳动的产物。它既是人类最早的精神自由和享受的表现,也是人类最初的精神产品。并且,它们的创造,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巨大的代价。试想,那么多史前洞穴壁画,要在洞顶壁部边缘,一笔一笔用尖石块刻画出来,何其艰难、何其困苦啊!

总之,劳动创造了物质产品的美,创造了自然美,也创造了艺术美。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了,美是从劳动中产生的。

给美画像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美的特征,对美的特征加以描述。

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形象性;二是美的感染性;三是美的社会性;四是美的创造性;五是美的时代性;六是美的实用性。